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sla Cybertruck 交付日期確定

Tesla 公司昨日宣布,繼經歷一連串延遲後,將於 2023 年 11 月 30 日開始交付其極具話題性的 Cybertruck 電動皮卡車,並選定位於奧斯汀的 Giga Texas 製造廠作為該盛事的場地。早在八月,Tesla CEO Elon Musk 分享了一張 Cybertruck 的「生產候選版本」圖片,表明驗證和市場認證是開始交付之前的唯一任務。

就在 Tesla 的財報電話會議前幾天,Cybertruck 車輛被拍到停在 Giga Texas 工廠外,這清楚地表明 Tesla 終於準備將這些車輛運送給買家,其中一些人已經等了相當長的時間。Cybertruck 最初於 2019 年宣布,但第一個市場可銷售版本直到 2023 年 7 月才下線。

Tesla 從 2019 年開始接受 Cybertruck 的預訂,只要求感興趣的一方支付 100 美元的可退款訂金即可確保訂購。據一個民眾提供的跟踪器顯示,Cybertruck 的預訂數量目前可能超過 200 萬。

 

至於交付情況,如果參考 Tesla 對 Model 3 的處理,公司員工可能會優先獲得 Cybertruck。Tesla 尚未正式公布接收到的預訂數量,但考慮到長隊列和生產挑戰,等待時間可能會相當長。Tesla 在其第三季度財報中透露,預計 Giga Texas 工廠的 Cybertruck 初始試生產能力為每年 125,000 輛,但該數字將增至 250,000 輛。然而,該公司警告說,大規模生產能力將在 2025 年才能達成。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Musk 強調:「我想重申,Cybertruck 達到大量生產將面臨巨大的挑戰。」他補充說,公司正在投入數十億美元來推動這款車輛上市。但對於潛在客戶來說,另一個擔憂是 Tesla 的網站已經刪除了所有有關價格和配置的詳細信息。

Tesla 最初宣布的單馬達後輪驅動模型的價格為 39,900 美元(約 312,000 港元),雙馬達版本約為 60,000 美元(約 470,000 港元),而三馬達版本達到 70,000 美元(約 548,000 港元)。實際價格尚未確認,可能會有驚人的差異。Kelley Blue Book 估計,基本款的價格將在 50,000 美元(約 591,000 港元)左右,這將使 Cybertruck 與福特 F-150 Lightning 和雪佛蘭 Silverado 處於同一價格範圍,而更高規格的版本則將進入 GMC 和 Rivian 的市場。

 

資料來源:slashgear


相關文章:
  • Cybertruck 改裝戰車被遙距禁用 車臣首領指責 Elon Musk「這樣做不太好」
  •  
  • 比亞迪劉學亮:Tesla 並非主要對手  冀政府加快電動車審批流程
  •  
  • Tesla Robotaxi 試車照片曝光 多重偽裝難以看清楚外型
  •  

    Amazon 德州新推一小時內無人機送藥服務 服務範圍由日常用品擴展到處方藥

    Amazon 宣布在德州 College Station 地區推出新的一小時處方藥無人機送達服務,這是其 Amazon Prime Air 計劃的一部分。該服務允許客戶在下訂單後的 60 分鐘內收到超過 500 種處方藥,標誌著公司在快遞服務領域的又一創新。

     

    Amazon Prime Air 自 2013 年首次宣布以來,一直在努力克服監管和技術挑戰。儘管面臨困難,但 Amazon 對無人機快遞服務的前景保持積極,並在 2022 年展示了新版的送貨無人機。現在,這項服務已在德州的特定地區為 Amazon Pharmacy 的客戶提供。

     

    根據公司的公告,這項新服務目前處於試點階段,旨在確保無人機送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注意的是,College Station 的居民之前就已享有無人機送達日常物品的服務,而這次則將服務範圍擴展到了處方藥。

    這項無人機送貨服務無需額外費用,為客戶提供了一個更快捷的獲取處方藥的方式。服務依靠特製的 Prime Air 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配備了先進的傳感器和障礙物識別技術。當無人機到達指定地點時,它會自動識別安全的降落區域並釋放包裹。

     

    儘管無人機送貨的概念具有創新性,但它仍然面臨著將其商業化的挑戰。Amazon 正在積極解決這些問題,以期將無人機送貨作為其物流服務的一部分。

     

     

    資料來源:Slashgear


    相關文章:
  • Amazon Prime Big Deal Days 將於 10 月舉行全球 18 個國家參與
  •  
  • Google、Amazon、Meta 向香港發出警告 憂基建電腦安全立法影響網絡供應商誠信
  •  
  • 【專題】Amazon Prime Day 2024 消費攻略 抵買 SSD + Pixel 手機
  •  

    Apple 延後 AirTag 2 發布至 2025 年 或會整合首次推出的第二代超寬頻晶片

    根據蘋果分析師郭明錤的最新報告,Apple 將不會在 2025 年之前發布第二代 AirTag。此前,郭明錤曾表示,這款配件的大規模生產將在 2024 年第四季度開始,這意味著產品可能會在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推出。然而,最新的消息是,這一時程已經被推遲。

     

    郭明錤指出,AirTag 2 將是 Apple 正在建設的新空間計算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而 Vision Pro 頭戴式裝置將作為整合其他裝置的核心。他先前曾表示,AirTag 將與 Vision Pro 頭戴式裝置集成,但對於這具體意味著什麼,他並未給出太多見解。

     

    目前,關於第二代 AirTag 的消息還很少,也沒有關於 Apple 可能在設計變更、外形更新或功能增加方面包括什麼的消息。不過,新的 AirTag 很可能會整合 Apple 在 iPhone 15 型號中首次推出的第二代超寬頻晶片,允許更精確的室內追蹤。

     

    目前,關於如何在 Vision Pro 中使用 AirTag 的具體細節仍然有待觀察。有可能是利用 AirTag 中的超寬頻芯片在某種程度上傳遞位置資料給 Vision Pro,但 Apple 將如何利用 AirTag 與 Vision Pro 一起工作還有待揭曉。

     

    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Apple 似乎正在尋求創建一個更加互聯和互動的產品生態系統。儘管第二代 AirTag 的具體細節仍然成謎,但這些早期的報告表明,Apple 正在為其下一代產品和服務設定更高的創新標準。

     

    資料來源:Macrumors

    外媒:滙豐禁員工用公司手機 WhatsApp 及傳短訊

    據外媒報道,滙豐早前禁止員工在公司分配的工作電話上使用 Whatsapp,現時有消息指滙豐計劃全面禁止員工使用公司機傳送短訊,據報是因為旗下高級員工經常使用不受監管的通訊方式,而這些通訊沒有合法的紀錄,屆時如果銀行出現不合規的情況,有關當局就無法採取行動監察。

