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到擁有觸控熒幕,兼且具備可「變形」,有不同使用模式的手提電腦,市場上已有不少選擇,但如果是屬於電競級別,之前就真的未見。最近 ASUS ROG 就推出了首部擁有「變形」設計的電競手提電腦 Flow X13,究竟使用起來感受如何?就讓 Edward 為大家詳細測試一下啦。
擁多模式滿足不同場合需要
既然說得上是「變形」機款,Flow X13 在設計上當然與其他「變形」機款沒有太大分別,同樣是擁有可 360 度旋轉的熒幕鉸位,用家可按不同場合需要,以一般筆電模式、睇片模式、帳幕模式或平板模式使用,唯一分別是它的熒幕部分是不能拆出來的,只能透過旋轉熒幕以啟動不同使用模式。
▲由於採用了可 360 度旋轉熒幕改變模式的設計,所以金屬鉸位亦設計得十分實淨。
▲用家可當作一般電競手提電腦使用。
▲亦可以睇片模式或帳幕模式使用,用來睇片甚至打機都十分不錯,但以這模式打機,相信用家需要另駁無線鍵盤滑鼠,或者藍牙手制了。
▲將熒幕旋轉至機背,就可以當作平板電腦使用了。
機身硬淨兼算輕便
至於機身設計方面,機面加入了斜紋設計,機身用料採用鋁金屬,手感不錯之餘,感覺亦十分硬淨。另外,Flow X13 厚度及重量分別只有 15.8mm 及 1.3kg,當然以筆電來說不算輕薄,但如果在電競筆電界別,這已是極為輕薄的設計了,基本上拿出街用亦沒有太大問題。另外,灰黑色的機身,亦給予用家專業的感覺,沒有了傳統電競機 RGB 燈或花巧設計的特點,反而適合多媒體創作人使用,即使外攜使用至少也不會過於高調。
▲機身採用金屬物料製造,黑灰色機身配合斜紋,陽剛味頗重。
▲在機面左下角印有 ROG 的字樣。
▲斜紋的坑紋頗深,摸上去頗有手感,不過筆者擔心會容易藏塵或污垢物。
▲機身以電競機來說算輕薄,筆者單手都可以拿起,不覺很重。
▲端子數量不太足夠,尤其是 USB Type-A 只有 1 個,但種類算齊全。
▲機底與機面採用相同風格,同樣是黑色斜紋設計。
▲兩個大孔正是散熱風扇所在。
▲在機背及機身右側設有排氣孔,將熱力排出機外。
▲機底近用家左右兩角設有內置喇叭,音質算是不錯,但未算突出。
▲音效上支援 Dolby Atmos,另外內置咪高峰支援雙向 AI 降噪,方便大家打機時可以清晰與隊友以語音溝通。
▲熒幕頂部設有視像通話鏡頭。
▲機身右側的開關鍵,同樣是指紋辨識器,一按即可登入系統。
▲與其他 ASUS 筆電一樣,內建 Link to MyASUS 功能,可接駁 iPhone、iPad、Android 手機或平板,在電腦上操控手機或平板。
相關文章: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
配置彈性按需要提升效能
除了手提電腦本身擁有「變形」設計,可以讓用家按場合以最適合及方便的模式使用外,在配置上它亦極具「彈性」。它本身內建了 AMD Ryzen 7 5800HS 處理器、16GB DDR4 RAM 及 1TB M.2 PCIe NVMe SSD,但重點就在於顯示晶片 / 獨顯方面:當使用內置鋰電池運作時,筆電會以 AMD Radeon 內置圖像處理晶片運作,令大家有一定圖像處理能力之餘,亦可同時擁有較長使用時間;而當接駁火牛以 AC 電運作時,就會改為使用內建的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獨顯運作,這個效能普通執相剪片已經十分足夠;當大家身處家中時,只要接駁隨附,內建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獨顯的 ROG XG Mobile 外置卡盒,就可以即時以倍數提升 Flow X13 的圖像處理能力,令它可以像一般電競桌面電腦般,以十分流暢及高畫質玩絕大部分的電腦遊戲,即使剪 4K 片亦完全沒有問題。這種按需要提升圖像處理能力的設計,對於用家而言確實十分體貼,至少可以擁有一部可帶出街使用,亦可以想打機時有高效能的電競手提電腦。
