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高登仔」出書推動本土文化 – 施仁毅 + 林祖舜專訪

Published by
Edward

近年經常在各大媒體看到一個字:本土文化。誠然,近年因為不同原因,本土文化成為一個熱門話題,而本土文化中的其中一項元素:文學,近就就愈來愈有網絡化趨勢。一個鮮明的例子,就是進入高登講故台,不同種類的小說作品,像雨後春筍般誕生,當中更不乏題材內容吸引之作。近日 unwire 就專訪了準備開設出版社幫助高登小說作者出書的施仁毅先生及高登負責人林祖舜先生,探討一下本土文化與網絡文學的關係。

低要求 + 易吸讀者造就網絡創作

近年網絡寫作愈來愈盛行,當中著名香港討論區高登中的講故台更是出現這類作品最多的場所,高登負責人林祖舜(Joe)就認為這是因為互聯網盛行帶動的關係:「其實早在 09 年我出外講 seminar 時,已想宣傳高登文化,而講及高登文化,最明顯的代表就是『講故台』。不過那時候講故台還不是很多故仔,而且不少只是『甜故』(即是帶有 18 禁內容的故事),而且不少是屬於『潮文』(即是起始永遠用『是咁的』的文章),文章偏向較短,而將文章擺上去的作者,目的十分簡單,只是想巴打、絲打俾杯酒,有人睇,就已經很高興。而講故台的爆破點,應該是 2011 年,當時其中一個高登作家小性奴第一次將作品集結成書,帶來很大迴響;及後在該年年尾,另一作家,亦是大家很熟悉的向西(即向西村上春樹)亦在街賣他的第一本實體書,逐漸將講故台的氣氛炒起,不過那時候在講故台,甜故仍然是佔大多數。」

Joe 續稱,講故台開始變得百花齊放,應是數到去年的書展,那時候向西出版他的第二本作品《雜文西》,而另一個作家 pizza 亦將他在高登講故台編撰的小說《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 van》結集成書,這本書更成為講故台「轉營」的重要因素:「其實 pizza 所寫的小說,是屬於科幻類,重點是完全『走甜』的類型!其實之前也有作家嘗試寫其他走甜題材,但一直反應也不好,而且愈寫下去,讀者就會一直要求作者『加甜』,而作者為免得失粉絲,所以就跟著做。而 pizza 是第一個編寫全『走甜』而取得成功的高登作者。自此之後,講故台就多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故事,『無糖』故事亦愈來愈多,也愈來愈多過萬字的長篇小說。而在外人眼中,亦終於覺得講故台的讀者也不是一味要糖的,變相多了選擇。」

可能對於比較少上高登的讀者,可能會不太了解講故台的作品風格是怎樣,Joe 亦解釋了一點:「其實風格每個作家也不相同,當中哪個故仔是真、哪個是假、哪個是 7 成真 3 成假?哪個是 100% 虛構故事?每一篇故事其實也不相同。要說共通點,其實就是很多也用口語講故事,或者是內文用書面語,對白用口語。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不喜歡用書面語寫作,因為與討論區的氣氛格格不入;而另一原因就是用口語就好像有人在向網民講故仔般,比較易入口入腦,所以他們覺得自己似講故化多於作家呢!(笑~~)」

網絡寫作可先試讀者反應

既然這些高登作家如此有能力,為何他們偏向先在網絡寫作,而不是像傳統般與出版社接洽,直接推出實版書呢?Joe 有另一番見解:「其實在講故台率先發佈他們的作品,比直接出實體書風險低很多,因為網絡的優勢是可以與讀者隨時進行互動,例如:他們會將作品逐篇逐篇放上講故台,而每放一篇,讀者就會提出他們的意見,而作者就可以按他們的喜好去『扭』故事的角度及舖排,務求更迎合他們的口味。或者可以說,在講故台上的創作,與其說是作者的作品,更合適的應是作者與網民合力創作的文學。此外,這批讀者的口味,其實某程度上也反映一般人對這個故事喜惡的取向,如果能迎合這批讀者的口味,當日後推出實體書時,成功率會比直接出書更高。所以愈來愈多網民會先取道講故台推出他們的作品,當大熱或成為城中話題後,再推出實體書。