     

    據 Fortune 報道,匯豐銀行早前經已因員工使用 WhatsApp 等即時通訊軟件問題與美國監管機構有爭執,昨日(18 日)Bloomberg 引述消息人士指現時滙豐計劃「一刀切」,全面禁止旗下員工用公司機傳送短訊,不過據 Bloomberg 報道,現階段滙豐未有限制員工使用自己的電話傳送短訊或使用即時通訊軟件。

     

    據 Fortune 報道,滙豐在數月前繳交 7,500 萬美元(約港幣 5.9 億元)與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ommodity Futures Trading Commission,CFTC)達成和解,其中 3,000 萬美元(約港幣 2.3 億元)和解金源於滙豐使用未經授權的通訊渠道(其中包括 WhatsApp)。滙豐在今年 5 月亦曾經因未經授權保留紀錄(如使用 WhatsApp)等原因而需要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SEC)繳費 1,500 萬美元(約港幣 1.1 億元)罰款。

     

    知情人士向 Bloomberg 透露,滙豐銀行已經禁止員工在公司電話使用 whatsApp,下階段或將禁止員工透過公司電話傳送短訊,以打擊未經授權的通訊渠道,進一步遵守當局監管規則。Blomberg 引述滙豐發言人指,銀行會致力使用各種經(監管機構)核准的溝通渠道,以符合相關規定。

     

    資料來源:FortuneBloomberg


    相關文章:
  • Meta 2027 年開放第三方應用通訊支援 強化 WhatsApp 及 Messenger 跨平台功能
  •  
  • WhatsApp 開發全新功能 讓用戶與 Meta AI 語音聊天
  •  
  • WhatsApp 推出新功能 用戶可使用 Giphy 貼圖回應
  •  

    【評測】Samsung Galaxy Tab S9 FE+ 外形 手感 屏幕 S Pen 繪圖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Samsung 早前的發佈會推出全新主打年青人市場的 FE 系列,除了推出 S23 FE 手機外,Tab S9 系列平板亦有推出 FE 版本。同樣顏色鮮艷,亦是主打年青人市場,筆者手上的大熒幕版本 Tab S9 FE+ 究竟使用起來又感受如何呢?就讓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用後感吧。

    Tab S9 FE+ 開箱直擊

    在為大家分享用後感前,先為大家帶來 Tab S9 FE+ 的開箱直擊吧。

    ▲這就是 Samsung 最新推出的 Galaxy Tab S9 FE+,包裝盒與早前推出的 Tab S9 系列其他機款幾乎相同。

    ▲當中設有 Tab S9 FE 及 Tab S9 FE+,前者為 10.9 吋熒幕版本,而筆者今次測試的 FE+ 就是 12.4 吋熒幕版本。

    ▲一打開包裝盒就見到 Tab S9 FE+ 包在白紙包裝內。

    ▲拿開平板,就見到附送的普通版 S Pen,大家留意到 FE+ 的 S Pen 與機身顏色是一樣的。

    ▲而旁邊的兩個白紙盒,就內藏了記憶卡槽針、說明書及 USB-C to USB-C 數據電源線,同樣是未有再附送充電火牛。

    金屬機身手感佳但較重影響便攜性

    今次 Samsung 推出的 Tab S9 FE+,雖然相比 Tab S9 之前推出的機款硬件配置較低,定價亦較便宜,但仍然用上了鋁金屬機身,搭配綠、紫等較鮮艷的機身顏色,看起來感覺很清新,去商務感十分明顯。另外,機身採用方正「磚塊」式設計,邊位依然有點界手,不過畢竟一部 12.4 吋熒幕的平板很少人會單手握機操控,多數也是雙手握機使用,所以問題沒有手機那麼大。但它的重量達到 627g,還未計有些用家可能會加入書本式保護套甚至鍵盤保護套,對於外攜使用的方便度來說始終有一定影響。

    ▲設計上,Tab S9 FE+ 基本上沿用之前 Tab S9 系列其他機款的設計,不過用色就加入 FE 系列比較鮮艷的色彩,像筆者測試這款就採用了粉藍色,十分清新。而配以鋁金屬材質作機殼,手感亦算不錯。

    ▲Tab S9 FE+ 的機邊與 S23 FE 一樣,也是採用磚塊式的 90 度切割設計,同樣是有點界手,不過 Tab S9 FE+ 始終是大熒幕平板,一般也是雙手握機使用,所以界手感沒有手機那麼明顯。

    ▲不過 627g 的重量確實是有點重,單手握機亦實在握不到太長時間。

    ▲如果真的需要單手握機使用,直向使用可能會比較容易一點。

    ▲機頂設有開關鍵及音量鍵,當中開關鍵內建指紋辨識器,登入系統十分方便。

    ▲USB-C 插槽就設於機身右側。

    ▲機底仍設 3 個金屬接點,方便接駁鍵盤皮套,將平板變身小型手提電腦。

    ▲筆者手上的是 Wi-Fi 版,機頂只設有記憶卡槽,可支援最高 1TB microSD 記憶卡擴充儲存空間。

    ▲主相機採用雙鏡頭設計,分別是主攝鏡及超廣角鏡,同樣支援 800 萬像素。

    ▲而前置鏡頭就採用開孔式設計,像素為 1,200 萬。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熒幕表現不過不失兼較反光

    至於顯示方面,Tab S9 FE+ 內建了 12.4 吋 2560 x 1600 解像度熒幕,而且支援最高 90Hz 動態更新率,以中階平板配置來說算是中規中矩,而筆者瀏覽內容時亦發覺表現算不俗,文字顯示清晰銳利,瀏覽影片色彩亦算自然,可視角度亦算高。不過作為要付出最少近 5K 入手的平板,只配備了 TFT LCD 而非 OLED 熒幕,始終有點令人失望,加上熒幕本身較為反光,長時間瀏覽雙眼會易感疲倦,這一點大家就要留意了。至於音效方面,它內建了雙喇叭系統,仍然找來著名音響品牌 AKG 調音,至於音質方面算是中規中矩,人聲清晰,高音聽起來亦舒服,低音亦有一定的量(當然不會太多),以中階平板來說算是合格以上的水平,筆者比較欣賞的是它雖然只有一對喇叭單元,但就設於較近機頂的機身左右側,令大家雙手拿著平板時手掌不會遮著出聲位,設計上體貼用家需要,值得一讚。

