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流動電腦評測

【評測】Apple M1 iMac 2021 開箱 24吋 跑分 優缺點 Touch ID 是否適合做工作機?

Published by
Lawton
Share

搭載有 Apple Silicon 自家 M1 處理器晶片的電腦,在 MacBook 系列、Mac mini 之後,終於來到 iMac 熒幕主機一體型電腦。對用家來說,最大驚喜還是重新設計的機身外殼,整部電腦包括熒幕與主機,都收入到只厚 11.5mm 的一塊板上。沒有多餘突出的地方,更有七彩顏色以供選擇。不過這部 M1 主機適合甚麼用家購買,可以應付工作上的需要嗎?而舊有 iMac 27 吋用戶看到今次超簡約設計都有心動,是否適合從 27 吋回頭買 24 吋 iMac 呢?今次小編就將會從效能、機身設計、各種 IO 的便利性與實用性,為大家進行評測。

 


機身設計方正簡約

今次 M1 版 iMac 採用一塊方正板的設計,外觀與 Apple 早前推出的高檔 XDR 熒幕極為類似,省略了過往好多突出偷位的部份,比過往顯得更加簡約。在上方俯瞰新 iMac 與現存 27 吋 iMac 時,觀感上你會覺得新機較厚,當然這是因為舊 iMac 特別弄尖邊緣,讓你「看上去」有更纖薄感覺。以整部機的最厚部來說,新 iMac 就薄得多。不過其實以桌面電腦來說,「真正」有幾薄是否特別重要,也是一個很主觀的問題。

▲不過搭配其他熒幕作雙芒使用,今代 iMac 的白色框邊就有可能不襯色,當然你可為它配置一個白邊熒幕

 

新機外型有優點亦有隱藏缺點

今次電腦的變壓器並非內置於 iMac 機身內,而是採用獨立火牛,缺點就是你需要另外找位置去安放這隻火牛。還有如果想搬 iMac,例如睡房移到客廳,除了移動主機外你也要移動那隻火牛。

以往需要插 LAN 線,現在可在火牛可以插線,實際上是插少了一條線。(只有高階版iMac才隨附內置 LAN 功能的火牛)但如果你是需要經常拔插 LAN 線的話,這個設計或會帶來不便。

 


 

 


相關文章:
  • 【評測】M3 MacBook Air VS M2 MacBook Air 兩部點買好 + M3 新機特色試玩
  • Apple 申請可拆式電池專利 電話、滑鼠、鍵盤香口膠電池或可插 iMac 充電
  • Apple 晶片發現硬件漏洞 特定情況下會洩漏加密金鑰

  • 過去買 Apple 機送的貼紙有用了

    設計上機身表面(面向用戶的一面)也去除了 Apple 標誌。這個設計是好是壞也是很主觀,以香港的家居環境來說,其實睡房放一部 iMac 都已經佔去好多位置,在一年裡面你最多只有幾分鐘看到那個機背,那為何要把 Apple 標誌放到後面而不是前面?如果在外國,或者較大的家居中,iMac 放在書桌上,而書桌是在房間中央位置,不是貼牆,那麼你就有更多機會欣賞它的背部。

     

    這時候過往買 Apple 機所送的 Apple 標誌貼紙就相當有用,小編發現今次 iMac 所送的特別色 LOGO、iPhone 大機所送的貼紙都偏大,相反 Apple TV 以及 iPhone 細機所送的貼紙,就剛剛好貼緊 iMac 機身前方下巴的高度。

     

    ▲今次 M1 iMac 附隨的特別版 Apple 貼紙
    ▲Apple 大尺寸型號 iPhone(Pro、Plus)所附隨的 Apple 貼紙,面積同樣較大

    ▲細尺寸 iPhone、Apple TV 等附隨的 Apple 貼紙,大小剛剛好貼近 iMac 下巴

     

     

    新 iMac 機身輕巧方便四處搬運

    雖然 iMac M1 版的邊緣「看上去」較肥而且也用上外置變壓器,不過機身整體重量十分輕,只重 4.48kg,相比起 8.92kg 的一部 27 吋 iMac,在搬運上自然十分方便。假如你經常需要移動一部桌面電腦,在家中不同地方作業,這點就相當重要。另外 24 吋熒幕令機身不會太大,在香港好多書房的書桌上都適宜擺放,相反 27 吋 iMac 機身較大(而 21.5 吋 iMac 又嫌熒幕太細),如書桌空間有限(最常出現不夠高擺27吋 iMac),這時候 24 吋的 M1 版 iMac 就十分有利了。

