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東京奧運繼續如火如荼地進行。而近日舉行的羽毛球男子雙打決賽由台灣選手勝出,而當中判別決勝分數的鷹眼系統成為網友熱話,不少網民亦相當好奇系統如何運作。
近日東京奧運羽毛球男子雙打決賽中,由中國對台灣選手。而當台灣選手李洋與王齊麟在第二盤以 20:12 領先,李洋一球落於中國隊底線上,經裁判判定為界內,並獲得最後決勝分。及後,中國選手提出挑戰,透過鷹眼系統顯示,羽毛球壓在線上,為有效得分,最終判定台灣嬴得當地首面羽毛球金牌。而鷹眼系統更於賽後成為網民的一時佳話,更引起不少網民於網上對此進行一系列的熱烈討論。
而其實鷹眼系統廣泛出現在多項賽事,裁判亦仰賴其作出關鍵判決。鷹眼系統呈現的畫面,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影像重播」,而是電腦模擬結果。鷹眼系統透過 8 至 10 台高速攝影機每秒拍攝 340 張畫面及 3 至 4 部電腦負責演算建立模擬畫面,記錄球的飛行軌跡,建立 3D 模型。羽毛球是可用鷹眼系統的特例,因為並不是球體,而且重量僅約 5g,飛行時容易受旋轉、羽毛破損、空調風向等影響,模擬難度比其他球類高出許多。因此世界羽毛球協會直到 2014 年才首度接納鷹眼系統。
資料來源:科技新報
—
unwire.hk Mewe 專頁 : https://mewe.com/p/unwire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