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手機用家,近年除了鍾情於韓系的 Samsung 及美系的 Apple 外,日系手機仍然有一大班捧場客,尤其是 Sony 近年也將不少在日本先推出的機款,盡快在香港推出,自然能夠留住這班「哈日族」的心。不過 Sony 始終是日本品牌,新機、尤其是旗艦機款,始終會先在日本推出,就像今次有水貨舖從日本引入的 Xperia GX SO-04D,就是一個好例子。這部被稱為 Xperia Arc S 後繼機的款式,除了外型相似外,規格亦比今年在香港推出的 Xperia S、ion 及 acro S 強得多。機身漂亮、規格強勁,究竟表現上又如何?現在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
外型酷似 Arc S‧手感不俗
Xperia GX 與過往的 Xperia S、ion、acro S 等最大的分別,就是「玩款」,外型設計與去年推出的 Arc S 有點相似,同樣是採用弧形機背殼,而且是中間較薄頂、底較厚,即使它內建了 4.6 吋大「芒」,但上手感覺仍然不俗,無論男士、女士也應可以輕易以單手操控手機。另外,它的機背殼採用了磨砂設計,一來可以某程度上防止跣手,二來也能增加手感。此外,應有的硬體鍵,它亦完全具備,而 Sony 旗艦手機一向也有的硬體拍照鍵,在 Xperia GX 上也能看到,令大家拍照時更加方便對焦。還有一點值得一提,就是機面除了屏幕及前置視像鏡頭外,就沒有其他硬體鍵,3 個機能操控按鍵均採用輕觸式設計,並設計在屏幕範圍內。而最漂亮的,就是底部的「SONY」品牌標誌,當使用手機時,品牌背後會發出背光,尤其是在較暗或黑夜環境下使用,份外吸引。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日系水貨手機一般也內建電視天線,也設有防水防塵等三防功能,但 Xperia GX 這些功能一律欠奉!所以大家就不要在洗澡時,拿著這部手機聽音樂或煲劇了。
機面除了 4.6 吋大「芒」外,就只有前置視像鏡頭。
所有機面按鍵均採用輕觸式設計,而且設計在屏幕範圍以內,可以令屏幕尺寸盡量大之餘,又不會令機身過於笨重。而 SONY 品牌名稱更會在使用時亮起背光,十分漂亮。
機身方面,就採用中間較薄兩端較厚的設計,有點像去年推出的 Arc S。
機身左側設有開關鍵,而下方的不但是揭開機背蓋的位置,亦是勾上手機繩的地方。
而機身右側就設有 Micro USB 端子、音量鍵及拍照硬體鍵。
機頂設有 3.5mm 耳機插孔,亦可以在此看到此機型號 SO-04D 的字樣。
機背仍然印有 XPERIA 字樣及代表 Sony 的小綠球。
揭開電池蓋,可以看到這一片貼於背部的就是 NFC 晶片的位置。
採用 Micro SIM 設計,另外亦支援以 microSD 記憶卡進一步擴充儲存空間,最高支援 32GB。
附送電池容量為 1,700mAh。
靚「芒」仍然是重點
眾所周知,Sony 的智能手機,尤其是旗艦系列,一向也主打屏幕顯示華麗漂亮精細,今次這部 Xperia GX,作為下半年 Sony 的旗艦機款,靚「芒」自然仍是賣點,它的屏幕尺寸為 4.6 吋,比早前 Xperia S 及 acro S 的 4.3 吋、以及 ion 的 4.55 吋還要大。解像度方面,仍然是 720 x 1,280 高清質素,點距亦與 Xperia S 等機睇齊,同樣是約 319ppi,加上採用了 HD Reality Display 材質,不但在顯示影片、相片時,擁有更清晰細緻的顯示效果,即使在閱讀網頁或文件內容時,亦毋須放大顯示,也可以看到細字。此外,Sony 一向引以為傲的 Mobile BRAVIA 引擎,Xperia GX 亦有配備,令欣賞影片時擁有更漂亮的視覺效果。