     

     

    機身背部插線比以往更加不便

    全新設計的 iMac 機身同樣把 I/O 插口設在機身背面位置,跟以前一樣,你都要盲摸摸地插上 USB,但今代由於全部插口都是 USB Type-C,盲摸摸插線的難度更加高,最終還是要 90 度擰轉整部機的機身,才能便插線。另一方面今次全 USB Type-C 的設計,如果要連接 USB Type A 的滑鼠、鍵盤,或者 USB 手指、硬碟的話,我們建議用家另購 USB Type-C 至 Type-A 轉接器,或者是多用途 Docking。這類 Docking 讓你只有一根 USB 線駁住 iMac,移動 iMac 時會較方便。這樣的設計,其實也是為了維持 iMac 的整潔感,試想像如 USB 接口設在邊緣甚至是畫面前方,那就不叫 iMac 了。

    ▲USB-C 插口更細,要盲摸摸插線難度更高

    ▲你還是會忍不著轉身到機後插線

    ▲不過今代iMac主機勝在夠輕身,倒不如整部機轉過來慢慢插線

    ▲最好就用 Docking Station,一條線連接所有裝置,插線又更方便

     

    4 個 USB-C Port 兩個較快速

    今代 M1 版 iMac 入門版本提供 2 個 USB 3.1 Type-C 插口,而高階版本則提供 2 個 USB 3.1 Type-C 以及 2 個兼容 Thunderbolt/USB 4 的 Type-C 插口。Thunderbolt/USB 4 插口在數字上的速度可達 40Gb/s,而一般 USB 3.1 則為 10Gb/s。如果你需要連接專業級的高速硬碟或儲存裝置,高階版是必須的,如果連接一般平價貨色的硬碟或 USB 手指,則 USB 3.1 插口都夠用。

    ▲可看到右手邊兩個有雷電標誌的就是支援 Thunderbolt/USB 4 的插口,比起左手邊兩個 USB 3.1 標準的插頭提供更快傳輸速度

     


    相關文章:
  • 【評測】M3 MacBook Air VS M2 MacBook Air 兩部點買好 + M3 新機特色試玩
  • Apple 申請可拆式電池專利 電話、滑鼠、鍵盤香口膠電池或可插 iMac 充電
  • Apple 晶片發現硬件漏洞 特定情況下會洩漏加密金鑰

  • Touch ID 開機快捷、瀏覽器省卻輸入密碼方便

    iMac 鍵盤今次就加入了 Touch ID 指紋辨識系統(Touch ID 功能只在高階版 M1 iMac 所附隨的鍵盤上搭載),在電腦上相當有用,當你需要稍為離開電腦時,按一下 Touch ID 按鈕,即可進入鎖機模式。當你回來時,電腦從黑畫面至復原登入帳戶,只要手指一按就完成。Touch ID 運作時反應時間同 MacBook Pro 以及 iPhone 上的 Touch ID相若,同樣非常快速。在鎖機黑畫面至到可以使用電腦,也只是 1 秒之內就能完成。另外輸入網路密碼也可用 Touch ID 取代,在瀏覽器登入網絡服務帳戶時,畫面會出現 Touch ID 選項,按一下就能完成登入。

    ▲在系統畫面設定好Touch ID指紋

    ▲登入網站就可用Touch ID代替輸入密碼

    ▲在離開電腦,讓電腦進入睡眠狀態後,一按 Touch ID 就能重啟熒幕並馬上登入,體感同手機上一樣

     

     

    滑鼠就沒有太大改進,在底部插線充電這個難處到今代仍然保留。而且滑鼠太過單薄,帶出街使用是非常不錯的,但在家使用的話,就稍為缺乏握感。不過滑鼠顏色就同機身襯到一絕,粉紅色確是非常不錯,而今次我們測試的橙色也非常鮮色。

    ▲今次滑鼠底部用上與機身同一顏色的設計

    ▲電腦附隨了一條同主機機身設計同色的 USB-C 至 Lightning 充電線,讓你為無線滑鼠、鍵盤充電

     

    FaceTime HD 相機大升級

    雖然要過份粗勞新 iMac 似乎是比較難,不過在家開視像會議,反倒還是不錯。今次 M1 版 iMac 換上了一個感光元件更大的 FaceTime HD 相機,特別適合視像會議如 Zoom、Microsoft Teams 等用途。雖然此鏡頭與舊 iMac 同樣是 1080p,但我們發現在 Zoom 視像會戲時,拍出來的畫面比以前清晰得多,而且拍攝影像的亮度都亮得多。

