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有人一天打機十小時,相信必定予人不務正業之感。但近年有達哥等直播打機的名人興起,才令更多人認為遊戲作為職業是可行的。PandaCute,這個名字你可能未聽過,但她們是香港其中一隊女子職業電競隊,打《英雄聯盟》(League Of Legends,下稱 LOL) 的職業聯賽,更重要是她們全部都未滿 20 歲,非常年輕。
不少人會認為打機沒有前途,但其實外國甚至台灣早有不同遊戲的職業聯賽,香港也不乏打 LOL 的高手。隊長 Deer 表示,以往香港也有人打 LOL 比賽,但在缺乏本土電競隊的情況下,他們唯有加入台灣隊伍,代表台灣作賽。
▲ 當年香港的 Toyz (右起第三) 曾經加入台灣電競隊 Taipei Assasins,負責中路,並協助隊伍贏得 LOL Season 2 的冠軍。
說起PandaCute 的組成也不容易,起初因為隊長 Deer 要參加一個網吧舉辦的比賽,要另外找四名隊友,當時已是 Deer 朋友的 Lily,便找來其他成員作賽。
那一次網吧比賽,Deer 的隊伍勝出了,才令她覺得打機是想繼續歇力做好的事情。Deer 為隊伍開設 Facebook 專頁和 Instagram 等等。現在的遊戲公司留意到她們,便邀請她們加入為職業電競隊,搖身一變成 PandaCute:負責上路的隊長 Deer、打中路的夢兒、打下路的 Lily、專責打 Jungle 的阿 Mo和打 Support 的阿 Lau。
▲負責上路的隊長 Deer。
▲ 左起:教練、夢兒 (中路)、Mo (Jungle)、Deer (上路)、Lau (Support)、Lily (下路) 。
她們平均打了 LOL 三至四年,不過 LOL 並不是她們第一隻玩的遊戲,她們也有玩過《彩虹冒險》、《跑 Online》、《魔獸世界》,都是一些耳熟能詳的線上遊戲。但為甚麼 LOL 可以令她們奮不顧身地投入下去?Lily 表示,原因是 LOL 靠的是玩家的技術,「唔係畀錢就勁,好多 Online 都係課金就勁。」
不少人以為,每天打機不用做實在很爽。但其實不然,每天朝十晚八,上午要練習基本功,下午或者要與其他隊伍友誼賽增加實戰經驗。她們的紀律也嚴,筆者在她們的辦公室內,也見到一張 PandaCute 的守則,練習時做不到目標會罰錢,遲到會罰錢,就連打機時忍不住「爆粗」也要罰錢,當然罰款只是一元,用以警誡自己而已。
因為遊戲講求即時反應、合作,又會常常更新,教練說,她們比賽後也要作賽後檢討,看看那些犯錯的位置如何改善。夢兒就知道這種訓練的痛苦:「你要重複你錯果個位置,你會望住自己個位錯,會不斷重複……死、出返嚟、死、出返嚟;同一場、下一場,全部都係用同一隻英雄,都係要重複呢個錯嘅位,直到你無呢個錯為止。」
但最痛苦的經歷呢?Lily 說,未成為職業隊時到廣州作賽,對手是職業隊,其中一個隊友離開了遊戲,打算重新選擇角色,誰知中國的規則是棄打當輸,在三盤兩勝制底下便先輸了一場,往後兩場非贏不可。餘下兩場,雖然先贏一場,但後來卻險敗於對手手下。說的時候,本來非常平靜的她們,都不斷你一言我一語地補充,亢奮非常,對她們來說,這實在是深刻回憶。
由業餘變成職業隊,除了是打機變得日常,阿 Mo 說更重要是心態的轉變:「以前可能當打機玩玩下,可以唔理隊友,亂咁玩、掛機等等,而家唔可以,要追求進步同勝利囉,同埋要多啲為團隊著想。」有時候,她們可能更要放棄本身強的打法,改為適應另一隻英雄的打法。團隊精神,就是職業隊最重要的部分。
世界各地如南韓和台灣的電競發展已經非常蓬勃,電競隊亦有著嚴格的訓練,但是香港社會卻仍然不太重視電競。要全身投入電競行列,犧牲的東西很多,包括自己的學業。
Deer 表示,一般的電競選手會由 17 歲開始打,一直打到 25 歲。但是在這個年齡層,很多人仍然在學,假如要成為電競選手,便必定要作出犧牲。PandaCute 當中最年輕的阿 Lau 便是放棄了考 DSE 而加入電競隊。
那麼她們有沒有想過退役後的路呢?她們的答案反映她們也是想繼續做遊戲相關的工作。隊長 Deer 表示會專注在遊戲有關的工作,也許是做教練或分析師,做不到便開舖頭;阿 Lau 也是遊戲相關,不過則是設計遊戲;夢兒則說可能做遊戲的實況主;Lily 則說笑說「乞食」和跳舞;阿 Mo 似乎一臉茫然,也跟著說要開舖頭。
其實,想深一層,為甚麼電競選手退役後的路會難行?究其原因,是因為相關的產業未曾發展,而深層的文化原因則是未將打機看成一項正經的運動,仍然有種「打機是讀唔成書」的錯誤觀念。當周杰倫也成立自家的電競隊,香港願意投資電競事業的人仍屬少數,正好反映出觀念尚未轉變。寄望 PandaCute 這隊職業電競隊的出現,能夠加速普及電競文化吧!
相關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