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ica 徠卡相機給人的印象是「懷舊 feel」、「貴」、「德味」,不過其實除了「貴」之外,近代 Leica 相機其實愈來愈走向現代化設計,甚至連味道,好多人都說愈來愈「現代」。大家想求變,希望重新追尋那份懷舊的德國味道,而這部 Leica M11 正正聽到大家的呼聲,在加入各種現代化數碼相機的「必需」功能與「配置」之餘,更帶大家找回那份昔日的味道,而仍然保留著旁軸相機的那份操作感覺。簡單來說,對於小編而言,她是一部近乎完美的相機,不完美的,只是小編未有錢去帶她回家。不過經香港 Leica 同事幫手,小編有短暫的日子,與她共渡過一個美好時光。
・總共 202 張試相可在以下 flickr 相簿一次過觀賞、放大、下載原圖:
(flickr 相簿 EXIF 資訊顯示之光圈值為機身測量之數值,並非代表原本拍攝時所設定之光圈值)
今次 Leica M11 由機身設計開始已給用家驚喜,雖然外形仍然是經典設計,但大家渴望的菲林機機身重量,終於在 M11 得以重現。在機頂物料為加上特殊防刮塗層鋁合金物料的黑色主機上,主機重量只有 540g,而銀色機用上黃銅機頂蓋的關係,重量就有 640g,與舊有的 Leica M10 分別不大。小編還以為輕 100g 似乎相差不遠,但在拿起黑色 M11 時,主觀感覺它的「重量感」就跟沒裝鏡頭一樣!真不可少看此 100g,黑機實際重量感實在輕很多。在整天持機的情況下,重量體感可以相差好遠。當然一向是 Leica FANS 的朋友們,對黃銅情有獨鍾也是可以理解的。小編就建議到門市或專門店親試這份重量感的分別。
更改的還有最新的無底蓋設計。跟 Leica Q2 一樣,電池的底部也融合變成了機身底部的一部份。撥動電池扣一下,電池會彈出,但你不用擔心它會飛出來,你需要輕輕按壓電池,它才能從機身取出。而記憶卡插槽就在電池之下。
機身上還可發現 Leica M11 給用家 2 個 Function(FN)按鍵,分別在 LCD 熒幕左邊,另一個則從機身正面移到機頂。用家可自訂按鍵的用途,例如調節數碼放大、調校手動曝光補正,或者呼叫 Wi-Fi 連結智能手機等等。用慣 Leica M10 的小編初頭不慣 LCD 熒幕左邊中央按鈕由 PLAY 鍵變成了 FN 鍵,經常按錯,這方面要習慣一下才行。
Leica 的 Rangefinder 旁軸對焦視窗,則與 M10 無大分別,同樣是 0.73x 放大率。之不過 Live-view 所用到的 LCD 熒幕卻有極大升級,這個熒幕雖然是 3.0 吋,但解像度提升至 233 萬像素,光亮度也提升了不少。熒幕同樣提供 Peaking 對焦輔助功能,在轉動鏡頭對焦環時,就可叫出局部放大功能,對焦時會出現紅班讓用戶確認目前的對焦點。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慶祝 Leica M 相機 70 週年 紀念版套裝與限量發售
儲存方面,今次 Leica M11 特別內置了 64GB 儲存空間,就算不入 SD 卡,都可以拍攝一整天。機身內選單可讓你把內置儲存空間的相片複製到 SD 卡,在你返回酒店時清空機身內的空間。機身亦設有 USB Type-C 端子,可連接電腦,速度達到 USB 3.0。用家亦可連接 Apple iOS 裝置,遲下還會有 Apple MFi 認證,可用一條 USB Type-C 線連接 iPad 以轉移相片。Type-C 端子也支援 USB 充電,在街上你可用流動電源為相機電池充電,在家也可直插 USB 線充電。而 Leica M11 隨附還有一個充電插座,可單獨為電池充電。
其他拍攝上的新功能,會在後文介紹,接下來先重點分享小編對 Leica M11 測試相片的感受。
由 Leica M9 的 1800 萬像素全片幅感光元件,至到 M10 的 2400 萬像素、M10-R 的 4000 萬像素感光元件,如今 Leica M11 再次執意提升解像度,給大家一塊 6000 萬像素的感光元件。它有一份 Sony A7R4 的身影,但先不要急著下結論,試過之後就知道,Leica M11 是一部180度南猿北轍的相機。
