今天 Panasonic 終於官方公佈一支各 m43 迷期待已久的神鏡, LUMIX GX Vario 12-35mm F2.8 Power O.I.S. HD,亦有網站進行了為它進行了評測,到底這支稱為鏡神的鏡頭,是否抵買呢或升級呢? 筆者為各位分析一下
不能取代 DSLR 人像鏡
很多人會直接用 Canon 或 Nikon 稱為人像鏡神的 24-70 f/2.8 跟這支鏡直接比較,以為它加上m43機後可取代拍攝單反拍攝人像,其實這是大錯特錯。Canon 、Nikon 甚至是 Tamron 24-70mm vc 能稱為人像鏡,除了是成像適合人像拍攝外(不會過份銳利或大反差),其淺景深效果也是重要功臣。要淺景深做到好像有奶油般的感覺,在光圈葉的設計也大有學問。 上述兩支人像神鏡,是要結合 FF (全片幅) 使用,由於 m43 感光元件遠比 FF 細,即使大家都在 f/2.8 光圈同焦距下拍攝,所做出的淺景深效果也有很大的差距,以筆者個人經驗,m43 在同一設定及構圖下,獲得跟 FF 相約的淺景深效果光圈值要大多一倍,簡單來說,要拍出 FF 機 2.8 的淺景深,在 m43 上便要使用 f/1.4 ,要有一支 12-35 f/1.4 才能「取代」FF 的人像鏡頭。所以各位一心追求淺景深人像才買的人,請三思。
降低 ISO 提升畫質
可能你會問,大光圈不用來拍人像那買來幹甚麼? 這其實道理跟 DC 一樣,Prosumer 級 DC 一樣配有大光圈鏡頭,不過只是用來增加吸光度從而降低 ISO 。在細片幅相機中,最大的敵人是高 ISO Noise,一般 m43 的標準鏡,光圈為 3.5 – 5.6 ,對比起這支 12- 35mm f/2.8 大光圈下,本來使用 ISO 1600 的環境,現在可以用低至 ISO 800 便能拍到,間接提升了影像質素。
旅行攝影才是重點
既然不是人像鏡,那是甚麼呢? 筆者覺得他特別適合旅行拍攝鏡,雖然不是甚麼天涯鏡焦距,但一般跟機的 14 – 42 f/3.5-5.6 鏡頭,廣角端只有 28mm (135 等效),用來拍攝風景很多時都會發現不夠 wide 拿不到全景,又或是拍不到廣闊的氣勢。而這支 12-35mm f/2.8 有 24mm 廣角端,別小看這 4mm 之差,拍出來的視廣和感覺差很遠。有不少影友笑說,現在像素高,你不夠 Tele 說可以用 Crop 圖來補救, 但不夠 Wide 的話拍不到就是拍不到,很多時你不一定有位可讓你退後拍攝。而且此鏡有防塵防滴的設計,外出下雨天,甚至到沙塵大的地方拍攝亦可。
便攜的邊緣
對比起自家的 14-42 (165 g) 及 14-42x (95 g),這支鏡因為大光圈的關係,鏡身明顯較重 300g ,但幸好體積不大 (使用 68mm 濾鏡 / 74mm 長),還是算方便攜帶。當然你硬要拿 FF 鏡頭去跟它比較,這鏡頭當然有很大的優勢,不過這是沒有意思的比較,原因以上說過,兩支鏡的功用跟本不一樣,因此我們應要以 m43 標準去作比較,筆者感覺是,單論在體積及重量上只是僅僅合格,符合 m43 以輕便的主題,但在 f/2.8 的大光圈下算是情有可原。相信 Panasonic 在體積、便攜性及設計上作出了最好的平衡。筆者從 Panasonic 消息得知,當初是有製作過 f/2.8 及 f/2.0 兩鏡的樣本,最後決定使用 f/2.8 。
拍片及光學質素提升
那麼,買此鏡的目的是,只有 24mm 更廣角及光圈大了可用更低 ISO 嗎? 筆者覺得主要是這兩個原因。對於光學質素的評測,外國網進行一個評測,有詳盡的數據及規格,數據愛好者可看看這裡 <1>或 <2>,簡單總結是這支鏡頭在光學,在變形控制、邊緣成像及分辨率等都取得驚人的成績,中央部份基本上沒有色差的問題,只是 2.8 下還有一丁點暗角。除此之外,在馬達中使用了更靜的設計,適合拍片時不會受到馬達聲的干擾,而且合焦時自然,符合 HD 規格。不過筆者唯一向不太喜歡變焦時鏡身伸長的設計,因為比較容易進塵(雖然它是防震防滴的設計)。
價格驚人
以歐元價格換算的話, LUMIX GX Vario 12-35mm F2.8 Power O.I.S. HD 約一萬一千元,筆者估計香港價格會便宜很多,但相對 m43 來說仍是比較貴,而且巿場上沒有其他替代品,大光圈加24mm 非買它不可。如果單追求 24mm 旅行用,又多在日光下拍攝的話,筆者建議可考慮 Olympus M.Zuiko 12-50mm F3.5-6.3 ,除了比較化算外而且多了一個微距功能,但因為沒有防震,在 Panasonic 機上使用就有點失色。
重點規格
賣點 :
測試相片 ( ephotozine.com)
來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