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手提電話評測

【評測】Samsung Galaxy S23 / S23+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Published by
Edward
Share

早前 Samsung 就發佈了全新的 Galaxy S23 系列旗艦智能手機,筆者之前亦為大家詳測了當中最高規格的 Galaxy S23 Ultra。但可能有些讀者反而對 S23+ 甚至 S23 更有興趣,但又擔心使用體驗上不及 S23 Ultra。在今次的評測,Edward 就借來 S23 及 S23+,並透過不同比對,為大家逐點解決心中疑慮吧。

問題一:S23 / S23+ 手感更佳?

在設計上,S23 及 S23+ 其實與 S23 Ultra 是一樣的,機背同樣採用了加入磨砂工藝的強化玻璃機背,而且用色風格也是相同,唯一分別是沒有了 10 倍光學變焦遠攝鏡,只剩下主攝、超廣角及 3 倍光學變焦遠攝 3 個鏡頭。另一分別就是 S23 及 S23+ 採用了平面玻璃熒幕及平面機背設計,有別於 S23 Ultra 機面熒幕及機背均採用邊位微弧的雙曲面玻璃設計。至於手感方面,雖然採用平面機面及機背設計,但由於 S23 及 S23+ 體積比 S23 Ultra 細(S23 及 S23+ 的體積及重量分別為 146.3 x 70.9 x 7.6mm / 168g 及 157.8 x 76.2 x 7.6mm / 195g;S23 Ultra 的體積及重量為 163.4 x 78.1 x 8.9mm / 233g),所以使用時仍然可以輕鬆單手操控,也沒有任何界手感覺。所以如果手掌較大的用家,無論是手握 S23、S23+ 還是 S23 Ultra 使用,手感分別也不太大;但如果是手掌較細的用家,使用 S23+ 甚至 S23,手感肯定會更好一點。

▲機背用料上,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均是採用 Gorilla Victus 第二代強化玻璃物料,加上磨砂工藝設計,與 S23 Ultra 是一模一樣的。

▲既然是一樣,當然也是擁有不易黏上指紋的特點。

▲S23(第一、二張)及 S23+(第三、四張)機面熒幕及機背邊位均採用平面設計,與 S23 Ultra 均採用雙曲面玻璃不同。

▲不過因為機身比 S23 Ultra 細,所以單手握機操控時也沒有界手感覺。

▲S23 及 S23+ 單手操控比 S23 Ultra 更加輕鬆,尤其是 S23,由於機身較細小,較適合手掌較細的用家。

▲S23 及 S23+ 單手握機時打字亦沒有任何問題。

▲機身設計上,S23 及 S23+ 同樣將開關鍵及音量鍵設於右側,而且用色與機身主色調相同。而機底就同樣設有內置喇叭、USB-C 插槽及 SIM 卡槽。

▲操控介面亦是一貫的 OneUI 介面設計。

問題二:S23 / S23+ 使用體驗與 S23 Ultra 有分別?

其實今次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S23 系列手機,S23、S23+ 及 S23 Ultra 在主要功能上沒有太大分別,功能上 3 部機均屬旗艦級數,所以日常一般應用,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唯一較大的分別,就是 S23 Ultra 畢竟內建 S Pen,所以可以使用觸控筆繪圖記事;但 S23 及 S23+ 就不支援 S Pen,亦沒有內建 S Pen,所以操控上只能像一般智能手機般使用手指操控而已。

▲操控上,S23 及 S23+ 仍是採用傳統以手指操控的設計。

▲而 S23 Ultra 就有別於 S23 及 S23+,還額外支援以 S Pen 繪圖記事。

▲而其他功能上,S23 及 S23+ 就與 S23 Ultra 沒有太大分別。

▲S23 及 S23+ 同樣支援香港 5G 網絡。

▲筆者在沙田區將 csl 5G SIM 卡分別放入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並以 Speedtest APP 進行測試,大家從上圖可以見到,下載速度方面,S23 及 S23+ 就分別錄得 165Mbps 及 176Mbps,而上載速度就分別錄得 51Mbps 及 4.67Mbps,尤其是下載速度方面,兩者與 S23 Ultra 其實是差不多。

