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Microsoft Surface Pro X Mic 記首部 ARM 筆電 超省電 + 支援 Windows 程式

Published by
Edward

之前 Microsoft 就在美國紐約發佈了一系列全新的 Surface 機款,當中 Surface Pro 7 已於一個月前左右在香港發佈了,而 Mic 記旗下首部採用 ARM 架構的手提電腦的 Surface Pro X,昨日身在北京發佈會會場的 Edward 亦試玩了一會,現在就為大家分享一下初步的玩後感吧。

 

相關影片 :

 

機身超輕薄外攜使用方便

Microsoft 這部 Surface Pro X,既然列為 Surface Pro 系列,外型基本上與現時的 Surface Pro 設計差不多,同樣可以當作平板電腦使用,亦可以接駁 TypeCover 鍵盤保護蓋,當作一般手提電腦使用,而機背支架亦可以調校角度,方便在不同使用模式下都可以用較舒服的角度瀏覽熒幕。另外,Surface Pro X 的機身相比 Surface Pro 其他機款,亦更加輕薄,不連鍵盤保護蓋情況下,重量只有 774g,而厚度亦只有 7.3mm,這厚度甚至比一些手機還要更薄!這個輕薄程度,令大家十分輕鬆已可外攜使用,流動性十分高。

▲既然 Surface Pro X 仍是 Surface Pro 系列的一分子,外形設計自然與以往的 Surface Pro 機款差不多。

▲配備的 TypeCover 仍採用絨面設計,手感十分好。

▲機身超薄,甚至比以往的 Surface Pro 機款都要薄,而且採用內弧形設計,十分時尚。

▲機身十分輕,不連鍵盤重量也只有 774g,筆者試過單手拿著連鍵盤保護蓋的 Surface Pro X 也不算重,手感初步感覺也不超過 1kg。這種超輕薄型設計,十分適合長時間外攜使用。

 

金屬機身易黏指紋但手感佳

至於機身方面,Surface Pro X 仍然是採用金屬物料製作機身,所以硬淨程度大家不用懷疑,而且摸上手手感亦十分好。不過黑色金屬機身亦有缺點,就是比較容易黏上指紋及灰塵。此外,揭開機背支架,大家會見到右下角有一個蓋,只要用手機的 SIM 卡針篤一下角落位的小洞,就可以將它揭開,之後大家就會見到有一個卡槽,這讓用家可以插入 Nano SIM,令 Surface Pro X 可以 4G LTE 網絡上網,達到隨時隨地都可以上網工作的效果。至於以往 Surface Pro 都設有的 microSD 記憶卡插槽,在 Surface Pro X 就不再提供,換言之大家以後就不可以再用記憶卡提升儲存空間了。值得一提的是,蓋內大家亦會見到 SSD,理論上大家是可以自行替換的,但官方就不建議這樣做,因為可能會因此而令保養失效,所以還是建議大家找合符資格的技術人員為大家替換,或者在入手時就選購大一點容量 SSD 的機款吧。

▲機身仍然採用了金屬物料製造,感覺夠硬淨而且高貴,黑色機身亦令商務感十分重。

▲不過缺點是容易黏上指紋或灰塵。

▲機身左側設有音量鍵及 2 個 USB-C 插槽,而右訪盲設有開關鍵及 Surface Connect 插槽,優點是夠簡潔,但缺點是沒有配備 3.5mm 耳機插孔,要駁耳機聽歌需要使用轉插,比較麻煩。

▲機背設有 1,000 萬像素鏡頭,但其實用得著機會較少,而熒幕頂部就設有 500 萬像素鏡頭,由於 Surface Pro X 支援人臉登入的 Windows Hello 功能,所以較為實用。

▲以往的 Surface Pro 機款都設有 microSD 記憶卡槽,方便用家擴充儲存空間,但在 Surface Pro X 上就取消了,但它亦有槽位,大家只要用 SIM 卡針輕篤機背右下角的小洞位就會見到。

▲打開保護蓋後,就會見到 Nano SIM 卡槽,插入 SIM 卡後就可令電腦以 4G LTE 上網,令用家隨時隨地都可上網工作。另外 SSD 亦可在此處,不過就不建議用家自行替換,因為可能會對保養有所影響。


相關文章:
  • Windows 365 Link 迷你 PC 亮相 售價約 2700 元運作雲端版 Windows 11
  • MS Word 檔案改錯名可致文件被刪除 工程師:關閉 Word 前先手動儲存
  • Microsoft Office 2024 版 PC、Mac 版同步推出

