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機速試】流著 Xperia Z 的血-Sony Tablet Z SO-03E

Published by
Edward

在二月,Sony 推出了頗有型的全高清屏幕智能手機 Xperia Z,功能齊備之餘,硬件規格亦理想,加上具備生活防水功能,確實在過去一個月引來全城熱搶。而它的「哥哥」:Tablet Z 日版 SO-03E,亦於今日正式抵港!我們就在店舖速測了這部「全高清四方果」,現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吧。

Xperia Z「親生阿哥」=玻璃屏幕 + OmniBalance 全平衡設計 + 生活防水

這部 Sony Tablet Z,驟眼看起來確有 Xperia Z 的影子,嚴格來說可以說是 Xperia Z 的親生阿哥也不為過,因為它的設計也是採用了 Xperia Z 的 OmniBalance 全平衡設計,所以與 Xperia Z 放在一起看正面,Tablet Z 可以說是 Xperia Z 的放大版,拿在手上,手感與 Xperia Z 也十分相似。唯一不同的,是可能製造全玻璃機背有點困難,所以 Tablet Z 只是用上與 Xperia arco S 相似的磨砂膠質機背,這方面有點兒扣分,至少觀感沒有 Xperia Z 的那種令人 WoW 一聲的效果。

▼使用了強化玻璃屏幕,與其他平板電腦設計相似。

▼為何小編覺得 Tablet Z 算是 Xperia Z 的「親生阿哥」?因為兩者設計也有一個很大的共通點:同樣採用了 OmniBalance 全平衡設計,從機身左側的開關鍵、音量鍵及整體設計就可以看到與 Xperia Z 十分相似,而且機身也與 Xperia Z 一樣十分薄,甚至比 Xperia Z 更薄(只有 6.9mm)!

幸好 Tablet Z 的厚度只有 6.9mm,重量更只是 495g,比其他 10 吋平板更為輕薄,所以即使單手長時間拿著也還可接受不會太累,能夠迎合既想擁有全高清大「芒」機睇片,又不想帶著「磚頭」出街的用家。

此外,Tablet Z 與 Xperia Z 一樣,也是支援 IPX5/7 標準的生活防水功能,也支援 IP5X 標準的防塵功能,所以 Tablet Z 的所有端子均有防止入水入塵的保護蓋保護著,令大家即使在浴室洗澡,或者在細雨紛飛的春夏天氣,大家也可以隨時隨地使用平板,這設計也是平板界中獨有的。

▼大大的 SONY 品牌寫了在機身左上角,對於一些哈日族來說是一個十分吸引的賣點(笑~~)。

▼機底是主要插槽的位置,圖中可以看到有 3 個插槽,圖中左方的是 Micro USB 插槽,而右方的是 Micro SIM 及 microSD 記憶卡插槽(小編測試的是 3G 版本,要注意的是 SO-03E 只支援日本 4G 頻譜,而在香港使用最高只能使用 3G;至於 microSD 記憶卡,最高支援 64GB)。

▼至於按鍵方面,主要集中在機身左側,機側上方設有 3.5mm 耳機插孔、開關鍵及音量控制鍵,而下方就設有充電座金屬接口位。

▼另外,Tablet Z 有一個十分特別的設計,就是設有 4 個喇叭單元,分別設於機底兩邊及機身左、右側的底部,令用家無論橫向還是直向拿著平板,也不會遮著喇叭導致音量減低。不過小編現場測試發現 Tablet Z 本身的音量也只是一般大聲,不會因為有 4 個喇叭單元而變得大聲了很多。

▼至於機背,可以說是與 Xperia Z 最不同的地方:Xperia Z 採用了強化玻璃機背,但 Tablet Z 卻改用了類近 Xperia acro S 的磨砂膠質機背,小編估計應是要製造 10 吋如此大的玻璃機背有一定的技術難度有關,所以手感與 Xperia Z 有點不同,但還算 OK。

▼機背中央下方圖示位置就是 NFC 無線傳輸連接埠的位置。

屏幕色水不俗‧惜疑似有反白情況

除了機身設計外,Tablet Z 另一個受大家注意的地方,相信應是它的超全高清屏幕(編按:雖然這樣說,它的 1,920 x 1,200 解像度屏幕其實只是比全高清的 1,920 x 1,080 解像度屏幕多了 23 萬左右解像度而已)。雖然 Tablet Z 並非首部採用全高清屏幕的平板電腦(早前 Acer 及 Asus 亦已推出相關機款,Samsung 未有在香港推出的 Nexus 10 及 Apple 的 iPad with Retina Display 更已超越全高清解像度),但整體表現算是四平八穩。

小編就以兩段 1080p 影片測試它的效果,發現開啟了 Mobile BRAVIA Engine 2 後表現算是不錯,暗位 detail 位也能顯示出來之餘,色彩亦算是貼近自然,唯一缺點是它與港版 Xperia Z 一樣,疑似有反白情況出現,但情況不算嚴重,屬可接受範圍。

