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恩想

Dyson Zone 除了需要大家有勇氣戴上 也需要勇氣去思考根源問題

Published by
天恩
Share

Dyson Zone 測試影片推出後,也引來網友熱議討論,不少人覺得造型太怪沒有勇氣戴上,也有用家覺得健康最重要,何需理會別人的眼光,你是屬那一派呢?

自私產品背後可悲的原因

其實兩派都不是最主要問題,之前到英國 Dyson 總部訪問了這件產品的設計師,他覺得倫敦地下鐵空氣質素非常差,而且䌓忙時間嘈音多,因此想設計一件產品可以同時解這兩種污染問題。這看似是理所當然的因果關係,但其實這個結果並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

Dyson Zone 是「自私」的產品,因為它只能解決你自己的問題,其他在地鐵站的人們,不好意思,你們請呼吸著臭空氣。要解決 Dyson Zone 設計師察覺的問題,其實應由源頭開始,車站加強空氣過濾系統,不就可以讓車站的全部人都受惠嗎 ? 我相信設計師也懂這個道理,也許他也明白,要車站花費巨大的開支是難以實現的問題。

 

單靠消費者的力量就夠嗎

以上的奇怪的例子到處都是,明明企業本身改革就可以有最大效果,但責任總是先推給 end user 身上。很多環保行動中,消費者總是扮演最大罪人。有一期香港食肆因為「環保」關係所以不再派飲管,其實最好的方法不應該只是不主動提供飲筒,更要把原有的膠飲管用環保飲管替代。 超巿膠袋只向消費者收費,但政府未有強制或資助企業改用一些更容易分解的環保膠袋。另外,環保人士不用你的膠袋,其實應該扣回本身膠袋費用作鼓勵,但奇怪地去反而去加收膠袋收費,這是否代表以住超巿本身要付的膠袋成本,現在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些例子很容易讓人有種以環保為名,實為企業節省成本為實的誤會,面對這種不公平的誤會,難說服大眾加入環保行列。環保本該是每一位地球人的責任,如果企業本身盡了力,環保用家也盡了力,其他人相信也會很願意跟隨,這才是對地球最好的。

另一重大人類問題即將到來

其實我們傳媒也有責任,近幾年其實很多企業都有實施了不少環保方案 ,以減低自家的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我們也不時收到 Apple 及 Samsung 關於這方面的新聞稿,但就沒有好好地每篇都向讀者報導,這些我都需要自責及反省。 科技及文明的發展,為何代價總是對環境的破壞。以現今人類的科技,減低對環境的影響,是不能還是不為 ? 電動車近年的興起,十年八年後可以預視有一批老化的鋰電池要處理,時間已不多,各國政府準備好未來的汽車電池回收處理工作嗎 ? 還是先依舊把矛頭指向 end user,規定電池未老化到 50% 時不準劏車呢? 除了上述原因,環境污染未有對人類生活造成自身影響,也是其中原因。俗語說得好 「人唔見棺材唔流眼淚」,十里外的湖水污染沒關係,我家裡還是可以飲到潔淨水便可。估計直到沒有潔淨食水可飲用,人類才會正視環保問題,但到時真的還可以修復地球?要解決問題,從來都是「行動」遠比「責怪」有效,所以我不希望自己說這個說那個然後甚麼也不做。

Published by
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