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電腦

【評測】iPad Pro M4 版本    實測效能、剪片速度、Apple Pencil Pro 新功能

Published by
Lawton
Share

Apple 全新推出 iPad Pro 搭載 M4 晶片,並且同時推出全新 Apple Pencil Pro 與新版精妙鍵盤。新 iPad Pro 現時已可在官網訂購,於 5 月 15 日起正式發售。而在發售之前幾日,全新 iPad Pro 與相關配件就已抵達 unwire 編輯部。在幾天的使用過程中,發現除了「快」之外,在不同場合都完全改變了平板電腦的使用體驗,特別是 Apple Pencil Pro 觸控筆帶來的全新操作方式。以下就會分享我們在這幾天內不停使用全新 iPad Pro 所得到的體驗。

 

 

新舊兩代機身厚度、重量比較

最先引人注目的是 iPad Pro 的輕薄設計。全新 11 吋和 13 吋型號厚度分別為 5.3mm 和 5.1mm,其輕薄程度令人驚訝。今次實際評測的 13 吋型號就是最薄的型號,同舊款 iPad Pro 相比,新機變薄程度讓你拿上手第一下就能得到很大驚喜。

 

 

例如對比 Apple Pencil 充電的部份,還有 USB-C 插口,就可看到其分別。特別是後者,你可看到其實這個插口僅剛剛好可以放進去。如你需要把 iPad 放入手提包,輕薄設計更可減少 iPad 的佔用空間,讓你的包包可放更多東西。

 

▲最新 iPad Pro M4(上方機身)與上一代 iPad Pro M2(下方機身)淨機厚度比較

▲最新 iPad Pro M4(上方機身)與上一代 iPad Pro M2(下方機身)淨機厚度比較

▲最新 iPad Pro M4(上方機身)與上一代 iPad Pro M2(下方機身)淨機厚度比較

▲最新 iPad Pro M4(圖下方機身)用上 eSim,沒有了 SIM 卡位

 

機身後方的相機鏡頭,比對上一代省卻了超廣角鏡頭,重新變成只有一個鏡頭的相機組合。原本的LiDAR 相機移到了主相機鏡頭的下方。我們看到今代的閃光燈加大,解決了在掃描文件時遇到陰影問題,在實際掃描文件時,可閃光燈可消除陰影,看上去跟影印機掃描出來的一樣。

 

▲最新 iPad Pro M4(前方黑色主機)少了一個超廣角鏡頭,但閃光燈就加大了

 

今次 iPad Pro 換上全新設計的精妙鍵盤,與 iPad Pro 合體後,兩者厚度相若,減少了頭重尾輕的感覺。在實際量度下,新 iPad Pro 加新精妙鍵盤重量為 1,244g,比上代相同組合輕巧了 129g。部份用家會期待 iPad Pro 加上鍵盤後可比 MacBook Air 再輕巧一點,但事實上兩者機身(連鍵盤)重量相若,如計算放入公事包裡的重量,iPad Pro 組合並未有太大優勢。之不過 iPad Pro 可隨時拿走鍵盤獨立使用,這時它的重量就只有 584g,在部份情景下會比你拿著 MacBook Air 再輕得多。

 

▲上一代 iPad Pro M2(圖左) 與最新 iPad Pro M4(圖右)連鍵盤後的厚度比較

▲上一代 iPad Pro M2(圖左) 與最新 iPad Pro M4(圖右)連鍵盤後的厚度比較

 

今次全新設計的精妙鍵盤,有多項改進之處,後文會詳細介紹。

 

實際量度的機身重量比較

不連鍵盤重量 連鍵盤重量(附上該iPad Pro推出時期所供應的官方鍵盤)
iPad Pro M4 (第 7 代,2024) 584g 1,244g
iPad Pro M2 (第 6 代,2022) 678g 1,373g
iPad Pro A12Z Bionic(第 4 代,2020) 642g 1,058g
MacBook Air M3(2024) 1,226g

 


相關文章:
  • iPad Pro M4 2024 畫家試筆 心得分享+畫面對比+效能測試
  • iPad Pro M4 跑分成續曝光 單核性能擊敗 Intel Core i9-14900KS
  • Apple 就 iPad Pro M4 版廣告道歉 「廣告未有達到預期目標」

