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SONOS Era 100 / Era 300 外形 操控手感 功能 音效開箱評測

Published by
Edward
Share

Sonos 可說是近年冒起得十分快的智能音響品牌,最近他們就推出了全新小型家居喇叭 Era 100 及 Era 300,外形確實既獨特又靚仔,但音質表現又如何呢?功能及不同的新設計又是否實用?就讓最近借得真機的 Edward 為大家詳細測試一下吧。

Sonos Era 100 / Era 300 開箱直擊

在為大家評測 Sonos Era 100 及 Era 300 這兩款全新智能喇叭前,先為大家帶來它們的開箱部分吧。

▲在為大家評測 Sonos Era 100 及 Era 300 前,先為大家帶來它們的開箱文吧。

▲首先先為大家開箱 Era 100,筆者借得的是白色版本。

▲盒面寫著 Sonos Era 100 語音上支援最新的 Sonos Voice Control,亦支援配合 Apple AirPlay 使用。此外,它亦獲得 Made for iDevices 認證。

▲當打開包裝盒,就見到一個淺啡色紙盒,當中就收藏了設定及產品的文件。

▲而再下一層就見到 Era 100 的真身了。

▲而最底層就見到 Era 100 的電源線,至此 Era 100 開箱部分結束。

▲之後 Edward 再為大家開箱 Sonos Era 300,今次借得的 Era 300 同樣是白色版本。

▲與 Era 100 一樣,Era 300 一樣支援 Sonos Voice Control 語音控制功能,亦可與 Apple AirPlay 配合使用,亦同樣擁有 Made for iDevices 認證。另外與 Era 100 不同的是,Era 300 是可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在包裝盒面亦有標明。

▲拉開包裝盒兩側的拉扣,就可以打開包裝盒了。

▲打開包裝盒後,就見到 Era 300 真身。

▲拿開 Era 300,就見到與 Era 100 一樣的淺啡色紙盒,內裡同樣藏有 Sonos Era 300 的設定及產品文件。

▲而最底層同樣是收藏了 Era 300 的電源線,至此 Sonos Era 300 的開箱文正式結束。

設計風格未變與其他 Sonos 喇叭合襯

今次 Sonos 推出的 Era 100 及 Era 300 智能喇叭,功能早前就已 <在此> 為大家詳細介紹過,今次就不再覆述了,主要是分享試用數日後的感受。首先設計風格上,Era 100 及 Era 300 與過往的 Sonos 喇叭風格幾乎相同,也是簡約色黑或白設計,所以可以完美與其他 Sonos 家庭影院喇叭融合在一起,不用擔心升級後與原有其他 Sonos 喇叭不相襯。

▲Sonos Era 100 在設計上仍然採用 Sonos 一貫的簡約設計。

▲不過與 Sonos One 的圓柱體設計不同,Sonos Era 100 所採用的是類近橢圓柱體前闊後窄的設計,簡約中見獨特。而發聲單元就收藏在向前及兩側的部分,大約佔據了喇叭四周大約 2/3 部分。

▲喇叭背仍然未設發聲單元,並設有功能鍵。

▲至於電源插槽就位於喇叭底部。

▲至於 Era 300,同樣是採用 Sonos 一貫的簡約風格。

▲與 Era 100(左)比較,可見 Era 300(右)的闊度大約是 Era 100 的兩倍。

▲Era 300 在設計上同樣是簡約中見獨特,採用類似風琴形的設計,十分特別,這是由於 Era 300 的發聲單元,除了前向發聲喇叭外,亦有向側發聲的環繞聲單元,以及配合 Dolby Atmos 音效的天花發聲單元。

▲此外,Era 300 亦設有低音單元,所以底部留有一定空間,讓低音透過反射平面發聲。

▲而喇叭背就不設任何發聲單元,只有電源插槽以及功能鍵等。

One 升級 Era 100 不佔據額外空間

另外,Era 100 雖然比 Sonos One 大,但其實升級後也不會太佔空間,橫切面所佔面積基本相同,只是 Era 100 是比 Sonos One 高一點點而已,只要大家本身不是將 Sonos One 擺放在完全 perfect fit 的空間內(相信亦不會吧,否則大家亦很難按到 One 頂部的輕觸式按鍵),升級是不會佔據更多空間。當然,如果大家不想升級至 Era 100,而是想直接升級至更佳表現的 Era 300,自然是需要更大擺放空間,所需空間大約是闊度兩個 One 喇叭、深度多 1/4 隻 One 喇叭左右,高度 Era 300 與 Era 100 幾乎相同,所以這方面反而不用擔心,要升級但又空間有限的用家就要留意這一點了。

