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消息

創業新潮流 ? 專訪行家爆料 : 平價旅行 WiFi 蛋 / Sim 咭 開業大賺秘訣

Published by
Grace
Share

出外旅遊或工幹,除了訂機票住宿,現在還要訂 WiFi 蛋或預購 SIM 卡,以便在旅途上保持連線。UNWIRE 過往做過很多有關 WiFi 蛋或預購 SIM 卡的報道及評測,鴨記的產品又有,公司貨又有,平的貴的都有,有好的也中過(很多)伏。有見現時出租 WiFi 蛋及售賣 SIM 卡的店舖成行成市卻水準參差,今次小編從源頭入手,了解過這個國際通訊行業的運作模式,到底否值得「創業」,做外遊 SIM CARD / WIFI 蛋的老闆呢?

 

 

入行門檻低 毋須特別申請

租 WiFi 蛋及售賣 SIM 卡的店舖而家開到成行成市,果然 unwire 訪問了剛開 1 人公司近 2 年的成哥(化名),才知道入行做國際通訊一點也不難,難怪大家在巿面上 (主要是鴨記 / Y 拍 / IG 店)越來越多新品牌的 SIM Card 出現。

小編本來以為做這行要獲得甚麼的牌照,而且跟外國的電訊商簽訂甚麼的協議,原來通通都不用!如果要供應含有海外流動服務的 WiFi 蛋或預購 SIM 卡給前往世界各地的顧客使用,店舖或公司均毋須申領流動網絡營辦商(MNO)或流動虛擬網絡營辦商(MVNO)等牌照,也沒有特別的守則要遵從。

而全球各地的電訊商都歡迎第三方公司詢問合作銷售,並會按需求批量地售出 WiFi 蛋裝置及 SIM 卡,所以基本上,只要店舖的買賣過程合符《商品說明條例》,就可以經營。

成本低得學生哥都開到業

入場門檻低,所以陸陸續續有更多人加入「戰圈」。 華哥(化名)便是其中一員,他以往以為開業成本好高,但其實原來低得可憐。雖然華哥以「商業秘密」拒絕透露開業成本,但他說「食少餐飯」都開到業,更眼見有學生哥幾個「秘撈」開業,可想而知成本可以幾低。

近年行家入場「無規距」 發現港人底線甚低

全球各地的網絡制式、頻寬也有不同,十多年前,當互聯網還未普及的時候,這些公司的主要業務為出租合符當地制式的手提電話及電話卡,當時市場上的競爭沒有今日激烈。後來當智能電話及以流動數據上網日趨普及,這些公司就增添售賣數據卡及租借 WiFi 蛋服務,再加上成本低基本上「阿豬阿狗」都開得公司,「攬炒」的情況開始擁現。

華哥指以前選擇不多,商戶要靠口碑才能經營下去,例如有前輩指以前市場潛規則是商戶必須有好客服,客人在外地死卡或有任何問題都必須跟進或賠償,甚至賠本 DHL 到客人旅店都是平常事。近年品牌一多,新行家已經無任可操守可言,巿場回應亦發現香港人「底線」甚低,大部份人只是一味貪平而已,只有少數人肯付多一點去購買大品牌,因為他們心目中覺得 SIM 卡是低技術的東西,那處買都是一樣,不會想得太深入。

不設客服慳成本

不同公司賣的 SIM 卡或租借 WiFi 蛋服務質素會因為貨源關係,而有很大出入。既然沒有客服的牽掛,有些公司純粹將 SIM 卡當貨賣,而且因為是 1 人公司,基本上是沒有任何售後或跟進服務,你在外地中了伏或 SIM 卡有甚麼事都沒有方法去求助;只有少數比較有良心的公司,可以提供到當地支援服務、聯絡點、查詢等,但這開業成本比較大,至少要有幾名員工,成本上有頗大的差別。

