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生活科技

本地初創突破 靈敏度>97% 無創早期鼻咽癌篩查 有助提防20-44歲男士頭號癌症:鼻咽癌

Published by
arthur
Share

根據醫管局及其轄下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據,鼻咽癌是 20 – 44 歲男士的頭號癌症1,而且四個患者當中有三個便是男性2,亦屬本港最常見的頭頸癌3 ;然而,鼻咽癌卻經常被大眾忽視,其中一個原因可能在於其早期病徵很普遍,包括頭痛、鼻塞、耳鳴等,大多數人以為只是感冒徵狀,卻不知這些原來可以是早期鼻咽癌的警號,更甚,有研究指出 80% 鼻咽癌患者在確診時已是癌症晚期4!若你屬於男性、亦發覺自己持續出現以上徵狀,便應主動出擊「提防」鼻咽癌。坊間有多種測試讓你提防鼻咽癌,而小編將重點解構各種測試所運用的技術,介紹現時嶄新的醫學科技及其成效,助你分析和選擇最可靠的鼻咽癌測試。

 

無創篩查 只須抽血 便能識破鼻咽癌「偽裝陷阱」


從上圖可見,鼻咽癌病徵與感冒十分相似,亦可以輕微如頭痛、耳鳴、鼻塞等,故容易令人混淆而忽略,稱得上癌症當中的「偽裝高手」。當然,單憑表徵很難判斷自己有沒有患上鼻咽癌,尤其早期患者更有機會沒有徵狀,而一般人也很少把照鼻鏡這類入侵性檢查納入常規體檢項目中,因此較少患者於早期發現患病。幸好,現時已有無創早期鼻咽癌篩查的出現,只須抽血,便能有效找出鼻咽癌患者,能切實做到「防患於未然」——對於沒有患病的人來說可排除患癌,買個安心;對於患者來說,愈早確診,愈早接受治療,病情較易受控,在癌細胞惡化或擴散之前,能有更多治療方案可選擇,亦能相對減低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一圖比較坊間主流抽血測試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以技術取勝 結果「最準」

坊間有不同鼻咽癌抽血測試,大家務必了解清楚市面上各種抽血測試的分別和技術,不要單以價錢作考慮因素,而首要的是該測試的「準確度」。

 

測試「準確度」的高低,是由「靈敏度」和「假陽性率」兩個重要指標組成:

• 靈敏度是指在真正已患上鼻咽癌的人中,能準確檢查出患者的比率。
一個測試的靈敏度愈高,代表愈能將「有病卻未能發現」的漏檢情況減到最低,自然更值得信賴;相反,若測試的靈敏度不夠高,便容易出現漏檢情況,令本身有病的患者誤以為自己沒有「中招」,結果延誤診治。

• 假陽性是指實際上沒有患病的健康人士,其測試結果卻呈陽性。
一個測試的假陽性愈高,就愈大機會令受測者承受不必要的心理負擔或額外的醫療程序,故測試的假陽性率愈低愈好。

上圖列出市面上三種主流的鼻咽癌測試,包括「傳統 EB 病毒 DNA 定量測試」、「傳統EB病毒血清學測試」及「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前兩者為舊式測試,檢測的分別是 EB 病毒的含量和 EB 病毒的抗體。然而,病毒或抗體的存在可能僅代表短暫感染,並不一定代表患有鼻咽癌;再者, EB 病毒感染十分普遍,有報道顯示全球 90% 以上成年人都曾感染過EB病毒,當然我們都知道並非全球 90% 以上成年人都患上鼻咽癌,所以舊式測試得到的陽性結果並不能反映受測者有否患上鼻咽癌。

 

而新式的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採用次世代 DNA 測序技術  ( NG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能專門捕捉血液中的鼻咽癌 DNA 訊號,並透過演算法進行數據分析,從而有效識別出鼻咽癌患者,包括毫無徵狀的早期患者。再者,不論是「靈敏度」或「假陽性率」,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均有最佳的表現——靈敏度高於 97%4,5 ,假陽性率低至 0.7%5 ,表現冠絕市場上其他同類測試,準確可靠。

 

嶄新技術由中大研發 逾200個服務點遍佈全港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是由本地生物科技公司 Take2 Health 所創,其運用的嶄新技術由香港中文大學科研團隊研發,技術經由 2 萬人的大型臨床研究實證,是可靠的信心保證。現時此測試於全港有超過 200 個篩查服務點,遍佈港九新界及離島,包括大型醫療機構和附近診所,讓市民更方便、更快捷地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

 

了解更多關於 Take2 Prophecy™ 早期鼻咽癌篩查:https://bit.ly/3OwKRTV
網上預約篩查:  https://bit.ly/39V3u54  
(輸入優惠碼「 2022NEW 」即可享 $700 優惠,名額只限 200 個。)

 

  • 參考資料
    1. Overview of Hong Kong Cancer Statistics of 2019.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ctober 2021.
    2. Hong Kong Cancer Registry. Nasopharyngeal Cancer in 2019. Hong Kong Hospital Authority, October 2021. Available at: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
    3. 鼻咽癌:及早察覺、徵狀、放射及化學治療. Hong Kong Anti-Cancer Society, April 2021, https://www.hkacs.org.hk/ufiles/NasopharyngealCarcinoma.pdf
    .

    4. Chan, K. C. Allen, et al. “Analysis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to Screen for Nasopharyngeal Cancer.”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vol. 377, no. 6, 2017, pp. 513–22.
    5. Lam, W. K. Jacky, et al. “Sequencing-Based Counting and Size Profiling of Plasma Epstein–Barr Virus DNA Enhance Population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vol. 115, no. 22, 2018, pp. E5115–24.
    6. Chang, Kai-Ping, et al. “Complementary Serum Test of Antibodies to Epstein-Barr Virus Nuclear Antigen-1 and Early Antigen: A Possible Alternative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Oral Oncology, vol. 44, no. 8, 2008, pp. 784–92.
    7. Tay, Joshua K., et al. “Screening in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urrent Strategi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Current Otorhinolaryngology Reports, vol. 2, no. 1, 2013, pp. 1–7.

*本文內容由客戶提供,與本網站無關;使用此產品前請向醫生查詢意見,及自己衝量風險。

Published by
ar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