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OnexPlayer 2  外形 手感 遊玩性 流暢度 幀率 散熱表現 使用時間 屏幕 效能開箱評測

Published by
Edward

近年不少品牌都趁熱潮推出採用不同作業系統的掌上遊戲機,而在香港,除了一早推出採用 Windows 的 GPD 外,還包括採用 SteamOS 的 Steam Deck、以及採用 Windows 的 Ayaneo Air Pro、ROG Ally 等。而去到今日,更有代理將另一個中國品牌壹號遊戲的 OnexPlayer 2 引入香港市場,究竟這部 Windows 掌上遊戲機表現如何?就讓 Edward 為大家詳細評測一下吧。

設計特別感覺似 Switch

相比其他按鍵滿佈機面機背的掌機,OnexPlayer 2 最特別的地方就是設計上相對簡約,按鍵全部集中在機面及機頂左右角,機背未設有任何按鍵。如果真的要比較,OnexPlayer 2 設計上相對更似任天堂的 Switch,最明顯是它的手制是可以從機身拆出來安裝在配件,令它可以變身獨立遊戲手柄,這種設計真的與 Switch 有 8 成相似。當然,它的機身不算輕,單是主機重量已達 709g,不過筆者將它拿在手上,OnexPlayer 2 的機邊弧度官方表示是參照人體工學設計,而確實拿在手上打機,無論是物料還是設計,以及按鍵之間的距離,在操控上都十分舒服,加上機身重量做得十分平衡,所以即使數字上看起來它是頗重,但拿在手上玩時卻不太覺墜手,加上按鍵按下去有「啲嗒」聲十分實在,搖桿在打機時操控亦十分順暢,機頂 4 個按鍵擺位亦恰到好處,雙手放在機身上操控十分舒服,所以在設計上,OnexPlayer 2 是做得不錯的。

▲這就是代理最新引入香港市場的中國品牌「壹號遊戲」年初在中國推出的全新掌上遊戲機 OnexPlayer 2。

▲OnexPlayer 2 在設計上基本上採簡約風格,絕大部分按鍵都集中在機面,左邊設有左搖桿及十字鍵,而右邊就設有 ABXY 鍵及右搖桿。

▲機身為了迎合打機主題,所以亦加入了少許橙色 LED 燈效,不過只在兩邊搖桿及熒幕左、右下角旁的 V 字標誌看得到,十分低調。此外,熒幕兩側均設有功能鍵,左側上方為返回鍵、下方為 XBox 鍵。至於熒幕右側,上方為開始鍵,而下方的兩個按鍵,上方的是模式鍵,而下方的是 LED 鍵,按住 1.5 秒就可以開關機身的 LED 燈效。

▲其餘按鍵均設於機頂,首先機頂左、右角落,均設有 LT、RT、LB、RB 4 個按鍵,供用家打機時使用。

▲而機頂 LT、LB 鍵旁的,由左至右分別是開關鍵(按住 1.5 秒可開啟熒幕顯示 / 電源)、Home 鍵、鍵盤鍵(Home 鍵及鍵盤鍵同時按下可進行全熒幕擷圖功能)及進入效能調校介面的 Turbo 鍵。

▲而機背就未有加入任何按鍵。

▲操控手感方面,整部 OnexPlayer 2 的按鍵、搖桿、佈局等都設計得恰到好處,雙手即使長時間拿著打機也算舒服。

▲機邊弧度剛好與手掌拿機的弧度相若,而機頂左右 4 個按鍵亦剛好是拿機時左、右手的中指及食指的擺放位置,所以整個拿機操控體驗十分舒服。

▲官方亦有推出收納袋,方便用家外攜 OnexPlayer 2 打機,而這個收納袋連官方的磁吸式鍵盤也可以放入去同時帶出街用,算是十分體貼。

機背設支架設計體貼

另外,在設計上,OnexPlayer 2 有一點 Edward 覺得是十分體貼的,就是它是少有掌機機背內建隱藏式支架設計,令 OnexPlayer 2 在使用上玩法更多:拆除遊戲手柄可作熒幕支援 4096 級壓感(需另購及使用相關觸控筆)及 10 點多點觸控的平板使用,而打開支架並接駁鍵盤可作迷你手提電腦使用處理文書工作。當然,將手柄接上機身,就可以作為隨身攜帶的掌機隨時打機;而將支架打開,並將手柄接駁在獨立遊戲手柄上,就可以將機身放在檯面,只拿著輕身很多的遊戲手柄打機。這種設計確實為用家帶來更多的使用方法,令它不只是單純一部超便攜手提電腦或掌上遊戲機那麼簡單。

