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輪專業級全片幅相機風潮過後,廠商對於輕巧型、更容易被入門級用家受落的相機更加重視,他們都準備好拉攏想從智能電話相機升級的用家。Nikon 就去舊立新,在新機 Nikon Z 30 將過往數碼相機例牌搭載的取景器恨心去掉,令機身更為輕巧。今次小編就有機會接觸這部新機,並到香港不同景點旅遊實測這部新機,拍下不少相片及分享一下使用感受。
今次小編使用的鏡頭為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以下所有試相都可放大觀看、下載原圖。相片部份經調整光暗,但所有相片未經後製顏色、解像度修正或提升。
>>> 點擊進入 Nikon Z 30 Flickr 相簿<<<
下面有更多試相!
Nikon 其實用了相近的硬件配置(包括感光元件、處理器)推出過 Nikon Z 50、Nikon Z fc,兩部機都受到用戶歡迎,後者甚至曾出現缺貨情況。今次在進一步改良機身設計下推出 Nikon Z 30,機身最大特點是去除了機頂的取景器,這個取景器在傳統日本相機可說是一種標誌,近年無反相機也大多使用電子取景器,不過實際情況是好多入門級用家都愛用 LCD 螢幕影相,取景器的作用已愈來愈少。大家都會想像,連這個電子取景器都去除掉,機身就可做得更細,而 Nikon 又真的把它做出來了。
Nikon Z50II 登場 EXPEED 7 影像處理引擎 + 1 秒「釋放前拍攝」 華納兄弟 Max 串流服務登陸香港 下月 19 日起有得睇
Nikon 相機一貫機身較為實淨,而且操控手感好適合要求高的用家。今次機仔 Z 30 雖然去掉了取景器,機身細小,但操控上手感依然令人滿意。首先是機身物料,雖然它並非旗艦機的金屬機身,但摸上手機身物料的質感仍比其他主流 APS-C 相機更好。操作方面,機身手柄可讓用家食指、中指、無名指能夠緊握相機(至於尾指,這些細機兼顧了),相機握感十分實淨。
Nikon Z 30 錄影按鍵在機身右上角,不用的時候不會按錯,但想用的時候這個按掣比其他品牌產品都更易按。而且 Nikon 把影相、拍片的切換變成了切換撥桿,除了是一撥即轉模式之外,更可在未用機時就知道現時相機是處於影相還是拍片狀態。
Nikon 在 Z fc 上面改用了翻轉式 LCD 螢幕,今代 Z 30 繼續使用這個螢幕。它除了翻轉角度適合自拍外,在翻轉時螢幕不會阻著咪高風插口,螢幕翻轉較位的造工亦夠紥實,亦令小編幾欣賞 Nikon 講究細部的造工。之不過翻轉螢幕需要整個螢幕翻出來,才可作垂直上下翻轉。在拍攝相片突然需要「低炒」或「高炒」時,都有必要將整個螢幕翻出來,才能翻轉角度。
在沒有取景器的實際使用體驗中,初時在猛烈陽光下拍攝,確是會有點懷念取景器的存在。但其實 Nikon Z 30 配上的 3.0 吋 LCD 螢幕能夠給用戶明亮的畫面,在相片拍攝預覽效果,或者拍攝後重溫相片,效果都令人滿意,在日照情況下使用也沒有大問題。我們在規格表上只看到這個 LCD 螢幕只有約 104 萬點解像度,但實際使用時的光亮度、發色,都令人使用暢快,令人有意欲想拍攝更多相片。
Kit 鏡好多人會敬而遠之,不過如果你初次接觸 Nikon 入門機,你便會覺得它的入門 Kit 鏡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相當佛心。它的最廣闊焦距為 16mm(即等效焦距 24mm),比起其他品牌等效焦距 28~29mm 的 Kit 鏡,單看數字可能只差 4mm,但在 wide 鏡來說這 4mm 就差很遠了,Nikon 的 Kit 鏡用途可說是大得多,尤其是在旅行街拍、風景攝影,可隨意拍攝更為廣闊的景色。而此鏡的最遠焦距 50mm(即等效焦距 75mm)同樣比其他部份品牌更遠,有利人像攝影製造更淺的淺景深效果。在此情況之下鏡頭仍做得很細很薄(在不拍攝摺疊時),可說是十分難得。如果你開始玩相機或買副機時預算不足,希望買機加 Kit 鏡「玩住先」,Nikon Z 30 配 Kit 鏡套裝會是不錯的選擇。
Nikon Z 30 搭載 2090 萬有效像素的感光元件。在小編看來如果你不會經常裁剪相片,又或者只會把相片放上社交網路分享,不會經常「聞相」(放大相片到 100% 來看細節)的話,這個解像度還是足夠有餘的。在小編分享的 Flickr 相簿中,相信你也不會認為相片的解像度不足,即使在晚上低光環境之下拍攝的相片。在人像相片中,可感受到此機以及 Kit 鏡成像的清晰度,我們 unwire 記者小嫺一絲絲的頭髮也是清晰可見,臉部細節也看得幾清楚,相信女性被這部相機拍攝後都會想「磨臉」來減低清晰度,所以在像素方面大可不用擔心。