▲另外,S23 及 S23+ 同樣採用了熒幕下指紋解鎖技術,配置與 S23 Ultra 無異,所以使用體驗上是一樣的。

▲S23 及 S23+ 亦與 S23 Ultra 一樣,也是同時支援臉部解鎖功能。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S24 FE 詳細評測 機身輕薄手感佳 + 用色清新迎合年青人 + 熒幕顯示效果出色 + 效能不錯打機都夠 + 定價抵玩
  • 【評測】Samsung Galaxy Tab S10 Ultra 開箱評測 機身較薄但偏重 + 熒幕顯示出色舒服 + 旗艦級效能打機剪片都得 + 定價偏貴入手門檻高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問題三:S23 / S23+ 熒幕細了會對顯示質素有影響?

    S23 / S23+ 與 S23 Ultra 其中一個較大的分別,肯定在於機身體積、重量及熒幕尺寸。機身體積及重量分別上文已提及過,在此不再覆述;而熒幕方面,S23 Ultra 的尺寸、解像度及更新率為 6.8吋 3088 x 1440 解像度 120Hz,而 S23 / S23+ 的尺寸、解像度及更新率就分別為 6.1 吋 2340 x 1080 解像度 120Hz / 6.6 吋 2340 x 1080 解像度 120Hz。由此可見,S23 / S23+ 的熒幕相比 S23 Ultra,只是尺寸較細及解像度較低而已。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的熒幕尺寸均比 S23 Ultra 細,分別只有 6.1 吋及 6.6 吋。

    ▲不過兩機均仍然是採用幼邊框設計,但由於採用平面熒幕,所以瀏覽起來更加舒服。

    ▲解像度方面,S23(左)及 S23+(右)均是 2340 x 1080。

    ▲而且兩機的熒幕均最高支援 120Hz 更新率。

    ▲亦因如此,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的熒幕顯示與 S23 Ultra 一樣也是十分流順,即使快速翻頁仍然能夠清晰看到細字。

    至於細了會否對顯示質素有所影響,筆者就測試過,首先顯示範圍方面,筆者以 Chrome 瀏覽網頁,並再以遊戲比較,以看看 3 者顯示範圍有何分別。遊戲方面,筆者見到 S23、S23+ 及 S23 Ultra 顯示範圍沒有太大分別,反而瀏覽文件方面,S23 瀏覽範圍明顯細了幾行橫行,相反 S23+ 與 S23 Ultra 的顯示範圍就沒有分別。

    ▲瀏覽範圍方面,筆者拿來 S23(左)及 S23+(中),與 S23 Ultra(右)瀏覽同一個頁面並作比對,大家可以見到雖然 S23+ 的熒幕解像度比 S23 Ultra 低,但瀏覽範圍就完全相同,而 S23 就明顯較細。

    ▲筆者亦拿來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與 S23 Ultra(第三張)比對打機時瀏覽範圍有否分別,大家可以從上圖見到在沒有任何縮放的情況下,3 部機的瀏覽範圍是相同的。

    至於畫質方面,筆者亦測試過 S23、S23+ 及 S23 Ultra,雖然 S23、S23+ 的解像度比 S23 Ultra 細,但顯示質素上基本上 3 者都沒有太大分別,3 部 S23 系列都維持在十分不錯的水平,色彩方面 S23+ 會相比 S23 及 S23 Ultra 暖色一點,所以瀏覽起來雙眼亦較舒服一點點。不過整體來說,3 者分別也不算太大,大家不用擔心入手了較便宜的 S23 及 S23+,瀏覽體驗會大幅削弱。

    ▲至於畫質方面,大家可以見到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在瀏覽文字上仍然十分出色,文字顯示清晰銳利,只是 S23+ 色溫似乎偏暖色一點而已。

    ▲而瀏覽影片方面,S23 及 S23+ 的表現就差不多,亦與 S23 Ultra 沒有太大分別。

    ▲畢竟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也同樣是採用 Dynamic AMOLED 2X 熒幕,所以可視角度也同樣十分高,從側面看也未見顯示質素有所下降。

    問題四:沒有 2 億像素主鏡攝力會有所影響?