  • Face ID 視像鏡頭換位,解決以往眾多煩惱

    Face ID 鏡頭改為橫向放置時的頂部,對於打橫使用 iPad 的用家來說,是一個細微但重要的改變。因為當你橫向放置 iPad 開機時,第一個動作就是按動機身左方的電源按鈕,以前 Face ID 鏡頭剛好就在這一方的邊緣位置,你按動電源鍵時手掌正好會擋著 Face ID 鏡頭,令操作非常不暢順。另一個情況是,當你早上起床時拿著 iPad 開機,iPad 與你的臉部距離相當之近,新設計可馬上完成 Face ID 識別,而舊機上,小編就經常需要特別望著機身左邊邊緣才可完成 Face ID 驗證,在剛睡醒的情況下頗為吃力。

     

     

    亮麗 Ultra Retina XDR 顯示器

    除了輕薄機身之外,另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亮度高達 1000nits 的 Ultra Retina XDR 顯示器(顯示HDR內容時峰值亮度可達 1600nits)。以往大家會擔心用上 OLED 會令亮度減低,但今次 Apple 特別用上最新 Tandem OLED 屏幕製造技術,將兩塊 OLED 面板的光亮度 2 合為 1,令它發出更大光度動態範圍的影像,顯示更明亮的白色與更深沉的黑色,對比度達到 200 萬:1。

     

    這個熒幕在顯示 HDR 相片時相當突出。日間攝影的相片裡面的高光部份,OLED 熒幕可突破 1000 nits 基礎亮度,以最高 1600 nits 顯示。瀏覽相片或看影片,細節表現強勁,非常夠光。

     

    ▲在顯示特殊光源,例如漆黑中的燈光、白天的陽光等,OLED 配合 HDR 顯示功能就可將整體亮度推到最高 1600nits,將這些亮度呈現在畫面上

     

    OLED 解決「漏光」問題

    改用 OLED 熒幕最大益處,是可實現更大影像對比度。過往 Mini-LED 技術在正面觀賞時都已接近完美,但如果在側面看上去時,畫面會出現反光情況。OLED 就解決這個問題,在多角度觀看都一樣清晰。使用戶外 iPad 受環境影響,很多時都未能完全正面觀看熒幕,OLED 在這情況下就穩定得多。

     

    ▲此為最新版 iPad Pro M4

    ▲此為上一代 iPad Pro M2。在側面觀看,OLED 擁有更亮麗的畫面,即使雙方的最高亮度都是 1000nits

     

    ▲將相機調到特別狀況(ISO25000) 下拍攝,可看到最新 iPad Pro M4 的表現

    ▲而在同一狀況下拍攝上一代 iPad Pro M2,可見光線滲出的情況會較明顯

     

    我們發現特別在觀看 YouTube 影片時,由於上下都有黑bar,過往Mini-LED 就無可避免在黑bar與影像之間出現光暈,OLED就沒有這方面的問題。

     

    ▲最新 iPad Pro 搭載的 OLED 熒幕擁有非常黑實的黑色邊緣

    ▲而上代  iPad Pro 就會出現輕微漏光現象

     

    懸浮設計令 iPad 看上去更大

    這裡是 iPad Pro 13吋與 MacBook Air 13 吋的比較,從數字上看,兩個熒幕的大小似乎一樣。但 iPad Pro 配合官方精妙鍵盤的懸浮熒幕設計,令到顯示屏在使用時更貼近你的臉部,從而令它的熒幕看起上來更大。實際上 iPad Pro 的熒幕也有更大的垂直空間。

     

    ▲如果與 MacBook Air 比較,iPad Pro(右方)鍵盤的懸浮設計令熒幕靠前一點

     


    相關文章:
  • iPad Pro M4 2024 畫家試筆 心得分享+畫面對比+效能測試
  • iPad Pro M4 跑分成續曝光 單核性能擊敗 Intel Core i9-14900KS
  • Apple 就 iPad Pro M4 版廣告道歉 「廣告未有達到預期目標」

  • 全新設計的精妙鍵盤

    今代最新精妙鍵盤 Magic Keyboard 有多項改進之處,最突出的就是它大幅增大的觸控板,雖然同 MacBook Air 比較,還是小了一點,但用過上代精妙鍵盤的用家,都會覺得新鍵盤有完全不同的體驗。無論操作滑鼠游標或其他手勢,都更加流暢稱心。特別一提是它加入了震動功能,像 MacBook Air 的鍵盤一樣,在點擊時會有輕微震動回饋,增加了觸控板的觸感。

     

     

    ▲上代精妙鍵盤+上代 iPad Pro M2(圖左),與新一代 iPad Pro M4 與新精妙鍵盤(圖右)比較

    ▲舊款精妙鍵盤表面位置較易弄髒

    ▲今代改用鋁金屬表面,使用感覺與 MacBook 一樣

     

