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聞

2018 香港科學節 念力控制+思想上傳

Published by
Ken Li
Share

各位 Unwire 的讀者,除了經常關注時下的科技新知,又會否進一步發掘創新科技背後的原理?其實科技應用的發展離不開基礎科學的進步,剛開始的香港科學節,將會透過一連數週的活動,以講座、工作坊、實地考察及參觀等方式,讓大家可在輕鬆的氣氛下探索和發掘科學之美及樂趣。

 

從電腦世界探索化學/邁向無電阻之路

不少人曾有著一個當科學家的兒時夢想,其實現時每人都能利用自己擁有的智能裝置為科學研究貢獻一分力,說的正是 Folding@home、SETI 這類大型分散式運算計劃,以 Folding@home 為例,就通過善用參與者閒置的個人電腦的運算能力,專注於模擬蛋白質折疊和錯誤折疊的過程,以了解腦退化症、癌症等多種疾病的起因和發展。本年度在香港科學節上舉辦的柳愛華紀念科學講座 —— 從電腦世界探索化學/邁向無電阻之路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的講者會講述更多例子來說明化學實驗和電腦模擬如何互相影響及推動彼此的研究,從而提高人類對科學的認知。

談及近日最受矚目的科技突破,莫過於 Google 發佈了全新的量子處理器,並指有望實現量子優勢,其實目前的量子電腦技術多半利用超導體的量子特性,而超導體的應用當然亦不僅僅限於量子電腦上。在講座的第二部分,講者就會介紹如何能徹底消除電纜電阻,防止傳送電能時浪費大量能量,藉此建設可持續發展社會。

講座詳情:

[18E016] 從電腦世界探索化學/邁向無電阻之路

講者:謝應龍教授及吳瑞權教授
主辦機構:香港中文大學 理學院
香港中文大學康本國際學術園二號演講廳
粵語及英語 • 公眾 • 免費

23.3.2018(五) • 下午 4:30 – 6:30

 

用腦電念力控制小球移動工作坊

科技不斷進步,科幻電影中天馬行空的技術,幾十年後往往會變成現實。有日本汽車公司就成功開發出可利用駕駛者腦電波輔助汽車駕駛的技術,亦有大學製造出能用腦電波控制的輪椅,以至利用腦電波來玩電子遊戲,可見以往只能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念力控制科技正逐步成真!

科學家估計人類的大腦約有 100 億個神經元,而近年的生物醫學工程技術能識別並讀取大腦信息,從而控制身體以外的事物。在「腦電念力控制小球移動」工作坊中,參加者就能了解到當中涉及的原理,並可親身體會以腦電波控制和移動物件的樂趣。

工作坊詳情:

[18N007] 用腦電念力控制小球移動

主辦機構:香港中文大學 生物醫學工程學系、香港科學館
香港科學館課室 • 6 歲或以上 • 免費
24.3.2018(六) • 下午 2:30 – 3:30 • 下午 4:00 – 5:00

 

腦通全世界

除了能用念力控制物件,念力溝通甚至意識連接上網亦是科幻電影中的常見橋段。在 2016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其中一名候選人 Zoltan Istvan 就曾表示,透過腦電圖分析,腦訊號模擬刺激達致人腦和電腦的雙向溝通,在未來幾十年內,人類可以直接連接到像電影 Matrix 般的系統之中,全天候連接到互聯網和社交媒體,使每一個人之間都互相連繫。

到底我們能否將意識上傳到互聯網?在科幻電影中看到的技術能成真嗎?在「腦通全世界」講座中,講者將介紹生物神經網絡(例如人腦)可如何以腦機介面,直接與電腦或機器進行連接交互。此外,講者還會討論大眾文化對科學發展的影響,有關腦機介面技術轉移的條例和所涉及的道德考量,讓大眾對這個跨學科研究領域有更多的認識。

講座詳情:

[18N010] 腦通全世界

講者:陳皓敏博士
主辦機構:香港城市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香港科學館協辦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 公眾 • 免費
4.4.2018(三) • 下午 2:00 – 3:00

 

人工智能與矩陣

自從前年圍棋人工智能 AlphaGo 一戰成名後,人工智能這一技術正式走進公眾視線,而在隨後的兩年各種相關應用更如雨後春筍般不斷湧現,諸如智能語音助手、智慧城市系統、醫療影像辨識、改善用電效率等以人工智能技術為基礎,提升現有設備和效率的項目更是多不勝數。

其實人工智能技術並非一蹴而就,自上世紀 50 年代,正式確立了人工智能的研究領域以來,數十年來大量資金和科研人才的投入,才能成就今天的榮景。在「人工智能與矩陣」講座中,講者將介紹人工智能的歷史與發展,並闡述矩陣的概念,以及它在人工智能範疇上的應用,包括圖像修復、視頻背景提取及電影推薦。

講座詳情:

[18S023] 人工智能與矩陣

講者:蘇慶祥教授
主辦機構:香港城市大學 電子工程學系,香港科學館協辦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 公眾 • 免費
4.4.2018(三) • 下午 5:15 – 6:15

 

能量盛宴

全球暖化危機促使各國均積極開發如風能、潮汐能、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當中太陽能更是其中一大發展方向。以本港為例,九龍巴士公司去年就自行設計出全港首部配備太陽能板的雙層巴士,車頂的 20 塊 1 米 x 0.6 米太陽能電池板,能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力,提供予車廂內抽風系統和 USB 充電插頭。設計可減低巴士上層的溫度,同時在巴士停車熄匙時,仍能靠太陽能維持抽風系統運作,令車廂的空氣流通和降溫,並能減少柴油使用量,降低資源耗費和污染。

而太陽能發電的相關技術亦不斷進步,例如有外國大學就成功研究透明太陽能電池。在「能量盛宴」講座中,兩位講者將介紹這種新型太陽能電池,以及由能量集中所引起的種種有趣現象,包括超音速移動、聲致發光和光捕獲。講者更會闡述透明太陽能電池的特性、最新研究和應用。

講座詳情:

[18E051] 能量盛宴

講者:吳紫輝博士及朱福榮教授
主辦機構:香港浸會大學 物理系,香港科學館協辦
香港科學館演講廳 • 粵語及普通話
公眾 • 免費
14.4.2018(六) • 下午 4:30 – 6:00

 

除了上述介紹的講座和工作坊,今年的科學節還預備了逾 160 項精心設計的特色活動,包括:讓大家在輕鬆的氣氛下享受科學的「玩轉科學嘉年華」;有來自新西蘭的 Nanogirl、英國的 Science Made Simple 和本地的裘槎學者的科學示範和工作坊的「裘槎科學周」;挑戰參加者 STEM 頭腦的「動手造與 STEM 」;由科學專家和資深影評人與觀眾一起發掘科幻電影中的科學的「科幻有理」;學者分享小故事以至世界觀以啟發年輕人的「從小故事到大世界」科學論壇等,可謂包羅萬有。

大家快把握機會,參加 2018 香港科學節,一起探索、發掘和尋找科學的樂趣!

 

Published by
Ken 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