▲Flow X13 本身內建兩款圖像處理硬件,使用鋰電池時會以 AMD Radeon 圖像處理晶片運作,而接駁了 AC 電後就會以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獨顯。
▲不過 Flow X13 的「最強形態」,是展現在接駁了上圖左方這個 ROG XG Mobile 後才會見到。
▲它採用專屬端子,接駁電腦後需要鎖死才能使用。另外,當要斷開接駁時,亦需要在電腦先退出它,才能拔除插頭,以免對 XG Mobile 造成損傷。值得一提的是,它同時可為 Flow X13 提供電源,所以接駁它後,就不用再接駁火牛,可以騰空出另一個 USB Type-C 插槽接駁其他周邊產品。
▲至於這個 ROG XG Mobile 有甚麼地方那麼強勁?答案就是它其實是一個外置顯示卡盒,內藏強勁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筆電版獨顯,效能幾乎等同於桌面電腦版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接駁後,內藏顯卡的散熱風扇會顯示出紅色的燈效,代接正在運作。
▲卡盒機背灰色斜斜的部分就是支架,可拉出令 XG Mobile 可穩當放在檯面。
▲ROG XG Mobile 亦可說是 Flow X13 的外置接駁器,除了設有 SD 讀卡器外,亦設有多 4 個 USB Type-A 插槽、HDMI 輸出、DisplayPort 輸出及 LAN 插槽,配合它端子就十分夠用,完全可作 Desktop Replacement 使用了。
三種模式效能實試
設計上確實十分厲害及體貼,但實際使用起來又是否真的如此大分別?生活及工作上這種設計又是否幫到手?
▲Flow X13 內建了 AMD Ryzen 7 5800HS 3.1GHz 處理器。
▲以鋰電池運作時,會以 AMD Radeon 內置圖像處理晶片處理立體圖像,效能不俗但只適合處理簡單圖像,像睇片、極簡執相等。
▲當接駁了 AC 電後,Flow X13 就會以內建的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Max-Q 獨顯運作,它設有 4GB 的 GDDR6 獨立圖像處理記憶體,即使用於執相或剪輯 1080p 解像度的影片,又或者在不追求高畫質情況下打機,都可以輕鬆應付得到。
▲當接駁了 ROG XG Mobile 後,Flow X13 的圖像處理就會交給在外置卡盒內的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獨顯,它設有 16GB GDDR6 獨立圖像處理記憶體,有了它,基本上用 Flow X13 剪輯 4K 片都綽綽有餘,打機時即使開至較高甚至有些遊戲中的最高畫質,都可以暢順以 120fps 效果遊玩。
▲其餘硬件配置,筆者的受測機就內建了 16GB DDR4 記憶體及 1TB M.2 PCIe NVMe SSD。
筆者試過以 3 種不同模式,並分別以不同效能測試軟件、遊戲及以 Premiere Pro 剪 4K 片,測試不同模式下 Flow X13 的表現,結果如下圖:
▲在 3 種模式下以不同效能測試軟件測到的結果,大家可以見到接駁 XG Mobile 後表現大部分都高出一截,尤其是圖像處理方面。而處理器及 SSD 的表現亦有受惠而提升了效能。
(表格中有誤,應為 GTX 1650 Max-Q 而非 GTX 1050 Max-Q,特此更正。)
▲至於打機方面,大家可以見到如果想以高畫質 + 120fps 玩遊戲,基本上需要接駁 XG Mobile 後才能做到。當然,如果大家不追求最高畫質,以內建的 GTX 1650 Max-Q 打機,其實也勉強可以玩到的。
(表格中有誤,應為 GTX 1650 Max-Q 而非 GTX 1050 Max-Q,特此更正。)
▲筆者最後再以 Adobe Premiere Pro,測試 3 個模式下要渲染同一條接近 3 分鐘的 4K 影片,需要多少時間。
