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想:Facebook 添加 6 種情緒回應,是死亡的開始?

Published by
天恩
Share

Facebook 會在日後加入 Love、Haha、Yay、Wow、Sad 及 Angry 等 6 種情緒,不過有這麼多選擇,天恩覺得不是太好

FB 成功可能就是簡單一個 Like

以往投票結果看到,很多 unwire 讀者都覺得 Facebook 一定要有 dislike 鍵,尤如高登一樣要有「負皮」, 可讓事情會變得更立體 。 Facebook 的「like」已經深入民心,有否想過  Like 的成功其實是「簡單直接」? 如果 Facebook 一開始就有 Like / Unlike 甚至更多的表情,也許不會有今天的成功。

人腦處理訊息時間越來越少

在資訊爆炸的年代,一個人每天平均要看幾百至千條訊息,每個訊息閱讀時間相對於社交網絡未發前少了多倍,令大腦沒有空間去處理複雜的動作。當用家覺得半秒內未找到他有興趣的東西或他想做的事,直接跳過看下一則了。各位 unwire 讀者每日在手機看 facebook 時,有沒有試過大腦自然地懶得連字也不看,無意識地 Scroll down 直到感興趣的圖片才停下來?

FB Like 就正正打中這班用家,一個大姆指的 icon 就算你沒有時間閱讀內文,單單看到標題就產生興趣,大腦如反射動作一樣自然地按一下 Like。因此 Like 鍵最成功之處就是夠簡單直接,成功讓用戶產生最多的回應動作,再連帶觸動其他用戶的注意,加速病毒般的擴散性。


相關文章:
  • IG、Facebook 五月起標註 AI 生成內容 盼能解決假新聞問題
  • Meta AI 被指無法生成異族情侶圖片 外媒:亞洲男人與白人妻子不能同時出現
  • 加拿大四校董會聯手 控告 TikTok 等平台影響學生學習

  • 沒有 Dislike 也是成功的要點之一

    Facebook 堅持沒有 dislike 也是一個很成功的決定,因為基於上述「簡單直接」的原則下,用戶感興趣的就 Like ;不感興趣的會選擇直接跳過,連 unlike 的機會也沒有。

    對於公司宣傳來說一定不會愛看到 dislike ,也許 wire 民會覺得用戶一樣可以留言鬧爆,所以加了 dislike 影響不大。其實以往比較中性的 promotion,就算用家不感興趣會直接跳過,但有 dislike 鍵以後 Facebook 幫助了這些人快速按下「 angry」,原因不一定用過其產品,可能只是單純不喜歡那品牌甚至不喜歡廣告而已。

    幸好 facebook 團隊應該也明白所以沒有把 angry 鍵放出來,如下圖所見先要按下一秒左右彈出情緒選單,然後拉到最遠才到 angry, 給 angry 是最花用戶成本的一個 emotion,可能很多人因此而放棄

     

    選擇多了不一定好

    其實 FB 新增 6 個情緒之中,天恩覺得最後只會有 Like / Angry 跑出,因為中間的 emotion 對於用戶來說是有點難懂。看看以下新版的 FB Feed 回應,你有沒有發覺有甚麼問題 ?

    你可以在半秒內看到 Like / Angry 數目嗎? 以前FB 用戶眼睛看到大姆指 + 數字就知道那 Like 數多與少不過如今 6 個 icon 再加 6 個數字,在用戶快速 scroll down 下,這一堆東西實在難以消化,好容易會被大腦無視。

     

    網絡 UX / UI 只會越來越精簡

    根據天恩觀察,如今在網上「精簡」真是越來越重要,近年大玩 Flat Design 的也是希望把所有多餘 Fancy 的東西移除,讓用戶快速看到重點所在。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其實 unwire 實驗過由單一個 FB Like 鍵,增加到 6 種不同的分享平台,如  Twitter / Weibo / Whatsapp ..,但數據顯示 ,效果卻不如簡單一個 Like 鍵,原因是讀者看到一個 FB Like/share 鍵就很快直覺地知道自己做甚麼,但當面對一堆平台要讓他們作出選擇時,反為減低了他們分享的興趣。

    在多字的主頁下,能容納的訊息當然更多,但你能在半秒內找到吸引你的東西嗎? 我看到的只有上証指數而已

     


    相關文章:
  • IG、Facebook 五月起標註 AI 生成內容 盼能解決假新聞問題
  • Meta AI 被指無法生成異族情侶圖片 外媒:亞洲男人與白人妻子不能同時出現
  • 加拿大四校董會聯手 控告 TikTok 等平台影響學生學習

  • 取捨的「捨」,在商業上非常困難

    再分享多一個天恩的個人經驗,很久以前小編是某雜誌的編輯,也負責提供封面建議。初期接手就把封面改革,由本來密麻麻十幾 個封面題,減到一條大題再加 3 -4 個分題。原因是空間有限,要放得多題就需要把題目的字體縮少,當一個封面排到像小說一樣的時候,讀者無法在遠處看到你的主題,就不會引起他們的注意。況且就算有無限空間,放十幾個大字的題,其實人腦看到密麻麻的字,注目度不如一個周圍有空間的大題。有次試過主編可能受跌書影響被上頭罵,把天恩教訓了一頓,到今天他們說話仍深深在我腦海。

    我地本書唔似大書有慣性收視,我地係「賣題」,個題讀者有興趣先會買我地,所以先將書入面的題都放上封面,多 D 題就多機會「中」。呢而家你成日 cut 我題,跌左書係咪你負責先?

    當時被「大」一下,我這些 small potato 當然沒有能力去反抗,同時明白到主編的壓力,沒有再爭論下去。不過今日來到 unwire ,自己仍然是堅持 less is more 的方向,看到 FB 最成功的 less is more 「Like 鍵」被新加的 6 個情緒沖淡,個人感到 FB 的靈魂已經走了。


    相關文章:
  • IG、Facebook 五月起標註 AI 生成內容 盼能解決假新聞問題
  • Meta AI 被指無法生成異族情侶圖片 外媒:亞洲男人與白人妻子不能同時出現
  • 加拿大四校董會聯手 控告 TikTok 等平台影響學生學習

  • Published by
    天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