    ▲Tab S9 FE+ 內建了 12.4 吋熒幕,邊框依然採用幼身設計,不過材質只是 TFT LCD,有點可惜。

    ▲熒幕解像度為 2560 x 1600,並支援最高 90Hz 動態更新率。

    ▲快速翻頁時仍算有頗流暢的效果。

    ▲雖然只是採用 TFT LCD 材質,但顯示文字仍算清晰銳利,瀏覽影片時色彩仍算自然向。

    ▲可視角度依然頗高。

    ▲至於音效方面,依然找來著名音響品牌 AKG 調音,亦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

    ▲另外,喇叭設於機身兩側,而且設於較近機頂的位置,這樣雙手握機時就不會遮蓋著出聲位,十分體貼。至於音質方面,算是不過不失吧,至少人聲清晰,高音表現亦不錯。

    支援 S Pen 兼可磁吸機身外攜

    之前推出的 Tab S9 系列平板均支援配合 S Pen 使用,FE+ 作為 Tab S9 系列的新成員,自然亦支援配合 S Pen 繪圖記事。它隨機已附送一支普通版 S Pen,筆身粗幼長度適中,拿在手上使用十分舒服,而且亦同樣可以磁吸在機頂位置,方便外攜使用,亦是體貼的地方。至於表現方面依然十分不錯,靈敏度高,筆尖在繪圖時亦可緊貼線條,流暢度亦十分高,亦未見快速畫線時有斷線情況,整體使用感受十分理想。

    ▲與 Tab S9 系列其他機款一樣,Tab S9 FE+ 也支援配合 S Pen 進行繪圖記事,而 FE+ 的 S Pen 與機身顏色相同,更加吸引。

    ▲筆尖同樣支援 4096 級壓感。

    ▲與其他 Tab S9 系列平板一樣支援壓感式繪圖記事。

    ▲透過 S Pen 上的按鍵就可以進行不同懸浮指令。

    ▲筆身粗幼長短適中,拿起來書寫畫畫手感十分不錯。

    ▲Tab S9 FE+ 的 S Pen 同樣支援磁吸在機頂的設計,可作配對及方便外攜使用。

    效能一般電量夠長氣

    最後硬件配置方面,Tab S9 FE+ 內建了 Samsung 自家的 Exynos 1380 八核心處理器、Mali-G68 圖像處理晶片、8GB RAM 及 128GB 內存,屬於中階平板配置,筆者以不同效能測試軟件測試所獲得的結果也印證了這個硬件水平,縱然如此,但使用起來仍算流暢,亦足夠應付日常生活會用到的大部分應用,繪圖 APP 例如:自家 Samsung Notes、Goodnotes 等配合 S Pen 使用亦十分順暢,用大熒幕煲劇睇戲亦沒有大問題,唯一是打機方面只要大家不是將設定調至最高水平,即使玩畫面較華麗的遊戲仍具備一定流暢度。此外,它內置的 10,090mAh 容量電池,亦足夠用家使用一日以上。整體表現算是令人滿意。

    ▲硬件配置方面,Tab S9 FE+ 內建了 Samsung 自家的 Exynos 1380 八核心處理器、Mali-G68 圖像處理晶片、8GB RAM 及 128GB 內存,屬於中階配置的平板。

    測試硬件 測試軟件 細項 得分
    CPU Geekbench 5 單核運算 772
    多核運算 2636
    Geekbench 6 單核運算 1000
    多核運算 2766
    GPU 3DMark Wild Life 2960
    Wild Life Extreme 841
    Solar Bay 不支援
    儲存空間 A1 SD Bench 讀取 475.76MB/s
    寫入 130.11MB/s
    整體系統效能 PCMark for Android 工作 3.0 11828
    安兔兔評測 Nil 572828
    Geekbench 5 OpenCL 3056
    Geekbench 5 Vulkan 3177
    Geekbench 6 OpenCL 2991
    Geekbench 6 OpenCL 3055

    ▲透過不同的效能測試軟件測試 Tab S9 FE+ 的表現,結果印證了它屬於中階級數平板。縱然如此,但它在運作上仍算暢順,大部分用家日常使用的多數應用它亦夠力應付,只是打機方面表現未達至完美級數而已。

    ▲內置了 10,090mAh 容量電池,基本上足夠用家用上一日以上。

    總結:外表漂亮但定價偏貴

    總括來說,今次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Tab S9 FE+,外表看起來確實夠漂亮,而且搣走 Tab S9 系列一貫的「商務風」,以不同鮮艷機身顏色主打年青人市場,這個定位確實十分精明。不過 Tab S9 FE+ 的問題在於定價似乎偏貴,作為一部功能未見有太驚喜特色,硬件亦只有中階水平的平板,索價最少也達 $4,788 確實令人有點卻步;當然大家仍可選擇 Tab S9 FE,不過作為一部 10 吋熒幕大細的中階硬件配置平板也索價 $3,588 也確實有點貴。如果每部機款的定價可以降低數百元,相信在市場上才會有一定競爭力。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外媒:Apple 加速開發摺芒 iPad 預計 2024 年底推出

    根據 DigiTimes 的一份付費報告,Apple 一直傳聞中的可折疊 iPad 現已進入「密集開發」階段,並可能在 2024 年底前宣布。報告援引供應鏈消息來源,概述了Apple 目前正在與供應商合作開發可折疊 iPad,預計在 2024 年底開始小規模生產。該台灣出版物認為,如果進展順利,蘋果可能會在 2024 年底或 2025 年初宣布這一設備。

     

    報告指出,Apple 已經在可折疊產品上工作了四年,並在此期間不斷進行設計更改,計劃在開發可折疊 iPhone 之前推出可折疊 iPad。Apple 選擇專注於 iPad,因為它在公司銷售中所佔的比例相對較小,這意味著潛在的問題更容易管理,影響也較小。

     

    該公司據說還沒有最終確定可折疊 iPad 的設計。最初,Apple 的產品設計團隊領導了這一項目,但現在這一角色據說已經轉移到採購部門,以降低成本。蘋果目前的主要目標是實現更具成本效益的設計,這促使對裝置進行了有爭議的更改。

     

    據說主要的問題是裝置的面板和鉸鏈,Apple 特別擔心顯示屏出現折痕。公司據稱正在尋求三星和 LG 提供一種通過機械設計解決方案來減輕折痕效果的顯示器。蘋果似乎能夠獲得足夠的設備鉸鏈供應,但仍在尋求更具成本效益且易於大規模生產的設計,這可能需要進一步簡化並減少零件數量。

     

    預計Apple 首款可折疊設備的大規模生產將於 2025 年開始。DigiTimes 相信,可折疊裝置可能會提升 iPad 出貨量,從而在全球平板電腦銷售額不斷縮減的情況下實現增長。

     