▲大家從上圖可以見到,如果要輸出剪輯了的 4K 影片,接駁 XG Mobile 後確實表現突出很多。但值得留意的是,如果大家不怕慢少許,即使以內建的 GTX 1650 Max-Q 剪片及渲染影片,速度也屬可接受範圍。
(表格中有誤,應為 GTX 1650 Max-Q 而非 GTX 1050 Max-Q,特此更正。)
大家可以見到,當使用鋰電池運作時,以 AMD Radeon 內置圖像顯示晶片處理圖像,表現已算中規中矩;當接駁 AC 電源,並改為使用 NVIDIA GeForce GTX 1650 獨顯處理圖像後,圖像處理效能均有 23% 至 32% 的提升;而當接駁 ROG XG Mobile 外置卡盒,以 NVIDIA GeForce RTX 3080 獨顯處理圖像,圖像處理效能與使用 AC 電時相比,更有 1.9 倍到超過 3 倍的提升,而相比使用鋰電池時,提升幅度更達到 2.6 倍至 4.3 倍!另外,打機實試方面,大家可以見到玩較靜態遊戲時,無論以任何模式玩,分別也不是太大;但如果玩較動態的遊戲,使用外置卡盒時的 fps 相比使用內置圖像處理晶片時的表現,分別可達到約 3 倍。即使在工作方面,筆者以 Adobe Premiere Pro 剪輯一條約 2 分鐘的 4K 影片並進行渲染,大家可以見到使用 XG Mobile 時,時間相比使用內置電池時快了達到 71%!當然,大家會見到時間也是相差 1 分鐘內,但如果大家要剪輯時間更長的影片、甚至 8K 影片時,時間差就未必只是 1 分鐘內那麼少了。由此可見,這種可讓用家按場合及需要,透過電源及配件改變硬件配置,以達到兼顧流動性及效能的設計,同樣是值得一讚。
▲Flow X13 亦在 MyASUS 軟件中內建電池充電保護功能。
熒幕質素不俗色準高色域不算廣
至於顯示方面,ROG Flow X13 內建了 13.4 吋 1920 x 1200 解像度 120Hz IPS 觸控熒幕,而且具備 Pantone 色準認證。筆者初步測試過,無論用來顯示文件或網頁,又或者影片甚至打機畫面,效果都十分不錯,清晰度及細緻度高之餘,顏色亦屬自然,而且可視角度亦高。此外,色準方面,筆者使用專業熒幕測試工具 Spyder 5 進行測試,結果見到白平衡數據為 6333K,相當接近陽光的 6500K 色溫,可見它的色準確實很高。不過色域方面,筆者見到它的 Adobe RGB 及 DCI-P3 分別只有 77% 及 78%,只屬一般,尤其是綠色顯示方面比較弱,有些顏色可能在熒幕上未能準確顯示出來,估計與 Flow X13 因為需要兼顧成本,未有用上 AMOLED 熒幕有關,比較可惜。
▲Flow X13 內建了 13.4 吋 IPS 熒幕。
▲熒幕頂及兩側邊框均採用幼邊設計,但近機身的一邊邊框就較粗,並印有 ROG Flow 的品牌及型號字樣。
▲熒幕採用方正設計,亦頗薄身。
▲熒幕解像度為 1920 x 1200,而且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
▲筆者測試過兩款支援 120Hz 熒幕更新率的遊戲 GTA V 及 Gears 5,兩款遊戲在 Flow X13 接駁 ROG XG Mobile 後,均能在高畫質設定下以 120fps 穩定運作。
▲熒幕質素不俗,顯示文字清晰銳利,瀏覽影片時色彩亦屬自然。
▲至於打機時,色彩會鮮艷一點但不算過份,顯示細字亦十分清晰。
▲採用防反光的 IPS 面板,可視角度頗高。
▲筆者找來專業熒幕測試工具 Spyder 5 測試 Flow X13 熒幕的色準及色域。
▲首先色準方面,結果見到它的白平衡數值為 6333K,與日光的 6500K 十分接近,換言之它顯示出來的顏色,與平時肉眼看到的十分接近,色準算是十分高。
▲但色域方面,雖然它支援 98% sRGB,但對於多媒體創作人較重視的 AdobeRGB 及 DCI-P3,卻分別只有 77% 及 78%,兩者在綠色顯示上都較弱,比較可惜。
觸控筆繪圖表現出色
