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3D 打印人物專訪

科技 x 文化 x DIY ‧ 專訪 Lab by dimension+HK 創辦人 林欣傑先生

Published by
依莉詩
Share

近年本地製造愈來愈受歡迎,幾乎每個星期各個地區都有創意市集,售賣 DIY 的羊毛氈、剪貼盒等的手作仔。但原來美國、日本,甚至台灣早已興起「FabLab」文化,將 DIY 這個概念融入工業中。而今日 unwire 就訪問了全港唯一一間 FabLab -「Lab by Dimension+」的創辦人 林欣傑 (Keith),探討一下數位製造令「Made in Hong Kong」這個品牌復興的可能性。

以新媒體藝術家自居的 Keith ,多年來參與世界各地的藝術展和設計展,因而認識來自台灣的拍檔成立設計公司。同時又因任職多間本港大學的客席講師,眼見不少充滿創意想法的年輕人,卻因為缺乏器材而令想法付諸流水。「本地的大學很奇怪,它們的機器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就算是該院校的學生,不是讀某些學系都不能使用。因為我們本身做創作,已經有大量的工具和器材,但又不是天天使用,一直都想開放給公眾使用。而且在外國 Fab Lab 這個概念已經發展成熟,見到好多 Fab Lab 的完美示範。」就是這樣,Keith 就決定在 13年正式開辦 Lab by Dimension+ HK ,負起推動本地創意工業的責任。

一個創作、製造、銷售的開放空間

Fab Lab 由源自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尼爾‧格申斐德的一個概念,以低成本的方式,透過電子以及類比型工具來建造物件的實驗室,成就了 「You can make (almost) anything!」的全新創作文化。Fab Lab 是一個結合了創作、製造、銷售身和展示於一體的開放空間,「只要有好的想法,就可以利用不同的數位製造機器,讓它逐漸成形,實現自己的概念。」

帶來新一波工業革命

Fab Lab 主要提供的數位製造機器,包括雷射切割機、 3D 打印機等專業而操作簡單的器材。而數位製造經常被形容為新一波工業革命,衝激消費社會。Keith 就認為第三次工業革命其實已經進行中,甚至出現了變化。「數位製造顛覆了現在的消費模式,製造者和消費者和關係。以往的機器,電子設備都好貴,就算有概念、有技術都未必有資金和能力找到專業的地方做製作。現在 3D打印機愈來愈平,軟件亦愈來愈容易使用。所以只要識用簡單軟件,就可以做出自己的產品。以後可能只要買一個檔案,就可以在屋企的 3D 打印機印出來。」

▲ 現在只要用簡單的軟件就可以繪製立體圖稿。

▲ Keith 表示做產品設計需要有樣本,以前一個樣本要找其他公司做可能要 600-700 元,現在打印出來就平一點,就算需要修改亦可以再印,減少了很多做樣本的時間。

為藝術提供更多可能

雖然數位製造機器改變了工業的生態,但 Keith 認為站在一個藝術家的角度看,數位製造機器對創作沒有太大幫助。「設計作品時不會因為多了機器就會加快速度,反而機器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比藝術家。我好鍾意挑戰工具,例如嘗試利用 3D 打印技術創造更多效果。」的確,現時有不少藝術家運用數位製造機器進行藝術創作,把新媒體創作的能量轉換特性化成現實,在不同媒體之間交互轉化,例如將聲音轉換成數位雕塑,大數據雕塑,互動雕塑,穿戴雕塑等。

▲ Keith 坦言自己比較喜歡使用雷射切割機多於 3D打印機,因為 3D 打印技術未成熟到可直接製造產品。仍處於做初版的階段。而雷射切割機相對快及準確,運作時無需移動材料,也不會直接按壓到材料,所以現在 Keith 有 9成產品都是用雷射切割機製造。

▲ Keith 在創作中經常需要使用雷射切割機切割木材、亞加力膠塊及皮革或在材料的表面進行激光雕刻。

香港人鍾意消費

然而,在香港  Fab Lab 這個概念比較創新,雖然香港都有類似 Fab Lab 的學會,但工具和機器都不會開放給公眾使用,Keith 坦言推動有點難度。「相比日本、台灣,香港的自造者文化相對落後好多。本身做設計的人已經少,還要知道 Fab Lab 是甚麼,再願意過來的就變得更很少。」後來,Keith 為了推廣 Fab Lab 文化開始舉辦工作坊,結果所做的黑膠唱片機大受歡迎。「初時沒有想過會做產品,我不是做產品的專家。但因為香港人鍾意消費,要有一些實物或體驗活動才可以吸引到市民去了解過個地方。」Keith 更表示現在開始有人認識 Fab Lab 文化,工作坊亦場場爆滿。「終於有設計師上來做自己的作品,這是我最想見到的事。」

▲為了市民能夠嘗試 DIY 的滋味,Keith 提供了一些半製成品讓大家購買。

▲ 購買後更可以坐下來,即場試做。

Made in Hong Kong 有難道

現時 Lab by dimension 在香港和台灣都有分部,香港方面,除了 Keith 和來自台灣的拍檔,還有 4位設計師駐場。正當 Keith 以為可以實現理想,「通過營造空間,讓創作人透過使用精準的機器及工具,創造出專業作品及產品,成就 Made in Hong Kong 」之際,Lab by dimension 始終都敵不過租金上升將要離開觀塘。「其實我都唔想搬,但我們借工具或機器出來並非牟利,亦只會參考學校費用來收費,現在加租加得太犀利,所以完了這個在 K11 的展覽就要搬到太子。」Keith 更抱怨香港與台灣的商業文化很不同,「我可以形容香港現在的發展有少少走錯路。政府經常鼓勵人研發更多的 3D 打印機,但偏偏忽略了本土文化。台灣政府的發展方向就很不同,會成立一個專門負責推動文化、創意工業的政策局,幫助年青藝術家或科技人。現在如果要 Made in Hong Kong 的品牌帶回香港,仍然有點難道。」

▲ 由 3月 14日至 5月 17日期間 Lab by dimension 會搬到 K11 開放給大眾參觀,而當中更會展出十多位藝術家的作品。當中 “One day social sculpture” 就是 Keith 的作品,把現實和虛擬世界合成,每天塑造出一件真實的雕塑,成為閱讀社交網絡文化的文本。

《ART.FAB.LAB 藝術 ‧ 製造所》展覽詳情:

日期: 2015年 3月 14日至 5月 17日

開放時間: 中午 12時至下午 10時

地點: K11 購物藝術館 K11 Art Space (B207)

Published by
依莉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