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天恩覺得電視節目觀眾愛與不愛,經常發生、不過杜如風這幾天鬧得特別大,天恩真的忍不住要在這裡外表一下自己的心聲。嗯 ? unwire 轉了做娛樂台,非也!看下去就知道
一般觀眾認識的旅遊節目,就是拍攝壯麗山河,然後由鍾 Sir 口中講中一句:「攝製隊攀山涉水,走過八萬五千里,終於黎到….」。
不過天恩在 2007 某天在 J2 看到的《流行東京》便一反這模式,一個活像「阿 Sa」的女仔如傻大姐一樣,可說是不顧儀態地,無保留愛說甚麼就甚麼,這就是大家所痛駡的的杜如風,講多無謂,各位可以看看其他網友在 Youtube 上分享的,當年「阿 sa」般的杜如風介紹東京的片段。(如果不夠阿 sa 的話大家可以飛去看 9:14)
這種形式的節目是非常著重「個人分享」手法,佢的口頭禪就是「我杜如風今日介紹比大家.. 」這個節目給天恩的感覺是,像自己跟朋友一同去旅行,我拿者 Video Cam ,她在我的 Cam 面前閙著玩一樣。
朋友間的分享,你不會批評他亂說話,不會評批她亂買野,更不會說她「港女」,朋友間吹水玩耍本應就該如此。這種 Personal Sharing 的手法就正正是近年 Youtuber / Blogger 的形式,但為何這種形式在網絡上 work ,搬到電視上又唔 work 呢?
當然沒有。因為她一直沒有改變過「朋友式」節目的手法,甚至可能是導演要求的,看過《流行東京》的天恩今日再看這個新節目,覺得一點兒問題也沒有。感覺就如一位朋友老了一點,長胖了,外表上有變但性格如一。如果朋友跟自己說家中有過千對鞋,我只會回應「使唔使呀?你著得晒?」,並不會反感大聲指罵說死港女,賣弄拜金主義等等。其實自己搵錢自己花,不覺得有甚麼問題。我也相信杜如風那一刻就當作觀眾是朋友間分享,如果你覺得她在嘲笑你窮買不起鞋,未免想太多了。
當然不是! 看到有些支持杜如風的網友,反駡觀眾思想守舊,這種表達方式的旅遊節在外國一早已流行,甚至有的誇張得指觀眾「偽善」。其實觀眾沒有錯,喜歡/不喜歡一個人是很直接的感覺,如果今天是我天恩第一日看這節目,我也許會加入要求腰斬的一員。
如以上所說,個人分享跟交友一樣,是「人夾人」,不喜歡一個人絕對是正常不過的事,就像今天港人不喜歡杜如風一樣。但為何網絡流行的個人分享模式,搬到大台上會落得如此下場呢?
這種模式在網絡世界之所以成功,是因為 internet 及社交網絡是以「點播」形式進行,你不愛看的你不會 subscribe ,在 FB 裡播到一半你討厭的,直接 scroll down 看其他人。
電視台,尤其是 「T姨姨 」的觀眾層面由 3 歲至 80 歲都有,在方針上他們不是要去泡製好看的節目給部份人收看,是要去泡製一些大多數人看後不會反感的節目。因為香港電視選擇太少,這個節目你不愛看又沒有台可轉,簡直是「硬食」!要不就關機,要不你就「硬食」邊看邊罵然後回到網絡世界把你的怒氣找尋其他志同道合的人的氣,儲成「元氣彈」一炮擲向那個鏡頭前你討厭之人,爽。
所以觀眾反感,明顯是電視台錯誤評估觀眾及節目監製的責任, 滿以為以前在 J2 甚至是 Now 台受的杜如風受歡迎,就可以直接搬到 T姨姨,(也許是翠如 BB 的「翻炒」成功,讓他們覺得今次也一樣成功)沒有細心評估到杜如風外表及年齡的改變,以及她強烈個人化的朋友式風格,在T姨姨這不同數量及年齡層的觀眾群上是否受落。
所以各位要出氣,就請直指電視台為甚麼選這個人給你們看,在杜如風而言,她多年都是這樣做回自己(跟足指引)。你可以要求 TVB 腰斬,但如果你人身攻擊杜如風,這對她真的不太公平。正如你去相睇,別人介紹你的女兒不合眼緣,你可以向媒人投訴她不善你的口味,但你不可能指著那個女生破口大罵,她就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