馬上來給大家試相。Leica M11 輸出的相片解像度有 9504 x 6320,聞相絕對難不到它,尤其是今次測試使用到 Leica Summilux-M f/1.4 ASPH(11663, 現代 FLE 版本)為主力鏡頭,當然 Sharp 到𠝹手。對於 Leica 相機來說,Leica SL2 、Leica M10-R 已經是高像素型號,如今 Leica M11 再一次把解像度推高,一些街頭照片,放大後還是好清晰地看到每一個細節。這是給街頭攝影者、旅遊拍攝的朋友,在返到家回味相片時多一份樂趣。
我們可留意到除了 Sharp 之外,相片的 Dynamic Range(動態範圍)都有所提升、低光下的雜訊也得到更好的抑制。高動態範圍,可在一張相片內容納更多由最暗至到最光的光度階級,例如一張日落的逆光相片,暗部可保留更多細節。Leica M11 在 6000 萬像素(Large DNG)時可給用家 14 級動態範圍,而在本文後述的 3600 萬(Medium DNG)、1800 萬像素(Low DNG)模式中可得到 15 級動態範圍,與今時今日一眾日本品牌的現代旗艦機種睇齊。Leica M11 透過合成像素來提升吸光能力,在較低像素模式下,吸光能力更強,令到雜訊噪點的抑制更加好。
我們可發現,在同一場景用 6000 萬像素 Large-DNG 模式與 3600 萬像素 Medium-DNG 模式拍攝相片,把相片中同一個範圍放到相同比例,可發現低像素的一方雜訊較少。而細看原圖,你會發現中、低像素模式的光影表現力是更加豐富。
但有一個迷思的地方是,如果你用較低像素模式,基本上雜訊較少,但放大後會發覺清晰度沒有 6000 萬像素模式般好。即是說,如果你想降低雜訊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升相片清晰度,Medium-DNG 同 Low-DNG 幫不到你。小編的結論是,在一般情況下,用 6000 萬像素拍攝,在後期通過縮小相片、軟件後製去除雜訊,效果會比直接用低像素模式拍攝來得好。但 Medium-DNG 與 Low-DNG 模式在極端光度差較大的環境之下,就可發揮它 15 級動態範圍的力量。所以它並非是無用的功能,只是在極端環境下才容易發揮它的效果。
其他原圖:
3600 萬像素 Medium-DNG 模式原圖
1800 萬像素 Low-DNG 模式原圖
下面 3 張圖片,是從 3 個模式裁剪相片中同一個物件(燈桿的號碼),然後放大至相同的畫面顯示比例(有若干誤差,請原諒)。可以看到,如果將 3 張圖片裡面的一個物件放大到同一個大小,Large-DNG 因為有 6000 萬像素,明顯較為清晰,所以就算是 Medium-DNG, Low-DNG 的雜訊較低,其清晰度都無法跟 Large-DNG 模式比擬。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慶祝 Leica M 相機 70 週年 紀念版套裝與限量發售
高動態範圍給你執相時有更大的光度調整空間。例如一張相片因逆光或參數調整有問題而欠曝,你可在 Lightroom 讀取 RAW 檔案,可令好多過暗的地方提升亮度,而又保留細節,重要是雜訊數量不會覺得有困擾。今次小編都有幾張相片在逆光情況下拍攝,即使是 6000 萬像素模式,都比過往 Leica 機更加易執相。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慶祝 Leica M 相機 70 週年 紀念版套裝與限量發售
新感光元件也提升了高 ISO 的雜訊降噪能力。基本上小編在開啟內置 JPEG 降噪的情況下,直至 ISO 3200 的相片,都可以直接使用 JPEG 而可接受。本文的測試相片,除特別註明之外,都是 JPEG 直出放到 Flickr。小編個人可接受的感光度上限為 ISO 6400。當感光度調到 ISO 12500 時,個人認為雜訊開始過多,需要入 Lightroom 進行若干雜訊修正。