     

    電腦高速運行時仍然相當寧靜

    iMac 的運作本身已經相當靜,以前的 27 吋 iMac 即使開盡風扇,也比起其他桌面電腦靜得多,而今次 24 吋 M1 版 iMac 就更加靜。在日常運作時,iMac 24 吋在底部風口所錄得的噪音為 41 分貝(測試時環境底噪為40分貝),敝除誤差電腦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響。即使在處理器 100%完全運作的情況下(以Cinebench r23進行處理器測速),主機機低排氣口位置所測的噪音也只有 51 分貝,比起 iMac 27 吋同樣環境下所錄得的 56分貝為低。如果操作寧靜是你選購電腦的考慮因素,M1 iMac 就會進一步加分。

    ▲在底噪為 40 分貝的環境下,CPU 完全運作時 24 吋 iMac 通風口位置噪音只有 51 分貝

    ▲在同樣環境下,iMac 27 吋的風扇噪音約為 56 分貝

     

    M1 iMac 主機機身溫度亦會較舊款 iMac 更低。在運行 Cinebench r23 多核心測試時,舊款 iMac 27 吋機身最熱部份溫度為攝氏 42.2 度,而 M1 iMac 24 吋最熱部位為機底下方風口,溫度為 37.1 度。

    ▲整部 iMac 最熱的部份位於下巴底部的通風口,但在處理器完全運作一段時間,溫度也只有 37.1 度

    ▲27吋 iMac 最熱位置同樣位於機背的通風口,最熱部份溫度為 42.2 度

     

    M1 iMac 較其他 iMac 更加省電

    今次 M1 版 iMac 可說是手提電腦的延伸版,除了夠靜之外 M1 iMac 也比過往的 iMac 更加慳電。在測試中(以智能插蘇的電力使用功能,測試兩者用電量),新款 iMac 24 吋開機時峰值耗電量為 28.1w,但舊款 iMac 27 吋則達到 88.7w。小編讓兩部機模擬日常應用時的多工運作,同一時間播放 6 條高清 YouTube 影片,測出新款 iMac 24 吋的峰值電力使用量為 34.1w,而舊款 27 吋 iMac 則為 83.9w,新機在本次測試中慳電超過一半。(需考慮到 24 吋熒幕本身用電量道理上應該較低,本次測試數值只供參考之用)

    M1 iMac 24 吋耗電量測試:

    ▲開機時峰值電力用量為 28.1w

    ▲當電腦同時播放 6 條 YouTube 影片時,耗用電力為34.1w

     

    iMac 27 吋耗電量測試:


    ▲開機時的峰值用電量為 88.7w

    ▲當電腦同時播放 6 條 YouTube 影片時,iMac 27 吋用電量為 83.9w

     


    相關文章:
  • 【評測】M3 MacBook Air VS M2 MacBook Air 兩部點買好 + M3 新機特色試玩
  • Apple 申請可拆式電池專利 電話、滑鼠、鍵盤香口膠電池或可插 iMac 充電
  • Apple 晶片發現硬件漏洞 特定情況下會洩漏加密金鑰

  • 喇叭音樂播放比拚

    今代 M1 版 iMac 使用了 6 揚聲器聲音系統,更配備了一個具振動抵消技術的低音喇叭(即是說重低音也不會令機身震動)。我們收聽過不同種類的音樂,發現無論是慢歌還是節奏強勁的快歌,重低音喇叭表現不錯,重低音比過往的 iMac 更有下潛感,但同時保留人聲清晰度,聲音也較纖細。 不過機身大小限制了音樂的擴散感,小編認為舊 27 吋 iMac 在音樂擴散度較好,24 吋的 iMac 機身較小,聲音會較為集中。實際最大音量的比較測試中(兩部機播放同一首節奏明快歌曲,並以該機種最大音量播放),舊款 27吋 iMac 平均音量有 79 分貝,而新款 24 吋 iMac 的平均音量大約為 74 分貝。

    ▲在調校到最大聲播放節奏強勁音樂時,平均聲量在 74 分貝,主要優點在重低音更加圓潤有質感,下潛度好

    ▲在 iMac 27 吋上播放同一首歌曲,平均聲量在 79 分貝,明顯可聽出比 24 吋 iMac 更大聲、擴散度也更好

     

    iMac上面使用iPad、iPhone App 極為實用

    Apple Silicon 晶片的 macOS 上面可直接運行 iPadOS 以及 iOS 的應用程式。你可在此安裝 iPad 版應用程式,更可以多視窗方式,同時運作多款應用程式。在合符顯示比例的情況下,你可放大應用程式視窗到適合尺寸,畫面比 iPad 上使用時更大,而且處理能力也會更好。

