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專訪】填詞人林若寧攪App睇故事 多媒體感官+閲讀新體驗

Published by
娜姐
Share

現在人人大多看短片,哪有人還有耐性看文字?而想看故事的,買電子書、用小說APP,甚至看網上小說就成事。專門下載一個故事APP?多此一舉。不過,如果主角上廁所打尿震,你會感受到呢?

娜:故事APP並不是甚麼新鮮事,重點是為甚麼要轉會用tbc?
袁:科技進步,可以令故事說得更好。

灰白髮的是填詞人林夕的徒弟-林若寧(下稱林),一位是前商台創意總監-袁子才(下稱袁)。二人中一就認識,是班中的「惡搞二人組」,今天成了tbc…故事APP的創辦人。

相關影片 :

林:手機盛行,到底怎樣用它來說故事最好?
袁:APP市場似乎是我們必須參與的戰場。

看準人人每日機不離手,二人決定與程式開發公司合作,善用手機能結合不同媒體的優勢及方便,開發一個新鮮的、富感觀體驗的閱讀模式。袁說這個嘗試就像文字演變廣播劇的時代進展。文字只是一個載體,有着科技,何不將單一的媒體,演變成多媒體的tbc…故事APP?因應故事情節設計並加入刺激感觀的聲效、歌、相片、影片,甚至震動,打破「只有一種媒體去講一個故事」的慣例。

娜姐挑了一個故事,閱讀每段文字或章節前都要按屏幕一下,這是與APP的直接互動。按一下,代表選擇接受下一個未知的刺激;按一下,代表選擇繼續活在故事之中,暫時抽離現實一點;按一下,代表選擇願意染上看故事的癮。

▲情節需要WhatsApp,畫面就會出現訊息,閱讀者猶如第三方在現場實時監察一樣,存在於同一個時空。

娜:所以故事創作者都必需在故事中刻意盡量加入更多effect?
林:故事用怎樣的形式最好,我們就用怎樣的方法。

好的故事,才是最大的賣點和資產。雖然APP中刺激感觀的effect是個賣點,不過二人更偏重和尊重故事本身。宏大一點,tbc…希望可以兼容所有故事。不刻意追求每一個故事都包含震盪、聲音及畫面等,如果文字表達得最好,就由得它以文字表達,反之亦然。總之,不要規限tbc…只是文字創作的地方,它同時是個故事創作的地方。

相對於拍MV或影片講故事,tbc…為故事創作後製effect的成本較低。這優勢給予故事創作者很大空間,即使故事奇怪或者是非主流題材,tbc…都能容納得下,成為可以呈現不同可能性的,令講故人安樂創作的故事平台。

袁:我會希望它是手機上故事的Netflix。
林:像它一樣百花齊放,令非主流的都有機會成為主流。

tbc…上架數星期,最期待的畫面出現了。當人氣作家的故事未有更新,名不經傳的作家的故事閱讀次數就開始飆升,且愈來愈多人追看。原來,主流故事會引來一班願意發掘非主流故事的閱讀者。

▲有6個分類,驟眼看有20多個故事,有人氣作家亦有名不經傳的作家,故事集數更新得頗密,每日兩集,一星期就有一個新故事。

林最怕的是需要迎合市場口味,某種題材受追捧就一窩蜂去製造出來。創作不是需要限制,而是多元。假如你是音樂創作人,想用音樂說故事,可以。假如你是插畫家,想用插畫說故事,可以。而填詞人出身的他,希望所有故事都能如電影一樣,有一套專屬的配樂。

▲以「Ex-File」為例,一個關於給前度評分APP的故事,有由周國賢主唱的專屬主題曲-黑歷史。

林:令故事創作者可以創作,其實才是tbc…的初衷。
袁:希望5月底推出一個「共同創作故事計劃」,素人放手創作故事,由我們創作聲效等後期製作。5月底!

tbc,to be continued,中文名是《起承轉合》。
重新愛上文字,愛上故事,愛上創作。

免費下載:tbc…

Published by
娜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