    除了熒幕之外,S23 / S23+ 與 S23 Ultra 另一個最大分別,就是相機。S23 Ultra 採用 4 主鏡設計,除了主攝鏡支援最高 2 億像素外,亦設有 10 倍光學變焦超遠攝鏡;而 S23 / S23+ 的主攝鏡最高就只支援至 5,000 萬像素,遠攝鏡亦只設 3 倍光學變焦。規格分別是這樣,但對於攝力又有沒有影響?

    ▲鏡頭方面先說主相機,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同樣採用 3 鏡設計,分別是 5,000 萬像素主攝鏡,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及 1,000 萬像素 3 倍光學變焦遠攝鏡。

    ▲相比之下 S23 Ultra 就多了 1,000 萬像素 10 倍光學變焦超遠攝鏡。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鏡頭少了一個,而且主攝鏡支援最高像素較 S23 Ultra(第三張)低,但鏡頭就相對沒那麼厚,將手機平放在檯面時也不會那麼斜傾。

    ▲至於前鏡方面,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就同樣採用開孔式設計,位於熒幕頂部中央位置,而且同樣支援拍攝最高 1,200 萬像素自拍相片。

    ▲相機介面 3 部 S23 系列也是基本相同,也同樣支援黑夜亮攝功能。

    ▲不過由於沒有了超遠攝鏡,所以 S23 及 S23+ 即使使用數碼變焦,最遠也只支援拍攝 30x 縮放。

    首先一般拍攝方面,筆者在日間進行測試,發現 S23 及 S23+ 均使用主攝鏡拍攝情況下分別不是太大, 均屬不錯的攝力水平。

    ▲日間以主攝鏡進行一般模式拍攝時,大家可以見到 S23 與 S23+ 成像均十分不錯。

    ▲而使用超廣角鏡在日間拍攝,S23 及 S23+ 的效果依然出色。

    ▲然後再以 3 倍光學變焦遠攝鏡在日間拍攝,S23 及 S23+ 的成像效果依然出色。

    ▲筆者再在日間以 30x 數碼變焦試拍,大家同樣見到 S23 及 S23+ 的表現已算不錯,遠處牆上的字也仍隱約可見。

    ▲至於在相同地方,但改為夜間以主攝鏡配合黑夜亮攝功能進行拍攝,大家可以見到 S23 及 S23+ 的效果同樣不錯,不過 S23 拍攝出來的效果會更加暖色一點。

    ▲但當切換至超廣角鏡拍攝時,即使用上黑夜亮攝功能,但受限於光圈較細,所以成像效果也只屬一般,比較可幸的是雜訊抑制仍算做得不錯,不太覺有雜訊的同時,仍能保留一定細節,不過只限於光位部分。

    ▲而當切換至遠攝鏡拍攝時,同樣受限於光圈較細,所以相片雖然仍算清晰,但已可較明顯見到雜訊,暗位部分亦有少許油畫化現象。

    ▲不過在夜間如果使用 30x 數碼變焦進行超遠攝,如果拍攝位置是比較光的地方,S23 及 S23+ 仍算能相對較清晰拍到現場物件,不過清晰度與日間相比仍然較為遜色。

    ▲有些讀者可能還想知道 S23 系列 3 機的拍攝分別,所以筆者再在日間,分別以 S23(第一張)、S23+(第二張)及 S23 Ultra(第三張),以一般拍攝模式拍照,從上面試相大家可以見到,3 部手機拍出來的效果也相當不錯。

    ▲筆者再橫向與大家比較一下,大家就可以見到 3 者的分別實在不大,不過 S23 Ultra 拍出來的相片明顯會光亮一點,效果亦比較接近肉眼所見。

    ▲即使筆者放大 3 張相片至 100% 瀏覽,大家也可以見到細節顯示上,S23、S23+ 及 S23 Ultra 在一般拍攝模式下,出來的相片質素除了上文提及的亮度之外,基本上沒有分別。

