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 Hazard 製作人三上真司的新作 The Evil Within,相信有不少愛玩舊代 Bio 的讀者都會留意。究竟它可否重拾舊Bio 的惑覺,或者從此開闢出另一個系列?以下就看看艾露貓的玩後感:
一般恐怖 Game 就算是進入異空間,都會有明確的出入點,讓玩家知道自己的狀況,究竟是夢境還是真實、是身處於 A 世界還是 B 世界。不過在 The Evil Within,這種遊戲法則卻不存在。主角 Sebastian Castellanos 這一刻可以在荒廢的現代城市、頭痛一下卻可以穿越至古堡、鄉村,或者屍體滿滿的地下屠場。遊戲中穿越的場境相當之多,甚至令玩家覺得迷失目標,因為往往好像要成功辦到一件事,下一刻已經不知去了哪裡。玩家只能做的就是「見步行步」,而且,沒有一刻是比較安心的 ……
▲雖然劇情上是別人的腦內世界,合情合理,不過玩到跳來跳去也太難捉摸。
▲每個場境都在追逐著精神病的 Lesile,雖然玩家知道他很重要,但無可避免感到很煩 …..
▲經典的回頭畫面!像在向自己原作的 Bio Hazard 1 致敬,三上還是有點依依不捨嗎?
▲提提畫質方面,及不上 The Last of US,FPS 也不太足數,不過也叫可接受 (圖為 PS3 版畫面)。
正如上文所說,舞台不斷切換也令劇情進展變成相當奇怪,只有一些與 Ruvik 有關的舞台以及最後一關,玩家才會感到真的有劇情上的進展。而事實上,在遊戲過程中零碎的「線索」,包括每次進入鏡世界的剪報、Ruvik 的聲帶、主角看到以前 Ruvik 的幻覺等,老實說比主角的求生探索更能推動遊戲劇情 (因為這些是確切令人感到真實的東西)。令過關的部份,好像只是為了過關而已,與劇情相當的抽離。要待玩家玩完一周目發現真相,重玩遊戲一次才細味到一些劇情或異像 (即是需要反覆解讀),實在有點像看電影 Shuttle Island 那樣。
▲Ruvik 的家是爆發最多劇情的地方之一,其他很多關卡其實都是「過場」。
▲剪報與錄音才能讓玩家感到真實 …… 遊玩中的世界反而很假。
說到戰鬥方面,就如三上一開始的盤算那樣,談不上是爽快,反而留有一點 Bio Hazard 4 的影子。槍械射速不會太快、角色奔跑一會已會疲倦、動作常有硬直、體技威力極細等等,盡量讓玩家在戰鬥時不會因太爽快而把恐懼感拋諸腦後。之不過,敗筆的是機械弩的彈藥、即陷阱零件實在太多了 …… 而且機械弩性能亦過於強大。如果去除機械弩,這遊戲似乎會更絕望、更恐怖一些。至於關卡設計與敵人佈置方面,筆者覺得相當不錯,尤其是增加難度會令佈置更改以及提高敵人 AI,而不是純粹的增加攻擊力與體力,值得一讚。
▲遊戲中火柴是很強力的武器,射腳 > 火柴可節約不少彈藥。
▲機械弩過強彈數又多,某程度上破壞了恐怖的平衡。
▲最後一次遇上的「貞子」大概是遊戲內最難搞的 Boss,不過可打可不打。
至於恐怖感方面,筆者覺得還算可以,玩完遊戲一次,也沒有像宣佈片那樣嚇到彈起的情況。遊戲內那些「突然嚇你一下」的情況其實很少,這方面筆者覺得很不錯,因為營造氣氛才是恐怖遊戲的精髓。遊戲中有幾處場境的氣氛也營造得不錯,尤其是血腥味超標的場境,在血腥「核突」之餘,可令人感到 Ruvik 心靈上、思想上扭曲所產生出來的陰森恐怖。如果不切換場境那麼多就更好了 ……
▲筆者貼一張好了。活生生的體驗 Ruvik 的實驗,是遊戲中較血腥事件之一。
遊戲中的謎團,就像很多科幻電影那樣在最後一關才解開。不過更甚的是,The Evil Within 的結局只解開謎團 7 成左右,主角的往事、Joseph 的生死、Kidman 的組織、Ruvik 得到肉身後的去向等,似乎要等到 DLC 才有進一步解釋。而途中主角醒來一次後又再醒來一次,更令人不禁聯想起 Inception。不過比電影要命的是,主角就像舊式 JRPG 的主角那樣「無口」,不多說話而且玩家不了解他的感受、想法,像旁觀者比較多。
▲幻覺全都環繞著 Ruvik,終極 Boss 好像比主角更有血有肉。(主角的感情只有在日記中透露一丁點)
▲結局中重要劇情其實沒有說出來,都在畫面上作出表達,玩家需要自行想像。
▲主角的第二次醒來,究竟是現實還是仍在夢中?就像 Inception 的陀螺一樣,任你想。
▲Kidman 究竟是與博士一伙的,是背後提供資金的組織的,還是什麼特務?現時只能猜想。
▲「對暱稱 *** 有回應」留下一大謎題,相信在 Kidman DLC 才有解釋。
▲遊戲爆機後有 AKUMU 難度,一擊死而且敵人 AI 超高,非常難玩。覺得 Normal 太易不妨挑戰一下。
▲爆機後也建議看一看圖鑑的文字說明,可不用猜想補完一部份故事。
(評分需要在桌面版網頁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