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近年數碼音樂愈來愈普及,不少傳統音響品牌都積極開拓相關市場,希望吸引更多新一代玩家,來自法國的 Miromega 便是其中之一。該品牌在 12 年前開始炮製「My」系列產品,由解碼、擴音機、喇叭到線材一應俱全,而其最新抵港之作就是集解碼、擴音及喇叭於一身的整合式產品 MySPEAKER MyAMP Inside。
若果有留意 Micromega 的發展動向,或許都會知道該品牌在去年曾在港推出 MyAMP 合併擴音機及 MySPEAKER 喇叭,而今次的 MySPEAKER MyAMP Inside,就可說是前兩者的合體產品。
這對喇叭由一個主動式(內置擴音線路)及一個被動式喇叭組成,前者內置與 MyAMP 相同規格的擴音線路及解碼功能,包括 aptX 藍牙解碼,以及 USB、光纖、同軸及模擬 Audio 輸入端子。由於支援藍牙無線串流,基本上用戶只需將電源線接上,再以喇叭線連接左右喇叭,即可配合支援藍牙的智能裝置或者電腦聽歌。
若不用藍牙無線串流,MySPEAKER MyAMP Inside 的接駁介面,亦可連接不同的訊源,去播放更高質素的音樂。透過 USB Type B 輸入端子,用戶可連接電腦,令喇叭兼任 USB DAC 解碼,最高支援 24bit/96kHz PCM 訊號輸入。至於標準光纖及同軸輸入端子,最高則可支援 24bit/192kHz,支援取樣率較 USB Type B 輸入更勝一籌。
相對價格接近、同樣可以連接電腦作 24bit/96kHz 解碼的 KEF X300A Wireless, MySPEAKER MyAMP Inside 在輸入介面更為全面,而低頻的量感亦明顯較為出色,但 KEF X300A Wireless 則可支援無線音樂串流,而外型設計上亦較易「入屋」。
雖然加入擴音線路,但 MySPEAKER MyAMP Inside 的箱體與 MySPEAKER 一樣為 320 x 315 x 190mm,體積沒有再增大(雖則若想座檯使用,其體積已經頗大)。艾域嘗試將之擺放在公司的書檯之上(下圖),人聲仍可在 MacBook Air 的位置上方輸出,足證喇叭做到足夠的離箱,近場聆聽亦不會有太大問題。
至於聲音表現方面,艾域以 MacBook Air 作訊源,以 QED Performance USB 連接至 MySPEAKER MyAMP Inside,然後透過《Audirvana Plus》音樂播放軟件,播放 Adele《Water Under The Bridge》16bit/44.1kHz AIFF 檔,這對喇叭輸出 Adele 的高音時不會有毛噪及刺耳感,到副歌位置時的低頻更是量感充足,以 5.25 吋中低音單元而言,實是令人驚喜。
之後再試聽鄧麗君《漫步人生路》24bit/96kHz MQS FLAC 檔,對比同一歌曲的 16bit/44.1kHz 版本,MySPEAKER MyAMP Inside 在輸出 Hi-Res MQS 版本時,前奏旋律的密度及立體感都有顯著提升,而鄧麗君的人聲亦輸出得更為圓滑,足證這對喇叭在處理更高位元率及取樣率的音訊時,亦會有更理想的表現。不過值得一提的是,艾域在輸入 24bit/88.2kHz 訊號至 MySPEAKER MyAMP Inside 時,解碼會自行升頻成 24bit/96kHz,無法做到 BitPerfect,印象中這情況在 MyAMP 時亦同樣出現。
售價:$7,480
查詢:大昌影音(2262 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