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生活娛樂

又一山人玩黑膠 直斥香港「被滅聲」

Published by
吉暝水
Share

不是說唱片銷量大跌嗎?怎麼近年黑膠碟成為逆流而上的風潮?如果聽歌只講求聲音,或者 Spotify 就夠了。如同實體書和電子書的討論,拿在手心的感覺,總是有不一樣的吧?更何況黑膠帶著復刻古典的魅力,連美國創作歌手 Lana Del Rey 也一再為專輯推出黑膠版本。

既然買一張黑膠,收藏意味比聲音重要。那麼唱片本身作為音樂載體的意思,不就改變了嗎?唱片是買來看,多過買來聽嗎?最近就有策展人以黑膠入題推出「聲的形狀」的展覽,以視覺探討黑膠的創作可能。

當包裝唱片不是為著賣個好價錢,創作人的心思為外表樸實的黑膠,添彩加值了不少。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是這組由又一山人創作的裝置──《被滅聲》,轉盤和唱片都用膠帶包得密密實實。黑黃膠帶不禁令人想起港鐵車門邊的警示,有種危險、不宜接近的想像。

過去這一年,言論自由不斷收窄的陰影一直籠罩著香港。身為活躍於社會運動的創作人,又是主場博客之一的又一山人怎會沒有感覺?他將對這城市的傷痛,融入一張不被播唱的黑膠。他在創作人語寫道:「由大合唱到一唱一和到唱反調到唱對台戲…由聲譽到聲望到聲明到聲援到聲討到噓聲到噪音聲到被滅聲…」以文字遊戲,將黑膠唱片本質的「唱」和「聲」,書寫出他對香港近年劇變的理解,玩味之中不失諷刺。

無法轉動的唱盤,黑黃色的封鎖,無聲但具體地將「滅聲」表現出來。在這麼一個時代背景下,看著一個簡單卻很到肉的設計,即使是在消費場所裡,也無法稀釋那種藝術的反叛。如果社會時事太重口味,今次展覽一共有十六個藝術家,通過黑膠寫他們的故事,那裡還有不少關於生活小確幸的作品。月底之前,在 IFC shopping 之後,可以去娛樂行走走喔!

Published by
吉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