仍然有配備 Mobile BRAVIA 引擎功能,有助加強相片及影片的質素。
另一款 Sony 手機才有的 xLOUD 功能,在 Xperia GX 中亦找得到,有助擴大內置喇叭音量。
為了讓大家能夠親眼看到 Xperia GX 的屏幕質素,小編就使用了一段 1080p 全高清解像度的影片,以及用預載瀏覽器瀏覽 UNWIRE 主頁,讓大家也感受它那 4.6 吋高清屏幕的威力。
1080p 全高清影片
小結:畫面細緻‧顏色自然‧黑位實淨
從上圖可以看到,Xperia GX 的 HD Reality Display 畫面,細緻度確實十分高,就連雕像上的細位、以及背景樹上的樹葉,也能清晰看到。此外,顏色鮮艷之餘不算失真,睇片時雙眼感覺十分舒服。最難得的是它的黑位、暗位顯示得十分實淨,沒有灰灰白白的感覺,Mobile BRAVIA 引擎的威力確實很強。
瀏覽 UNWIRE 主網頁
網頁顯示(未有放大)
網頁顯示(放大後)
小結:細字清晰可見
由於 Xperia GX 屏幕的點距高達 319ppi,所以即使不放大屏幕顯示,在瀏覽網頁或文件時,也能夠清晰睇到細字,整體而言,使用 Xperia GX 瀏覽網頁,感覺是相當不俗的。
千三萬鏡頭質素不俗
除了屏幕外,Sony 手機的另一賣點就是鏡頭,今年年初以來,Sony 已先後推出了 Xperia S、ion 及 acro S 這 3 部內建 1,200 萬像素鏡頭的機款,而 Xperia GX 就更進一步,內建了 1,310 萬像素鏡頭,進一步挑戰手機鏡頭像素上限。拍攝介面就與過往機款分別不大,功能上亦與過往機款相若,仍然可以拍攝一般相片、最高 1080p 全高清解像度影片、以及 3D 全景攝影及 3D 多角度拍攝,亦支援微笑偵測、臉孔偵測、防手震及快速啟動功能。至於質素方面,Xperia GX 內建了 Exmor R for Mobile 元件,令鏡頭拍攝出來的相片,質素與過往的 Xperia ion、acro S 相若,也是色彩自然及細緻度不俗,不過拍攝出來的相片,如果在強光下拍攝,會令相片好像有一層薄薄的白霧覆蓋在上面般,而且拍攝夜景相片時,如果相片內含街燈等強光,會出現較嚴重的眩光效果,不過雜訊控制方面還算不俗,至少不會出現像當年 Xperia S 般的 colour noise 情況,整體表現還算令人滿意。
拍攝介面與今年推出的 Xperia 機款分別不大。
同樣設有場景識別、普通拍攝、前置相機拍攝、3D 全景攝影、3D 多角度拍攝及全景拍攝 6 項拍攝功能。
在普通拍攝功能中,亦設有不同的場景模式供用家選擇。
拍攝相片方面,最高支援 1,310 萬;如果要拍攝 16:9 相片,最高支援像素就只有 1,000 萬。
同樣也支援臉孔偵測、微笑偵測、防手震等功能。
仍然支援 Sony 獨家擁有的「瞬間拍攝」功能,只須 1.5 秒速度就可以按著相機硬體鍵,令手機從閒置狀況快速開啟相機功能並將相片拍攝下來,
至於前置視像鏡頭,就只能拍攝 100 萬像素的相片。
至於拍片方面,後置鏡頭可以最高拍攝 1080p 全高清影片。
至於前置視像鏡頭,最高就可以拍攝 720p 高清解像度的影片。
試相區
日光室外拍攝
日光室外拍攝
日光室外拍攝
日光室外近攝
日光室外近攝
日光室外逆光拍攝
夜間室外拍攝
中文介面‧易用易上手
