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音樂

【評測】Ultrasone Edition eleven+15 德國限量人手製+音場開揚自然

Published by
艾域

德國巴伐利亞著名高級耳筒品牌 Ultrasone,其最為人認識的頂級 Edition 系列,一直以限量、德國人手製作招徠(雖然也試過推出 Edition 5 Unlimited 非限量版)。該品牌早前因為代理權變更,令新產品未有全面抵港,當中就包括限量 999 對、最新旗艦型號 Edition 15,以及 18 年壓軸之作、全球只售 1,111 對的 Edition eleven。一如系列傳統,兩者均是德國人手生產的產品,兼且是繼 Edition 10、Edition 12 之後,再次採用開放式設計的 Edition 系列耳筒,究竟兩者之間在規格及聽感上有何分野?就讓集結到這兩款耳筒的艾域,分享一下對這兩對早前正式在港供貨的耳筒之試後感吧。

優點:

+ 德國人手製作造工上乘,外型設計有突破

+ 音場開揚,自然耐聽

+ 聽感以至佩戴均十分舒適

缺點:

– 開放式設計,需要在不影響別人之聆聽空間使用

– 價格同樣屬高檔

S-Logic Plus 技術+首現 TruText 複合振膜+胡桃木耳罩   Ultrasone Edition eleven

於去年年底才正式推出的 Edition eleven(下稱 ED11),可說是 Ultrasone Edition 系列中開放式耳筒的入門作品,並與 Edition 10 及 Edition 12 兩對「前輩」一樣,搭載 S-Logic Plus 單元偏置技術:發聲單元並非置中,而是朝向前方及底部偏移,聲音會透過外耳耳廓反射至耳道,從而呈現更佳的音場空間層次。而 S-Logic Plus 還可讓你以較低的音壓獲得相同的感知音量,從而保護聽力。

除自家皇牌 S-Logic Plus 之外,ED11 今次在單元及外型上均有新嘗試:為首款 Ultrasone 耳筒採用 40mm TruText 生物纖維複合振膜,以無定形亞麻纖維(Amorphous Flax Fibers)作核心,有著極輕巧但堅韌的特性,配合釹鐵硼(neodymium-iron-boron,NdFeB)磁鐵,從而帶來極廣闊頻寬響應範圍(6Hz-42kHz),以及十分精準而高分析力的聲音。至於外型上,ED11 更是煥然一新:品牌經典的「人頭」標誌不見了,以胡桃木製成的左右耳罩外側只印有小小的品牌名字,較 Edition M 系列更低調,也令其外觀與以往的 Ultrasone 耳筒截然不同,配以 Alcantara 合成麂皮頭帶、超細絲絨耳墊及航空鋁材機架,結合復古味道及上乘造工於一身。

▲ Edition eleven 在外型上確實與以往的 Edition 系列產品截然不同。

▲ 採用開放式設計,耳罩以胡桃木製成,但不見該品牌著名的「人頭」標誌。

▲ 40mm 動圈單元採用 TruText 生物纖維複合振膜及 NdFeB 釹鐵硼磁鐵。

▲ 自家皇牌技術 S-Logic 方面,Edition eleven 採用的是 S-Logic Plus。

▲ 同樣於德國人手製造,限量 1,111 對。

▲ 採用 2-pin 兩針接頭。

▲ 隨機附送 4 芯 1.2 米及 3 米鍍金 3.5mm 插頭耳機線各一條、MOTEGA 耳筒架、3.5/6.3mm 鍍金轉插及收納袋。

S-Logic EX + 鈦/金複合振膜+獨一無二櫻桃木耳罩  Ultrasone Edition 15

至於屬現時 Ultrasone 旗艦型號的 Edition 15(下稱 ED15),雖然發聲單元亦是用上與 Edition Eleven 尺寸相同的 40mm 動圈單元,磁鐵也是 NdFeB 釹鐵硼,但就用上創新設計、結合鍍金箔膜及鈦金屬圓頂的 GTC(Gold Titanium Compound)技術發聲單元,務求在頻率響應範圍、聲音細節到整體透明感,達至該品牌的最強水平。