一張相片的顏色,在 Leica 相機來說簡直是等如它的靈魂。小編先來一個定義,如果顏色有分「古典味」與「現代味」,Leica M11 就明顯是把這個 trend 從現代味逐漸走回古典味。好多人都會懷念 Leica M9 上面 CCD 感光元件所帶來的特殊味道,相反來說,就是很多人對於 Leica M10 所拍攝到的顏色,認為太過有「現代感」,與日本品牌的旗艦相機愈來愈似。這是好多 Leica 迷有的一份恐懼。小編個人擁有 Leica M9 與 M10 兩部相機,論顏色來說,個人口味也是較喜愛 M9 的味道(當然,如果不愛它的味道,早就已經賣掉或當初就不會找它的二手機了)。
到了 Leica M11,個人認為 Leica 明白大家想要甚麼了。相信很多人(先戴頭盔,並不是全部人)都希望 Leica 可以重返當日菲林或者 CCD 那種味道。今次 Leica M11 給人印象是重製 Kodachrome 菲林系列的色彩,也就是 M9 正在給大家的味道。在自動白平衡模式下拍攝,相片一般效果都會容易「偏藍」與「偏綠」,留意這兩個並非貶意詞,而是Kodachrome 菲林系列常有的發色傾向。這種發色避免影到女性人像的臉容發黃,看上去更加「通透」。好多現代相機,一般 CMOS 都會給大家「偏黃」的現象,甚至 Leica M10 有時候都會有這種傾向,而在 Leica M11 小編就比較少面對相片「偏黃」的現象,好多時都有 M9 差不多的藍綠 feel。
這種發色傾向有種好處,是萬一如果你認為相片過於偏綠,可在後製時稍為將「色相」值移到較為偏紅,普遍情況下都可以輸出到一張色彩令人非常滿意的相片。如果你是拍攝人像時希望模特兒臉部色彩是較通透,而不是較黃,這種發色就會相當切合你的口味。
Leica M9「古典味道」還有一種好處,就是處理橙色與紅色時會有很鮮明的分別。除了是超級市場的菜籃,在一個 Pizza 上你也會有這種感受。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慶祝 Leica M 相機 70 週年 紀念版套裝與限量發售
「Leica 味」除了論它的顏色之外,當然還有其他因素。Leica 一向追求色彩過渡、光暗過渡所帶來的順滑感。今次相簿中的 202 張相片,你都可發現在觀賞時特別「舒服」,都是因為這種順滑感所帶來的效果。
這種順滑感好大程度上與相機處理器在處理一種顏色轉變至另一種顏色時的色階過渡時有靈敏的反應。在 M11 上面毋容置疑一看上去便很有這種感覺。
雖然 Leica M11 相機最多可拍 6000 萬像素相片,但大家都要留意返,並非每一支鏡都可以餵飽 Leica M11 的 6000 萬像素解像度,下面小編會嘗試使用舊鏡拍攝,這時候你很難用技術角度要求相機給你完整的 6000 萬像素相機應該有的清晰度。如果用舊鏡的話,小編就介紹你使用較低像素的模式,當然玩開 Leica 的朋友,其實很少會去挑剔舊鏡影相的解像度。
頭盔戴完入正題,今次小編就測試了一支 1987 年製的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pre-asph 版本,以及一支 1956 年製造的Leica Summarit 50mm f/1.5 L39版本插在 Leica M11 時的拍攝效果。這兩支鏡頭受歡迎的原因是在全開光圈時,在一張清晰相片(即準確對焦的相片)中,你可看到偏光的部份會有一團團「光」滲出來,很多人叫它做「徠卡聖光」。大家擔心 Leica 新機的現代化修正功能,會誤打誤撞地修補了這些現在大家奉若神明的聖光(當年的設計「缺憾」)。
可發現到 Leica M11 保留了聖光的原貌,但在很多方面都其實很有現代感,例如樹木之間太陽光滲出的紫邊、動態範圍、解像度等等。小編個人意見認為,這已變成了兩種截然不同的味道,想「缺憾」放大一點的話,仍然在舊機上有較滿意效果;而在 Leica M11 ,感覺上會特別把鏡頭較好的一面突顯出來。在一些示範相片放大來看,你可感受到聖光底下驚人的解像能力。
請進入以下相簿,有更多 Leica M11 +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pre-asph 的試相:
>點擊進入 flickr 相簿:Leica M11 + Leica Summilux-M 35mm f/1.4 pre-asph<