▲與 Sonoe One(右)比較,大家可以見到 Sonos Era 100(左)闊度及深度與 Sonos One 不會相差太多。

▲而喇叭背後,大家可以見到 Era 100 多了 Line-in 端子,但少了 Sonos One 內建,但其實今時今日實用性不大的 LAN 插槽。

操控更直覺更簡單

至於操控方面,以前的 Sonos One 喇叭總給予 Edward 一種「好像很直覺但又有點複雜」的感覺,而且輕觸式按鍵完全處於一個平面,又沒有任何指示燈,當關上燈正在欣賞電影時,當要操控喇叭時又要開燈或開手機電筒功能看看不同按鍵所在位置,確實十分掃興。而 Era 100 / Era 300 的操控就比 One 更加直覺化:上一首、播放 / 暫停及下一首 3 個按鍵維持輕觸式設計並設於喇叭頂部最前方位置,而音量控制就改為設於一條微凹的坑槽內,用家只需要以手指向左、右滑動,就可以減少或增加音量,筆者覺得這個設計改動真的很方便,令大家摸黑也可以加減音量,比以往點按喇叭頂部左、右兩個輕觸式按鍵更加直覺化。此外,開關藍牙、語音控制亦改為實體按鍵或撥鍵並設於喇叭背,操控上真的比以往方便。總括來說,整體的操控方式也令使用體驗提升很多,值得一讚。

▲Sonos Era 100(第一張)及 Era 300(第二張)的操控設計得更直覺化,跳歌及播放 / 暫停 3 個按鍵設於喇叭頂部前方,而音量調校就設於一條微凹的坑槽中。

▲只要使用手指在坑槽向左或右滑動,就可以減少或增加音量。

▲相比 Sonoe One 的輕觸控按鍵調校音量,更方便用家在較暗環境下調節音量。

▲另外,Era 100(第一張)及 Era 300(第二張)均設有獨立藍牙按鍵,一按就可以將連線由 Wi-Fi 改為藍牙。

▲至於喇叭背的底部,Era 100(第一張)及 Era 300(第二張)就均設有語音控制開關鍵及 Line-in 插槽。

配合家庭影院 Era 300 表現極佳

當然,今次 Sonos 推出的 Era 100 及 Era 300,使用方法有很多種:單隻使用、兩隻配對使用作立體聲喇叭、以及配套 Sonos 其他喇叭組成家庭影院的一部分,當中相信很多讀者都有興趣知道如果要將新喇叭作為家庭影院中的後置無線喇叭,只入手 Era 100 是否足夠?還是用上一對 Era 300 會有音質提升很多的效果?在此筆者先為大家分享一下以 Era 100 / Era 300 作為家庭影院後置喇叭的用後感吧。

筆者問代理借得 Era 100 及 Era 300 各一對,並配合家中本身的 Sonos Beam Gen 2 soundbar 及 Sonos Sub 超低音喇叭作測試,當中 Beam Gen 2 可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就更加可以測試到不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的 Era 100,以及可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的 Era 300,究竟分別可以有多大。

▲筆者在測試中,會先以一對 Era 100 作為家庭影院的後置喇叭測試。

▲之後再試用一對 Era 300 作為家庭影院的後置喇叭測試,比較與 Era 100 的效果分別。

▲筆者會將一對喇叭配合 Sonos Beam Gen 2 及 Sonos Sub 組合成家庭影院作測試。

首先筆者先接駁一對 Era 100 測試,Edward 以 Netflix 平台上的《鬼影特攻:以暴制暴》電影及《暗夜情報員》劇集進行測試,而兩套影片均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筆者測試後覺得,如果以 Era 100 作後置喇叭,其實環繞聲效果與 Sonos One 比較是好了,包圍感相對更明顯,而且低音量亦相對多了。不過筆者要強調一點:這個「好了,多了」只是相對 Sonos One 而言,而且個人聽感也只是多了「一點點」而已,如果不細心聽真的不太覺得換上一對新喇叭。當然,筆者並非說它表現不佳,相反它維持了 Sonos One 作為後置喇叭那種清晰左右環繞聲音效的表現,只是那種提升幅度不夠明顯而已。

▲筆者以 Netflix 平台上的《鬼影特攻:以暴制暴》及《暗夜情報員》測試 Era 100 及 Era 300,這兩套影片均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