另外,作為旗艦型號,ED15 自然用上頂級的 S-Logic EX 技術,進一步提供猶如以喇叭聆聽音樂的立體開揚空間感及精確定位。至於外觀方面,ED15 耳罩以常用於製作樂器的美國櫻桃木製成,每對都有其

特有紋理,真正做到獨一無二。而其不鏽鋼頭帶則用上 Merino 高級皮革製成的頭墊包裹,耳墊則是磁吸式超細絲絨,令它由內到外都有著奢華味道,符合其頂級型號的身份。

▲ 而 Edition 15 則屬 Ultrasone 此刻的旗艦型號,耳罩以美國櫻桃木製成,每對紋理均獨一無二。

▲ 40mm 動圈單元為 鍍金箔膜及鈦金屬圓頂的 GTC(Gold Titanium Compound)單元。

▲ 配搭最高階 S-Logic EX 單元偏置技術。

▲ 自然是德國人手製造 + 限量,Edition 15 為限量 999 對。

▲ 頭帶以不鏽鋼製成,並附以 Merino 皮革頭墊。

▲ 而超細絲絨耳墊則是磁吸可拆式設計。

▲ 一樣為可拆接線設計,但接頭就用上 LEMO 規格。

▲ 隨機附送高級真皮保護盒、3 米及 1.2 米 4 芯 3.5mm 接線及 3.5mm/6.3mm 轉插。

▲ 保護盒設有耳筒及一對接線的專屬擺放空間。

艾域:「音場、分析力兩者均見出色,ED15 聲音冷靜、理性,ED11 則屬溫暖而低音量感更強。」

雖然並不是需要極高輸出的訊源裝置才可令它們提供足夠音壓,但由於 ED15 及 ED11 均屬開放式設計,因此不單止不建議隨身使用,像艾域測試期間在開放式辦公室試聽,也難免會打擾到別人,因此最適合還是配合座檯耳擴於合適的聆聽空間使用。使用 Dell XPS 13 手提電腦配合《Roon》軟件作訊源,連接 Asus Essence One MKII  USB 解碼耳擴再驅動 ED15 及 ED11,試聽 Tidal 平台之多首 MQA FLAC 串流歌曲。

先說 Edition 15,在試聽 Carpenters《Close to You》24bit/96kHz MQA 歌曲時,Karen Carpenter 的聲音延伸圓滑自然,絲毫沒有刺耳感,而歌曲中的鋼琴、鼓、結他、色士風等各種樂器都十分鮮明真實,並且有著分明而精準的定位及音量變化,低頻量感及飽滿度同樣出色,爽快而利落。而 ED15 的分析力亦非常之高,不同位元深度、取樣率以至錄音質素的歌曲,在 ED15 呈現下聲音亦是高下立見,猶如歌曲質素的一面「照妖鏡」,優點及不足表露無遺,廠方將之定位為母帶製作監聽用產品確實絕不為過。

至於 ED11 方面,其音場的開揚度對比 ED15 亦不落下風,人聲依然清晰而具穿透力,播放不同規格之音樂時的高分析力同樣出色,不過感覺上樂器聲未如 ED15 般亮麗鮮明,而低頻的量感則略較 ED15 豐富,但整體三頻比例仍然平均,甚至對比 ED15 的冷靜、理性,ED11 更添一份溫暖大路的聲音取向。也由於低頻略增關係,令 ED11 在聆聽如 Muse 的《Pressure》一曲時,就有更為刺激之聽感。

售價:$11,880(Ultrasone Edition Eleven),$31,900(Ultrasone Edition 15)

查詢:Let’s Go Audio(2891 9971)

▲ 試聽歌曲:Steven Tyler《Come Together》Tidal 24bit/88.2kHz MQA FLAC 串流音樂檔。

▲ 試聽歌曲:Carpenters《Close to You》Tidal 24bit/96kHz MQA FLAC 串流音樂檔。

▲ 試聽歌曲:Muse《Pressure》Tidal 24bit/96kHz MQA FLAC 串流音樂檔。

▲ 試聽歌曲:椎名林檎《Girl Robot》16bit/44.1kHz FLAC 音樂檔。

Published by
艾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