請進入以下相簿,有更多 Leica M11 + Leica M11 + Leica Summarit 50mm f/1.5 L39 的試相:
>點擊進入 flickr 相簿:Leica M11 + Leica M11 + Leica Summarit 50mm f/1.5 L39<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慶祝 Leica M 相機 70 週年 紀念版套裝與限量發售
Leica M11 同現代 M 系列相機一樣,在 Live-View 功能可以對準 chok 出徠卡聖光才按快門拍攝。另外想盡量發揮舊鏡的「缺憾美」,好多時需要大光圈,而 Leica M11 在超過 1/4000 秒快門時,能自動切換到電子快門模式,最快快門速度可達 1/16000 秒,而且 ISO 感光度最低可拉至 ISO 64 (在 Leica M9, M10,使用 ISO 100 或 80 都會較大影響動態範圍,且都是 pull 性質,會令動態範圍下降,以致最終常用 ISO 160 感光度),對於在白天、陽光充足的情況下,會是極大的優勢,小編在整個測試中,都毋須要加上任何物理 ND 濾鏡(尤其是今次測試的兩支舊鏡,都較難去裝設濾鏡)。整體來說,M11 的舊鏡使用體驗得以大幅度改善。
討論完最核心的相片味道、3 種類解像度之後,最後介紹一下 Leica M11 關於拍攝的新功能,以及小編使用後的感受。首先要介紹的是數碼變焦功能,在 Leica Q2 上面可說見慣見熟,簡單來說就是好普通的數碼變焦,可令相片放大 1.3x 或者 1.8x,之不過在畫面上會顯示出「線框」,能夠讓你在拍攝時就知道數碼裁切的情況,度好位才真正按快門。既然 Leica M11 擁有 6000 萬像素感光元件,它的可裁切能力也十分強,所以這個功能就變得幾有用,在你不想更換鏡頭的情況下,可當作簡單變焦之用。
另一個功能是快門種類,今次 Leica M11 用上了 Leica SL2S 同類的感光元件,支援電子快門,就如上述的體驗,電子快門十分有利於大光圈鏡頭,在猛烈陽光的環境,自動使用 1/4000 更快的快門。電子快門另一好處,當然是它「無音」的拍攝體驗,在街拍時不會打擾到或影響到拍攝對象。理所當然,電子快門所帶來的燈光閃爍現象、高速 pan 鏡時的影像歪曲現象仍然存在,但一般對街拍影響很低。Leica M11 不像其他相機會用喇叭播放刺耳難聽的快門聲,而是直接「無音」,果然了解用家需要。
而最後也不得不提 Leica M11 這個快速選單。按「MENU」按鈕就能叫出,它顯示出現時相機狀態,同時提供快速選單給你微調相機設定,例如測光模式、白平衡、鏡頭、DNG模式,也可直接連接智能手機。重點是本機的 Live-view功能現在放了在這裡開/關。
▲一目了然的選單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慶祝 Leica M 相機 70 週年 紀念版套裝與限量發售
Leica 相機到了現在,我們喜見它的再次走回過往追求重現菲林效果的色彩,雖然 M9 還是 M9,M11 還是 M11,但它已經給你非常接近古典的發色效果。換來的卻是驚人的 6000 萬像素、可變像素的感光元件、令人滿意的 15 級動態範圍,對街拍者來說,重現菲林機的 540g 輕盈機身與無聲、最快 1/16000 秒的電子快門,提升了大光圈舊鏡的可用性,確是大大提升了整體的使用體驗。作為一部相機,它只是沒有自動對焦,「只有」 135 全片幅大小的感光元件,其他元素都足令 Leica M11 趨向成為一部近乎完美的數碼相機。剩下來只有你的銀包是否有錢帶她回家的問題了。
・總共 202 張試相可在以下 flickr 相簿一次過觀賞、放大、下載原圖:
(flickr 相簿 EXIF 資訊顯示之光圈值為機身測量之數值,並非代表原本拍攝時所設定之光圈值)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慶祝 Leica M 相機 70 週年 紀念版套裝與限量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