▼與 Xperia Z 一樣,Tablet Z 也擁有 Mobile BRAVIA Engine 2 引擎。

▼在 Tablet Z 上播放 1080p 影片,可見暗位細緻度算是不俗,而且色彩偏向自然,表現不錯。

▼可惜屏幕似乎有少許反白情況,建議用家不要調至最光,情況會相對正常一點。

810 萬像素鏡頭未有升級‧色彩還原自然

說到鏡頭,一向也是 Sony 產品的強項,相信對 Sony 平板有一定認知的讀者,應該也記得他們的上一代平板,已採用了 810 萬像素鏡頭。而去到今代 Tablet Z,鏡頭像素仍然是 810 萬,感光元件也仍然是上代的 Exmor R,而非 Xperia Z 採用的 Exmor RS,這一點小編是有點失望的。幸好 Tablet Z 也支援 Xperia Z 的 HDR 拍片功能,算是對新用家的一點安慰吧。

▼相機介面與 Xperia Z 一樣,也是走簡約路線。

▼就連功能及選項也與 Xperia Z 一模一樣。

不過如果說到效果,小編還算覺得滿意的,銳利度高之餘,色彩仍算自然,味精感不太重,對於追求高還原度的用家來說,應該會感到滿意。加上機身不算重,即使長時間拿在手上拍照拍片,應該也不會感到太累。

試相區

簡約美機座與 Xperia Z 睇齊

如果有入手或早前有留意 Xperia Z 的用家,應該也知道該靚靚智能手機有專屬的充電機座,而採用相近設計的 Tablet Z,又怎能沒有專屬機座(加上日系 Sony 機一般也有專屬機座)?這款 SGPDS5 Tablet Z 的專屬機座,與 Xperia Z 的專屬機座一樣,專為裝置充電而設,而且放在檯上,用家就可以邊為愛機充電邊睇全高清電影。

而且它在座背的支撐架,更可以在 20 度到 75 度的調整角度,令用家無論睇戲還是想將平板放於檯面打字也可以,確實十分好用。加上座底設有橡膠墊,增加穩定性,整體設計也十分體貼。不過要留意的是,這個機座只能作充電用,而不能接駁電腦進行同步,這一點大家要留意。

▼座背的支撐架,只要砌上機座,這個 Tablet Z 的專屬機座就可以安穩放在檯面,而且支撐架是可以調校角度的。

▼只要將 Tablet Z 插進座中,圖中這個位置就會與 Tablet Z 機身左側的金屬接點接觸,這樣就可以快速為愛機充電。

延續上代‧隨時變身遙控器

除了以上提及的功能外,Tablet Z 亦保留了不少上代 Tablet S 擁有的特別功能,IR 紅外線傳輸埠就是一例,有了這個端子,配合內建的程式,Tablet Z 就可以隨時變身家電遙控器,這樣大家就可以收起所有電視、影音遙控,一部 Tablet Z 就可以操控所有影音產品。而且即使列表中沒有用家的裝置,它亦擁有學習功能,只須少許時間,就可以學懂這些不明裝置的遙控指令,就算山寨影音產品,Tablet Z 也可以完全操控得到呢!

▼內建遙控功能,一部 Tablet Z 就可以操控家中多個影音裝置。

▼軟件內建了多個主要品牌的不同種類裝置,就算列表中沒有,用家亦可以透過「學習模式」令 Tablet Z 學懂不明裝置遙控器的指令。

介面與 Xperia Z 相若,設有繁中介面 + 繁中輸入法

說完了功能,就讓小編說說軟件上吧。Tablet Z 其實在介面上,與 Xperia Z 十分相似,也是採用了 Sony 自家介面,不過由於小編手上的是日版,所以也加入了 docomo 的元素(不過絕大部分功能在香港也用不著)。此外,購買水貨手機的香港用家,相信最關心是有沒有繁中介面及繁中輸入法,而在 Tablet Z 中,這兩項特點也是有的,對於不黯英語的用家來說,這確實是一大福音。

▼Tablet Z 採用了自家設計的介面。

▼右下角的狀態欄,即使在程式中也可以開啟的。

▼在 Xperia 手機中,用家可以點按程式切換鍵開啟小工具;而在 Tablet Z 中,也有此功能,亦可以連線到 Play Store 下載其他小工具。

▼由於是日版 Tablet Z,自然內建不少 docomo 的自家程式啦,不過在香港就多數也不能使用了。

▼Tablet Z 的目錄設計十分體貼,將最近使用過、基本預載程式、Sony Xperia 自家程式、Google 自家程式、用家下載的第三方程式等全部分門別類,令用家更易找到想使用的程式。

▼作為水貨機,Sony Tablet Z 也預載繁中介面,十分體貼。

▼當然,大家如果是死忠哈日族,是可以選擇日文介面啦!

▼除了繁中介面外,更內建繁中輸入法,一流!