▲OnexPlayer 2 最直接用來打機的模式,當然是如上圖般將兩側手柄裝在主體兩側打機。

▲如果覺得拿著整部機打機太重,可以考慮將手柄安裝在這個官方特製手柄配件上。

▲配件兩側均有供用家滑入手柄的坑槽位。

▲只要將手柄裝上去,就可以單純拿著沒有主機的手柄打機。

▲將手柄裝上這個配件,除了手柄本身的 LED 燈效外,中間亦多了紫色的 V 字 LED 燈,十分有型。

▲配件底部設有 USB-C 插槽方便用家為配件充電,而表面較近底部位置,亦有兩盞燈號,顯示接駁及電量訊息。

▲而手柄背後有一個黑色按鍵,無論從主機還是從配件取出手柄,都要先按這按鍵再向上拉才可以。

▲另外,用家亦需要從配件背後取出 USB 接駁器插在主機的 USB-A 插槽,才可以將手柄與主機接駁。

▲當然,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主機機背設有支架,令用家無需另購機座也可以穩陣將主機平放在檯面。

▲支架十分穩陣,而且可以不同角度擺放。

▲用這模式打機確實是有點爽,感覺真的像在玩電視遊戲機一樣。

▲機身設有支架,除了打機方面,配合這款專為 OnexPlayer 2 設計的磁吸式鍵盤,更可將它變身成為迷你手提電腦。

▲鍵盤背面採用類似絨面設計。

▲鍵盤採用磁吸式設計。

▲接合在一起就可以將 OnexPlayer 2 變身成為迷你手提電腦。

▲鍵盤按鍵只提供基本按鍵佈局,比較特別的是打機常用的 WASD 按鍵採用特別的橙色設計,而全部功能鍵均需同時按下 Fn 鍵。而觸控板的面積亦十分細。

▲鍵盤採用攤平在檯面的設計,鍵盤底與檯面完全沒有任何空隙。

▲按鍵鍵程短,而且按打面積細,如果用來作簡短文書處理工作還算勉強可以,但要長時間進行的話就會十分辛苦。

▲同樣地,觸控板受鍵盤套體積所限而不能採用較大使用面積,所以只能作基本操控,如果要進行多手指操控,建議在熒幕上進行會更容易一點。

▲短時間外攜使用時,鍵盤是可以向上摺並用於保護熒幕的,而蓋上後 OnexPlayer 2 亦會自動進入休眠狀態以節省耗電。不過如果要使用這種模式,建議在熒幕上裝上玻璃貼,否則長久計鍵盤按鍵有可能會刮花熒幕。

▲當然,要可以作為迷你手提電腦使用,預載的當然是完整版的 Windows 11 作業系統。

▲另外,它的端子亦是掌機中最齊全的,機頂設有 3.5mm 耳機插孔、USB-C 4.0 插槽、USB-A 3.0 插槽及 microSD 記憶卡槽。

▲而機底就設有 USB-C 3.2 插槽,而左右兩側就是內置喇叭。

內建 Windows OS 支援各大遊戲平台

OnexPlayer 2 與不少其他掌機一樣,它也是預載了 Windows 11 作業系統,所以相比 Steam Deck 預設只可運作 Steam 平台上的遊戲,OnexPlayer 2 可以安裝不同遊戲上的遊戲,支援度十分廣泛。當然,它擁有支援最多 10 點觸控的觸控熒幕,拆除兩邊手制後基本上可以作為平板電腦使用;它亦支援配合磁吸式鍵盤使用,令它可以變身一部迷你手提電腦,方便用家隨時隨地進行一般電腦上的工作。當然,它的原廠磁吸式鍵盤設計不算理想,按鍵細而且鍵程短,回彈力亦不太足夠,作簡單文書處理還算可接受,但長時間使用就比較困難了,筆者會建議大家接駁藍牙鍵盤及滑鼠使用會比較舒服一點。