Era 100 表現不俗但提升不夠明顯,那麼換上一對 Era 300 又如何呢?Edward 以上文兩套相同影片再次測試,這次提升效果就真的十分明顯了!畢竟本身 Era 300 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內建的低音單元亦比 Sonos One 好很多,Era 300 的總發聲單元亦比 Sonos One 多出數個,這個設計下不但令音量增加不少,尤其是當筆者欣賞《鬼影特攻:以暴制暴》時,環繞聲效果亦更加清晰:賽車撞擊聲、子彈飛行聲、玻璃爆裂聲等等的方向聽感都更加強烈,而低音的量亦明顯多了很多,令整個飛車射擊場面更加立體,筆者甚至有種身歷其境的感覺。而筆者覺得最難得的,是即使 Era 300 亦有輸出低音,但它與 Sonos Sub 的低音輸出分工做得十分理想,筆者坐在皇帝位,絕對聽得出哪些低音是來自 Sub,哪些是來自左方或右方 Era 300。如果大家想擁有完美的 Dolby Atmos 家庭影院,以一對 Era 300 作為後置喇叭絕對可以令大家的 Sonos 家庭影院音效體驗提升數個層次。不過當然:Era 300 一隻索價 $4,499,如果要入手一對作為後置喇叭,成本就接近 $9,000,相比一對 Era 100 只是 $5,000 有找確實貴出很多。但如果大家預算不是太緊,家中擺喇叭位置又不是太緊張,一口氣升級至一對 Era 300,筆者只會跟大家說:只有買貴,沒有買錯。

▲如果預算有限又從未擁有過 Sonos 系統,Sonos Era 100 作為後置喇叭其實表現亦算不錯;但如果對音質有一定要求,以一對 Sonos Era 300 作為後置喇叭,雖然入手成本有點貴,但效果卻十分理想,大家應該不會感到後悔。

Line-in 表現亦佳但有兩點要注意

另外,今代的 Era 100 及 Era 300,也有一個特點,就是設有 Line-in 端子,讓用家可以有線接駁音響器材作音效輸出。這項功能,令大家可以將不支援無線功能的音響器材接駁到 Era 100 / Era 300 上,這樣既不用放棄舊有音響裝置,又可以用新喇叭聽歌。不過有兩點大家是要留意的:Era 100 / Era 300 的 Line-in 插槽並非一般大家認知的 3.5mm 插孔,而是改為採用 USB-C 插槽,而要接駁音響器材,大家是需要購買官方的 USB-C to 3.5mm 轉接線,不過暫時香港似乎未有開售這件配件,而在外國 Sonos 官網上,就設有純 USB-C to 3.5mm 轉接線,以及 USB-C to LAN + 3.5mm 轉接線,兩者分別索價 25 歐羅(約 HK$214)及 45 歐羅(約 HK$385)。而另一點就是如果大家將 Era 100 / Era 300 接駁至家庭影院系統,Era 100 / Era 300 本身的藍牙及 Line-in 功能會失效,如果想用回,就要將 Era 100 / Era 300 從家庭影院系統中退出才可以。

▲如果要使用 Line-in 端子接駁較舊不支援無線接駁的音響裝置播放音樂,就需要上圖這款 USB-C to 3.5mm 轉接線。

▲在測試中,筆者就接駁了 iPhone 13 Pro 作測試,效果算是不錯。

▲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將 Era 100 / Era 300 接駁至家庭影院,就不能使用藍牙輸入,亦不能使用 Line-in 輸入。

至於 Line-in 播放的效果,筆者初步試玩過還算不錯,不過值得留意的是,當使用了 Line-in 後,喇叭上只有播放 / 暫停按鍵是可以使用的,如果要跳歌就需要回到裝置上進行了。

總結:Era 300 貴得有道理

總括而言,今次借得 Era 100 及 Era 300 一段時間並詳細測試,得出的結論是:Era 100 維持 Sonos One 的水準並有少許進步,Era 300 各方面表現均十分優勝。當然,大家會覺得 Era 300 確實有點貴,不過無論以它作為獨立喇叭使用,還是作為家庭影院的後置喇叭,Sonos Era 300 都有令 Edward 感到驚喜的表現,只能說它確實有點貴,但貴得有道理,尤其是如果大家的 soundbar 是支援 Dolby Atmos 的 Bean Gen 2 或 Arc,後置喇叭如果配上一對 Era 300 絕對可以給予大家猶如置身超迷你 Dolby Atmos 戲院的體驗。至於 Era 100 不是沒有價值,只是如果大家本身已有 Sonos One 作為後置喇叭,確實沒有升級至 Era 100 的必要;但如果本身未用過 Sonos 家庭影院系統,以 Era 100 作為後置喇叭,確實也是不錯而比較抵玩的選擇。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