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軟件

新潮女中醫整 App 教食療唔使睇醫生

Published by
Grace

「感冒唔好食雞呀」,「今晚煲湯袪濕呀,飲多啲」。

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阿媽語重心長地講上述說話,其實當中涉及中醫概念。中醫認為「藥食同源」,日常飲食都可以起到食療的功效。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為求讓此概念接觸更多年輕一代,花了一年時間製作手機應用程式 CheckCheckCin,將 3000 多款食材及菜色放進 App 內,讓用家選擇適合自己體質的食物,從日常飲食開始調理身子,以「治未病」。

開專頁 出 App 傳播中醫理論

Cinci 醫師打破不少人對中醫的傳統觀感,她不穿白袍,打扮入時,五年前開始執業的時候,已經設立 Facebook 專頁,將中醫理念深入淺出地向公眾解釋。她兩年前更憑著作《飲湯》打響名堂,教人按照自己的體質煲適合的湯水。今年再進一步,開設茶飲舖及推出手機應用程式 CheckCheckCin,繼續將中醫理論以生活化的方式傳播。

▲ CheckCheckCin 讓你了解自己體質,以選擇合適的食品。

▲醫師的茶飲舖為不同身體狀況的人士調製可口的飲品,不像一般涼茶舖的苦難入口。

病人唔戒口   食藥都無用

「好多時畀咗張戒口紙啲病人都唔會跟㗎!」Cinci 醫師激動地分享多次診症經驗,她發現很多時病人不知道不同食物會對身體帶來不同效果,如咳的時候飲紅棗水會咳得更厲害,傷風感冒就不能食溫熱進補的食品。往往到病人覆診的時候,發現病症嚴重了,令她覺得十分氣餒,因為浪費了藥效。

同時,她亦發現有不少人會於 Facebook 專頁向她查詢:「醫師,我食得咩,唔食得咩呀?」不過,即使是醫師,她都不能逐一隔空回答,因為每個人的體質及身體狀態都不一樣,要先「起底」才可為食物作篩選,因此她就構思做個 app,讓大家自己查。

出 App 推薦合適食品   提倡食療

而 app 亦沿用相同的概念,會先要求用家填寫問卷,判斷用家的體質,然後系統亦會按照用家的體質列出食材及菜色的推薦度:4 粒星表示推介食,1 粒星代表盡量少食。

▲ 先完成問卷,如有身體不適可以再輸入狀況,系統就會幫你篩選食品。

▲ 20 條問題看似不多,但如果沒留意自己的身體,也真的不易填。不過,一般來說男士的問卷會較短,女士因為要選填「月經」的部分,需時會多一點。填完問卷,就會知道自己的體質屬哪一類型。

中西日韓   咩菜色都有

Cinci 醫師笑說,手機 App 的製作過程比起生仔還要耐,「個 idea 係我生第二胎之前諗嘅,但阿女出咗世個 App 都未整好。」原因是要將 3000 多款中西食材及菜色按照不同人的體質及病症打分數十分費時,出試用版的時候亦遇過不少趣事,「朋友試用我個 app,然後打嚟問我點解入面無『雞屎藤』,然後我又要查書,又要重新打分。」所以,現時 App 內不但有日常很容易見到食品,墨西哥菜又有,零食都有。

▲本來 1 粒星是「不要吃」的意思,但醫師的老公試用過之後,覺得這樣表達令人覺得「無癮」,因此改做「盡量少食」。

平和體質是養生目標

哪麼按照醫師推薦的食品進食,長遠可達至甚麼效果呢?Cinci 醫師表示,平和體質應該是大家的養生目標,做到陰陽平衡,氣血旺盛,心理質素良好,也不容易生病。她亦希望用家用後可減少看醫生的次數,不用經常食藥。不過,只有食療也是不足,要達至平和體質,生活上有良好的習慣也十分重要。

▲不同的體質有專屬頭像貼紙,你亦可以分享至社交網站,讓朋友知道你屬甚麼體質。

會考慮製作 Android 版

CheckCheckCin App 今年一月推出,目前只有 iOS 版本,Cinci 醫師表示,會按情況決定是否推出 Android 版本。她亦會嘗試將更多功能放進 App 內,如加入她的中醫產品購物頁面,或預約診症頁面,但暫時未有細節,需時籌備。

▲醫師有自家品牌,生產各款茶飲產品。

▲另亦有中藥配方手工皂。

後記:

記者自小就是「藥煲」,是中醫的常客,更儲落一疊戒口紙,但其實從來不予理會,因為要戒食的食物太多,很難全部避免。採訪之前,記者下載CheckCheckCin 試用,發現它最少解決了一個問題,就是「選擇困難症」!去到餐廳,餐牌有太多食物,選不定,開個 App 出來看看哪款適合自己,都是一個好用法喔。

 

Published by
Gr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