今次這部 Xperia GX,是從日本引入的水貨,一般用家平常對水貨日系機款會有點抗拒,主要原因是日水一般也只設有英文及日文介面及目錄,如果不太熟悉這兩個語言的話,使用起來就會有點困難。Xperia GX SO-04D 就完全解決了這個問題,因為它本身就已設有中文(繁體)、中文(簡體)及中文(香港地區)3 個中文語系,就連輸入法也預載了中文輸入法,使用上與 Sony 港行完全無分別,相信這一點已能令 Xperia GX 的吸引度大幅提升。另外,使用介面也有兩個選擇:docomo 的 Palette UI 及 Sony 自己本身的 UI,前者如果大家有使用過日水手機的話,應該不會感到陌生;而後者就是 Sony 應用在今年推出的 Xperia 手機的介面,如果有玩過 Sony 港行的用家,應該也會十分熟悉。這兩個介面,上手均十分容易,尤其是 Sony 的自家 UI,更是十分易用,所以即使大家以往未有玩過 Android 手機,使用 Xperia GX,應該也會很容易上手。
設有 docomo 的 Palette UI 及 Sony 自家的 Xperia 兩種介面。
docomo Palette UI。
Sony 的 Xperia UI。
除了一律將介面轉換為 docomo Palette UI 或 Sony Xperia UI 外,亦可以就主螢幕、通訊錄、播放器等設定指定 UI,例如:用家如喜歡 Palette UI 的主螢幕及通訊錄設計,但同時又喜歡 Sony Xperia UI 的播放器設計,這項功能就可以為大家達成夢想。
可詳細設定屏幕鎖定介面中所顯示的資訊。
如果是使用 Sony Xperia UI,自然可以選擇不同的主題風格。
至於使用 docomo Palette 介面,docomo 的吉祥物執事羊自然會出現在屏幕上啦!
與一般日系水貨手機不同,Xperia GX 內建了中文輸入法鍵盤,而且鍵盤風格亦與港行 Sony 機款一樣。
中文輸入法中,用家可以設定輸入繁體還是簡體文字。
另外,如果大家使用 Xperia 鍵盤,更可以使用手勢輸入法,在鍵盤上滑動輸入文字,但只支援英文、拼音及注音 3 種輸入法。
Xperia GX 有一項功能十分好用,就是可以透過 GPS 定位,依地點連接指定 Wi-Fi 熱點,這樣無論身處公司、家中、甚至街外常到的咖啡店,也可以指定手機連接同一個 Wi-Fi 熱點,而離開該處時就會關閉 Wi-Fi 連線節省電力,十分方便。
既然是 Sony 的手機,自然擁有一些 Sony 手機的獨有功能,例如這個 Xperia 內的 Facebook 就是一例,用家還可以自行設定同步甚麼內容。
亦預載 LiveWare 管理程式,可以設定接駁周邊或裝置時,自然啟動甚麼手機功能。
亦擁有 PlayStation Certified 認證。
Xperia GX 預載了 Android 4.0.4 Ice Cream Sandwich 作業系統。
既然採用 ICS 作業系統,自然擁有數據使用監察這個程式。
亦由於同時擁有前置視像鏡頭,所以也支援臉孔偵測解鎖功能。
內建了 12.85GB 儲存空間,亦支援 USB OTG 功能,可以透過 USB 端子掛載其他儲存裝置。
通話方面,它內建噪音抑制功能,即使身處嘈雜地方講電話,對方亦可以清晰聽到你的說話。
記著:如果用家擔心聽不到來電鈴聲,只要在音效中勾選「響起時震動」,就可以做到有來電時響起鈴聲兼機身震動。
另外,當用家在開會時,如果有來電,可以拒絕接聽並以訊息回傳對方,用家可以自行從這 6 個訊息中選擇,亦可以自行設計回絕訊息內容。
另外,上網方面,由於 Xperia GX 是日系水貨手機,所以用家需要自行設定 APN,才能夠以數據網絡上網。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Xperia GX 支援 4G LTE 網絡,但它只支援日本的 4G LTE 2100MHz 頻譜制式,未能支援香港的 1800MHz 及 2600MHz 4G LTE 制式,但使用 3.5G HSPA+ 及 2.75G EDGE 是沒有問題的。