Nikon Z50II 登場 EXPEED 7 影像處理引擎 + 1 秒「釋放前拍攝」 華納兄弟 Max 串流服務登陸香港 下月 19 日起有得睇
今次小編使用 Nikon Z 30 搭配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出門,這支 Kit 鏡本身具有防手震功能,所以在黃昏或夜間攝影,甚少會擔心相片拍出來會「鬆郁曚」。鏡頭雖然更 wide,最近對焦距離也不輸其他品牌 Kit 鏡,特別是近距離攝影,拍攝餐桌、旅途中遇見的小物件,都容易對焦成功。
Nikon Z 30 在高光位、陰暗部份的色彩,光影過渡表現也是令人滿意。重點是用家只要使用一般的測光模式,對準光部位置,大多數情況都能做到最終效果令人滿意的測光數值。
好多人會擔心 Kit 鏡影唔到靚相,但就長時間測試下來,這支 Kit 鏡由於中長焦距夠遠(達到等效焦距到 75mm)而且最近對焦距離適中,雖然光圈並非十分大,但拍攝小物時,也營造到不錯的淺景深效果。
好多人覺得智能電話影出來的相片,比起數碼相機更好,原因是智能電話在拍攝時其實已就相片的光暗作出特別調整,已為用家後製「執相」。而 Nikon 等品牌其實都有調整光暗反差的功能,例如 Nikon 的 D-Lighting 功能,就能壓平相片的光暗差,令到相片暗部的細節更為突出。對於好多入門新手來說,這些功能在反差較大環境,例如有太陽直接猛烈照射的物件,或者背光拍攝,都有助更方便預視相片的最終成果,毋須在後期執相時才知曉。Nikon Z 30 雖然是 APS-C 片幅相機,處理高低光反差亦不輸專業級全片幅相機太多。
雖然本機感光元件屬於較小的 APS-C 格式,但在 ISO 高感光度雜訊方面,小編主觀認為在 ISO 6400 或以下仍然堪作使用。對於一般旅遊的情景,拍攝燈光下的城市街道,已經足夠使用。如情況允許的話 ISO 3200 或會給你更為清晰的成像效果。在大於 ISO 6400 感光度而開啟自動雜訊清除功能,相機會盡量拍攝相片,解像度方面會看到有所下降,到了 ISO 12800 畫面模糊的程度會更大,相片可能只夠縮細後放在社交媒體分享。
好多用家喜愛選擇區域自動對焦,只要物體出現在畫面中央附近的區域,就能自動辨識並進行對焦。Nikon Z 30 作為 APS-C 機仔,自動辨識能力當然沒有專業級相機靈敏,但在大部份情況下都可在一、兩次對焦調整下,辨識到想拍攝的人物、物件。用家也可設定對焦點,在對焦點找到你想拍攝的主體後,可持續對該主體進行追蹤。Nikon Z 30 也提供人、動物眼睛自動辨識,只要人眼、動物眼睛在畫面中出現,就可自動辨識並進行追蹤,辨識速度相當快,而且一旦辨識就能持續追蹤,效能也令人滿意。
Nikon Z50II 登場 EXPEED 7 影像處理引擎 + 1 秒「釋放前拍攝」 華納兄弟 Max 串流服務登陸香港 下月 19 日起有得睇
自從 Z fc 之後,用家終於可以一邊充電、一邊影相或拍片,而 Z 30 也繼承了這個規格。用家在旅行時發現電量不足,可隨時拿流動電源出來直接為相機充電。Z 30 所支援的流動電源、充電線也比較廣泛,問朋友借「尿袋」也不用擔心不支援。不過要留意在戶外使用情況下,如果一邊充電一邊長期拍片 roll 機會較容易累積熱量,但一般用戶很少這樣做,影響並不大。
Nikon Z 30 去除了取景器為 Nikon 相機帶來從未有過的輕巧機身,此機給小編的印象,是在機身變細之餘,機身物料、握機手感都仍然令人相當滿意。唯一令相片攝影者有懸念的反芒設計(每次高低炒都要先將螢幕翻起),小編在旅程中長期把螢幕拉出,不便程度也降到最低。不過最令小編驚喜的是 Z 30 配搭 Kit 鏡 Nikkor Z DX 16-50MM F/3.5-6.3 VR 的性價比,本身機身售 HK$6,190(官方建議零售價,下同),搭配單 Kit 鏡價錢為 HK$7,580,在無內置機身防手震的 APS-C 片幅相機新產品中,可說是獨樹一幟。而且 Kit 鏡這個最 Wide 16mm(等效24mm)焦距絕對是大殺四方,實際在旅途中拍攝的風景相片更為廣闊,影到夠 Wide 的風景相去旅行更會更開心。當然你可以說去買支 Wide 鏡補完便可,其他廠推出的定焦 Wide 鏡不是更加廣嗎?但 Nikon 這支佛心 Kit 鏡,可以給剛入手相機,或預算極為短缺的用家,以最少的資源做到令人滿意的效果。如果你想簡單入手一部可比智能電話影相更好的數碼相機,又暫時不想買專業級的全片幅產品,Nikon Z 30 就值得留意。
Nikon Z50II 登場 EXPEED 7 影像處理引擎 + 1 秒「釋放前拍攝」 華納兄弟 Max 串流服務登陸香港 下月 19 日起有得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