    資料來源:Macrumors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 八大必用新功能 Face ID 程式鎖 + 超型深色底 App 圖示
  •  
  • 【教學】iOS 18 全新防暈車浪功能實試 實測搭巴士睇片唔頭暈
  •  
  • 【評測】AirPods 4 最新主動降噪版 降噪效能比 Pro 更強 + 音質超靚重低音強勁
  •  

    RTX 4090 香港鋪曾經加幅 最高 153% 炒貴至 $39,999

    日前有消息指美國工業和安全局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將 NVIDIA 的三款高階晶片納入最新影片出口限制清單,當中包括高階顯示卡 RTX 4090。由於香港屬於受管制地區之一,而最新消息指美國商務部作出了澄清(相關報道),不過昨日腦場有不少店舖問訊後經已坐地起價。

     

    俗稱連登的香港網絡論壇 LIHKG上的網民今日(19 日)凌晨整合了部份收到 RTX 4090 禁運消息後坐地起價的電腦店。

     

    例如市價大約 $15,580 – $18,790 的 MSI GeForce RTX 4090 SUPRIM 24G,有商家抬價至 $22,800,以行貨市價最平計算價格 $15,580 計算,該間店舖抬價逾 46%。

     

    ▲圖片來源:隨遇而安的人@LIHKG

    ▲加幅達 46%

     

    市價大約 $15,800 – $19,999 的 ASUS ROG Strix GeForce RTX 4090 24GB GDDR6X,有商家抬價至 $39,999,以行貨市價最平計算價格 $15,800 計算,該間店舖抬價達 153%,加價超過 1 倍半。

     

    ▲圖片來源:隨遇而安的人@LIHKG

    ▲加幅達 153%

     

    資料來源:LIHKG


    相關文章:
  • 美國擬禁制含中國軟硬件汽車 防止數據入侵風險
  •  
  • 華為 AI 晶片難取代 Nvidia 中國企業指 Ascend 晶片不穩定又慢
  •  

    投資推廣署:企業有興趣來港發展虛擬資產 計畫組織大灣區跨境金融合作

    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蔣學禮近日透露,自證監會於今年 6 月推出虛擬資產服務提供者的發牌制度以來,大量國內外企業已向署方展示來港發展的強烈意願。為此,當局計劃組織粵港澳大灣區的一日考察,期望透過訪問多間領先的金融和科技企業,進一步促進區內的跨境金融合作,並開拓更廣闊的投資前景。

     

    蔣學禮在粵港澳大灣區高峰論壇上指出,根據今年 3 月政府發布的家族辦公室業務發展政策,投資推廣署將擴展其職能範疇,並建立新的服務網絡,旨在吸引及協助更多具潛力的國內外企業在香港設立辦事處。他強調,通過港交所對特專科技公司的上市政策,香港有能力吸引外來資金,進而支持國內科技企業的持續成長。

     

    與此同時,中銀香港副總裁陳文也在會議中指出,為了充分發揮大灣區的綜合優勢,香港必須致力於多方面的改善,包括增加區內居民的跨境便利性,以及簡化跨境支付和投資流程。他建議,與內地相關政府部門和監管機構進行深入合作,共同研究解決行業痛點,並探討在法律和監管層面上的協同作用,將對區內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資料來源:RTHK


    相關文章:
  • 4 男子偽鈔騙千萬加密貨幣落網 最年幼僅得 14 歲
  •  

    香港「智方便」獲 ISO 國際標準認證 將全面升級推動「一網通辦」

    香港政府的一站式個人化數碼服務平台「智方便」近日榮獲兩項 ISO 國際標準認證,分別是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MS)和私隱資訊管理系統(PIMS),成為政府部門首次獲此殊榮的數碼平台。資科辦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張宜偉表示,現時使用「智方便」提供服務的機構佔比是 9:1,榮獲 ISO 國際標準認證後希望可以提升私營機構對系統的信心。

     

    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資科辦)透露,為了進一步優化用戶體驗,「智方便」將推出一系列升級措施,包括簡化用戶登記程序、優化使用流程,並推出「授權數據交換閘」功能。這些新功能旨在進一步簡化市民在各政府部門之間提交申請的流程,實現真正的「一網通辦」。

     

    資科辦網絡安全及數碼個人身分部高級系統經理易玉華介紹,「智方便」目前提供約 300 項服務,擁有約 240 萬用戶。為了進一步方便市民,「智方便」將簡化登記程序和使用流程,並將推出「授權數據交換閘」,允許獲授權的市民資料在不同政府部門間共享,簡化申請過程。此外,新版本的「智方便」將允許市民在無需登入的情況下查看政府的即時資訊。如天氣預報、交通狀況和急診室等候情況等。

     

    在新的設置下,市民在進行身分認證時,將不再需要繁瑣的拍照和人臉識別步驟,從而簡化了整個流程。此外,「授權數據交換閘」的引入將允許已授權的個人資料在各政府部門間自由流通。一旦市民授權,他們提交給任何政府部門的資料都將自動保存和填寫於未來的所有相關申請中,大大節省了市民的時間和精力。

     

    資科辦還將對「智方便」的服務分類進行改善,使市民更容易找到所需的服務。例如,熱門的政府服務如場地預訂將進行重新分類。

     

    資科辦助理政府資訊科技總監張宜偉指,「智方面」目前使用次數達 5000 萬次,提供的公營服務包括康體通、稅務易、易通行等,私營介面則透過「沙盒計劃」開放予 10 個界別申請。

     

    此外,在最近的技術論壇上,資科辦宣布了「智方便」獲得的 ISO 認證,這是政府部門首次獲得的私隱認證。論壇上,28 家供應商展示了他們為「智方便」提供的支援服務。其中,Nexify Limited 的客戶經理何俊銘分享了他們為多個政府部門提供的技術支援,並表示相信「智方便」的未來將非常廣闊,但關鍵是提升市場的接受度。政府獲得 ISO 認證將有助於這一點,吸引更多公司加入。

     

    資料來源:明報


    相關文章:
  • 智方便全新「個人碼」展示個人身份 QR Code 進出門禁系統、訪客登記
  •  
  • 「智方便」將加入電子證照功能 明年將支援所有政府電子服務
  •  

    Netflix 宣佈美、英、法加價 第三季度新增 900 萬訂戶

    儘管面臨美國荷李活的勞工緊張局勢,Netflix 在第三季度吸引了近 900 萬新訂戶,超出分析師的預期,並宣布在美國、英國和法國的部分訂閱計劃價格上漲,促使其股票在當日交易中飆升了 13%。

     

