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攻入中國第 1 步 ! 幫外國巨星玩微博 – 粉絲堂中國區總裁 Paul Lau

Published by
parker
Share

國內娛樂市場近年發展迅速,各國明星都想在內地龐大的市場提高人氣,拍廣告、做代言人「搵銀」。各位 unwire 讀者如果有玩微博(weibo),便可能發現已有不少外國明星擁有微博帳戶,而且更加會出中文 Post。今次 unwire 便訪問了專為外國明星管理微博及社交媒體的「粉絲堂 FansTang」中國區總裁 Paul Lau,讓大家了解一下他們的工作以及內地網上娛樂市場的發展趨勢。

進軍內地的第一步

Paul Lau 指出創立不足兩年的「粉絲堂 FansTang」的其中一個主要業務便是協助美國明星建立及管理微博 weibo,在社交媒體與粉絲互動,並且安排明星們在空餘時間來到中國和粉絲見面。Paul表示,以往明星們認為只放 Twitter、Facebook 就夠,但是隨著國內市場的重要性不斷提高,大家都希望能夠開拓中國市場,尋找機會做代言人「搵人仔」,加上內地對於美劇的追捧、外語電影市場放寬等多種因素,可以看到國內粉絲市場極具潛力,其實明星們最喜歡看到自己的曝光率及 Fans 數量不斷提高,而國內市場正好提供機會給他們在遙遠的彼岸上試水機會,既可以獲取人氣、同時又可以留在美國無需長居內地,難怪明星們對於登陸微博當然有著濃厚的興趣了。

 

FansTang 網頁可以看到各國授權明星的微博貼文,當中不少更是針對內地時事、節日而設的呢!

獲逾百明星授權

問及如何挑選明星來合作, Paul 指出粉絲堂會透過《百度》、《微博》的大數據,配合《優酷》、《愛奇藝》等視頻網站的流量進行分析,從而選定他們認為在中國觀眾之中具備較高人氣的明星。利用百度指數的排名功能,便可知悉眾明星的受歡迎程度,而排名於百度貼吧中首 50 位的明星大部份均已和粉絲堂有合作計劃,各位 unwire 讀者可以在粉絲堂主頁看到大量的明星相片,當中不乏電影明星、美劇主角、甚至是歌手、NBA 球星等等。據 Paul 表示,FangsTang 現已獲得過百位明星授權處理微博帳戶呢。

留言 3 大種類

相信各位 unwire 讀者都有興趣知道不懂中文的外國明星究竟是如何在微博貼文呢? Paul 指出,明星們的一般微博留言大致上可以分為 3 大類別,從他們的 Twitter、facebook 翻譯而來、由明星直接回應或者針對中國相關的內容,例如在特別節日向粉絲說出恭賀說話、對突發事件發表的回應等等,當然貼文之前會經過工作人員進行翻譯及審查。大家都知道國內微博用戶人數逾 4,000 萬,要每位粉絲回應基本上不可能,同事們只能夠不停回應,而且亦要進行危機管理,隨時監察著粉絲留言會否涉及感敏題材,以幫助明星和粉絲維持良好關係為目標。

 

FansTang 除了製作拍攝獨家專訪之外,亦會替外國明星舉行見面禮、網上演唱會直播及安排中國粉絲越洋和偶像見面等。

粉絲經濟發展快

Paul 指出,粉絲經濟是近年內地熱烈討論的一個課題,90’s/ 00’s 後的想法和成年人相當不同,他們生於互聯網時代,堪稱是數碼新世代(Digital Native),於 Internet 吸收資訊、接觸多媒體,他們接受漫畫化、MV 化的視覺體驗,由網絡小說改篇而成的明星效應電影《小時代》能夠大收旺場便可證明。加上內地 Fans 的忠誠度、投入度都較高,他們有興趣深入了解外國明星,而粉絲堂的出現正好可以拉近粉絲和電影、電視製作人及明星之間的距離,滿足了不少內地影迷的需求。

 

Paul 指出國內 90’s 後新生代所引起的「粉絲經濟」正在影響整個娛樂界的發展。

 

製作訪問出售版權

2014 年初開始,Fanstang 在荷理活成立了自己的影樓及製作團隊,籌辦明星見面禮、拍攝獨家訪問、網上演唱會直播、安排中國粉絲越洋和偶像見面等等,並且由自家團隊拍攝官方視頻,然後把版權轉售給國內的視頻網站。Paul 認為現時國內網上視頻平台林林總總,較著名的則有搜狐、騰訊、優酷、土豆、愛奇藝網等等,競爭相當激烈。粉絲堂未來將會集中火力在內容開拓上面,除了繼續製作拍攝訪問視頻外,亦會積極發展更多由荷理活製作的內容再轉售版權給內地的網上視頻平台。

 

FansTang 在 Facebook 的專頁便是由荷里活團隊拍攝的明星專訪視頻。

 

給準備北上發展的讀者

對於有志在國內創一番事業的 unwire 讀者,Paul 提出一些十分寶貴的意見。首先就是大家不能對內地抱有偏見,因為文化差異問題定必存在。香港人要利用兩文三語的優勢,除了練好普通話外,英文亦是相當重要的本錢。大家不妨可以選擇一些需要具備技術及經驗的香港人作為管理人員的外資或合資公司。此外,由於國內培訓人材成本不低,因為公司需要為他們繳付保險四金(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相反港人卻無此限制,所以於入門職位上港人仍有一定優勢。然而相比十年前,港人競爭力已經不斷下跌,大家不妨抱著去感受、了解內地市場運作為出發點會比較適合。

 

 

生活、科技需找平衡

Paul 認為科技和生活之間並不對立,大家 10 年前的想法已經過時。科技的出現改變了大家日常的生活需要,以前又怎會想到用手機 Apps 可以 Call 車、搵路、隨時隨地和朋友家人聯絡?另外,大家亦見政府推出公共服務 Apps,但是手機始終是年輕人的玩意,對於老人家來說可以享用的機會相對較少,所以大家亦要關心如何縮窄數碼鴻溝(Digital Divide)問題,以及機不離手等上癮問題呢,不過整體而言科技絕對可以幫助大家生活過得更加方便!

Published by
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