  • 首採 ARM 架構可支援部分 Windows 軟件

    不過 Surface Pro X 最特別的地方,肯定是它的硬件。它是 Surface 系列中首部採用 ARM 架構的手提電腦,它內建了 Qualcomm 專為 Microsoft 定制的 Microsoft SQ1 處理器,時脈達到 3GHz 之餘,配合的 Microsoft SQ1 Adreno 685 圖像處理晶片亦支援 2TFLOPS 圖像處理效能,換言之效能上已足夠一般文書處理工作,還夠力令用家可以在此機上處理簡單的圖像編輯。此外,有了這枚處理器,亦令 Surface Pro X 支援 4G LTE 網絡,也可提供全日的使用時間,進一步提升外攜使用的流動性。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它仍採用 Windows 10 Pro 作業系統,但仍有些大家習慣在 Windows 上使用的軟件是不支援的,但官方亦表示如果大家可以在 Microsoft Store 內下載到的軟件,在此機仍能使用,大家亦不用擔心要為大量軟件尋找替代品。

    ▲Surface Pro X 是 Microsft 旗下首部採用 ARM 處理器的手提電腦,內建了 Qualcomm 專為 Microsoft 定制的 Microsoft SQ1 處理器。而記憶體方面,筆者手上的機款就有 16GB LPDDR4x RAM,文書處理來說已十分足夠。

    ▲儲存空間方面採用 SSD,筆者手上受測機款就內建了 256GB SSD。

    鍵盤保護蓋內藏觸控筆可繪圖寫字

    另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 TypeCover 頂部。平常安裝下大家可以用微斜角度打字,但只要將 TypeCover 拉直,就可以見到有一支觸控筆收藏在內,它採用磁吸式設計,只要微微用力即可取出,然後就可以在支援觸控功能的熒幕上繪圖寫字。另外,它的設計亦十分人性化,一取出觸控筆,熒幕就會出現專屬目錄,用家可以使用 Whiteboard 程式進行繪圖寫字,亦可以點按 Fullscreen Snip 進行全熒幕擷圖,之後再以觸控筆繪畫筆記,十分好用。而大家用完觸控筆,將它放回收藏位後,不但可為筆充電,專屬目錄亦會自動消失,設計上十分體貼,值得一讚。

    ▲這款專為 Surface Pro X 訂制的 TypeCover,看似與過往 Surface Pro 系列的 TypeCover 差不多……

    ▲但只要拉平鍵盤,就會見到內藏採用較扁平設計的觸控筆。

    ▲使用觸控筆就可以進行繪圖寫字,而一拿出觸控筆,熒幕上就會出現專屬目錄,左邊的 Whiteboard 可讓大家以觸控筆繪圖寫字,右邊的 Fullscreen Snip 就可以進行全熒幕擷圖。

    ▲以觸控筆在熒幕上寫字繪圖,效果算是不錯。

    ▲用完後將它收回槽位,就可為觸控筆充電,而上文提及的專屬目錄亦會自行消失。

    高解像度熒幕質素佳 + 鍵盤按打手感佳

    至於熒幕方面,Surface Pro X 內建了 13 吋 PixelSense 觸控熒幕,解像度達到 2880 x 1920,熒幕以輕薄機來說算夠大,解像度亦高,初步睇效果亦算不錯,可視角度亦高,視野亦算廣,用來作文書處理肯定夠用。至於 TypeCover 鍵盤保護蓋上的鍵盤,仍採用一貫的 TypeCover 鍵盤設計,鍵程亦算足夠,按鍵面積亦夠大,打字手感算不俗,而 TouchPad 大細亦適中,即使多手指操控亦夠位,所以整體操控上都算不錯。

    ▲Surface Pro X 內建了 13 吋 PixelSense 熒幕,解像度為 2880 x 1920。

    ▲熒幕採用較幼邊框設計,所以可以在較細體積的機身內,塞入 13 吋熒幕。

    ▲至於 TypeCover 鍵盤,佈局基本上與之前 Surface Pro 機款的 TypeCover 鍵盤相比是完全一樣。

    ▲按鍵面積夠大,鍵程亦算足夠,長時間打字都無問題。

    ▲TouchPad 大細亦適中,無論是單手指還是多手指操控,都算夠空間。

    總結:專為流動文書工作用家而設

    總括而言,Microsoft 今次推出這部 Surface Pro X,雖然效能及功能與 Surface Pro 7 仍有一短距離,但它明顯打的是以文書工作為主,而且需要隨時隨地上網的用家市場(例如:筆者),所以所有配置及功能,也是為這類用家而度身訂造,包括:輕薄硬淨設計、支援 4G 上網、可打字可繪圖等,如果你是需要經常外出長時間進行文書處理工作,而工作又需要經常上網進行,Surface Pro X 應該十分適合你使用,加上它的售價也不算貴(美國定價為 US$999 起,約 HK$7,822),而且是 Microsoft「親生仔」,未來支援 Windows 升級時間亦應該會較佳,性價比亦算合理。如果你是上文提及的這類文書處理為主的用家,不妨在香港正式推出時考慮入手。


    相關文章:
  • Windows 365 Link 迷你 PC 亮相 售價約 2700 元運作雲端版 Windows 11
  • MS Word 檔案改錯名可致文件被刪除 工程師:關閉 Word 前先手動儲存
  • Microsoft Office 2024 版 PC、Mac 版同步推出

  •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