    這一期間的強勁增長證明了 Netflix 在全球範圍內的吸引力,尤其是在海外市場,這得益於其投資於具有地方共鳴的故事和節目,如日本長壽漫畫系列《海賊王》的真人改編版。此外,通過獲取長壽節目的播放權,例如法律劇《金裝律師》和 HBO 的《兄弟連》,Netflix 成功擴大了其觀眾群。

     

    儘管好萊塢的製作受到了勞工罷工的影響,但 Netflix 聯合首席執行官 Ted Sarandos 強調,公司能夠通過豐富和多樣的節目選擇來應對這些挑戰。他重申,Netflix 致力於結束當前的罷工,並將繼續投資於高質量內容的創作。

     

    在此期間,Netflix 的股票價格見證了顯著的上漲,反映出投資者對其營收增長和訂閱基礎擴大的信心。該公司的訂閱費上調,包括在美國將無廣告高級計劃的價格提高到每月 22.99 美元(約 180 港元),這一舉措得到了市場的積極響應。

     

    分析師指出,Netflix 最近對密碼共享的打擊和其進入廣告領域顯示了其增長潛力。第三季度的強勁表現進一步證明了這一點,Netflix 在全球訂閱者基礎達到了 2.47 億。

     

    在競爭激烈的流媒體市場,Netflix 通過其在節目質量和多樣性上的投資,以及對新興市場的擴張,確保了其領先地位。該公司預計,隨著更多高質量內容的推出,將吸引更多的全球觀眾。

     

    資料來源:Reuters


    相關文章:
  • Netflix 停止 iOS 16 支援 新版程式僅對應 iPhone XS 以上機型
  •  
  • 正在開發 80 多款遊戲 Netflix 投入遊戲領域增加粉絲參與度
  •  
  • Netflix 開始取消「基本」服務 新客戶需改用「廣告支援」計劃
  •  

    智能手機銷售按季微升 2% 分析指與 iPhone 15 系列上市有關

    雖然 iPhone 15 系列在 9 月 12 日發表,到 9 月 22 日才正式全球上市,想不到發售短短數天就足以影響全球智能電話市場,令今年第三季的銷售較上季有所增長。日前市場調查機構 Counterpoint Research 發表 2023 第三季度全球智能電話銷售報告,按季錄得了 2% 的輕微增長。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小米更改銷售策略奏效 超越 Apple 成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第二
  •  
  • iPhone 16 A18 Pro vs A17 Pro 晶片跑分結果比對 效能提升約 18%、媲美 M1 Mac Mini
  •  
  • Apple 十大庫存見底產品 外媒:產品即將被淘汰現在不宜買
  •  

    登入更快更安全 WhatsApp 宣佈支援 Passkeys 登入

    Passkeys 的登入方式越來越受重視,兩大科技公司 Apple 和 Google 都開始以 Passkeys 取代傳統的密碼,例如 Apple 開始容許用戶以 Passkeys 在網頁登入 Apple ID 帳號,而 Google 同樣亦開放帳號以 Passkeys 形式登入。港人常用的即時通訊程式 WhatsApp,日前亦宣佈接受 Passkeys 登入。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Meta 2027 年開放第三方應用通訊支援 強化 WhatsApp 及 Messenger 跨平台功能
  •  
  • WhatsApp 開發全新功能 讓用戶與 Meta AI 語音聊天
  •  
  • WhatsApp 推出新功能 用戶可使用 Giphy 貼圖回應
  •  

    Qualcomm 與 Google 宣佈合作 攜手開發 RISC-V 架構穿戴裝置方案

    現時採用 Wear OS by Google 系統的智能穿戴產品,幾乎清一色都採用 ARM 架構的處理器,不過情況稍後將會有所改變。日前 Qualcomm 宣佈與 Google 合作,雙方會攜手以 RISC-V 架構為基礎去設計智能穿戴裝置,這個解決方案將會兼容 Wear OS by Google 系統,但未公佈推出時間表。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評測】Google Pixel 9 Pro Fold 詳細評測 機身偏闊手感一般 + 雙熒幕表現出色 + 終原生支援香港 5G + 定價偏貴不夠抵玩
  •  
  • Google 被指強制網紅讚賞其產品 否則不能在發售前評測產品
  •  
  • 【教學】Perplexity 搜尋引擎結合 AI 免VPN + 好用程度可挑戰 Google 搜尋
  •  

    BMW 集團宣佈採用 NACS 制式 Tesla 統一北美充電接頭市場再進一步

    德國汽車集團 BMW Group 日前宣佈,旗下品牌包括 BMW、MINI 和 Rolls-Royce 的電動車或插電混能車,由 2025 年開始將會在北美市場採用電動車廠商 Tesla 的 NACS 充電頭制式,上述品牌的車主屆時亦可以使用北美的 Tesla Supercharger 充電設施。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中國工信部網站洩密 255 匹馬力 Mini Cooper JCW E 造型曝光
  •  
  • Cybertruck 改裝戰車被遙距禁用 車臣首領指責 Elon Musk「這樣做不太好」
  •  
  • 比亞迪劉學亮:Tesla 並非主要對手  冀政府加快電動車審批流程
  •  

    美國商務部修訂禁令 NVIDIA GeForce RTX 4090 可如常在香港銷售

    昨日有消息指美國工業和安全局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將 NVIDIA 的三款高階晶片納入最新影片出口限制清單,當中包括高階顯示卡 RTX 4090,而更重要的是文件指香港屬於受管制地區之一。報導一出引來不少網民討論和憂慮,而最新消息指美國商務部作出了澄清。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美國調查中國三大電訊商 憂慮將美國用戶數據傳輸北京
  •  

    《Diablo 4》Season of Blood 大延遲 玩家憤怒 + Steam 買 Game 快閃留負評

    《Diablo 4》上線之初已出現各種問題,而今日上線的第 2 賽季「Season of Blood」亦因各種問題而推遲上線時間數小時,令不少「愛之深,責之切」的玩家特地購買 Steam 版本的《Diablo 4》,就為了留低負評。

     

    《Diablo 4》第 2 賽季「Season of Blood」今日推出時發生了不少問題,官方首先表示因為「遇到些複雜問題(encountered some complications)」導致登入出錯,所以要推遲伺服器開機時間數小時,其後又表示「Season of Blood」已正式上線,但 PC 及主機版本跨平台功能又因「技術問題(Technical issue)」而暫時無法使用。

     

    自 6 月發布以來,《Diablo 4》就出現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問題,而且其對屬性平衡、遊戲道具的處理亦為人詬病,或許這次「Season of Blood」延遲上線成為了「壓垮玩家的最後一根稻草」,不少玩家刻意購買 Steam 版本的《Diablo 4》,就是為了給這個遊戲留下負評。其中更有玩家教其他只為了留負評的玩家「要在 2 星期內退貨」,而且「遊玩時間不能多過 2 小時」。

