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流動電腦評測

【評測】Microsoft Surface Pro 9  外形 手感 屏幕 效能 操作體驗開箱評測

Published by
Edward

如果說到可作筆電亦可作平板電腦使用的「變形」筆電,Microsoft 推出的 Surface Pro 系列相信大家肯定不會感到陌生。今年 Microsoft 就推出了全新一代的 Surface Pro 9,去到第 10 代「變形」筆電,究竟表現如何?就讓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測試後的用後感吧。

依然輕薄外攜使用無問題

去到第 10 代的 Surface Pro 系列,Surface Pro 系列固有的基本元素:大觸控屏幕 Windows 平板、輕薄型高階筆電規格、以及可保護熒幕及可將平板變身手提電腦使用的鍵盤保護蓋,這些在 Surface Pro 9 上基本上都沒有改變。當然,相比接近 10 年前推出的 Surface Pro,去到 Surface Pro 9 熒幕尺寸已由當年的 10.6 吋增加至今時今日的 13 吋,但仍然保持輕薄設計,當然裝上鍵盤保護蓋時肯定會較重,但即便如此也與一般輕薄型筆電差不多,要外攜使用仍然沒有問題,而且機背表面仍然加入了磨砂設計,拿上手手感其實算不錯。

▲Microsoft 最新推出的 Surface Pro 9,仍然使用了金屬機身設計,與上代分別不大。

▲仍然在機背下方設有機架。

▲支架十分紮實,可讓用家以不同角度擺放機身。

▲機身(平板部分)本身重量不足 900g,十分輕身。

▲機身亦十分薄,輕薄設計令外攜使用十分輕鬆。而機頂就設有開關鍵及音量鍵。

▲即使裝上鍵盤保護蓋,也只是 1.2kg 以內,外攜使用仍然輕鬆。

▲至於鏡頭方面,機背相機支援拍攝 1,000 萬像素相片及最高 4K 解像度影片,而前方的鏡頭就支援進行 1080p 全高清視訊會議,亦支援 Windows Hello 臉部驗證功能。

▲Surface Pro 9 亦內建了 Clipchamp 這款軟件,可以用作進行簡單影片剪輯。

熒幕表現依然不俗

至於顯示方面,Surface Pro 9 與上代的配置基本相同,仍然是採用了 13 吋 PixelSense Flow 觸控熒幕,解像度為 2880 x 1920,採用適合文書工作的 3:2 熒幕長闊比,更新率最高為 120Hz,而且原生支援 Dolby Vision IQ,不但支援播放 Dolby Vision 格式的 HDR 影片,而且可以智能地按瀏覽內容時的環境光暗,在熒幕亮度及對比度上作出調整。筆者就初步體驗過,熒幕無論是瀏覽以文字及圖片為主的文件、網頁,還是以圖像為主的影片,效果都相當不俗,雖然熒幕材質並非 OLED,但出來的效果仍十分不錯,顏色自然吸引,文字顯示亦清晰銳利,可視角度亦佳,整體表現確實很好。

▲Surface Pro 9 與上代一樣,內建了 13 吋 PixelSense Flow 觸控熒幕。

▲熒幕邊框算幼,令屏佔比變得十分高。

▲熒幕解像度為 2880 x 1920,屬於 3:2 長闊比,亦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

▲高熒幕更新率,令瀏覽內容時有更暢順的視覺感受,筆者在瀏覽網頁時進行快速翻頁,也仍能大緻看到內容。

▲熒幕支援觸控功能,令用家無論以平板還是筆電模式使用時,操控都更加方便。

▲熒幕顯示質素十分不錯,顏色自然而吸引,文字清晰而銳利,整體表現出色。

▲另外雖然並非採用 OLD 熒幕,但由於仍然採用了 Microsoft 的 PixelSense 熒幕技術,所以可視角度仍然十分高,從側面看效果與正面看基本相同。


相關文章:
  • Microsoft 將於 Intel + AMD CoPilot+ PC 推出即時字幕功能
  • 未能與 iMac 匹敵 Microsoft 停產 Surface Studio 2+
  • Microsoft 推出免費 Bing 桌布 App 運作模式被指類似惡意軟件

  • 內置喇叭質素中上水平

    至於音效方面,Surface Pro 9 內建了一對合共 2W 輸出的立體聲喇叭,而且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筆者初步就在睇片時試聽過,音量以輕薄型筆電來說算十分足夠,而且中高音表現亦頗為突出,人聲亦十分清晰,只是低音方面量不是太足夠,不過以輕薄型筆電來說其實是預計之內,所以整體表現合理,整體聽感屬中上水平。

