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日和家人食飯,難得地看到 TVB 的《星期日檔案》,介紹了一位對書本有深厚感情,為了修復一本 19 世紀的兒童故事書,毅然到英國學習專業修復舊書的技術。回港後修書醫生不但為他人修復一本本載滿人們感情和歷史的書冊,亦開班授徒教授他人修復書本的知識。雖然筆者並非愛書之人,但見到香港仍然有人為保存文化而努力,實在感動。
家中書櫃放著的書,除了流行文學、小說和工具書,有不少都是又大又厚的預科和大學時代的教科書和參考書。一直保留著的原因,是希望有朝一日當自己退休時,能夠好好學習重溫。例如預科的地理書,裡面有教各式各樣的雲、地上不同的石,以前都沒有時間「眈天望地」按圖索冀,又例如大學時代的心理學書籍,幾百頁由初生至老去的人生心理來一個導覽,當時只為交 Paper 沒有好好消化,如果到了人生有歷練之後再讀,應該會更有趣味。
現時要購買電子書現在並不困難,Google Books、iBooks 都能做到,偏偏並非所有書刊都有電子版提供,成公斤重 600 幾頁的參考書如果能夠通通放在閱讀器內,搭車或在公園就能隨時拿出來閱讀。實體書有修書醫生將書本舊變新,如果有一日任何書籍都能夠低成本、簡易地數碼化,將會是筆者最樂意見到的,閱讀就會更方便,書本的知識亦更容易保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