     

    ▲有玩家教育其他只為留負評的玩家「要在 2 星期內退貨」

    ▲有玩家表示購買 Steam 版僅為留負評

    ▲有玩家則表示,童年時的 Blizzard 永遠不會錯,但現時的 Blizzard 做甚麼都錯

    ▲有玩了 100 個小時的玩家認真評論《Diablo 4》

    ▲有玩家在評論頁面留下惡搞圖示

    ▲有玩家在評論頁面留下惡搞圖示

     

    據台媒 4Gamers 指,「Season of Blood」是 Blizzard 團隊聆聽玩家意見後力挽狂瀾推出的全新改版,據悉新版針對經驗值系統有所改革,而且修正了屬性平衡。當然,最後玩家會否收貨,則尚是未知之數。目前《Diablo 4》在 Steam 上的評價為「好壞參半(Mixed)」

     

     

    圖片來源:insider-gaming

    資料來源:IGN4GamersDiablo 4@Steam


    相關文章:
  • 《黑神話:悟空》奪多個國家暢銷遊戲榜首 Steam 破 3,700 萬在線玩家記錄
  •  
  • 中國公司批員工放假玩《黑神話:悟空》 買Game錢更可報銷
  •  
  • 《黑神話:悟空》今日推出即上熱銷榜首 首日 Steam 玩家人數火速破百萬
  •  

    新用戶不付款只能做「CD-ROM」 X 在紐西蘭及菲律賓測試「Not A Bot」模式

    今日 X(前稱 Twitter)在官方支援帳戶 @Support 表示將會在紐西蘭及菲律賓推出「Not A Bot」測試計劃,打擊假帳戶問題。計劃下未認證的新用戶每年需要支付 1 美元(約港幣 7.8 元)證明他們是人類,未認證用戶付費後方能在 X 發文、分享、「讚」、回覆及引用其他推文。如果用戶拒絕付款的話只能做「CD-ROM」,其帳戶將會被預設為「唯讀模式」。

     

     

    X 在官方公告中表示,「Not A Bot」旨在減低平台垃圾訊息、新聞操縱及假帳戶等活動。此外,X 亦表示該計劃僅針對新註冊用戶,現有帳戶不會受影響。

     

    據 X 官方帳戶 @Support 表示,現時「Not A Bot」僅屬測試階段,專門針對紐西蘭及菲律賓的未認證帳戶。據 SlashGear 報道指,如果「Not A Bot」計劃推廣至其他國家和地區,收費將會根據貨幣匯率調整。除此之外,由於 Apple 及 Google 各自會就平台應用程式內支付收取高達 30% 的服務費,手機用戶要訂閱「Not A Bot」服務的話可能需要繳付更高的費用。

     

    圖片來源:Slate

    資料來源:SlashGearZombitSupport@X


    相關文章:
  • 巴西政府向 X 平台下禁令 大量網民「出走」改用 Bluesky
  •  
  • Elon Musk 用 Starlink 違抗巴西法院禁令 網民透過衛星仍上到 X 平台
  •  
  • 巴西正式封鎖 X 社交平台 翻牆使用每日罰款近 9,000 美元
  •  

    【評測】Samsung Galaxy S23 FE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深入評測

    相信對 Samsung 產品有一定認識的讀者,應該都會知道 S 系旗艦系列有一個分支,就是 FE(Fans Edition)系列。去年推出 S22 的一年,FE 系列就缺席了,去到今年的 S23,FE 系列終於回歸。作為「輕旗艦」主打的 FE 系列,去到 Galaxy S23 FE 究竟好不好用?就讓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用後感吧。

    與 S23 / S23+ 風格相近機身略重

    在設計上,S23 FE 基本上與年初推出的 S23 / S23+ 頗為接近,同樣是採用平面熒幕及機背,不過 S23 FE 機背就用上了拋光玻璃設計,加上偏向鮮艷風格的顏色,明顯主打年青族群。另外,相比 S23 及 S23+,S23 FE 會比較厚及重一點點,厚度為 8.2mm,重量為 209g,如果有玩過 S23 / S23+ 的讀者,拿起 S23 FE 在厚重方面應該會頗為有感,不過情況不算太嚴重,對於不少人來說,這個厚度及重量,要單手握機操控仍是可以接受的,唯一不太理想的,是它的機邊頗為界手,這才是對使用手感的最大影響。

    ▲Samsung 最新推出的 Galaxy S23 FE,在風格上與上半年推出的旗艦手機 Galaxy S23 / S23+ 有點相似,大細就介乎於兩機之間。

    ▲與 S23 / S23+ 一樣,S23 FE 同樣採用平面熒幕及機背邊位設計。

    ▲不過 S23 FE 就採用了拋光玻璃機背設計,配上 FE 系列一貫的鮮艷機身配色,感覺十分年青。

    ▲機邊同樣是用上了鋁金屬物料,機身右側的音量鍵及開關鍵也用上相同材質。

    ▲機底就設有內建喇叭及 USB-C 插槽。

    ▲另外,S23 FE 相對 S23 / S23+ 來說會厚一點點及重一點點,但對於一般用家來說,單手握機操控及打字也還算可接受。

    ▲不過 S23 FE 的機邊頗為界手,單手握機時手感不算太理想。

    ▲與 S23 旗艦系統採用相同的熒幕下指紋解鎖系統。

    熒幕表現仍屬旗艦級

    至於顯示方面,S23 FE 內建了 6.4 吋 2340 x 1080 解像度 Dynamic AMOLED 2X 熒幕,尺寸上介乎於 S23(6.1 吋)與 S23+(6.6 吋)之間,並與 S23+ 的熒幕同級,亦同樣支援最高 120Hz 動態更新率。顯示效果方面仍屬旗艦級數,無論是顯示文字還是相片、影片,清晰銳利之餘顏色亦不會過份鮮艷「味精」,偏向較自然向效果,長時間瀏覽仍然十分舒服。此外,可視角度亦高,側面瀏覽內容也不會降低顯示質素。另外,亮度亦十分足夠,亮度最高可達 1450 尼特,筆者試過即使日光直射下仍能清晰看到熒幕上顯示的內容,整體表現十分理想。

