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大,機器壞。」要留意身體健唔健康,定期量血壓好重要。襯就嚟父親節不妨考慮下送部血壓計俾爸爸。而今日介紹的 iHealth 血壓計就係小米旗下品牌米家的新出品。依家就等我依莉詩試下佢性價比係咪一樣高先!
一直以來,大部份人都覺得水銀柱血壓計的準確性比電子血壓計高,不過,水銀柱血壓計始終含有水銀,而且比較難操作,所以近年多數都鼓勵以其他不含水銀的血壓計取代水銀柱血壓計。而操作簡單的電子血壓計就成了每個屋企都有一部的必需品。不過要家中的長輩每日乖乖拎部機出嚟度,仲要用紙筆抄底數據,真係少 D 恆心都唔得。如果血壓計可以連接手機,自己紀錄數據就更好了。
兩鍵直覺操作,分開記錄父母數據
今次呢部 iHealth 血壓計四四方方,設計簡約。雖然係智能血壓計,不過同普通電子血壓計差唔多大。白色的機身,沒有繁瑣按鈕,睇落去有少少無印的感覺,唔多似 Made in China 的出品。而上面的兩個按鈕,分別是『爸爸測』、『媽媽測』,非常直覺的設計,連接手機後,可以直接分開記錄爸爸或媽媽的每日數據,就算唔識用智能手機的長輩都無需花太多時間重新學習。
▲ 純白的設計外觀相當乾淨,旁邊有一個 micro USB 充電孔同腕帶插孔。
▲ 腕帶部分有 22-30cm,手臂唔太肥的話都夠用,不過腕帶的面料使用尼龍質料,不太柔軟,戴上手唔太舒適。
簡單文字分析,貼心溫度提示
與一般電子血壓計不同的是,iHealth 血壓計有一個 4.3 吋彩色螢幕,唔單止會顯示心跳率及及血壓等測量結果,更會顯示血壓是否正常等初步分析。雖然彩色螢幕除咗美觀,好似唔多實際,不過以簡體字顯示初步分析,對父母來說會更加安心,唔駛再成日問點為之正常。如果父母視力有問題都唔怕,血壓計每次測量完會語音播出測量結果,而且相當大聲。小編每次測量完都會因為播出的普通話廣播而引來同事奇怪的目光。
▲ 螢幕除咗會顯示心跳率及及血壓等測量結果,更會顯示血壓是否正常及趨勢等初步分析。
▲ 唔用的時候會顯示室外 PM2.5 指數同室內外溫差,看似非常貼心。不過我不太明白室外的數據是如何得出的,因為天文台的溫度與血壓計顯示的不太相同。
▲ 連接手機 App 後,可以睇到詳細的量測資訊,而且有趨勢圖顯示。不過我發現每日只會將第一次測出來的數據記錄,即是說,就算習慣早晚壓血量,都只會記錄早上的數據。
▲ 手機 App 可以係設定血壓計的開機畫面,提醒爸爸媽媽量血壓。
相關文章: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評測】小米 MIX Fold 4 國行開箱評測 機身更輕薄手感更佳 + 更硬淨耐用 + 電量用足一日以上 + 表現四平八穩 + 散熱效率一般 小米 SU7 Ultra 預訂價公佈 SU7 10 月交車突破 2 萬部
Wi-Fi 同步,遠距離關注父母健康
比起上一代的小米血壓計,呢部除咗可以將數據直接記錄係手機 App外,更可以通過 Wi-Fi 自動同步數據到雲端,以微信遠程把資料傳給指定人士。這樣就可以遠距離了解爸爸媽媽的血壓數據,密切關注父母健康。此外,唔少人都擔心電子血壓計會因電力不足而影響準確性,而 iHealth 血壓計內置 2,200mAh 充電電池,而且會顯示剩餘電量,電量不足時只要通過 MicroUSB 接口充電即可,非常方便。
▲ 只要連接過一次血壓計,就算唔番屋企都可以睇到父母的即時量測結果。
▲ 左上角可以看到剩餘電量,避免因電力不足影響準確性。
依莉詩:「自動記錄夠方便」
唔少人都有量血壓的意識,不過要爸爸媽媽次次都記低數據,佢地未必會記得做。而呢部智能血壓計會分別將爸爸同媽媽的數據記錄係 App,咁子女就可以更了解佢地的血壓趨勢,複診時比醫生睇都方便 D 。此外,每次測量完都會顯示同讀出心跳率、血壓、是否正常及趨勢等測量結果及初步分析,雖然係簡體字同普通話,不過對爸爸媽媽來說,知道「正常」個刻已經非常安心。至於準唔準,因為每個人每次的血壓都唔同,好難評估。不過我同其他同事都測過,得出的數值同平時自己測的都差不多,估計誤差都不會太大。
不過,最後都要提提大家,血壓係一個趨勢,而且會有好多變數,例如做完運動、天氣太熱都可能有影響,唔會因為一次測到血壓高過標準就會係高血壓。但如果長期差到都過高,而且有頭痛頭暈等不適,最好就去睇醫生啦!
價格:人民幣 399 元 (約 HK$ 476,NT$1,994)
相關文章: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評測】小米 MIX Fold 4 國行開箱評測 機身更輕薄手感更佳 + 更硬淨耐用 + 電量用足一日以上 + 表現四平八穩 + 散熱效率一般 小米 SU7 Ultra 預訂價公佈 SU7 10 月交車突破 2 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