搞出版社非「爭飯食」‧推動本土文化屬主因

其實坊間也有不同的出版社,而像向西、小性級、pizza 等也已有出版社為他們出書,為何一向從事漫畫、動漫及網上遊戲製作的施仁毅先生會有興趣開辦出版社,幫助高登作家出書?會否擔心給予別人「爭飯食」的感覺?施生就完全不擔心這一點,反指搞出版社只為希望令本土文化再度復興:「其實香港本土文化在七、八十年代時十分興盛,那時候港漫、動畫、甚至電視劇也十分興盛,影響力甚至達至台灣、大陸、甚至東南亞國家。不過近年本土文化影響力愈來愈弱,就算間或有冒起的文化人,數埋數埋也不多,而且當中不少已經出書達十年以上、銷量過萬的作家。直至近年看到高登平台興起,而且愈來愈多好作品在該平台推出,就覺得十分興奮,因為很多作品,受歡迎的原因只有一個:橋段吸引!雖然有些作品最終也會『爛尾』,但說句實話,即使著名作家如倪匡,也有爛尾的時候啦!我覺得雖然近年政治上不停在講甚麼本土化,但我覺得高登平台似乎正在催生著本土文化復興,真正的本土文化應該可以在高登平台上找得到。所以我希望幫助這些作家出書,令本土文化可以再度復興,甚至期望重返七、八十年代時般,將影響力幅射至中、台、甚至東南亞國家。」

不只為出書‧望衍生周邊產品助作家成名

施生在訪問中更表示,為高登作家出書只是第一步,這並不是最終目的:「我不是希望簽一大堆作家回來,幫他們出書,賺到錢後分錢,然後就拍拍屁股走人。既然我的目的是希望透過幫助他們出書達至本土文化復興,我也希望做多一點事。第一樣是除了出書,也希望如果銷量夠好、或者他們的題材夠吸引的話,甚至可以推出一些衍生產品,例如:推出手辦公仔、出漫畫、動漫、甚至製作電影或遊戲!此外,還希望將他們作品的影響力不只停留在香港,還希望推廣至台灣、東南亞國家這些地方。當愈來愈多高登作家有此能耐及影響力,才能達至真正的本土文化復興。而我自問在創意產業圈也有些影響力,透過我的人脈,要做到其實不難。」

「其次,我亦希望多搞些作家之間的聚會,因為他們作家與作家之間,其實也有興趣互相認識及交流創作心得,不過礙於他們均是生活在『虛擬世界』,根本是互相不認識,有些作家可能是一個身份其實是兩個人,有些甚至是男作家但實際是女性(相反亦然),謀謀然約出來見面,他們可能會驚。但透過我及 Joe 這些中間人約他們出來見面,他們就會比較安心,而出來見面的目的,不一定是為了與他們簽約,有時只是為了出來食個飯,互相認識一下,或者飲嘢開心一下也可以。加上我亦會邀請一些朋友出來與他們結識,當中包括動漫界、漫畫界、甚至是影視界的人物,透過結識這些人,這些作家隨時有機會將他們的作品推廣至其他領域,就像昔日的明報造就出一大批如:金庸、亦舒、倪匡這些著名香港作家,日後也走到其他領域,既能賺到錢,又能帶動本土文化。我現在在做的,就是這個道理。」

非幫作家改故事‧準則不多為百花齊放

那麼施生辦出版社幫助高登作家出書,會否像一般出版社編輯般,幫他們將故事改得吸引,或者一齊想題材,令作品更成功?施生就不認同:「其實每個高登作家也有他們的個性及風格,所以才能創作出不同精彩的作品。而我們幫助他們出書、發展,只希望在出版上給予意見,例如:這一篇會否太長?是否將故事分拆上、下集推出會較好?我希望是盡量他們自己改,而不是我們教他們怎樣寫。」那麼高登作家如此多,會否很難聯絡他們?「其實不難,因為只要你透過討論區留言給他們,他們絕大部分也會回覆的。其實以往也有其他出版社找他們出書,不過有些就傾傾下沒了下文,有些就難以給予他們信心,甚至有些向他們開出較苛刻的條件,他們自己打退堂鼓啦。而對於我來說,出書賺錢與否還是其次,重點是怎樣幫助他們衍生出周邊產品,而且我開的條件最『均真』,會從不同作者的角度出發去幫他們,而不是賺盡,所以我相信他們會信任我的。」

那麼如此多的高登文學作品,又怎樣斷定哪篇作品值得出書?哪篇不值得?施生就開出兩大準則:「第一項:『甜故、散文不考慮,只會考慮有結構、有衍生價值的小說作品。第二項:題材不定,最好是百花齊放,絕對歡迎任何人與他們接洽!」他更表示很快就會有兩本小說面世,一本是危機類的,而另一本是愛情類的。

究竟未來高登文學能否推動本土文化復興?高登作家又能否成名,位列殿堂本土作家之列?施仁毅及高登作家們,努力吧!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