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評論

香港湊 B 畸型家庭結構:爸爸 x 2 + 外判媽媽(外傭)

Published by
Candy
Share

 

星期六早上,我帶妹妹子到家裡附近的公園玩耍。大約十個小孩正在玩滑梯和打鞦韆。我陪妹妹子玩了一會,就慢慢退到一旁,觀察她如何和其他小朋友交流。這樣一退,我卻看到另一件事。原來,我是唯一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媽媽帶孩子來公園玩。

其他的就只有兩種人——一是新移民媽媽;一是外傭。我的腦海忽然翻起許多思緒:究竟其他香港媽媽帶孩子到哪裏去了?是去了補習班嗎?因為怕熱留在家中或轉到室內的遊戲室嗎?因為父母要加班或需要輪更工作所以請外傭幫手帶孩子去玩?也或許,只是剛好這幾個星期或這個時間沒有香港媽媽出來。

 

這個現象讓我想起了一條短片:

短片測試了新加坡的媽媽和外傭對小孩子的了解。媽媽和外傭會被問及有關小孩子的問題,問題並不刁轉,不外乎是他長大後的志願、在學校裏最要好的朋友是誰等,最後小朋友會說出「正確答案」。結果當然是日對夜對小孩子的外傭比媽媽更了解小朋友的想法。很心傷、也很真實。最了解自己子女的,竟然是別人而不是媽媽。雖然短片測試的是新加坡的情況,但我猜想香港的情況也不相伯仲。

香港很多行業的工時,很多時都遠超一個有家庭的人所能承受。加上香港地衣食住行樣樣貴,這個世代要夫妻其中一個賺錢養起一頭家,似乎要比上一代難。夫妻倆一起為頭家打拼,照顧兒女的重任,無可避免落在爺爺嫲嫲、公公婆婆,或是外傭的身上。於是一個家庭,彷彿要有兩個 bread winners 才能支撐財政。家庭運作、養兒育女、母親的角色,就只好外判、假手於人。也難怪許多人認為香港不是一個適宜小孩子成長的地方。因為活在這裏,家庭結構多數變得畸形。現在的社會,似乎家裏有兩個賺錢的「爸爸」加一個外判或暫代的「媽媽」,才是家庭結構的主流。

可是,父母親的身份是天賜的。無論如何外判家務或家庭的日常運作,陪伴子女的時間,總要親身上陣的。兒女是上天賜給夫婦愛的禮物。工作和錢對家庭運作很重要,但父母的愛對孩子的影響卻更深遠。這是任何人都不能替代的。

無論爺爺嫲嫲、公公婆婆,或是外傭幾有心機幾盡責幫忙照顧,放工回家,請抛開工作,做回兒女的爸爸媽媽,給小朋友一個大大的擁抱和深深的一吻,和他們相擁談話,了解一下他們小腦袋裏面的想法。我相信,他日回望,這會是你們人生中最甜蜜溫馨的一段日子。

Published by
C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