    鍵盤表面用上同 MacBook Air 一樣的金屬面板,取代了原本的塑膠感物料,令觸感更強更實淨、更加舒適,不像以前的物料那麼黏手,這種物料也不像以前那麼容易弄髒,以前的白色鍵盤很快就黏上不同污漬,手墊部份會有輕微變黃現象,今代設計就解決了這些問題。

     

     

    我們認為全新精妙鍵盤打字時字鍵的彈性更強一點,感覺更爽快,做到同 MacBook Air 一樣的觸感。MacBook Air 鍵盤的「ESC」鍵與功能鍵大一點之外,兩者的打字感已接近相同。

     

    ▲鍵盤同樣有背光

     

    可能是由於重力的變化,我們可看到新精妙鍵盤背後支撐 iPad Pro 所用到的空間有些微分別(新舊鍵盤的長度都是幾乎一樣的)。巴士或飛機上使用 iPad Pro 時,iPad Pro 會變得稍為靠後,對於老花的朋友來說是個喜訊。

     

     

    鍵盤的重量比上代精妙鍵盤還要輕大約 40g,而且更加薄,連同一樣變薄的 iPad Pro,帶出街的整體厚度更薄。繼承上代鍵盤,今代精妙鍵盤在旁邊設有 USB-C 插口,用以連接充電器或其他配件。

     

    ▲設置於鍵盤旁邊的 USB-C 插口現在變了打橫排列

     

    但用家要留意,新舊 iPad Pro 同期推出的精妙鍵盤,是互不共通的。如果你購置全新 M4 版 iPad Pro,過往使用的精妙鍵盤就不能用到,會從鍵盤磁貼位跌下來,相反亦然。你需要購置最新款的精妙鍵盤配合使用。

     

    ▲新鍵盤配合上代 iPad Pro M2 使用出現鬆脫現象

    ▲上代精妙鍵盤配合今代 iPad Pro M4 使用都出現鬆脫現象,證明大家是不互通的

     

    效能增長實測

    跑分數據可直接顯示處理器之速度。與上一代第 6 代 iPad Pro 比較,使用 M4 處理器的新 iPad Pro 在多核心跑分有逾 47.4% 增長,而單核跑分亦有 41.9% 效能增長。在跑分成績上,新 iPad Pro 更是第 4 代 iPad Pro 的接近 3 倍分數。

     

     

    今次 iPad Pro 由 M2 晶片直接升級到 M4,很多人想知如果同 M3 比較,M4 又會快幾多呢?在 Geekbench 6 測試中,M4 的單核跑分比起 M3 增長 20.5%,而多核跑分則有 23% 增長。在過往處理器的改朝換代中,單以處理器本身的單核、多核效能而言,這個升級也算是明顯。

     

    Geekbench 6 CPU 效能測試結果

    單核測試 多核測試
    iPad Pro M4 (第 7 代,2024) 3683 14616
    iPad Pro M2 (第 6 代,2022) 2516 9918
    iPad Pro A12Z Bionic(第 4 代,2020) 1361 4848
    MacBook Air M3(2024) 3057 11882

    Geekbench 6 GPU 效能測試結果

    型號 分數
    iPad Pro M4 (第 7 代,2024) 53687
    iPad Pro M2 (第 6 代,2022) 46400
    iPad Pro A12Z Bionic(第 4 代,2020) 18787

     

     

     


    相關文章:
  • iPad Pro M4 2024 畫家試筆 心得分享+畫面對比+效能測試
  • iPad Pro M4 跑分成續曝光 單核性能擊敗 Intel Core i9-14900KS
  • Apple 就 iPad Pro M4 版廣告道歉 「廣告未有達到預期目標」

  • 實測各種應用的效能表現

    測試 1:影片剪輯匯出測試

    全新 iPad Pro 高效處理能力,最大受益者相信是影片製作者。我們就訪問過 unwire 影片製作同事 E 君。他指 iPad Pro 除了匯出影片的效率高之外,更重要是介面的反應非常快。例如手指觸及游標,在時間軸上四處移動(或 Apple Pencil 懸浮於時間軸上),游標跟著手指移動反應非常快。這點雖然看似微不足道,但如果工作繁重或者趕著要交貨,敏捷的操作與迅速的回應就顯得特別重要。

     

     

    iPad Pro 最新 M4 處理器加快了影片特殊效果的運算能力。具體來說,創作者可用手指尖將想要的影片效果,套用到時間軸上的影片。而 M4 高速的運算能力,可將效果迅速套用到時間軸上的影片片段,並高速回饋創作者,迅速預覽加入效果後的結果。

