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不少香港市民對智慧燈柱感到憂慮,擔心它拍攝得來的影像,會對我們的個人私隱構成影響。香港就有一間初創企業,發展出以雷達技術取代攝影機,以點陣圖案取代實際映像,從而檢測出人流、車流,既可達到統計目標,而又不會侵犯到個人私隱。
現時市民最擔心的問題,是被智慧燈柱拍攝到臉部圖像、車牌號碼等資料,更擔心如政府應用到人臉辨識技術,會對市民的個人私隱構成重大影響。於 2016 年創立的本港初創隆城科技,就發展出一套以雷達裝置取代攝影機的車流、人流偵測系統,好處是不會偵測到人樣、年齡、男女,只會偵測到是人流途徑該處,而汽車則不會偵測到汽車品牌、車牌等資料,只會檢測到汽車種類。
▲雷達取代攝影鏡頭,可解除市民對私隱的疑慮
我們在測試的畫面中,可看到汽車經過時,雷達會偵測到汽車的存在,並於畫面上以一點點表達,汽車體積愈大,畫面顯示的點數愈多。系統實際上沒有以映像方式記錄汽車。
隆城科技 CEO 黃永基表示,目前他們把車輛分類為 10 個不同類別,這套系統可辨識當中的 7 個類別。系統能夠每日、每星期、每個月把車流、車輛類別、車速等資料匯整成報告。
▲隆城科技 CEO 黃永基:現時正同政府磋商,計劃在觀塘區安裝20-50支雷達作測試
這個雷達偵測系統已在香港測試了一年時間,目前還在起步階段。好處是毋須使用攝錄系統,亦由於毋須處理映像,處理數據量相對較少,令到硬件成本相對較低。現時他們正同政府磋商,計劃在觀塘區安裝 20-50 支雷達,如測試成效顯著會進一步增加數量。預計在未來 6-9 個月就能知道雷達是否適合應用於智慧燈柱。問及未來 1-2 年能否把此項技術應用於商業或政府用途,黃永基表示目前還未能清晰預估。
黃永基指出,這套系統亦可應用在商場檢測人流流量,準確度可高達 80-90%。系統現正同時在老人院、弱能人士中心、殘疾人士專用洗手間進行測試。雷達系統除偵測人體,更可偵測到心跳、呼吸,有助於發生意外時能夠及早發現。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別議員莫乃光接受 unwire 訪問時指出,現在香港智慧燈柱都是測試階段,贊成加入不同技術。他指智慧燈柱很多功能都沒有人反對,例如空氣監測、5G 發射站等,只有攝錄系統比較受到爭議。而攝錄系統實際上最主要只用來偵測人流、車流,如有替代方案,政府確實沒有必要用攝錄機仔細拍攝人像。
▲莫乃光:政府總部附近有攝錄鏡頭資料曾交予執法部門,令市民對智慧燈柱問題上不信任政府
目前雷達人流偵測技術仍在測試階段,如果日後能確認能取代攝錄方式,應該能夠獲得更多市民接受。而市民對智慧燈柱攝錄人像有莫大疑慮,如市面有其他技術可供應用,政府亦應多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