    鍵盤打字舒服端子仍不足夠

    至於鍵盤方面,筆者同時就借得 Surface Pro 的 Signature 鍵盤保護套連 Surface 超薄手寫筆,先說鍵盤方面,整體使用感受頗為不錯,按鍵鍵程足夠,按鍵按打面積亦夠大,即使長時間打字都舒服。至於觸控板雖然較細,但用多手指觸控都勉強夠應付。此外,這個鍵盤保護套亦可收藏超薄版的 Surface 手寫筆,而這支手寫筆操控上同樣不錯,當然手感很難與傳統設計的手寫筆媲美,但勝在可以收藏在鍵盤保護蓋內,方便外攜時隨時取用。不過去到第 10 代的 Surface Pro,Surface Pro 9 的端子依然不太足夠,只有兩個支援 Thunderbolt 4 的 USB-C 插槽,如果要接駁多件周邊產品就需要轉接器,比較麻煩。

    ▲Surface Pro 9 機底設有用於接駁鍵盤保護蓋的接口。

    ▲這就是可配合使用的 Signature 鍵盤保護套連 Surface 超薄手寫筆。鍵盤枕手位採用了布絨面製造,手感不錯。

    ▲在以鍵盤及觸控板操控電腦時,可以將鍵盤接近機身那一邊微微升起,形成微斜的狀態,打字時手腕自然會更舒服。

    ▲至於按鍵方面,按鍵面積剛好夠大,而且有一定鍵程,長時間打字仍算舒服。

    ▲至於觸控板雖然面積有點細,但要進行多手指操控仍然可以做到。

    ▲而這款鍵盤保護套,上方設有一個坑槽,可以收藏超薄版的 Surface 手寫筆。另外,放入坑槽時,更可以同時為手寫筆進行無線充電。

    ▲取出 Surface 手寫筆時,熒幕會出現快速目錄,可以讓用家快速以 OneNote 記事、Whiteboard 繪圖、以及進行截圖等,十分體貼。

    ▲相比以往傳統的手寫筆,超薄 Surface 手寫筆採用扁平設計,較為細枝,不過習慣後拿在手上使用其實也算舒服。此外,功能上與以往的 Surface 手寫筆其實沒有任何分別。

    ▲另外,配合合適軟件,亦可以不同壓感,畫出粗幼不同的線條。

    ▲至於端子方面,仍然只設兩個 USB 4.0 Type-C 插槽,如果要接駁較多周邊就需要使用轉接器,或者改為以無線接駁。

    ▲而機身右側就設有 Surface Connect 接口,可連接 Surface Pro 充電器充電。

    中高階效能足夠應付絕大部分日常工作

    最後效能方面,Microsoft Surface Pro 9 內建了第 12 代 Intel Core i7 – 1265U 省電級處理器、Intel Iris Xe 圖像處理晶片、16GB RAM 及 256GB SSD,配置在輕薄型筆電來說屬於中上水平,而無論透過實際使用,還是透過不同的效能測試軟件,表現亦算不錯,至少肯定可以應付生活或工作上絕大部分應用情況,而且筆電尚算省電,一般使用情況下要用上一日問題不大,配合它相對輕薄的設計,確實是一部不算突出耀眼,但表現四平八穩的「變形」筆電。

    ▲硬件配置方面,Microsoft Surface Pro 9 內建了第 12 代 Intel Core i7 – 1265U 處理器、Intel Iris Xe 圖像處理晶片、16GB LPDDR5 RAM 及 256GB SSD。

    ▲首先以 Geekbench 5 測試處理器表現,結果可見單核及多核運算分別獲得 1,577 分及 8,093 分,雖然只是 U 系的省電級處理器,但表現依然十分理想。

    ▲之後再以 3DMark 的 Time Spy 測試 Surface Pro 9 的圖像處理能力,結果獲得 1,712 分,由此可見雖然它未能用來打機,但如果要用來執相,或者用來進行簡單 1080p 影片剪輯,基本上問題不算太大。

    ▲筆者再以 CrystalDiskMark 測試 SSD 表現,結果讀取及寫入速度分別錄得 3483.04MB/s 及 2523.7MB/s,屬於 PCIe Gen 3 級數,表現合理。

    ▲最後以 PCMark 10 及 Geekbench 5 – OpenCL 測試 Surface Pro 9 整體系統效能,結果分別獲得 5,095 分及 17,618 分,由此可見 Surface Pro 9 基本上要應付日常生活及工作上用得到的應用,都是綽綽有餘。

    總結:四平八穩特點延續之作

    總括而言,今次 Microsoft 推出的第十代 Surface Pro:Surface Pro 9,整體設計及表現未見有很大突破之處,可說是延續過往兩代的特點(無論是優點還是缺點),不過整體來說,作為 Microsoft「親生仔」的「變形」筆電機款,在市場上眾多的「變形」筆電機款中,雖然功能上未見有太突出之處,但最少做到四平八穩「無伏」,對於商務用家來說,可能反而是最重視的地方吧。


    相關文章:
  • Microsoft 將於 Intel + AMD CoPilot+ PC 推出即時字幕功能
  • 未能與 iMac 匹敵 Microsoft 停產 Surface Studio 2+
  • Microsoft 推出免費 Bing 桌布 App 運作模式被指類似惡意軟件

  •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