     

    最後是影像輸出,今次應用到 Final Cut Pro 內置的範例影片,輸出高畫質 4K 影片,在最新 iPad Pro M4 版所用到的時間約為 10 秒,而上一代 iPad Pro M2 版則需要約 13 秒。

     

     

    我們再試一條長片,這片加入了調色效果(Color Grading),再於片中部份段落加入畫中畫功能。這次 iPad Pro M4 版輸出高畫質 4K 影片的時間為 1 分 04 秒,再以同一個 Final Cut Pro for iPad 專案於 iPad Pro M2 版進行測試,輸出所花時間為 1 分 21 秒。全新 iPad Pro M4 在這次影片渲染測試,速度比舊版快了 21%。

     

    ▲測試輸出 4K 高畫質影片

    ▲輸出同一條影片,全新 iPad Pro M4 需要約 1 分鐘 3 秒;

    ▲而在上一代 iPad Pro M2 上面,同一個操作就需要約 1 分 21 秒。

     

     

    測試 2:3D 模型編輯測試

    我們使用 Shapr3d 軟件開啟一個事先製作好的汽車模型。我們發現同一個專案檔案,在 M4 版 iPad Pro 的讀入時間(包含處理時間)只需約 12 秒,但相同的檔案在 M2 版 iPad Pro 上讀入時間就要用上約 16 秒。

     

    ▲全新 iPad Pro 讀入一個複雜模型所用時間為約 12 秒

    ▲上一代 iPad Pro M2 讀入同一個模型所用時間為約 16 秒

     

    而開啟模型後,實際在正常的檢視模式中,兩部 iPad Pro 都表現流暢。但進行一些較複離的操作,M4 版 iPad Pro 的反應會更加快,相信在整個工作流程中,每一下快一點,就可令到實際工作效率大為提升。

     

     

    全新 Apple Pencil Pro 新功能多,用途大幅擴展

    最新推出的 Apple Pencil Pro,帶來了更加流暢和直觀的使用體驗。同以往一樣它跟 iPad Pro 流暢地結合。把 Apple Pencil Pro 放上機身旁邊的接觸點,雙方就可磁吸貼合,並為 Apple Pencil Pro 充電。

     

    ▲兩支筆的外部設計、筆尖都大致相同,但最新 Apple Pencil Pro 內部就加入了新感應器、陀螺儀同震動回饋裝置

    ▲全新  Apple Pencil Pro

    ▲與圖中的  Apple Pencil 相比,重了 1g,相信是在各感應器與震動回饋零件上

    ▲雖然新 iPad Pro 機身變薄,但連同鍵盤一齊用,厚度都足夠放置 Apple Pencil Pro

     

    全新 Apple Pencil Pro 觸控筆配備了新感應器和陀螺儀,使操作更加多樣化和便利。首先新款 Apple Pencil Pro 配備了壓力感應器,支援「按壓」動作感應功能。當用戶按壓筆身時,iPadOS 軟件會在筆頭附近彈出選單,常用功能就在指尖附近,不再需要四處尋找。實際試用發現,這個按壓功能非常靈敏,不易誤觸,但在需要時能快速感應,非常適合書寫筆記和繪畫使用。

     

     

    在 iPadOS 選單中,你可自訂 Apple Pencil Pro 擠壓時的對應動作。預設是顯示工具調色板,你也可更換成為「使用中工具跟擦膠之間切換」「同上次使用的工具切換」「顯示調色板」「顯示墨水屬性」等等。

     

     

    此外,Apple Pencil Pro 還新增了觸覺回饋功能,當觸控筆點擊屏幕選項時,會輕微震動,提供觸覺回應,使操作更加直觀和自然。

     

    另一個重要升級是新增的陀螺儀,這為用戶帶來了「轉筆」感應功能。用戶在使用 Apple Pencil Pro 時,可以輕鬆地向左或向右轉動筆,iPadOS 會立即作出反應,筆頭也會同步轉動,並且在屏幕上顯示轉動方向。這個功能反應快速、自然,沒有延遲或脫節現象,增強了使用體驗。

     

     

    ▲轉筆後,在畫面上你都可以直感地看到實時筆觸的方向

     

    ▲你可在圖中左下角的筆觸上,輕微看到畫面顯示 Apple Pencil Pro 的虛擬倒影

     


