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恩想獨立評論

恩想 : 傳媒新藍海 = 往觀眾底線鑽探 ?

Published by
天恩
Share

近來無論在電視節目、唱片、報紙及網站媒體中,每天有著不少的觀眾投訴。「找自己的藝員唱歌難聽死!」、「大陸 iPhone5 充電爆炸為何要放港聞 A1?」、「你這篇報導很不中立」、「歌手走音還出唱片」傳媒不斷挑戰觀眾的底線,觀眾口裡投訴,眼睛卻繼續看,為甚麼會有這個現象呢?

互聯網帶來的傳媒衝擊

以前做「傳媒」成本非常高,攝影器材、伺服器及技術支援 等價值不菲,每個節目必經慎重考慮,最穩健就是跟隨以往觀眾口味的步伐,免得碰釘。做新聞的,也要按照傳理所教,每件新聞都要透徹查明、中立持平、報導時語氣音調也大有學問。隨著科技發達、互聯網及流動網絡的興起,每個人都成為記者,不出分亳就可以把自己的「節目」廣播到全世界。由於個人自資的關係,觀眾的要求也會相對減低、不需好燈光收音或特技剪接,有吸引我的內容便足夠了。由於這些節目成本近乎零,根本沒甚麼風險壓力,自己愛拍甚麼就拍甚麼,甚至有很多傳統媒體不敢做的事他們也泡製出來,滿以為會被人千般投訴,誰不知最後觀眾受落,反成為了一個新類型節目。久而久之「傳媒」的價值也慢慢被改寫。

 

不用甚麼成本,放另一首曲夾上你的新劇,已經能令觀眾捧腹大笑,而成功向你新曲不夾新劇「抽水」

 

探底線、新刺激

舉個例子,現在 Youtuber 對著鏡頭大瘋大叫、甚至不惜自殘引人注意,觀眾仍看得津津有味,以前有誰會想到原來觀眾愛看這些?以前做唱片歌手必定字正腔圓,填詞文學精湛,唱直播跟 CD 一樣便可,有誰會想到原來靠一張臉,不懂唱歌也招來一班年青人瘋狂潮拜? 很多年前,唱片公司就是往樂迷底線鑽探,省些成本及時間去培訓歌手,只需包裝一副美麗臉孔就推出巿場...喔?發現原來香港樂迷底線可以再低一點,這些美男美女歌手反為帶來新鮮感,招來一批全新的 Fans 。又談談新聞界,有誰會猜到有個人立場的報紙可以大賣? 有誰會猜到原來報導新聞可以用鬼馬抵笑的腔調?這就是往觀眾底線鑽探成功的又一例子,不按本子辦事竟然找到一班全新的讀者。今時今日資訊爆炸的年代,傳統的手法對某些觀眾來說可能有欠新鮮,他們每日要「處理」的資訊甚多,傾向選擇看一些出位的、瘋狂的資訊更吸引。所以娛樂事業及傳媒都不斷想新法子留住觀眾,想不到的話就往觀眾底線鑽探一下,留意一下近年的「鑽探工程」,大量置入式廣告、零騎馬的古代片、九成全廠景拍攝、找位女士哈哈哈到完場的所謂飲食節目…等都幾乎是成功引起討論及無阻收視。對於這現象筆者實在慚愧,不單沒資格去批評他們,而且也要向各位承認,自己曾進行過一些鑽探工程。

 

「好鬼寸」都可以成新聞標題?  但… 你看「動新聞」多還是 6:30 新聞多?

 

新舊傳媒工作者對戰

有很多傳統傳媒工作者,很討厭這些「新派」的工作者,批評他們亂來、無底線、不認真、不專業,甚至極其量只能稱為「Blogger」而無資格自稱「傳媒」,攪誇了多年來用心工作的人。這些指控我個人是理解而且正確,但在商業模式下,只能苦苦回應一句:「搵飯食o者」。要明白,大家必需明白,甚麼樣的觀眾就有甚麼樣的傳媒,一間傳媒的經濟支柱是觀眾數目,如果單單懂破格出位而惹人討厭,最後沒人收看,最後下場只有結業;如果能生存的話就証明了鑽到了觀眾想要的東西。其實所謂「新舊」,是河水不犯井水,我深信傳統「正經」走向有一定的觀眾支持,只要做到不偏不倚,更專業更詳盡,反為成了這洪流下的貴寶,如果因為看到了「非傳統」的成功而轉營跟風,首先要問問自己是否能做得比人好? 自己的讀者群又是否底線可以被鑽探,如果不是的話,轉營的你反為變成三不像,更快被資訊爆炸的洪流沖走。

 

無論你有多清高的宗旨,多脫俗的想法或有撥亂反正的心態,除非你有無限的金錢不理其他人愛做甚麼就做甚麼,如果不是的話,何不先「充實」自己,成為一間有影響力的傳媒,將來有資源才實現自己所想呢?

 

 

 

 

 

Published by
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