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這訊息之後,如果不轉發給 10 個朋友,就會遭到不幸」之類的短訊,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這類的連鎖信以前是用信件的形式,至今就算科技發達,同樣縈繞不散。
連鎖信絕對不是新科技的產物,早在中世紀已經有連鎖信的紀錄(如上圖),一直發展下去手法層出不窮,不過橋不怕舊,最緊要受。這些連鎖信的內容,可能是帶有神秘色彩的,也可能是有金錢誘因,總之無論是恐嚇或者獎賞,都會有人中招,把連鎖信散播開去。從前可能因為資訊傳遞上的限制,讓人比較容易相信這些訊息,不過發展多年,到了今日仍然經常可以見到,那就已經不是資訊不足的原因了。
相反的,自從科技開始發達,電子訊息例如短信和電子郵件開始普及之後,連鎖信不但沒有減少,而且還變得更多,這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轉發訊息的成本下降,不用再付費貼郵票,按一個制就可以把訊息發出去,繼續連鎖信。一般來說,這些訊息都沒有什麼害處,大概只是浪費時間閱讀,不過其中一些滲透了網絡傳聞,例如似是而非的健康資訊等等,稍有不慎,就會變成散佈謠言的幫兇。
而到了現在,已經是社交網絡的年代,連鎖信除了簡單的文字之外,也演化出各種的形式,不再只是轉發那麼簡單,大家甚至能夠親身參與其中,樂也融融。說穿了其實早前的冰桶挑戰、近來仍然很流行的每日感恩,或者「10 本最喜歡的書」之類的遊戲,也是連鎖信的變奏。透過「Tag 人」的機制,很容易就能夠把遊戲散播出去。
這些變種的連鎖信,當然也未必有害,而且也可能帶來一些對社會的益處,例如冰桶挑戰就是一例。但在資訊膨脹的年代,越來越多這類東西,也是令人越發疲勞。對於洶湧而至的資訊,要判斷真偽,也許已經超出我們的負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