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業界專訪

攝影變形記 ── 專訪攝影師 Veron Sung

Published by
吉暝水
Share

「人手上色不是我的主要創作,只是其中一樣」Veron 感嘆,外界通常對她這方面的作品比較有興趣,甚至有人不知道她攝影師的身份。而其實兼有藝術學術底子的她,尚有不同形式的創作。咕臣、吊飾、手機殼、時裝,甚至大菜糕,都是她表達自我的媒介。她坦言即使它們看起來很不一樣,但都跟攝影有關。「我喜歡做一些東西可以用的,感覺比較實在」,從事攝影超過十年,她認為大眾覺得相片無用,一般只作陳列或者裝飾,「光放在那裡,看得久也會悶,但融入生活可以有兩個層次的欣賞」,於是 Veron 開始她的物料探索之旅,帶攝影走出平面。

攝影與萬花筒

曾在外國生活多年的 Veron,深感當中的文化差異,並反映在大家的攝影態度。「香港人比較物質,著重器材,但其實觀察才是攝影的基本」她笑言不少香港人只覺景靚拍出來的相片自然就會好看, Veron 卻相信真正攝影師是應該能夠隨時隨地都能拍得有氣質的影像。利用光學原理,Veron 以回收得來的紙筒製成萬花筒,透過轉動造成的影像變化,解釋攝影角度、構圖等基本概念。

平日相片是長方形的框架,萬花筒的世界卻是三角形的。沒有紙碎的萬花筒,與一般的製作迥異,好比破除傳統框架。通過萬花筒直接看現實世界,普通的事物也得到神奇的呈現,叫參加者重新發現日常的美。「萬花筒有如鏡頭,就像攝影最基本的器材也可以拍得靚相,重點是你如何看世界」,Veron 再用相機捕捉萬花筒的影像,製作為不同的生活用品。訪問當日她身上穿著的裙子,也是印著萬花筒系列的圖案。取自生活,用於生活,這是 Veron 創作的重要原則。

攝影與臉龐

探索Veron的工作室,不難發現好些作品都跟肖像有關,她解釋:「攝影最初不就是為了紀錄人臉嗎?」人臉本身是獨一無二的,攝影擷取肖像之後,又可以大量製造,那麼人的獨特性會否流失?Veron 便以自己的臉孔造了一系列質感不同的創作。「藝術家都是喜歡用自己的樣貌,就像自畫像」Veron 認為藝術家的創作通常都發自內心,所以在作品中流露自我也是常有的事。在人手上色工作坊上,她發現大家人臉非常關注,一丁點的色差也不能接受。啟發自這點執著,她便以泡沫雕塑和大菜糕製作自己的臉譜。

大菜糕能夠在溫室裡凝結,放置太久又自然融化,這種物質的變化讓Veron很感興趣,「就像人一樣呀,無論你積極還是被動,生命還是會消逝,一切都有限期」。大菜糕的質感貼近人類水嫩的皮膚,滋潤又富彈性。Veron 製作的人臉雕塑不但可以吃也可以摸,邀請觀眾一同參與行為藝術。「每個人吃一口好像微不足道,但一人一口都足以面目全非。就像日常生活,社會當中我們無可避免會對其他人有所要求,吃一口『我』的大菜糕也是一種需求。讓步太多,自我可能就不復存在」這對於從事藝術的 Veron 來說感受殊深,即使藝術家創作時很自我,但也不得不對現實妥協。簡單如展覽場地,也得考慮觀展經驗而作出調整,她感慨:「當太多人要求時,會失去自己;沒人理會,又好像白白浪費掉。在你蒸發之前,人生如何好好地過呢?」

攝影在Veron的創作佔著重要的位置,但她一直嘗試突破攝影的產出,希望打破平面相片的唯一出路。訪問當日,工作室內還放著一顆舞獅用的鳳頭,她又雀躍地介紹下一個創作點子。老照片、萬花筒或者舞獅,Veron 認為舊東西本身具有豐富的故事性,運用起來能夠帶出更多層次的思考,她說:「工藝會式微,但藝術不死,如何將工藝變成藝術,其實是延續生命力的命題。」

Published by
吉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