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 X 系靈魂 : X-E1 用家親試 Fujilm X-M1 (附 49 張無後製作品)

Published by
天恩

筆者是個 Fujiflim X-E1 的用家,對此機的操作、畫質及顏色都非常滿意,個人覺得巿場上暫時未找到一台相機可以替代它。直到 X-M1 的推出,筆者感到富士已經放棄了 X 系換鏡機的靈魂 – 操控及高貴,不惜移除多個硬體按鍵令機身更細、改用膠 KIT鏡,以更低的售價再向下進攻新手巿場,也許對 Budget 用家來說是個好消息。

 

機身更細更輕

倘若論人體工學,Fujifilm 的無反機一點不太好握,但勝在硬體按鈕夠多。為迎合「鬥細」潮流, X-M1 也來個大瘦身,配合新的膠鏡 XC 16-50mm KIT 鏡,體積不單變細而且重量也輕了不少,配合 27mm f2.8 餅鏡更加是輕便。除了瘦身外,新增的反芒也是 X-M1 的一大賣點,方便用家作高低角度拍攝時使用,Wifi 功能也是迎合現今所需。

女神官恩娜稱 X-M1 多自動功能,讓它不太懂攝影也拍得好相片,而且 APS-C 容易獲得淺景深

 

再近看一下 X-M1 + Kit 鏡在女生手中有多小巧

 

啡色 X-M1 + 28mm 餅鏡的體積非常細小而且型格
拿在手上有如 M43 般細小
使用復古型的 X-M1 的時候真的非常吸引途人目光
X-M1 比大哥 X-E1 小上一個碼
後方是 X-E1
厚度跟 X-E1 相若
加入反芒有助高低角度拍攝
加入反芒有助高低角度拍攝
內置閃光燈


操控方便性大減

在 X-E1 及 X-PRO 1 上,光圈、快門、ISO 、AF/MF 、曝光補償等這些影友常設定的功能,都可以眼不離觀景地地在彈指間完成,因為它參考了傳統機械機的轉盤排法,再加上復古外型迷倒一眾對資深影友,這是 X 系無反的靈魂所在。可是在 X-M1 卻半點找不到這種操控性,由於 KIT 鏡沒有光圈環,因此機身也不會再設快門環了,換來跟主流相機的 PSAM轉盤,一個自訂轉盤及一個細小的功能轉盤。

 

X-M1 後方的轉盤打直放置,更符合人體工學

 

實際操作時姆指更貼近轉動轉盤
近拍一點讓讀者更了解
說老實,沒有了光圈環及一些按鈕,用家需經常進入 Q.Menu 調校選項

 

X-M1 具有 Wi-fi 功能
用家可下載免費的官方 iOS/Android app 跟 X-M1 做連接,可惜不支援搖距控制
X-M1 雖然沒有 GPS,但可以透過 WIFI 連接,讀取手機/平板的 GPS 資訊,再寫入相片
讀取 GPS 資訊後可在機內實時展示。

對焦反應比 XE-1 快

由於使用同一塊 APS-C 16M X-Trans CMOS 感光元件,所以在畫質上是跟 X-PRO 1 及 XE-1 相同,但由於其影象處理器升級為 EXR PROCESSOR II,筆者測試過整台機的反應都比 XE-1 / X-PRO 1 稍快,不過香港的富士員工表示,現在兩款舊機都可過更新新版的 Firmware ,提升對焦速度,更新後兩者的差距會更少。 XM-1 已經有峰值對焦,這是手動機用家的褔音,不過只有「白色」可選,實際使用時非常難看到..

 

新膠鏡 vs 舊鏡

在質感上,新的 XC 16-50mm 鏡頭為了輕巧(更低成本),選擇使用了塑膠物料並拿走光圈環, X 系鏡高貴感蕩然無存,而且以往 XF 的 最大光圈 2.8 也細了一級變成 f3.5 ,不過焦距上是非常實用!XC 16-50mm 換算 135mm 格式為 24 – 75 mm,廣角端更適合旅遊攝影。在 Coating 方面,亦可以看到跟 XF 鏡頭有所不同。

新的 XC 鏡不單很膠,Coating 也感覺上比 XF 鏡差
沒有光圈環的 XC 鏡接上 X-E1 仍可以操作
用家可以透過後方的轉盤調校光圈(Av) 快門 (Tv) ,但用 M Mode 的話必需要升級最新的 Firmware

測試 1 : 24mm 有多 Wide?

XC16-50mmF3.5-5.6 OIS @ 24mm
XF18-55mmF2.8-4R LM OIS @ 28mm

測試2 :畫質分別

XC16-50mmF3.5-5.6 OIS @ 35mm
XF18-55mmF2.8-4R LM OIS @ 35mm

作品分享

由於廠方用 Sample 機的理由拒絕讓筆者插咭測試,筆者在這裡分享一下自己用 XE-1 的作品(跟 XM-1 相同感光元件)

(全部直出無後製,按圖放大)



 

Published by
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