    ▲S23 FE 內建了 6.4 吋 Dynamic AMOLED 2X 熒幕,同樣採用幼邊框設計,屏佔比仍算高。

    ▲熒幕解像度為 2340 x 1080,支援最高 120Hz 動態更新率,與旗艦的 S23 / S23+ 睇齊。

    ▲快速翻頁時仍能看到細字,可見熒幕快轉時仍能保持十分好的流暢度。

    ▲顯示質素依然上乘,文字清晰銳利,播放影片色彩亦算自然舒服。

    ▲可視角度亦高,側面瀏覽熒幕顯示也未見有下降情況。

    ▲內置喇叭依然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至於音質方面就與 S23 旗艦系統差不多,在旗艦手機中算是中上水平吧。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相機表現不過不失夜攝較弱

    至於相機方面,S23 FE 依然採用了 3 主鏡設計,分別是 5,000 萬像素 f/1.8 主攝鏡、1,200 萬像素 f/2.2 超廣角鏡及 800 萬像素 f/2.4 遠攝鏡,而前鏡就仍是採用開孔式設計,位於熒幕頂部中央位置,支援最高 1,000 萬像素自拍。至於相機功能方面,官方聲稱 S23 FE 主要加入了「黑夜亮攝」功能,提升了夜攝時的效果,不過筆者發現即使開啟了夜攝功能,在低光環境下拍出來的相片雜訊依然十分明顯,相質亦只屬一般,始終與 S23+ / S23 Ultra 的相片表現有一定距離。幸好日間拍攝方面就沒有太大問題,基本上在夠光環境下都有十分理想的拍攝表現,所以整體來說,S23 FE 的相機表現算是不過不失吧。

    ▲S23 FE 內建 3 主鏡設計,分別是 5,000 萬像素主攝鏡、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及 800 萬像素遠攝鏡。

    ▲至於前鏡就採用開孔式設計,支援拍攝最高 1,000 萬像素自拍相片。

    ▲相機介面與 Samsung 其他手機相若,最遠支援以 30x 數碼變焦拍攝遠物。

    ▲去到 20x 數碼變焦以上熒幕左上角會出現全圖預覽,告知用家正在拍攝哪個位置,方便用家構圖。

    超廣角鏡

    ▲首先測試的是超廣角鏡,大家可以見到在日間拍攝時,超廣角鏡的效果十分不錯,可以拍出超廣角鏡該有的廣闊感,邊位亦未見有十分嚴重的變形情況。不過去到夜間可能因為光圈較細,所以即使使用了黑夜亮攝功能,但仍可以見到明顯雜訊,對成像質素有一定影響。

    主攝鏡

    ▲至於主攝鏡拍攝效果方面,筆者就覺得表現相對較理想,尤其是日間拍攝效果與最高級的 S23 Ultra 相比也不會差太遠,清晰度、成色等也恰到好處。而夜攝方面,可能受惠於主攝鏡光圈較大,配合黑夜亮攝功能,相片算是比較「乾淨」,效果最為理想。

    遠攝鏡 3x

    ▲至於遠攝鏡方面,筆者先以 3x 光學變焦進行測試,這個焦段十分適合用來拍攝特寫,而在日間以遠攝鏡 3x 拍攝效果確實十分理想,相片層次感亦十分分明,不過夜攝時就可能同樣因為光圈較細而導致雜訊較明顯,影響成像質素。

    遠攝鏡 10x

    遠攝鏡 30x

    ▲筆者亦嘗試在相同場合,分別以遠攝鏡 10x 混合變焦,以及遠攝鏡 30x 數碼變焦拍攝,以查看極遠攝情況下 S23 FE 的遠攝鏡成像表現,結果可以見到在夠光環境下,S23 FE 無論在 10x 還是 30x 遠攝效果已算不錯,當然相比之前 3x 肯定會有一定程度的油畫化,但表現不算太差。但去到夜攝時,效果就十分一般,基本上只能拍出矇矓效果,所以不太建議在夜間以 S23 FE 的遠攝鏡拍攝遠物。

    ▲另外,官方亦表示 S23 FE 加入了黑夜亮攝功能,強化夜攝成像效果,究竟有開及沒有開這個功能分別有多大呢?

    超廣角鏡

    ▲上面就是沒有開啟黑夜亮攝(第一張)及開啟了(第二張)的超廣角鏡拍攝效果,大家可以見到開啟後,相片雖然仍可看到雜訊,但相比未開時是少了很多,而且顏色亦比較自然,測光亦較準確,整體表現是好了。

    主攝鏡

    ▲同樣是測試未有開啟黑夜亮攝(第一張)及開啟後(第二張)的拍攝效果,不過今次轉為使用主攝鏡拍攝,大家可以見到同樣地,開啟了黑夜亮攝並以主攝鏡拍攝夜景,相片不但清晰度提升了不少,雜訊亦減少了很多,改進幅度比超廣角鏡更明顯。

    ▲另外,主攝鏡一般模式下只支援拍攝 4 合 1 像素的 1,200 萬像素相片,但在調校長闊比設定中,用家亦可選擇拍攝真正的 50MP 5,000 萬像素相片。但一般模式及 50MP 模式拍出來的效果又有多大分別呢?筆者就透過幾個場景分別拍攝,並放大相片比對給大家看吧。

    ▲首先在一般日景情況下,以一般模式(第一張)與 50MP 模式(第二張)拍攝的相片,在未放大的情況下可以見到 50MP 模式拍攝出來的相片顏色飽和度明顯較高,出來的顏色亦較吸睛,而一般模式拍攝的效果就偏向較自然。

    ▲當放大兩張相片來看,就可以見到 50MP 模式(右)拍攝的相片,在放大後仍能保持高細緻度,相反一般模式(左)拍攝的相片,城堡邊位就開始出現「起狗瓦」情況,清晰度不足。

    ▲筆者再在傍晚時份,在逆光環境下對比一般模式(第一張)與 50MP 模式(第二張)的拍攝效果,大家明顯見到以 50MP 模式拍攝的相片,在面對逆光環境下處理上似乎不太理想,背景的天空明顯出現過度曝光情況,估計應是未能使用 HDR 模式拍攝所致;相反一般模式拍出來的相片就比較理想,層次感亦更分明。

    ▲當然,畢竟像素有別,50MP 模式(右)拍攝出來的相片,放大後當然相對一般模式(左)拍出來的清晰得多。

    ▲至於夜攝方面,筆者就不太建議使用 50MP 模式(第二張)拍攝,因為成效實在不理想,不但出現偏色情況,雜訊亦十分明顯,對成像質素有很大影響;相比之下一般模式配合黑夜亮攝功能,出來的效果就相對理想得多。

    ▲從上面放大相片的對比效果可見,無疑 50MP 模式正常情況是可以保持相片放大後仍有清晰效果,但在夜攝情況下似乎令這優點消失殆盡,反而導致清晰度不及像素較低的一般模式拍出來的效果,確實有點可惜。

