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香港最多人關注的新聞之一,就是社會信用評分系統疑在香港特別行政區推行的爭議,而 2017 年提出的「多功能智慧燈柱」,亦已經開始在多個地區安裝,讓不少人擔心,個人私隱的問題會不會受到影響,昨日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舉行技術簡介會,介紹及解答燈柱所具備的功能及硬件。
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黃志光表示,多功能智慧燈柱,是中文大學、理工大學、城市大學及中小企合作研發的,配合不同部門和機構的需要,在智慧燈柱內安裝不同的裝置,包括流動網絡供應商安裝的 4G/5G 基站,運輸處需要的路面監察系統使用全景攝影機,而天文台需要的氣象感應器亦會裝到智慧燈柱上。所有數據都會上載到「資料一線通」,這個政府網站供市民下載。
全景攝影機,是運輸處和環保處使用,私隱問題上,目前未開啟環保處用來監察非法傾倒廢物的功能,目前只用作交通拍攝,每隔兩分鐘就會拍攝道路,影像會在燈柱內處理,降低解像度後才會傳送至資料一線通,上載後會隨即刪除,當局表示,燈柱內不會保留影像。
Media Access Control(MAC)address部分數字作配對,用來檢查行程時間和平均車速,向大眾分享交通數據,藍牙交通探測器抽取的 MAC address,是一個夠用來確認網絡裝置位置的地址,由於MAC address 都是獨一無二的,因此燈柱可以確定屬於誰人,進行身份識別,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藍牙交通探測器並未啟用,當局亦聲稱,MAC address 數據經分析後會隨即自行刪除。
新的智能身份證具有 RFID,多功能智慧燈柱能透過 RFID 識別身份,並知道該人物曾經出現在那個地方等,研發中心的副總監黎振偉,表示RFID 裝置只是電子標籤,用來發出訊號,並沒有收集數據的功能,亦不可以讀取其他裝置的資料,另一方面,用來配合視障人士的智能手杖系統,用作導航使用。
當局強調,燈柱只設有RFID被動式標籤,沒有「收集數據」或「讀取裝置資料」功能,其中一個用途是配合與盲人輔導會合作開發的手杖系統。
會不會取得個人資料?當局表示:暫時不開放
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舉行技術表示,今年6月底起,九龍灣常悅道、啟德承啟道和觀塘市中心,已經有50支智慧燈柱投入服務,當中常悅道、承啟道中,各有一支智慧燈柱,是裝有「全景攝影機」,具有個人私隱問題的功能都不會在現有的 50 枝燈柱中開啟,未來的多功能智慧燈柱,亦不會安裝那些設備,直到未來數月成立的「廣泛咨詢委員會」達成共識,並在公眾對多功能智慧燈柱沒有疑慮後,才會安裝和開啟這些功能,當局強調,攝影機和燈柱沒有人臉識別功能,亦不會與第 3 方分享數據。
多功能智慧燈柱會在香港試驗當局在全港人流車流比較高的四個地區使用,分階段安裝約400支燈柱,收集不同實時數據,例如空氣質素、氣象、交通情況等,在政府「資料一線通」均可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