    至於主攝鏡最高像素的分別,上文提及 S23 / S23+ 最高只可拍攝到 5,000 萬像素相片,而 S23 Ultra 除了也可拍攝 5,000 萬像素相片外,更可拍攝 2 億像素相片。那麼分別是否很大呢?筆者先拿來 3 部 S23 系列,並均以 5,000 萬像素模式進行拍攝。筆者發現即使不用放大,也可以見到 S23 Ultra 拍出來的亮度最暗,S23+ 次之,S23 最光亮,不過其實如果對比現場肉眼看到的效果,其實是 S23 Ultra 的測光準確度最好,S23 反而有點像推光了,而且畫質也比較「利」,相對而言 S23+ 就取其中;而筆者再放大 3 張相片來看,就更加見到 S23 及 S23+ 確實有推光了的情況,不過就令暗位細位更加清晰一點。至於哪部表現較好?就真的視乎用家個人口味:如果追求高還原度,S23 Ultra 表現是最好的;但如果是追求吸引眼球的效果,但又不會太誇張,S23+ 的表現就比較理想。

    ▲筆者先比較以 S23(第一張)、S23+(第二張)及 S23 Ultra(第三張)拍攝 5,000 萬像素相片的分別,大家可以看到雖然 S23 Ultra 亮度最暗,但其實最能還原肉眼所見的效果,而 S23 就明顯推光了,畫質亦比較「利」,相對來說 S23+ 的效果就兩者取其中,看起來比較舒服。

    ▲筆者再將 3 部 S23 系列的 5,000 萬像素相片放大來看,大家就可以見到如果成像質素來說,還是 S23 Ultra 比較出色一點。

    那麼如果 S23 / S23+ 的 5,000 萬像素相片,對比 S23 Ultra 的 2 億像素相片,分別又是否很大呢?同樣地,筆者發現 S23 Ultra 拍出來的 2 億像素相片,測光準確度同樣比 S23 / S23+ 的 5,000 萬像素為佳,而放大相片來看,更可見到 S23 Ultra 的相片仍能保持清晰,而 S23 / S23+ 的相片的細節位已呈「起狗瓦」情況。由此可見,S23 Ultra 的 2 億像素主攝鏡,確實可以拍出更清晰的相片。

    ▲那麼如果拿來 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的 5,000 萬像素相片,與 S23 Ultra(第三張)的 2 億像素相片比較效果又如何呢?未放大前大家仍可見到 S23 Ultra 仍然是比較暗但比較忠於肉眼看到的效果,而 S23+ 就比 S23 Ultra 的成像光亮一點,S23 就同樣最光亮,但相片亦同樣比較「利」。

    ▲而當將 3 部機拍出來的相片放大少許,大家仍然可以見到差別不是太大。

    ▲但當將相片再放大一點的話,就可以見到 S23 Ultra 仍能維持清晰效果,但 S23 及 S23+ 拍出來的相片,邊位就已經開始出現「起狗瓦」情況。

    不過值得留意的是,S23 / S23+ 的 5,000 萬像素相片,所佔空間只是 9MB 至 10MB 左右,而 S23 Ultra 的 2 億像素相片,所佔空間就達到接近 25MB,由此可見 S23 Ultra 雖然可以拍攝極高像素的相片,但如果大家不是想拍照後用來剪裁相中部分位置使用,只是同樣是透過社交平台分享的話,其實用處不大,而且亦更佔空間。畢竟,S23 Ultra 所拍的相片雖然質素稍勝一籌,但與 S23 / S23+ 拍攝的相片差距不算差天共地,所以是否值得為了較佳一點點的相質而入手價格貴一截的 S23 Ultra,就視乎用家的個人喜好及是否有此需要了。