▲OnexPlayer 2 採用 Windows 11 作業系統。

▲除了玩到筆者常用的 Steam 平台內的遊戲外,其他平台的遊戲,包括近期大熱的 Diablo 4 都應該安裝及玩得到,不過是否有好的遊玩體驗就視乎個別遊戲而定了。

一鍵切換搖桿 / 滑鼠操控支援更多遊戲

之前 Edward 測試過的掌機,在遊戲支援上都因為操控而有各自的限制:Steam Deck 同時設有搖桿及觸控板,能支援較多遊戲,但就只限 Steam 平台(預設);而 ROG Ally 可支援不同平台的遊戲,但由於只設搖桿操控,所以未能使用搖桿玩的遊戲就只能使用觸控熒幕操控,比較麻煩。OnexPlayer 2 有一個特別的設計,就是它可一鍵在搖桿與滑鼠操控之間切換使用,這不但令 OnexPlayer 2 可當作一般手提電腦使用,亦可以支援不同操控介面的遊戲,如果配合鍵盤更可玩到需要鍵盤操作的遊戲,這令 OnexPlayer 2 在打機上更具彈性,設計值得一讚。

▲在熒幕右下側較上方的按鍵,就是一鍵在搖桿模式及滑鼠模式之間切換使用的按鍵。

▲預設情況下,系統會以搖桿模式操控,而按住此按鍵約 1.5 秒,就會變為以滑鼠模式操控,大家在介面會見回像傳統手提電腦般的滑鼠游標,之後透過搖桿及 ABXY 按鍵就可以操控只支援滑鼠操控的遊戲了。

特別硬件配置效能一般

硬件配置可以說是每一部主攻打機的手提裝置最重要的部分,現在就讓 Edward 為大家說說 OnexPlayer 2 的配置吧。它與近月推出的掌機有點不同:其他一般採用針對掌機設計的 AMD Ryzen Z 系處理器,但 OnexPlayer 2 採用的是一般應用在輕薄型筆電的 AMD Ryzen 7 6800U 八核心處理器,並配以採用 RDNA 2 架構的 AMD Radeon 680M 而非 Z 系採用的 RDNA 3 架構圖像顯示晶片,當然筆者有少許不解,畢竟 6800U 屬於較舊的 6nm 制程,相比 ROG Ally 採用的 Ryzen Z1 Extreme 屬於更新的 4nm 制程,表現畢竟較為遜色,而實際使用上亦確實如此。

▲與現時市面推出的掌機有點不同,OnexPlayer 2 內建的是上一代的硬件,分別是 AMD Ryzen 7 6800U 八核心處理器及 AMD Radeon 680M 圖像處理晶片。

▲而為了得知 OnexPlayer 2 的最高效能表現,筆者在以下的測試,無論是評測軟件還是遊戲幀率測試,均將性能調至 28W TDP,並將 CPU 及 GPU 頻率分別調至最大狀態及高,以測試它的效果。

▲筆者首先以 Geekbench 6 測試處理器表現,結果單核及多核運算分別錄得 2,057 分及 8,631 分,不是太差但卻比 Ryzen Z1 / Z1 Extreme 差上少許。

▲筆者再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內建 SSD 的表現,結果讀取及寫入速度分別錄得 3327.61MB/s 及 2480.54MB/s,表現算是不錯,確實屬於 PCIe Gen 3 SSD 水平。

▲而整體系統效能上,筆者分別以 PCMark 10 及 Geekbench 6 – OpenCL 測試,結果分別獲得 6,128 分及 25,151 分,同樣不算太差但得分卻比採用 Ryzen Z1 Extreme 的 ROG Ally 低一截。

▲至於重點的打機性能,筆者先以 3DMark 中的 Fire Strike、Fire Strike Extreme 及 Fire Strike Ultra 測試 OnexPlayer 2 在 DirectX 11 下的打機表現,結果分別獲得 6,221 分、3,276 分及 1,750 分,同樣得分不差,但相比早前測試的 ROG Ally,每項測試的得分分別都低了約 4%、6% 及 8%。