實情網速度比人慢

華哥跟 unwire 小編透露,理論上 SIM 卡及 WiFi 蛋的原始貨源必定是來自各國的電訊商,公司會按自己的能力與電訊商協商,不過並不是逐張 SIM 卡或逐個 WiFi 蛋獨立計算,而是一個「Pool」去計算:購買愈多卡或機,個「Pool」愈大,使用上則容許更彈性的調配。

打個比喻,數據服務就好像是一條馬路,公司各電訊商買的就係馬路的闊度,去到某一個闊度,如果夠大,電訊商就不會限速,任你在馬路上騎馬又好揸車又好。但無論馬路有多寬,如果好多人同時使用,甚或是有人霸佔道路(例如大量上下載存取)的時候,就會造成塞車的情況,所以才會出現「公平使用原則」,建議用家有上限地使用。相反,如果有些公司個 Pool 好細,例如只得 10 部機,即係條馬路好窄,如果有用家用多左數據,或有霸佔馬路的情況,速度就會好明顯減慢,甚至上唔到。

華哥自爆「取巧」Plan

由於有些新行家無操守可言,華哥指一般行家都不會告訴你這個「排隊次序」,只會取巧地寫上該咭 Plan 中的最高速而己,例如甚麼不鎖速,無限流量等。雖然沒有鎖速但實情這些爛咭排隊次序低無可低。九成九的時間都比人慢,只有在基站非常非常空閒的時候,你才會快。而現實上,在大城巿(如東京)的話,根本很難才會有正常的速度。

由於各家的 SIM 卡及 WIFI 蛋服務都差不多,想要成功奪取目光,吸引人買,就要在包裝及字句下動手腳。限制多多的 SIM 卡 / WIFI 蛋當然就較便宜,但如果說明內容寫得不清不楚或有誤導遺漏,分分鐘會觸犯《商品說明條例》。

我們早前試過一張所謂不限速的 1GB 日本 docomo 任用咭,測試結果原來大多時間都在 1MB 速度,根本沒有 4G 的速度,在 QOS 機制下把你的 SIM 排到最低,例如同一機站中其他的用家,速度優先給他們。等到你的機站差不多沒有人,你的限制咭才會「解封」回到正常速度,這個所謂「不限速」其實有點取巧。

開講都有話「平嘢無好」,如果個價錢太平,那你就要將價就貨,接受那個服務質素水平。

 

拆上拆「食貨量」甚低

華哥表示,近年出現有「艇家」(即中介)的情況,供貨量不多的小店或公司並不是直接向外國電訊商協商「買 pool」,轉而向這些艇家購入數據計劃:

艇家向外國電訊商 deal 了一個很大的 pool,理論上個 pool 大到令數據服務可以任用,然後艇家再將 pool 內的計劃分銷出去,過程中可能涉及兩三個中介,小店就買入這些理論上可以任用的數據服務的 SIM 卡再轉售,因此小店可以用更低的價錢買到「同一個」計劃。

簡單來說就是艇家將一條闊馬路分給不同的公司,將 SIM 卡的數量發大,即是廣發「通行證」,用家很可能因此而大增,更易造成網絡擠塞的情況。

至於 WiFi 蛋方面,亦可以有取巧的地方:其實 WiFi 蛋都是靠入面的 SIM 卡來上網,有些公司就會更換原裝 WiFi 蛋入面的 SIM 卡,以提供更便宜的服務。不過,如果將原裝的 SIM 卡換成其他卡,首先 WiFi 蛋未必能兼容其他卡而可能導致出現收訊問題,而且如果要將更改過設定的 WiFi 蛋帶到當地的電訊商查詢/修理也是不行的。

媒體追棒 + 金蟬脫殼 = 無法無天

為甚麼這麼多「公司」仍可以生存呢?不怕被顧客唱衰執笠嗎?華哥笑言「未驚過」,有 3 大原因讓他們可以混下去:

隨時轉名再玩過

由於向艇家拆貨,基本上成本很低不用坐貨。艇家比的一張張白咭,他所以知的就是每一次入貨時為這些家包裝,套上公司品牌封套再加入一些 DIY 影印說明書便可,包裝成本一張不到一元。就算真的口碑差到沒人買,轉個公司名再印便可。不用申請牌照,隨時原地重新再玩過。

用家多半要求不多

華哥指其實很多人去旅行都是玩玩 Facebook Show OFF ,實情對速度需求不高,就算是 0.5 至 1.5 Mbps 對他們來說至是多等一秒兩秒而已,所以排隊次序並不是「They don’t care」而是「They don’t Know / They don’t need」,很多客被騙了也不知情。

媒體追捧愛報導

華哥指這些 SIM 大賣多半是媒體造成,因為一些平價咭多讀者愛看,但其實他們沒可能每一張去都去不同的國家試驗清楚,只要便宜就會被報導。

商業角度看售後

除了以上所謂「取巧」的細節外,其實還有其他因素令海外網絡服務的價格有差異,我們向開業 10 年的日通國際通訊有限公司總監 Shirley Luk 了解過一些較具規模的公司提供到的服務,與坊間小店的有甚麼不同,以及教導消費者如何可以保障自己不中伏。


大公司提供更多售後服務

租 WiFi 蛋及售賣 SIM 卡的公司會同時提供海外流動數據的支援服務,Shirley 認為自己的公司提供的服務透明度較高,會向用家詳細說明使用原則,而在出事時提供到的協助亦超越客人用家付出的費用,對於用家來說是信心保證,「我們的網頁上有齊各國不同 WiFi 蛋提供的網絡覆蓋範圍,用家可根據目的地挑選最適用的電訊商服務」。他們的網站上亦在當眼位置列明「公平使用原則」,提醒用家即使個 Plan 是「任用無上限」避免進行數據使用量大的活動,如下載電影、玩線上遊戲等,以保持速度。

萬一旅途上遇上甚麼問題,用家亦可以透過不同的渠道尋找協助,例如有在港聯絡人、在地 Agent、個別國家亦可以到電訊商查問。如果非常趕急的問題,他們更會即時速遞另一個 WiFi 蛋到住宿的地方。

 

購買前應問清楚 免中伏

Shirley 表示,坊間的店舖買的 SIM 卡種類多元化,有時候也沒有寫清楚條款。當見到聲稱 4G 的 SIM 卡價錢非常划算,又有懷疑的時候,Shirley 建議用家這個時候可以向賣家問幾個問題:

-SIM 卡內的 Plan 是屬於 4G 還是 3G?
-如屬 4G,可以用多久呢?用幾多網速先會跌落 3G 呢?
-有否公平使用原則,一日建議上限是多少?
-即使是 3G Plan,也有分多個不同的速度,究竟是可以維持在 3.5G 還是會跌落 2.75G 呢?拖慢的程度有幾慢呢?

如果公司答不到或含糊地答,那很可能有問題,因為這表示商家可能不了解自己的產品。Shirley 認為,消費者必須要了解這些資料,「就算係平,都要得到這個價錢應有的服務。不然你去到用不到,回來又不能投訴,浪費了錢;如果出去工幹,工作也做不成,賠錢也沒用。」

入行門檻雖低  風險卻大

而家個個都講創業或自己做老闆,租 WiFi 蛋及賣 SIM 卡的入行門檻低,是不少「新晉老闆」的目標,Shirley 認為年輕人有野心是好事,自己開店也可以學習到很多技能。於做生意的心態上,她給了這些「新晉老闆」一些建議:「做生意的目的不應該是搵快錢,要有一個長遠的目光,如果只係抱住搵快錢的心態,咁就唔係做生意,係投機。成功的生意,係你提供到服務出來,有合理的收入,客又開心。」她認為國際通訊這一行有很多外在因素影響市道,匯率、國際社會環境等都會影響生意,像是日圓升到上 12 算、韓國爆發 MERS 都曾對他們很大影響。如果年輕公司沒有做足風險評估及承受能力,就會很難維持業務發展。

相關影片:

Published by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