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音樂

Sony CM IER-M9/M7/Just ear 如何選?客製監聽入耳式耳機選購攻略

Published by
艾域

在 7 月及 8 月,Sony 先後宣佈引入 Just ear 客製耳機與及 IER-M9/M7 3 款高階入耳式耳機產品,前者是日本本土開售之後首度登陸海外,而後兩者更是選擇在香港作全球首度曝光。同樣是入耳式耳機,究竟 Sony 這 3 款產品會否造成「自己打自己」局面?答案當然是不會,因為 Sony 在 Just ear 以至 IER-M9/M7,都有其各自非常明確的產品定位,因此如果是「索尼」耳機迷、正有打算從中入手的話,先認真了解 3 款產品的不同,再思考自己對聲音的需求才是正道。現在就讓同時集結到 Just ear、IER-M9 及 IER-M7 3 款產品的艾域,分享一下個人的試聽後感,讓大家對它們有更深入的了解吧。

 

Sony IER-M9 + IER-M7  鑑聽取向  追求「原音」Head-Fi 友必選

若果最近有留意各個 Sony Music 旗下的歌手之社交網站平台,都不難發現他們近期的 Live 演出都會佩戴著 IER-M9 這款耳機。聯同兄弟作 IER-M7,Sony 在開發這個全新系列時,主要針對的正正是專業音樂人及歌手作舞台鑑聽(Monitor)之用,在設計時更邀請專業音樂人及現場音響工程師參與,並納入他們的意見至這兩款耳機之中。但在音響發燒友心目中,「追求原音」亦是不少人「玩機」的一大目標,因此除了專業歌手或幕後音樂人之外,以「鑑聽」、平直無添加作為聲音取向的 IER-M9 及 IER-M7,其實亦一樣滿足到希望透過耳機,享受歌手、樂手在錄音室錄製之原原本本的聲音之發燒 Head-Fi 玩家要求。

▲ IER-M9 為 5 動鐵單元架構,機身採用鎂合金外殼製成,並裝設碳纖維側蓋。

▲ 至於 IER-M7 在外型上則與 IER-M9 一脈相承,但就改用塑膠外殼及鋁材側蓋。

▲ 碳纖維側蓋令 IER-M9 更為型格。

▲ 整體機身到導管都是以鎂合金一體成型。

▲ 而 IER-M7 則為黃銅金屬導管。

取向中性平直   M9 通透感、高音延伸自然更優勝

作為同一系列的兄弟作,IER-M9 及 IER-M7 在外型設計上一脈相承,但前者就用上鎂合金外殼+碳纖維側蓋,與 IER-M7 的塑膠外殼+鋁材側蓋略有不同,而且「上位機」IER-M9 更屬多出鎂振膜超高音單元的 5 動鐵單元架構,而 IER-M7 則為 4 動鐵單元耳機。凡此種種,究竟令「M9」及「M7」之間的聲音有何不同呢?艾域試以「黑磚」Sony NW-WM1A DAP 直接驅動 IER-M9 及 IER-M7,並試聽 Rubber Band《阿波羅》16bit/44.1kHz FLAC 音樂檔及 Jason Mraz《Let’s See What The Night Can Do》24bit/44.1kHz AIFF 音樂檔。同場比較兩者之間的聲音表現,可以發現兩款產品的聲音表現同樣屬於中性、平直取向,營造的音場闊度恰當,人聲與各種樂器的比例分佈十分平均。但在背景樂器分明度,以至整體聲音的通透感上,都自然以定位較高的 IER-M9 優勝,例如《Let’s See What The Night Can Do》中段,Jason Mraz 的一段高音延伸,IER-M9 就呈現得更為自然順滑。

而在播放《阿波羅》一曲時,IER-M9 各個頻段的聲音都不會有刺耳毛噪,而每下大鼓的聲音亦輸出得清晰爽快,鼓聲輸出後餘響的空氣感、結他弦線線條均可分明地呈現。另外,針對 Sony 自家 DAP 產品力推之 4.4mm 平衡端子,IER-M9 及 IER-M7 除隨機附設 3.5mm/MMCX 鍍銀無氧銅接線之外,亦加送一條同一材質的 4.4mm/MMCX 接線,當中 IER-M9 更加入絲質編紋和非磁性底塗層插頭。對比 3.5mm 單端驅動,4.4mm 平衝輸出在聲音的立體感及通透感都明顯更佳,整體密度及細節可聞程度都全面提升,當中 IER-M9 附送之線材在聲音上就更富透明感,質感更佳亦令佩戴感更為舒適,而不論 IER-M7 還是 IER-M9 的線材,聽診效應問題都極低,對於舞台表演者以至長時間音樂隨身的重度樂迷而言都十分重要,無須忍受因線材與衣服碰撞或摩擦而產生的沙沙聲。

▲ IER-M9(上)及 IER-M7(下)均用上 MMCX 可換線插頭,但由於插頭屬內凹式設計,因此未必所有 MMCX 線材都可以使用得到,建議大家如有意換線就先實試一下。