    相關文章:
  • iPad Pro M4 2024 畫家試筆 心得分享+畫面對比+效能測試
  • iPad Pro M4 跑分成續曝光 單核性能擊敗 Intel Core i9-14900KS
  • Apple 就 iPad Pro M4 版廣告道歉 「廣告未有達到預期目標」

  • 利用「尋找」Find My 功能找回你的 Apple Pencil Pro

    另外,Apple Pencil Pro 支援「尋找」(Find My)功能,讓用戶在房間內找不到觸控筆時,可以使用 iPhone 幫助定位,快速找回。操作也很易明白,首先你要打開「尋找」App 登記你的 Apple Pencil Pro(在裝置清單按「+」選「加入 Apple Pencil」),再把觸控筆放在磁石貼的位置,便可登記完成。

     

     

    登記完成後,當你需要尋找 Apple Pencil Pro 時,只要打開「尋找」App,點選觸控筆的選項,就可顯示你的裝置與觸控筆的距離,直至你找到為止。

     

     

    插畫師文盈專訪 -- iPad 與 Apple Pencil 如何協助提升繪畫體驗

    除了專業影片工作者,iPad 尤其是 iPad Pro 是眾多插畫師的最愛。曾在日本數碼藝術比賽獲得冠軍的插畫師文盈,就特別接受了我們簡短訪問,分享了使用全新 M4 iPad Pro 之後的感受。

     

     

    文盈的作品主要是面向小朋友,風格可愛得意。畫風色彩繽紛,充滿活力。文盈不僅創作個人作品,也常涉足商業插畫領域。她經常利用 iPad 完成稿件。

     

     

    文盈表示她的畫風特點在於使用較重的紋理和簡潔的卡通風格,同時非常注重質感的呈現。在創作過程中,她依賴多個圖層來豐富作品的深度和細節。Apple Pencil Pro 加入了輕捏觸控筆的感應功能,從而彈出一系列功能選單。文盈也很喜歡新 Apple Pencil Pro 可輕捏一下就可切換筆觸和打開調色盤的功能,讓她快速回溯最近使用過的筆觸或顏色,這可以大幅提升工作效率。

     

     

    如果比較實體鉛筆與紙,跟 iPad 繪圖的感覺有何分別。文盈說分享用實體鉛筆與紙始終更有感覺。iPad 超越到鉛筆之處,是平板電腦方便選擇筆觸、方便試顏色、試質感,而且輕易創製兩層或以上的圖層,這方面就勝過傳統鉛筆。更重要的是,商業稿件經常需要改完又改,如用鉛筆交稿的話,也不能改返轉頭。

     

     

    談到偏愛的工具,她特別提到了 Apple Pencil Pro 觸控筆。這支筆不僅方便她從不同角度書寫,還能輕鬆控制筆觸粗細,特別是在使用蠟筆筆頭時,她發現這款筆頭對於快速填充顏色非常有幫助。

     

    當被問及 iPad 和傳統電腦繪圖板的比較時,文盈指出 iPad 的便攜性是一大優勢,使她能夠隨時隨地開始創作,而不需擔心設備和連接線的限制。儘管電腦繪圖板在細節描繪上有其獨特優勢,但iPad在靈活性和直觀性上更適合快節奏的現代生活。

     

     

    總結:iPad Pro M4 不止快,結合新配件大幅提升使用體驗

    今次實際用上幾天 iPad Pro M4 之後,發現它並不是「快」這麼簡單,而是從攜帶出街的方便程度、熒幕顯示體驗,還有全新 Apple Pencil Pro 與精妙鍵盤帶來的功能性擴展(特別是Apple Pencil Pro 擠壓時所叫的調色盤或切換膠擦工具)都令整個使用體驗大幅提升。

     

    但最後小編也留意到,一直糾纏著用戶的一些小問題,例如不能同時發出兩條聲(例如同時播兩條 YouTube 片出聲,或打機/睇YouTube片同時出聲)、不能以實體鍵盤用第三方輸入法、沒有精確滑鼠游標用以編輯相片(一定要用 Apple Pencil),這些都在本機或者說今個版本的 iPadOS 上沒有得到解決。iPad Pro 想要完全取代「電腦」,在某個程度上還有距離。但如果你對於平板電腦一直都用得非常開心,那麼全新 iPad Pro 是一個很好的升級。

     

     

     


    相關文章:
  • iPad Pro M4 2024 畫家試筆 心得分享+畫面對比+效能測試
  • iPad Pro M4 跑分成續曝光 單核性能擊敗 Intel Core i9-14900KS
  • Apple 就 iPad Pro M4 版廣告道歉 「廣告未有達到預期目標」

  • Published by
    Law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