     

    不過此功能面對十分大的限制,並非所有 App 開發商都允許他們的 App 通過此方式在 Mac 電腦上運行。例如一些日本遊戲,你不會在 App Store 上發現它們。大部份原因是該等遊戲的手機版與電腦桌面版的版權是分開管理,開發商會在此加入限制,讓你不能在電腦上遊玩。

     

    ▲你可在 M1 處理器的電腦上,直接安裝 iPhone/iPad 的應用程式▲並可同時運作,運作時與普通App一樣,一個App一個圖示▲就算開好多款App,包括遊戲App,運作都十分暢順

     

    電腦處理能力:一般使用相當足夠、繁複工作較吃力

    購買一部電腦,特別是一萬元的電腦,當然要看它的系統處理能力以及圖像處理能力。Geekbench 評分方面,今次 M1 處理器的 iMac 與早前推出的 Mac mini(late 2020)、MacBook Pro 13吋(Late 2020)以及 MacBook Air(Late 2020)極為相近,有理由相信是同一顆處理器來,並沒有因為桌面電腦而有特別提升。如以單核心分數來說,這批 M1 處理器的效能比起使用 Intel 處理器的舊 iMac 的可說有大幅提升,例如舊 iMac 27吋(Mid 2020)就算用上 i5-10600K 3.3GHz 6 核心處理器,都只是有 1236 分,而 M1 iMac 就得到了 1736 分。

     


     

     

    在多核心測試上,M1 版 iMac 仍佔有優勢,對比起 iMac 27吋(Mid 2020)i5-10600K 3.3GHz 6 核心處理器的 6097 分,今次新 iMac 24 吋 M1 處理器就有 7688 分,仍有約 26% 的效能提升,用戶也能夠體感得到。不過舊 iMac 可以把處理器升級到 Intel Core i7 或者 i9,這些型號的多核心分數一般都在 8000至 9000。如果你一向購買 iMac 都會升級處理器到 i7 或者 i9,兼且工作上習慣同時使用多款應用程式,這個數字上的終極跑分數值就會造成明顯分別。

     

     

    ▲使用 Final Cut Pro 來剪輯 4K 影片無壓力,在時間軸上快速移動也不會窒機

    ▲Adobe Illustrator 已升級 M1 處理器版本,不過如果一邊轉片,而雙芒另一邊用 AI 移動數百個物件時,仍會感到壓力

     

    當然如果你平時只是上上網、看看影片的話,實際使用上差別則不會太大。實際我上我們在同一時間收看 6 條 YouTube 影片,兼且同時開啟數十個網頁索引頁,電腦處理仍然暢順自然。然而電腦同時進行 Final Cut Pro 的影片輸出,另一方面同時使用 Adobe Illustrator 的話,便會感覺到電腦操作減慢。現時 Adobe Illustrator 已經支援 M1 處理器,但在 iMac 上如果同時使用多款應用程式,操作上仍會感到一點壓力。

     

    ▲如果只用來普通上網,例如同時開 4 條 YouTube 片,開彈幕插件兼同時 4 畫面滿彈幕,電腦的壓力也不大

    ▲同時玩一隻3D遊戲,另一個熒幕睇 YouTube,表現也可接受

     

     

    而在 SSD 讀寫測試中,我們發現新 iMac 內置儲存裝置所得速度為寫入 3020.0MB/s,讀取速度則為 2769.2MB/s,而一部 2019 年 iMac 27 吋所測出的寫入速度 2025MB/s,讀取速度 2587.2MB/s,新一代 M1 iMac 在寫入速度上明顯較快。

    ▲內置SSD確實非常高速,特別是寫入速度

     

     

    圖像處理、3D 遊戲打機有壓力

    打機效能上,新 iMac 的處理效能在 Compute Metal 效能測試中只有 21442 分,比起基本型號 iMac 27 吋(Mid 2020)所用到的 AMD Radeon Pro 5300 (配備 4GB GDDR6 記憶體)的 37123 分顯得非常輸蝕。這個分數意味在遊戲或耗用 GPU 資源的應用上,今次的 24 吋 iMac 會顯得較為吃力。

     

     

    小編安裝了模擬城市遊戲《Cities: Skylines》,此遊戲以全 3D 多邊形同時顯示出城市建築與交通工具。在進行遊戲時,在大幅轉移視點、快速顯示物件時會出現輕微的顯示速度低減情況。這方面在 27 吋 iMac(Late 2020)時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資料的讀入速度以及需要處理器執行的運算就會比較流暢。