▼也想一提 Tablet Z 的聽歌功能,不但介面簡潔漂亮,而且亦支援 Clear Phase(自動調整內部聽筒的聲音品質)、xLOUD(提高內部聽筒音量)及 S-Force Front Surround 3D(虛擬重現自然真實的 3D 立體音效)功能,令睇片聽歌時的音效更好。

▼內建軟件,方便從 Tablet Z 的內置儲存空間移動或複製檔案到 microSD 記憶卡中。

▼Xperia Z 內建省電模式,在 Tablet Z 中亦有此功能,令內建的 6,000mAh 電源更耐用。

▼Xperia Z 支援 Throw 設定,可讓用家無線將 Tablet Z 的畫面顯示影片傳輸到支援 DLNA 無線功能的電視播放。

▼亦支援螢幕鏡射功能,利用 Wi-Fi Direct 功能,令用家可以使用支援相同無線功能的電視使用 Tablet Z。

▼作為 Sony 的裝置,自然支援智能連接功能,只要用家預先設定好 Tablet Z 與指定周邊(例如:機座、耳筒等)的關係,每次接駁時 Tablet Z 也會啟動一連串預設的功能,十分方便。

▼值得留意的是,Tablet Z 支援 Sony Playstation 的 Dualshock 3 手制,如果用家家中有 PS3 的話,也可以使用 PS3 手制與 Tablet Z 接駁打機呢!

▼預載了 Android 4.1.2 Jelly Bean 作業系統。

效能不俗日常應用多數足夠

最後,就讓小編輕輕一提 Tablet Z 的效能吧。Tablet Z 採用了與 Xperia Z 相同的 Qualcomm Snapdragon S4 APQ8064 1.5GHz 四核心處理器、Adreno 320 圖像處理晶片及 2GB RAM 記憶體。效能方面,從 Quadrant Standard Edition 及安兔兔評測的結果(如下圖)可見,小編認為大致上已可迎合大部分用家日常的大部分應用需要。加上內建了 6,000mAh 電池,用上一天以上應該是沒有大問題的。

▼使用 Quadrant Standard Edition 測試 Tablet Z,獲得 7,873 分,算是十分理想的分數。

▼至於使用安兔兔評測測試 Tablet Z,也獲得 15,495 分,雖然比 Xperia Z 為低,但鑑於 Tablet Z 屏幕比 Xperia Z 大上四倍而解像度相同,所以分數有所拉低也屬正常。

總結:輕薄 + 效能強勁 + 防水防塵 + 設計漂亮平板垂手可得

整體來說,Tablet Z 無論在機身設計、功能、硬件配件配套等各方面均做得四平八穩,加上外形漂亮,而且電量夠大,機身又夠輕薄,可以說是現今市場上最吸引的全高清屏幕平板選擇之一。不過小編覺得如果 Tablet Z 能夠用上猶如 Xperia Z 的強化玻璃機背,就會更為理想了。不過以現有設計及功能來說,Tablet Z 也是一款值得入手的方便外攜平板選擇,唯一是售價昂貴了一點,有心入手的用家,不妨多等一下,待店舖貨源更充足時才入手,甚至可能等待行貨抵港後才購買,可能會更為明智吧。

Sony Tablet Z SO-03E 規格表:

頻率:GSM 850/900/1800/1900MHz;HSDPA 850/900/2100MHz;LTE 2100MHz(香港不支援)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S4 APQ8064 1.5GHz 四核心處理器
記憶體:2GB RAM
圖像處理晶片:Adreno 320
容量:16GB
屏幕:10.1 吋 1,920 x 1,200 解像度超全高清 16:10 LED 背光 LCD 屏幕(支援 Mobile BRAVIA Engine 2 引擎;支援最多 10 點多點觸控)(點距:約 224ppi)
記憶卡:microSD(最高支援 64GB)
鏡頭:810 萬像素(後置;支援 HDR 拍照及拍片;支援最高 1080p 30fps 全高清影片拍攝);220 萬像素(前置;支援 1080p 30fps 全高清影片拍攝)
無線連接:Wi-Fi 802.11a/b/g/n、藍牙 4.0 + LE、NFC
其他:支援 IP57 標準防水防塵功能、內建 IR 紅外線連接埠(支援遙控器功能)、支援虛擬 3D 音效、內建 Clear Phase、內建 xLOUD、支援 MHL、支援 GPS(支援 A-GPS)、支援螢幕鏡射、支援接駁 PS3 Dualshock 3 手制
作業系統:Android 4.1.2 Jelly Bean
電池:6,000mAh
使用時間:最多 600  分鐘(播放多媒體);最多 6,600 分鐘(音樂播放)
待機時間:最多 1,230 小時(2G);最多 1,270 小時(3G)
體積:266 x 172 x 6.9mm
重量:495g
售價:$5,980
查詢:三禾電氣(2374 0618)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2 香港如何用 ChatGPT  詳細方法 + 機種限定
  • 【評測】PS5 Pro / PlayStation 5 Pro 詳細效能評測 實機遊戲 60fps 畫面 + 新光追效果放大睇 + 打機溫度噪音
  • 【開箱】PS5《女鬼橋二釋魂路》實體版 隨附 OST + 製作紀錄書

  •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