    最後 S23 及 S23+ 沒有了 10 倍光學變焦超遠攝鏡,在遠攝上與 S23 Ultra 又是否有很大差距?筆者亦就此測試過,基本上不放大相片的話,其實分別不算很明顯,但如果放大相片來瀏覽,就可以見到 S23 Ultra 因為採用光學變焦技術,所以仍能維持在清晰水平;但 S23 及 S23+ 由於採用了數碼變焦進行 10x 遠攝,所以細位邊位無可避免會不夠銳利。當然,如果大家只是拍照後用來在不同社交平台分享,S23 / S23+ 10x 遠攝照拍出來不夠銳利的缺點其實影響不大;但如果對於相片質素有執著的用家,可能真的要 S23 Ultra 才可以為大家帶來最佳的拍攝效果了。

    ▲至於超遠攝效果方面,由於 S23 及 S23+ 未有具備 10 倍光學變焦超遠攝鏡,相信不少讀者都想知道如果 S23 及 S23+「夾硬」以數碼變焦進行 10x 縮放,與 S23 Ultra 的 10x 光學變焦成像比較差距有多大,從上面的相片可見,S23(第一張)及 S23+(第二張)在未放大的情況下,其實初步看來似乎與 S23 Ultra(第三張)採用光學變焦拍出來的相片分別不大,但如果仔細去看,仍會見到 S23 Ultra 拍出來的效果始終較清晰一點點。

    ▲但如果將 3 張相片放大來看,就會明顯見到 S23 Ultra 畢竟採用了光學變焦,所以成像確實比只使用數碼變焦的 S23 及 S23+ 清晰得多,顏色呈現亦比較準確。

    問題五:S23 / S23+ 硬件配置相對較低,會影響操作效能嗎?

    這問題大家就不用擔心了。雖說 S23 / S23+ 硬件配置確實是較 S23 Ultra 低,但也只是記憶體的分別而已:S23 Ultra 配置了 12GB RAM,而 S23 / S23+ 也配置了 8GB RAM。而處理器及圖像處理晶片方面,S23、S23+ 及 S23 Ultra 均是採用了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 for Galaxy 及 Adreno 740,所以在效能上 3 者分別只是很輕微,在 S23 / S23+ 上進行生活上一般應用自然十分暢順,即使打機亦沒有問題,不只在生活測試上感受得到,在不同的效能測試軟件獲得的結果亦印證了這一點,所以大家就不用擔心了。還有讀者會關心 S23 / S23+ 的手機散熱問題,筆者就試過分別使用 S23 及 S23+ 長時間打機,經過大約一小時後機背也只是微溫,而且運作仍算暢順,所以筆者覺得問題不大。

    ▲從 AIDA64 來看,S23(左)、S23+(中)及 S23 Ultra(右)同樣是採用相同 3.36MHz 時脈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 for Galaxy 處理器。

    ▲圖像處理晶片方面,3 機同樣也是採用 Adreno 740。

    ▲至於 RAM 記憶體方面,S23 及 S23+ 就只配置了 8GB RAM,而 S23 Ultra 就配置了 12GB RAM。

    ▲至於處理器表現方面,由於 3 部 S23 系列均是採用了相同處理器及時脈,所以使用 Geekbench 5 測試,得出的結果亦差不多,單核處理方面,S23、S23+ 及 S23 Ultra 分別獲得 1,489 分、1,536 分及 1,533 分,而多核處理方面,S23、S23+ 及 S23 Ultra 就分別獲得 4,561 分、4,800 分及 4,906 分。

    ▲至於圖像處理表現方面,由於 3 機也是同樣採用了 Adreno 740 圖像處理晶片,所以透過 3DMark 的 Wild Life Extreme 進行測試,3 機的得分也是差不多,分別是 3,694 分(S23)、3,705 分(S23+)及 3,534 分(S23 Ultra),亦證明 S23、S23+ 及 S23 Ultra 用來打機效果亦同樣不俗。

    ▲筆者再使用 A1 SD Bench 測試 S23(左)、S23+(中)及 S23 Ultra(右)的內置儲存空間讀寫速度,大家可以見到讀取速度方面,3 機分別錄得 1422.4MB/s、1350.62MB/s 及 1196.75MB/s,而寫入速度方面,3 機就分別錄得 617.63MB/s、607.92MB/s 及 603.07MB/s,由此結果可見 3 機均是採用 UFS 4.0 標準的內置儲存空間,讀寫速度有一定保證。不過要留意的是,128GB 版本的 S23 的內置儲存空間只採用 UFS 3.1 標準,所以讀寫速度會相對比其他 S23 系列機款慢。