     


    相關文章:
  • 【評測】M3 MacBook Air VS M2 MacBook Air 兩部點買好 + M3 新機特色試玩
  • Apple 申請可拆式電池專利 電話、滑鼠、鍵盤香口膠電池或可插 iMac 充電
  • Apple 晶片發現硬件漏洞 特定情況下會洩漏加密金鑰

  • 多熒幕工作 GPU 使用率無故增加

    圖像處理效能、記憶體也影響多熒幕使用的情況。我們發現即使電腦不開任何應用程式,並放著電腦不操作,管理 macOS 視訊輸出的「WindowServer」程序仍會保持 3% 至到 15% 的 GPU 影像處理器使用率。如果兩個熒幕都有開啟任何視窗,其 GPU 使用率更會間中升到 25%(沒有對電腦進行任何操作)。以上情況不會在小編另一部 Intel Core i5 處理器的 2017 年 MacBook Pro 中出現,在「活動監視器」中看到,GPU 使用量一直維持於 5% 以下,而該電腦的 GPU 更只是 Intel Iris Plus Graphics 640。

    ▲在靜止不用電腦(電腦也沒有開啟任何應用程式)時,WindowServer 程序都會耗用 3% 至 15% GPU 效能,而連接兩個熒幕後,更會間中耗用達 25% GPU 效能

    ▲相反在另一部測試的 MacBook Pro(2017)上就沒有發現同類事情發生

     

    如果要使用 GPU 效能的專業軟件或遊戲,會對整體顯示效能產生影響。不過在一般使用上,例如你用一個熒幕睇 YouTube 影片,用另一個熒幕打字,基本上不會發生任何可見問題。如想減輕影像處理器資源佔用過多的問題,又想用多熒幕,可用 Sidecar 等方式連接多一部 iPad。

     

     

     

    總結:iMac M1 購買判斷分析

    總括來說,今次 M1 處理器的全新 24 吋 iMac 對於普通用電腦上網的用家來說,是一部性價比相當高的「蘋果電腦」,港幣 1 萬元有找兼且有一部 24 吋 4.5K 熒幕,單是購買此熒幕都要幾千元,再加上有齊滑鼠鍵盤,這些配件,即連同有特別顏色的 Lightning 充電線都有 1 年至 3 年(如購買 AppleCare)的保養,確實是非常抵用。M1 iMac 可說是手提電腦加入大熒幕變身桌面機,機身夠輕、省電、夠靜,再加上它的靚仔外型、只有一條電線的整潔感(這點有時候相當重要,一部電腦的外貌可讓你工作投入程度提升,特別是你花了一萬元去購買這部 iMac,你可以對不起它嗎?),比起一般桌面電腦有大優勢。

     

    如果你會在電腦上工作,一般文書處理、上網,甚至網路會議都是非常合適,尤其是今代 FaceTime HD 視像鏡頭的大提升不得不說是「神升級」。但如果你需要運作一些較需要處理能力的 App,iMac M1 版,特別是只有 7 核心處理器以及 8GB 記憶體的入門版本將會比較吃力,用戶可認真考慮起碼將記憶體升級到 16GB,也必定購買進階配置版本。特別是你需要運用到 Adobe 一系列應用程式,而又經常多款 App 同時開啟,或者同時用雙芒或以上的情況,你會明顯感受到處理能力,特別是圖像處理能力的不足。用 iMac M1 來打機亦會比 27 吋 iMac 有輕微的差別。我們期待會有更大容量記憶體、影像處理能力更高的 iMac 出現。

     

    如果你一向在 iMac 使用 Bootcamp 來雙開 Windows 10 的話,今次 M1 iMac 換上別的處理器架構,即使加上 Parallels Desktop 安裝 Windows 10,其兼容性仍然有待改善(雖然目前我們並未看不到改善的餘地,例如指定在 x86、x64 架構上運行的 Apps)。除非你真的只用 Windows、瀏覽器,假若你會用來打機或者運作某些特定應用程式,選購前就要非常留意兼容性的問題。


    相關文章:
  • 【評測】M3 MacBook Air VS M2 MacBook Air 兩部點買好 + M3 新機特色試玩
  • Apple 申請可拆式電池專利 電話、滑鼠、鍵盤香口膠電池或可插 iMac 充電
  • Apple 晶片發現硬件漏洞 特定情況下會洩漏加密金鑰

  • Published by
    Law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