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產品一過保養就壞 ? 巧合還是有預謀 ?

Published by
marco
Share

原本機器一切運作正常,為何總是一過保養就壞?每次都是這麼巧合?究竟真是每次都這麼巧合還是內有陰謀?想了解多一點,就要看看以下文章:

 

有計劃地壞機?

估計很多人都有以上這種感覺,其實在近年內有不少人討論這個問題,並有一個專有名詞解釋這個現象「Planned Obsolescence」(有計劃地淘汰)。Planned Obsolescence 的意思就是廠商在設計產品的時候,會為其定製使用週期,當該產品到達使用週期的盡頭(通常是保養期後)又或者快有新型號推出時,即使該產品仍能繼續使用,也會被預先編寫的程式破壞,導致不能使用,從而令用家不得不花錢更換新的產品。

 

 

Planned Obsolescence(有計劃地淘汰)大致上可分為 4 種:

 

1. 技術或功能淘汰

此類手法是比較難發現的,因為生產商有著絕對的話事權去決定該產品用什麼材料,提起這個題目,必定會跟燈泡扯上關係。很久以前愛迪生時代的電燈泡壽命非常長久,但科技進步後為何電燈泡總是一兩年就壞掉呢? 是否故意設計或造得「短命」一點,好讓保持整個行業健康呢? 至今仍是個謎..

 

2. 系統淘汰

系統淘汰是非常顯而易見的,新版本的系統、更新及軟件,都會讓你感到自己老機器雖然功能變得更強大,可是運行不及新型號流暢甚至出現各種小問題,如果你選擇不升級,漸漸就會失去第三方支援,讓你手中的裝置孤立起來。另一個手法就是剛好倒轉,廠方不再為你提供升級,明明你所使用的型號跟新推出的相差不大,但偏偏廠方就不提供升級讓你享受新功能,無計可拖下只好換機。種種的手法目的可能只有一個 – 讓你不斷浮現出升級買新型號的慾望。

 

3. 款式淘汰

款式淘汰是講及產品的設計,還記得以前的手提電話雖然功能不多,但廠方就會不斷推出新款式,讓一些喜歡追新款的用家感到自己手上的型號「outdated」,雖然機器無任何問題,但就因為別人的眼光及自己的虛榮心而去購買新型號。

 

 

 

4. 程式淘汰

以上 3 種手法也許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得到,而最可怕的是生產商甚至會故意地在 IC 晶片上編寫「定時炸彈」程式,令該電子產品在使用一定次數或經過一定時間後就會被程式蓄意破壞。我們亦就著這個課題訪問過一些不願透露名字的 IC 晶片程式編寫員,他們的工作就是將「定時炸彈」的小程式編寫到晶片上運行,根據他提供的資料,現時主要採用以下 「手法」,以下我們將重點舉例說明:

 

時間限制

在 IC 晶片寫入時間限制就更容易理解,生產商只需在該產品的晶片上寫上基本保養期限(如:365 日),當用家開始該產品,晶片就會獨立計算使用日期,當保養期過後或臨近有新產品推出的時候,你的產品總會出現些小毛病(使用操作異常、電量流失過快),維修的費用昂貴,而新版本售價相約、甚至不變,用家理所當然地就會買新版。假如你真的選擇維修也無不可,維修部師傅也只是 Reset 晶片上的時間限制就大功告成。

 

次數限制

一些網上熱討的例子有 :

  • 打印機 : 計算列印張數,到達某個張數後會「突然」故障,維修費跟買新型號相差不大。
  • 打印機耗材:計算列印張數,到某張數後即使用家發現還有墨/碳粉,可是就強制要用家更換耗材
  • 汽車:運行至某里數後,汽車會出現種種壞零件的警示要求維修,而且維修次數越來越密,有車行工程師表示,用一些手段把汽車電腦「重設」,這些問題會突然消失如新車一樣

小至個人電子產品,大至家庭電器通通可以透過 IC CHIP 控制其使用次數。以打印機的墨盒為例,有讀者曾提出:「爲什麽生產商可以精準地計算出列印張數?」「把列印 1 張的耗墨量計算出來,再以墨盒總容量除之即可得出列印張數」這個回答是很合邏輯的。然而,各位可以親手做個實驗,把顯示為「用盡」的墨盒「重置」(下面會教你重置方法),你會發現其實墨盒還有不少墨可以用,也就是說根本沒有耗盡,那麼生產商的列印張數到底是怎麼回事?

 

[divider]

Reset 墨盒 / Printer 延長使用壽命

有些打印機湊巧快要損壞,不妨透過以嘗試 reset 你的 Printer。不同品牌有不同的重置方下,以下是其中一個 Epson 的重置方法:

(注意:如仍在保養期內,「自行重置」有可能令你失去保養資格,請自行評估風險,本網恕不負責。)

EpsonReset

 

另外墨盒也可透過 Reset 延續使用。可嘗試搜尋「(品牌)Ink Reset」或參照以下片段重置,重置後你會發現,本來顯示快將用完的墨水,其實還有不少可用!

 

▲節錄自 The New York Times 的文章,講述 iphone 5s/5c 一推出,她與身邊的人手上的 iphone 都或多或少出現問題。

讀者補充資料:

相關鏈結:

The New York Times – Why Apple wants to bust your iphone

與你細數 8 款有計劃地淘汰的產品(英文)

 

[divider]

專業人士意見 :

曹宏威博士

Youtube 似乎一大這類解說,引向某些節目作素材,而素材之一又前後太多不提供証據的 speculation,或者有消閒的意義。

 

 

理工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教授

理論上來說,在 ic-chip 上寫入程式導致電器不能正常運作是技術上可以做到的,但無法評論有沒有企業這樣做。

[divider]

外國學者: 證實和經濟學息息相關

如果讀者相信這個 Planned Obsolescence 陰謀,不妨看一看 Stanford University Business School 的學生 Jeremy I. Bulow 曾就 Planned Obsolescence 發表過的論文《AN ECONOMIC THEORY OF PLANNED OBSOLESCENCE》。更多資料可按「這裡

 

著名經濟雜誌 The Economist 也曾就此發表過一篇文章《Planned obsolescence》 去解釋 Planned Obsolescence  在美國到底是怎麼回事,當中在第一段說到:

[divider]

廠方對其指控的解釋 :

  • 利用所謂「較差」的材料製造產品,當中可能牽涉很多因素,有時是成本所限只能用次一等的物料
  • 未能向下支援更多系統,公司會以其他更優惠的方案補償客戶,有時是新系統運行強行向下支援出現不少相容性問題,在未有完美解決方案前情願不開放給用家使用。
  • 所謂「計時炸彈」,很多時廠方經過了一系列的測試,知道產品使用到那一個階段會進入「衰退期」,為保持客戶的體驗及廠方的聲譽,不願意用家在此時間繼續使用,以墨盒為例,雖然盒內還有墨水,但可能容量不足有機會出現忽淺忽深或是顏色不一致的問題。
  • 未必每個生產商都會適合設置「計時炸彈」,舉例說電池,當用家發現電池壽命較短或易「走電」,用家很容易就考慮購買其他品牌。

 

 

究竟一切是巧合還是有預謀? 各位讀者怎麼看?

Published by
mar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