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科技帶來便利,但過度依賴可能引發網絡成癮,影響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中國廣西大學的研究發現,適量運動可有效減輕網絡成癮症狀,並有助改善焦慮、抑鬱等負面情緒。研究分析 14 項隨機對照試驗的數據,涵蓋 760 名受試者,結果顯示不同類型的運動均有助降低網絡成癮程度,提升心理健康狀況。
網絡成癮影響生活 運動或成有效改善方案
隨著互聯網普及,許多人依賴網絡進行社交、工作及娛樂,但部分人無法控制使用時間,導致網絡成癮,影響學業、人際關係及心理健康。受影響者常沉迷社交媒體、遊戲或網購,長時間無法離開網絡,甚至出現睡眠障礙及焦慮等問題。這種現象與大腦多巴胺獎勵機制有關,與其他行為成癮相似,因此需要有效的干預措施。
研究分析 14 項試驗 運動介入有助改善
廣西大學研究團隊為評估運動對網絡成癮的影響,分析過去發表的 14 項隨機對照試驗,涉及 760 名患有網絡或智能手機成癮的大學生。研究將運動介入分為三類:開放性運動(如籃球、足球等需要應變的活動)、封閉性運動(如跑步、游泳、舉重等重複性動作),以及兩者結合的混合型運動。受試者需在 4 至 18 週內進行中等強度運動,每週 2 至 5 次,每次 50 至 120 分鐘,而對照組則維持原本的生活習慣,未參與運動。
減少焦慮與孤獨感 運動能提升心理健康
數據分析顯示,參與運動的受試者網絡成癮症狀明顯減輕,焦慮、孤獨感、壓力及無助感亦有所下降。受試者的整體心理健康獲改善,並減少疲勞與抑鬱症狀。研究團隊指出,綜合運動方式(開放性與封閉性運動並行)對改善網絡成癮的效果最佳。
適用範圍有限 未來需更多研究
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研究僅針對中國大學生,結果未必適用於其他文化背景或年齡層,未來需進一步研究,以確認運動對不同群體的影響。不過,研究已證實運動有助減輕網絡成癮症狀,或可作為干預措施之一,幫助受影響者改善生活質素與心理健康。
資料來源:Science Dir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