    ▲至於整體系統效能方面,擁有較少 RAM 的 S23 及 S23+ 會否比 S23 Ultra 遜色很多呢?筆者先以安兔兔評測進行測試,3 機分別錄得 1,160,705 分、1,219,270 分及 1,118,927 分的結果,由此可見 S23 及 S23+ 雖然擁有較少 RAM,但表現絕對不會比 S23 Ultra 遜色。

    ▲筆者再以 Geekbench 5 – OpenCL 測試 3 機的整體系統效能,結果分別錄得 10,758 分(S23)、10,175 分(S23+)及 10,749 分(S23 Ultra),由此可見 3 部 S23 系列效能其實不相伯仲。

    ▲最後筆者再以 PCMark for Android 的工作 3.0 測試 3 機的整體系統效能,結果 3 者表現亦是相若,分別獲得 15,711 分(S23)、15,476 分(S23+)及 15,706 分(S23 Ultra),這樣大家就不用擔心入手了細機,效能會有所削弱了。

    ▲至於散熱問題,筆者亦試過以 S23(左)及 S23+(右)各打了約一小時手遊,之後透過 AIDA64 查看機內溫度,結果見到 S23 的處理器也只是升到 43 度左右,摸上去機背也只是微溫,打機表現亦沒有太大影響;而 S23+ 的處理器溫度更只有 34 度左右,玩了一小時手遊後甚至不太覺得機背發熱。由此可見 S23 整個系列的散熱表現都做得十分不錯,大家就不用擔心長時間打機後手機會變身「暖手蛋」了。

    問題六:S23 / S23+ 電池容量較細,會否不能用足一日?

    最後一方面,相信亦是大家最關心的地方,就是電量問題。從規格上看,S23 Ultra 電量為 5,000mAh,而 S23 / S23+ 的電量則分別為 3,900mAh 及 4,700mAh。從數字上,S23 / S23+ 的電池容量確實不及 S23 Ultra,而早前筆者測試 S23 Ultra 電量是足夠用上一日以上,那麼 S23 / S23+ 又會否做不到「一日一充」呢?筆者亦測試過這一點,筆者同時以均充滿電至 100% 的 S23、S23+ 及 S23 Ultra,以最高亮度熒幕設定,透過 Wi-Fi 網絡欣賞 Netflix 的《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第一集,播放完成後,S23、S23+ 及 S23 Ultra 的剩餘電量均為 97%,由此可見 3 部 S23 系列的耗電速度也是相若,之前筆者測試 S23 Ultra 時,在一般使用情況下確實可以用到一日以上,以此推斷 S23、S23+ 雖然電池容量較細,但由於熒幕亦更細,相對耗電比例亦與 S23 Ultra 差不多,所以 S23 / S23+ 應該也可以同樣用到一日以上,所以使用時間上大家不用擔心。

    ▲電池容量方面,S23(左)、S23+(中)及 S23 Ultra(右)分別內建了 3,900mAh、4,700mAh 及 5,000mAh 容量電池,前兩者容量明顯較少,會否對使用時間有所影響呢?

    ▲筆者就同時以 S23(左)、S23+(中)及 S23 Ultra(右),在熒幕調至最光的情況下,以 Wi-Fi 連線串流播放 Netflix 近期大熱的節目《體能之巔:百人大挑戰》的第一集,看看 3 部 S23 系列播放完成後剩餘多少電量。

    ▲結果從上圖大家可以見到,當播完第一集節目後,S23、S23+ 及 S23 Ultra 均剩下 97% 電量,換言之即使電池容量細了,S23 及 S23+ 仍能維持與 S23 Ultra 相同速度的耗電量,鑑於之前測試 S23 Ultra 時已證實可以用上一日以上,以此推斷 S23 及 S23+ 要用上一日以上同樣亦沒有太大問題。