▲筆者再以 3DMark 中的 Time Spy 及 Time Spy Extreme,測試 OnexPlayer 2 在 DirectX 12 下的打機表現,結果分別獲得 2,566 分及 1,252 分,同樣比 ROG Ally 在相同測試的得分分別低了約 10% 及 5%。由此可見,雖然 OnexPlayer 2 採用的硬件只比 ROG Ally 之類的掌機舊了一代,但效能差距已有一定距離。

當然一般文書工作,或者玩較細規模、效能耗用較低的 indie 遊戲,OnexPlayer 2 應付上仍是綽綽有餘的;但當玩一些 3A 大作時,它在應付上就似乎不及 Steam Deck 或 ROG Ally 等採用 Z1 系列處理器的掌機,基本上筆者玩了一段時間,即使將 TDP 設定為最高 26W,處理器及圖像處理晶片時脈亦設定為最高,玩多款遊戲時的幀率亦只是介乎於 30fps 到 60fps 左右,更多是只有 30fps 或以下,尤其是玩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遊戲(例如:Hogwarts Legacy),還記得在 Steam Deck 或 ROG Ally 上,即使設定為中級畫質,也擁有 30fps 以上,但在 OnexPlayer 2 上,即使設定為系統建議的低畫質,幀率更可低至 10 幾 fps,如果設定為中畫質,更只有個位數的 fps,基本上要流暢打機是十分困難。所以如果大家是想用來玩對圖像處理要求較低的遊戲,OnexPlayer 2 還算應付得來;但如果用來玩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 3A 大作,它就未必能給予大家較佳的遊玩體驗了。

▲另外一個缺陷就是 OnexPlayer 2 的熒幕更新率只支援至普通的 60Hz,在幀率上不太能迎合喜歡打機的用家需要。

▲筆者先測試對圖像處理要求相對較低的 indie 遊戲《Two Point Campus》,基本上筆者可以大約 30 至 40fps 左右的幀率遊玩,整體算是暢順。

▲筆者再測試同樣對圖像處理要求不太高,但卻較多數據處理的遊戲《Football Manager 2023》,同樣可以在 55 至 60fps 全速運行,遊玩十分暢順。

▲筆者之後再測試動作遊戲《Death Stranding》,雖然遊玩時幀率不算十分高,但也有 30fps 左右,除了間或有少許「窒一窒」的情況,整體仍算順暢。

▲之後筆者再試玩另一款動作遊戲《Gears 5》,同樣可以全速接近 60fps 運作,表現理想。

▲之後筆者再以《GTA V》測試,這款動作遊戲算是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筆者除了調校以全熒幕顯示及解像度為 2560 x 1600 外,其餘畫質也使用系統建議水平,最後遊玩時的幀率也有 30fps 左右,算是還好,筆者試過飛車亦可以輕鬆控制車輛。

▲不過當筆者在 OnexPlayer 2 上玩近期推出,同樣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 RPG 遊戲《Hogwarts Legacy》,就發現即使筆者使用系統建議的畫質,但遊玩時幀率一般只徘徊在 10 至 20fps 左右,如果將畫質調至中級,幀率更會跌至個位數,這情況基本上是很難流暢玩得到。

散熱表現出色但機身震動明顯

至於散熱表現方面,OnexPlayer 2 就表現十分出色。它內建了雙純銅散熱管及 PC 級數的大尺寸散熱風扇,看似與一般內建風扇的掌機設計差不多,但其實表現更加優勝。筆者就發現在打機時,機內的處理器及圖像處理晶片溫度一般都高達 70 度左右或以上,但機背摸上去基本上完全不熱,只有極輕微的溫暖手感,由此可見它的散熱算是做得不錯。不過在玩 3A 大作時,當風扇以全速運作時,機身震動就變得十分明顯,對遊玩體驗有一定程度的影響,這點值得大家留意。

▲OnexPlayer 2 採用了雙純銅散熱管將硬件發出的熱力導引至 PC 級數的大尺寸散熱風扇,並透過排氣孔排出機外。

▲透過玩《GTA V》時顯示的數據可見,在打機時,機內的處理器及 GPU 晶片溫度分別達到 60 度以上,其實十分熱,但實際將 OnexPlayer 2 拿在手上玩,卻不覺機背辣手,可見它的散熱系統效果十分理想。不過當散熱風扇採用全速運作時,會導致機身出現明顯震動,對打機體驗有一定影響。