    上代旗艦硬件配置基本夠用

    最後硬件配置方面,S23 FE 雖然定價明顯比 S23 / S23+ 平上一大截,所以不會採用最新的旗艦級硬件已是預料之內的事,但它所採用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及 Adreno 730 圖像處理晶片仍是上代的旗艦硬件配置,加上 8GB RAM 及 256GB 內存,這個硬件配置對於絕大部分用家來說,已足夠應付日常生活會用到的大部分應用,即使用來煲劇打機,只要要求不是十分高的話,其實也能滿足得到。當然,採用 S8 Gen 1 的其中一個問題:機身容易發熱在 S23 FE 上仍有出現,不過也只是玩對圖像處理要求較高的遊戲時才會發生,一般情況下 S23 FE 基本上也沒有發暖發熱情況,所以使用上大家不用擔心。至於電量方面,它內建了 4,500mAh 容量電池,基本上在一般使用情況下也足夠用上一日有餘,即使沒電它附送支援 25W 電壓輸出的快速充電火牛,也可讓用家在 30 分鐘為手機充電至 50%。

    ▲硬件配置方面,S23 FE 內建了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Adreno 730 圖像處理晶片、8GB RAM、256GB 內存及預載了 Android 13 作業系統,雖然並非最新一代而是上一代的旗艦硬件配置,但仍屬旗艦級數的智能手機。

    測試硬件 測試軟件 細項 得分
    CPU Geekbench 5 單核運算 1204
    多核運算 3365
    Geekbench 6 單核運算 1654
    多核運算 3913
    GPU 3DMark Wild Life Maxed Out!
    Wild Life Extreme 2466
    Solar Bay 不支援
    儲存空間 A1 SD Bench 讀取 974.03MB/s
    寫入 278.31MB/s
    整體系統效能 PCMark for Android 工作 3.0 14848
    安兔兔評測 Nil 1159103
    Geekbench 5 OpenCL 6067
    Geekbench 5 Vulkan 6776
    Geekbench 6 OpenCL 5328
    Geekbench 6 OpenCL 7012

    ▲從上表筆者使用不同效能測試軟件所獲得的結果可見,S23 FE 雖然只用上去年的旗艦硬件配置,但出來各方面的結果也算理想,基本上已可滿足絕大部分用家日常生活所需,即使用來煲劇打機,只要不是要求過高亦沒有太大問題。

    ▲至於 S8 Gen 1 一貫都有的容易過熱問題,筆者亦試過以 S23 FE 玩了 2 小時左右《原神》,並以 CPU-Z 瀏覽打機前後機內溫度的分別,大家可以見到在打了超過 2 小時遊戲後,機內溫度也只是上升了 2 度至 5 度不等,可見情況不算嚴重。

    ▲筆者再以測溫槍在打機後量度機背溫度,大家亦可以見到溫度也只是 34 度左右,而筆者摸上去的手感也只是微溫,可見它的 Vapor Chamber 冷卻系統確實對系統散熱有一定幫助。

    ▲至於電量方面,S23 FE 內建了 4,500mAh 容量電池,筆者試用過在一般使用情況下,用上一日以上基本上問題不大。即使沒電它亦支援有線快充功能,可以 30 分鐘為手機由 0% 回電至 50%。

    ▲去到 2023 年,S23 FE 自然亦支援香港的 5G 網絡。

    ▲仍然支援實體雙卡雙待設計。

    ▲筆者試過在沙田區,將 1o1o 的 5G SIM 卡放入 S23 FE 並以 Speedtest APP 測試網速,結果下載及上載速度分別錄得 82Mbps 及 47.1Mbps,算是不俗水平。

    總結:定價偏貴影響吸引力

    總括來說,今次 Samsung 推出的 Galaxy S23 FE,整體表現不能說十分理想,但也不算差,至少「該有的它都有」,表現方面自然不及真正旗艦的 S23 / S23+ / S23 Ultra 系列,但如果想入手旗艦級數新機,但預算又有限的用家,S23 FE 基本上都可以滿足到用家大部分需要。不過 S23 FE 最「雞肋」的地方,就是它的定價:它將定價設定為 $5,098,其實多付出數百元已可入手最新的旗艦 S23,抵玩又不及上半年推出的 A54,變相有少少「兩頭唔到岸」,對它的吸引力確實有一定影響。如果它的定價可以設定為 $4,700 左右,相信在市場上會更有競爭力。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Buds / Buds3 Pro 開箱評測 外形具時尚感 + 佩戴感舒適 + 音質表現理想 + 夠「長氣」可三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Watch Ultra / Watch7 開箱評測 兩日一充
  •  
  • 【評測】Samsung Galaxy Z Flip6 開箱評測 外觀變動少 + 外屏更個人化 + 主鏡成像質素提升 + 電量夠用一日以上 + 整體表現中上
  •  

    NVIDIA RTX4090 被禁出口到香港 美國收緊對中國半導體管制

    美國工業和安全局 (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BIS)日前公布最新晶片出口限制,據外媒報道指,Nvidia 有 3 款高階晶片亦被列入管制清單,禁止向中國出口,據悉其中包括 Nvidia 專門為中國訂做的 AI 晶片 A800、H800。據台媒報道,Nvidia 稍早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的披露文件透露, BIS 最新管制禁令適用於A100、A800、H100、H800、L40、L40S 晶片,而高階顯示卡 RTX 4090 亦同樣被納入限制列表。據 BIS 文件顯示,香港亦為受管制地區。

     

    ▲BIS 於本月 17 日發表針對的中國出口管制(更新版)顯示香港亦為受管制出口地區
    資料來源: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

     

    美國早於去年(2022 年)限制 Nvidia 向中國出口 A100、H100 等高階晶片,同時最近亦放風將會收緊晶片出口管制。Nvidia 早前曾表示,中國市場佔其數據中心晶片收入逾 1/4,因此當時 Nvidia 特意為中國市場設計效能稍遜一籌的 A800、H800 作為出口替代品,但根據美國最新出口管制,這批晶片亦被納入管制名單。

     

    Nvidia 稍早向 SEC 提交的披露文件證實 RTX 4090 將會納入出口管制範圍。

    ▲ Nvidia 今日向 SEC 提交的披露文件顯示RTX 4090 亦被列入出口管制清單
    資料來源:SEC

    ▲ 同上圖,經機器翻譯
    資料來源:SEC

     

    資料來源:Silicon Republic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SEC


    相關文章:
  • 美國擬禁制含中國軟硬件汽車 防止數據入侵風險
  •  
  • 網傳拒接中國客戶 H20 晶片訂單 Nvidia:不對謠言作評論
  •  
  • 黃仁勳:Nvidia 可棄用台積電 地緣政治增供應鏈中斷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