採用新架構雙核處理器‧效能不俗
最後就讓小編為大家講解一下 Xperia GX SO-04D 的硬體規格吧。身在 2012 年這個四核心手機的年代,有些用家可能看到它只採用雙核心處理器,但售價仍然高達 $5,880,會感到有點卻步,但事實上它採用的雙核心處理器,是屬於 ARM Cortex-A15 新架構 S4 系列的 Qualcomm Snapdragon MSM8960 1.5GHz 雙核心處理器,與 HTC One X 所採用的處理器相同,而 Sony 採用此處理器的原因十分簡單:暫時除了韓版 Samsung GS3 所採用的四核處理器能接收 4G LTE 網絡外,就只有這枚處理器可以接收 4G 訊號。但這枚處理器由於採用全新架構,所以在效能上比現時在香港售賣的 Sony 港行雙核心手機高很多,而且耗電情況亦比港行機款少得多,用上一天一般問題不大,效能更幾乎可以媲美市面的四核心機款。不相信?就讓一眾 benchmark 軟件的結果告訴大家吧。
總結:表現出色‧難怪搶斷市
相信大家也記得數天前我們曾為大家報導一單消息,指 Xperia GX 在日本推出第一天,已被當地用家搶購一空,可見 Xperia GX 的吸引力確實沒法擋。而經過小編測試此機後,更深深感受到它的吸引力:華麗屏幕顯示、高像素高質素鏡頭、易用介面等,也令小編對它的表現感到十分滿意,而且整體操控也十分暢順,完全沒有當年 Xperia S 那種「窒下窒下」的感覺,確實值得一讚!唯一是它的售價始終較昂貴,$5,880 這個價位,已能令大家買到一台採用四核心處理器的 Samsung GS3 有餘,或者同時支援接收 4G LTE 網絡的韓國四核心 GS3!所以雖然 Xperia GX So-04D 表現出色,對於香港用家來說,吸引力始終只屬一般吧。
Sony Xperia GX So-04D 規格表:
頻率:GSM 850/900/1800/1900MHz;HSDPA 14.4Mbps;HSUPA 5.76Mbps;LTE 2100MHz
處理器:Qualcomm SnapDragon MSM8960 1.5GHz 雙核心處理器
記憶體:1GB DRAM
內存空間:16GB
記憶卡:microSD(最高支援 32GB)
屏幕:4.6 吋(解像度:720 x 1,280)HD Reality Display 觸控屏幕
鏡頭:1,310 萬像素(後置;內建 LED 閃光燈、支援最高 1080p 全高清影片拍攝);130 萬(前置;支援 720p 高清影片拍攝)
無線連接:Wi-Fi 802.11 a/b/g/n、藍牙 3.1(支援 A2DP)、支援 NFC 無線傳輸、內建 GPS(支援 aGPS)、支援 USB (OTG)
電池:1,700mAh
使用時間:最多 400 分鐘(2G / 3G)
待機時間:最多 300 小時(2G);最多 380 小時(3G)
機身顏色:黑、白
作業系統:Android 4.0.4 Ice Cream Sandwich
體積:131 x 69 x 8.6mm
重量:127g(連電池)
售價:$5,880
查詢:三禾電氣(2374 0618)
相關文章:
【評測】PS5 Pro / PlayStation 5 Pro 詳細效能評測 實機遊戲 60fps 畫面 + 新光追效果放大睇 + 打機溫度噪音 【開箱】PS5《女鬼橋二釋魂路》實體版 隨附 OST + 製作紀錄書 【評測】Google Pixel 9 Pro Fold 詳細評測 機身偏闊手感一般 + 雙熒幕表現出色 + 終原生支援香港 5G + 定價偏貴不夠抵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