使用時間仍不足只適合玩休閒作

另一個不少掌機的「痛點」,就是使用時間,畢竟既要顧慮效能是否足夠,又要顧及機身流動性,始終很難放入較大容量的電池。不過 OnexPlayer 2 就有點特別,官方將 17,100mAh 超大容量電池硬塞到機身內,理論上應該對延長使用時間有很大幫助。不過筆者試過在 OnexPlayer 2 上玩《GTA V》,在效能開至最高,並將遊戲畫質設定在 2560 x 1600 解像度及系統建議下,玩了 30 分鐘左右,電量已由 100% 跌至 74%,換言之如果繼續玩下去,基本上 2 小時左右電量就會乾了,所以 OnexPlayer 2 在玩 3A 大作上,電量仍然不夠用,只能玩些 indie 遊戲之類的休閒遊戲作品。幸好它支援 PD 快充功能,可以在 30 分鐘為 OnexPlayer 2 回電 50%,所以使用上大家也不用太擔心,不過如果外攜打機的話,就建議同時攜帶支援 PD 快充(最好支援 65W 左右電壓輸出)的流動充電器,方便隨時為 OnexPlayer 2 回電,那就萬無一失了。

▲玩了半小時左右《GTA V》,電量已使用了 26%,以此推斷即使 OnexPlayer 2 內建更大容量的電池,但如果用來玩 3A 大作,使用時間仍然很難突破 2 小時。

畫質不俗音效理想但有一缺點……

至於顯示方面,OnexPlayer 2 內建了 8.4 吋 2560 x 1600 解像度 IPS 熒幕,並採用 16:10 長闊比,而且擁有 178 度寬廣視角及低反射率(改善反光情況),筆者無論是用來睇片還是打機,熒幕表現都算十分不錯,顏色自然顯示亦清晰銳利,當然比較可惜是它並非採用在室外擁有更高亮度的 OLED 熒幕,但在「將貨就價」情況下,改為採用 IPS 熒幕但大幅增加熒幕解像度及尺寸,令用家可以在更大視野的熒幕上打機,廠方這個決定也可以理解。至於音效方面,它內建了經著名音響品牌 Harman 調音的立體聲喇叭,表現亦算不錯,用來打機雖然不算擁有極佳包圍感,但音量足夠亦清晰,如果要求不是太高的話,其實體驗是不錯的。不過筆者覺得 OnexPlayer 2 在設計上有一個大缺陷,就是它機身並未設有任何音量調校鍵,每次調校音量都需要在 Windows 介面中,或者按下 Turbo 鍵在 OnexPlayer 程式調校,當以全熒幕顯示模式打機時,要調校音量始終不及其他擁有獨立音量調校鍵的掌機方便。

▲OnexPlayer 2 熒幕顯示解像度為 2560 x 1600,在掌機中算是比較高解像度的一部。

▲雖然並非採用 OLED 熒幕,但打機時顯示的色水仍然不錯,清晰度亦高。

總結:設計完美硬件配置較遜色

總括而言,今次有香港代理將壹號遊戲的 OnexPlayer 2 引入香港市場,無疑令掌機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而 OnexPlayer 2 相比其他機款,確實有它的優勝之處:可工作可打機、機身設計體貼用家需要、支援多個遊戲平台、散熱表現理想等,筆者初步試過,體驗上最接近的應該是香港行貨掌機的元祖 GPD 的機款了。不過它仍然有不少現時掌機較難克服的問題,尤其是使用時間方面仍然不太理想(也是各款掌機暫時的死症),而且它採用較舊款的硬件配置,雖則可理解是「將貨就價」,但導致不太理想的打機體驗,也是做得不夠理想的地方。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港版 OnexPlayer 2 雖然配置與中國版相同,但相同規格下定價卻貴上一大截(以 16GB + 1TB 為例,中國版折算港幣定價約 $6,840 左右,但港版定價為 $7,999)。如果下代可以採用 Ryzen Z 系處理器及配置,並以更相宜價位發售,相信會更加理想吧?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