▲ IER-M9 與 IER-M7 均隨機附送 3.5mm/MMCX 及 4.4mm/MMCX 接線各一,前者加入圖中的絲質編紋和非磁性底塗層插頭。

▲ 耳塞也十分講究,提供 6 對不同尺寸的 Triple Comfort 三重舒適(圖中較淺色的耳塞),以及 7 對 Hybrid Silicone 混合矽膠耳塞。


相關文章:
  • 【評測】PS5 Pro / PlayStation 5 Pro 詳細效能評測 實機遊戲 60fps 畫面 + 新光追效果放大睇 + 打機溫度噪音
  • 【開箱】PS5《女鬼橋二釋魂路》實體版 隨附 OST + 製作紀錄書
  • Sony:不擔心 PS5 玩家轉會 PC PS5 首席設計師:兩個市場存根本性差異

  • Sony Just ear 獨一無二+自選調音

    至於在 IER-M7/M9 發佈前一個月,Sony 宣佈原為日本限定的客製耳機 Just ear 正式在港推出。在香港發售的型號為XJE-MH2 。機身採用混合聲學結構,由一個 13.5mm 動圈低音單元及一組動鐵中高音單元組成。每一對 Just ear 最特別之處在於「獨一無二」,因為由製作耳模到最終耳機成品,都是根據每個用家的耳形而製成,絕對不會重覆。

    另外,Sony 採用特製頭尺模具協助認可聽力學專家量度並採集耳模,而耳模物料用上優異成型效果的矽樹脂,確保所採集的耳模能夠忠實反映用家的耳型。採集完成之後,耳模就會空運至日本,交由 Sony「匠人」團隊作人手製作。最終成品的機殼以特殊的珊瑚藍透明亞加力膠製成,裝嵌上設有六個氣孔的金屬面板,耳機導管位置則為較柔軟的矽膠材質。整對耳機一體成型,由「匠人」手工打磨而成,確保亮麗的外殼帶來最貼服的佩戴感。

    ▲ Just ear 機殼以特殊的珊瑚藍透明亞加力膠製成,再裝設上有 6 個氣孔的金屬面板。

    ▲ 透明外殼可以清晰看到內部結構,而成品的導管位置則為較柔軟的矽膠材質。

    ▲ 13.5mm 低音動圈單元緊貼於耳機金屬面板,而中高音動鐵單元則較接近導管。

    ▲ 與 IER-M7 及 IER-M9 一樣,Just ear 亦是採用 MMCX 可換線插頭。

    3 種取向  各擅勝場

    Just ear 另一獨特之處,在於在訂購時,用家可以自行從「Monitor」、「Listening」及「Club Sound」3 種調音上選擇其中一種,由內到外都一樣自主。但究竟 3 種取向是否如斯分明?艾域就繼續使用 NW-WM1A DAP 播放 Maroon 5《Closure》24bit/44.1kHz AIFF 音樂檔及 Sam Smith《Midnight Train》24bit/88.2kHz AIFF 音樂檔,並驅動 3 種取向的 Just ear 試聽版本作比較,後感如下:

    Monitor:高頻較 IER-M9 更為明亮,歌曲中的微動態細膩,細節變化收放利落,整體聲音亮麗乾淨,高頻光澤屬 3 種取向中最鮮艷。雖然用上 13.5mm 特大動圈單元,但因其聲音取向定性為「鑑聽」,因此低頻不屬量感澎湃風格,但層次變化仍然恰到好處。

    Listening:對比於 Monitor 取向,低頻是兩者之間的最大分野,量感明顯更為豐富飽滿,高頻光澤亦相對較為收歛,令聲音更為耐聽,是屬於最易取悅不同音樂偏好玩家的一種取向。

    Club:低頻量感最為澎湃之取向,在聆聽 Maroon 5《Closure》這類歌曲時,就會顯著地覺得更富有節奏感及跳彈感,但仍然保留到爽快的低頻收放,箇中層次變化亦可妥善展現。雖然低頻澎湃,但不代表它所呈現的人聲、結他等樂器線條會因而受到影響,整體聲音清晰度仍高,而且圈、鐵之間亦不會有各自為政,銜接自然,高頻光澤感則相應地較另外兩種取向略低。

    售價:$16,888(Just ear,包括耳模製作費及運費)$9,490(IER-M9)$5,190(IER-M7)

    查詢:Sony(2833 5129)


    相關文章:
  • 【評測】PS5 Pro / PlayStation 5 Pro 詳細效能評測 實機遊戲 60fps 畫面 + 新光追效果放大睇 + 打機溫度噪音
  • 【開箱】PS5《女鬼橋二釋魂路》實體版 隨附 OST + 製作紀錄書
  • Sony:不擔心 PS5 玩家轉會 PC PS5 首席設計師:兩個市場存根本性差異

  • Published by
    艾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