    除了以上的使用體驗外,之前讀者亦有不少有關 S23 及 S23+ 的問題,Edward 在此為大家一一解答吧。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S24 FE 詳細評測 機身輕薄手感佳 + 用色清新迎合年青人 + 熒幕顯示效果出色 + 效能不錯打機都夠 + 定價抵玩
  • 【評測】Samsung Galaxy Tab S10 Ultra 開箱評測 機身較薄但偏重 + 熒幕顯示出色舒服 + 旗艦級效能打機剪片都得 + 定價偏貴入手門檻高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問題七:S23 藍牙是甚麼版本?

    Galaxy S23 及 S23+ 的藍牙均為 5.3 版本,支援 A2DP 及 LE 技術。

    問題八:S23 及 S23+ 的 Snapdragon 8 Gen 2 for Galaxy 處理器是否由台積電製造?

    是。

    問題九:S23 及 S23+ 是否支援插卡(microSD)?

    不支援。

    ▲ S23 及 S23+ 的 SIM 卡槽只可放入最多兩張實體 Nano SIM 卡,並不能放入 microSD 記憶卡作擴充儲存空間,所以自然不支援插卡功能。

    問題十:S23 的 128GB 版本是否採用較弱的 UFS 3.1 標準?

    筆者未能借得 128GB 版本的 S23,但根據官方資料表示確實如此,只有 256GB 及 512GB 版本的 S23 才用上較新的 UFS 4.0 標準。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S24 FE 詳細評測 機身輕薄手感佳 + 用色清新迎合年青人 + 熒幕顯示效果出色 + 效能不錯打機都夠 + 定價抵玩
  • 【評測】Samsung Galaxy Tab S10 Ultra 開箱評測 機身較薄但偏重 + 熒幕顯示出色舒服 + 旗艦級效能打機剪片都得 + 定價偏貴入手門檻高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問題十一:喇叭表現相比上代有否提升?

    不太明顯,不過其實手機喇叭來說,S23 及 S23+ 的質素已算中上水平,人聲仍然清晰,音量亦足夠,而且仍然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整體來說要求不高的用家應已收貨。

    問題十二:S23 / S23+ 有哪些 5G 頻段?

    S23 及 S23+ 均支援 N1、N3、N5、N7、N8、N28、N38、N40、N41、N78 及 N79 5G 頻段,覆蓋算是全面。

     

    問題十三:S23 / S23+ 是否支援 Wi-Fi 6E?

    支援。

    總結:S23 三傑各有特色視需要而入手

    今次這篇測試文,筆者主要透過實際生活應用層面所面對的情況,去為大家評測定價較便宜的 Galaxy S23 及 Galaxy S23+ 是否比 Galaxy S23 Ultra 更值得入手。而結論是,無疑 S23 及 S23+ 確實定價較相宜更加抵玩,但它亦有部分功能被抽走,不及 S23 Ultra 般齊全。而事實上,3 部 S23 系列也是各有特色:S23 機身細小,較適合手掌較細的用家選用;S23+ 機身大細中等,亦擁有相對 S23 更大的熒幕,對於手掌較大一點,想追求大熒幕視覺享受,但又無需要用上 S Pen 及付出太多金錢的用家選用;而 S23 Ultra 就針對需要使用 S Pen 繪圖記事,以及追求超高像素及質素拍攝效果的用家入手。所以如果真要說起來,S23、S23+ 及 S23 Ultra「一門三傑」,沒有說哪部更值得入手,筆者反而覺得大家應該按個人需要而選購,這才是真正適合自己使用的隨身智能裝置。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S24 FE 詳細評測 機身輕薄手感佳 + 用色清新迎合年青人 + 熒幕顯示效果出色 + 效能不錯打機都夠 + 定價抵玩
  • 【評測】Samsung Galaxy Tab S10 Ultra 開箱評測 機身較薄但偏重 + 熒幕顯示出色舒服 + 旗艦級效能打機剪片都得 + 定價偏貴入手門檻高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