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筆者提到蘋果和谷歌手機的生態圈是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它們的經營模式。其實自 Steve Jobs 進入蘋果後,若大家仍記憶猶新的話,他第一樣就是將 Mac Clone 業務閉門大吉,所以蘋果的經營策略是不作軟體和硬體 OEM 授權;相反谷歌是透過免費授權 Android 給各大手機公司進入市場。
不少網民有一種觀念,認為 Android 手機及其系統佔有率不斷上升,但若你計算因為被貪新忘舊而被棄養的孤兒機,真實的 Android 佔有率未必如閣下想像得那麼高!
微軟是靠授權軟體賺取利潤,Android 授權幾近免費,那 Google 靠吃什麼來維生?為什麼它那麼心急不惜成本擴張 Android 版圖?答案就是擴張它的廣告業務,它真正的客戶是廣告客戶,閣下持有的手持裝置只是它散佈和收集訊息的一個渠道!
Android 真正的心臟地帶 ﹣Google Account
地產霸權不足怕!其實最怕的是網路霸權!若你有留意初次啟動 Android 手機的話,它第一樣要你做的就是申請一個 Google 帳戶,基本登記後如你要刪除,必須重新還原至出廠模式才可更改帳號。這個 Google 帳戶是谷歌一切業務的核心重點。通過這帳戶它會搜集你的一切數據和網上行為!
別忘記你是赤身露體在他們面前
1. 若你有使用 Google 的雲服務,在它提供的 Google Plus 和你的帳戶預設模式下會自動將你手機的相片上載至 Picasa相冊,除非你自行關閉!當筆者發現它會自動將相片上載 Picasa 後其實筆者頗為震驚!幸好不是私人慾照,同事幸好相冊預設(希望)不是分享出來,否則你私生活要公諸同好,沒有任何私隱可言。筆者有時候陰謀論地想,為何要將用家的相片和資料上傳至 Google Cloud,資料一旦仍在手機仍然是你的,但上傳到 Google Cloud 就未必再是屬於你的財產了!
2. Google 背後的 AI 智能是超乎筆者想像。筆者曾經有一個 Google 帳戶相信被列入黑名單之列,後來筆者改用另一個 Google 帳戶希望繼續使用服務,但被它的 AI 智能發現,將筆者的服務終止!其實這種 AI 最早的發明家是 eBay,我認識一些 eBay 老手(超級賣家),都有從黑市買 eBay 帳戶的習慣,而他們為了避開 eBay 檢查,在不同帳戶上網都需要不同的 IP 和電腦硬體,絕不能用幾個黑市帳戶於同一台電腦登入,否則閣下手上的帳戶會隨時被炒家!Google 背後的 AI 也有類似能力,不會因為你有多個帳戶而查不到你身份,它都會視你是同一個人!
3. Google 的 AI 是具有邏輯思維的。若同一時間內你的 Google 帳戶於全球不同地區登入,基於安全理由,Google 會即時跟你作出警示,例如筆者就曾於15分鐘內在香港台灣美國同時出現而收到 Google 保安警示。筆者是想告訴你 Google 在密切“關心”你的行蹤,這種 Geo Location 的追蹤可以經過閣下的 WiFi登入、手機訊號發射站的改變及 GPS 定位來追蹤。追蹤背後是要了解你的行為,推送其適合的客戶資訊給你(不論你願意與否)。
4. 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筆者跟同事說,你先登入 Google 帳戶,嘗試在 Google 找一個關鍵字,同樣筆者用那關鍵字查找,我們大家得出來的結果是不同的,因為 Google 會先了解你日常的上網行為,無論你瀏覽過什麼網頁,用過什麼關鍵字搜尋它都會記錄下來,基本上閣下是無私隱可言。不信?閣下先在電腦登入 Google Account,先後輸入十個字的片語,然後在 Android 手機的 Google Search 一句片語,你會見到 Google Search 很“醒目” 地會將你過去十次輸入的片語顯示出來(即代表你所信任,所關心的話題,Google 密切留意)
它會是新的間諜工具嗎?
筆者曾經跟同事說過,國家領導、政客和司長級官員不宜用任何蘋果和谷歌智能手機。或者大家曾留意過新聞,閣下在地圖中的 GPS 位置資料是有極大可能傳送到蘋果和谷歌裡,通過這些 Geo Location 資料,Google 和蘋果可以追蹤閣下的位置,大家曾記得去年 iPhone 4 的原型機,蘋果的工程師在酒吧失掉後,蘋果聯同警方透過定位追蹤快速追蹤盜取者成功尋回嗎?
其實通過該類智能手機,很容易被背後廠商了解你的網上活動。你有想過如果國家領導人拿著一台Android手機,而對家又知道你的帳戶,其實背後廠商可以了解你在網上查過什麼關鍵字、最常瀏覽的網站,到過那些地方都可以被記錄嗎?甚至透過 GPS 給你衛星導航轟炸。
如果我是私家偵探或特務,筆者追蹤特首或司長級官員搜集情報可以是這樣的。首先設法在目標人物的手機安裝間諜程式,再透過 Google 的地址資料,檢查常在政府總部「出沒」的Google 帳戶,若能透過 GPS 定位目標人物的辦公室就更好了,然後再檢查手機的路線行蹤,再核實帳戶的出入地點與關鍵人物的經常出入活動做對照,這樣其實可以快速鎖定人物所使用帳號!一旦確認後,其實很容易追蹤目標人物的網上行為和個人私隱!實在一點也不難!
奉勸大家留心網上私隱,不要過份“曝露”。
Andrew Wong 前科技雜誌主編,從事媒體工作愈 15 年,現職免費商業科技及品牌雜誌 – 商智謀略(BQJournal),雜誌可於 issuu.com/bqjournal 免費閱讀。作者專門評論及預測將冒起的新興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