另外,Flow X13 具備觸控熒幕,所以在平板模式上進行操控時,大家除了可以使用手指外,也可以使用隨機附送的觸控筆進行繪圖、寫字或控制系統。筆者初步試過這支觸控筆,拿在手上手感十分舒服,與拿著一般的筆分別不大;而在熒幕上繪圖寫字,靈敏度亦十分高,筆尖與線條基本上未見有斷開的情況,如果大家喜歡繪圖寫字,它的表現大家應該很難有投訴空間。而筆者覺得值得一讚的,是機面設有磁吸設計,用家可將觸控筆磁吸在機面不同位置,帶出街時如果不用,就可以吸在機背,減少遺失的機會,設計上十分體貼。
▲擁有觸控熒幕,用家在平板模式時當然可以使用手指操作電腦。
▲隨機亦附送觸控筆,形狀採用六角形,有點像鉛筆的設計,拿在手上使用十分舒服。
▲有了觸控筆,用家可作更精準的電腦操作,或者在熒幕上繪圖寫字。
▲筆尖十分細,而且靈敏度十分高,筆者用來寫字,未見斷線情況,表現十分理想。
▲觸控筆以 AAAA 電池驅動。
▲不用觸控筆時,用家可將它磁吸在機面任何一個位置,方便外攜使用,十分體貼。
相關文章: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
鍵盤打字舒服但按鍵不足
至於鍵盤方面,Flow X13 亦內建了傳統 13.4 吋筆電應有的鍵盤佈局,而且它設有不少快捷鍵,讓大家可以很容易透過不同組合鍵,操控電腦各項功能,甚至可以一鍵開啟 Armoury Crate 調校系統性能,或者一鍵調校散熱風扇轉速。另外,鍵盤設計上,按鍵夠大之餘,鍵程亦十分足夠,筆者試過無論是長時間進行文字輸入,又或者打機時使用,手指亦不覺疲倦,整體使用體驗十分良好。唯一筆者覺得需要改善的,就是可能為了遷就大按鍵的設計,令有些按鍵消失了或者需要使用組合鍵才可做到相關功能(例如:Print Screen、Home、Pg Up、Pg Dn 等),有時使用上會有點不太方便,這一點要扣掉一點分數。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 Flow X13 官方聲稱是電競筆電,但它的鍵盤背光就未有配置 RGB 燈設計,而是只有白色背光,雖然大家仍可在 3 種燈效模式中選擇不同顯示效果,但筆者覺得如果是白光不能轉色,還是長亮模式比較實際一點。
▲鍵盤採用傳統 13.4 吋筆電的鍵盤設計。
▲鍵盤設有不少 ROG 自家的獨特快捷鍵,但這就令有些常見的按鍵,例如:Print Screen、Page Up、Page Down 等沒法放在鍵盤內,有時使用上會比較不方便。
▲鍵盤同樣設有背光設計,但就只支援白光,未能轉色。
▲在 Armoury Crate 中,有 3 種燈效可供用家選擇,但只有白色背光,加上機身設計沒有甚麼 RGB 燈效,其實這些燈效也沒有太大用處,筆者覺得長亮是最實用的選項。
▲在主頁中,用家亦可設定效能,或者設定開關哪些專用按鍵。
▲按鍵面積較大,而且鍵程足夠,回彈力亦有一點,長時間打字仍然十分舒服。
▲不過觸控板就略嫌細了一點,尤其是如果打機,筆者還是建議大家接駁外置滑鼠會比較爽一點。
總結:體驗最佳的流動電競機
總括而言,今次 ASUS ROG 推出這部 Flow X13,透過「變形」設計及以配件加減效能,填補了電競機市場一直以來效能與流動性之間的空隙,令用家終於可以魚與熊掌兼得,確實是十分出色的設計。當然,在整體表現上,Flow X13 仍然未能做到盡善盡美,但對於想拿電競機出街使用又怕重的用家,ROG Flow X13 確實是市場上唯一可以做到的機款。如果未來可以做到有更多機身顏色選擇(例如筆者最愛的白色),設計上可以再做得更輕薄一點,相信會更加理想。
還有一點筆者希望一提,雖然 ASUS ROG 將 Flow X13 定位為電競筆電,但筆者試用後覺得形容它為適合多媒體創作人使用的 Creator PC 會更適合一點,畢竟真正的電競愛好者,打機還是會留在家,Flow X13 這種設計,未必能完全滿足電競愛好者追求極高硬件表現的期望;反而對於多媒體創作者而言,在需要在辦公室剪片做圖時,可以使用 ROG XG Mobile 大幅提升圖像處理能力,令剪片做圖更有效率;同時外出見客或工作時,電腦仍有一定程度的圖像處理能力,方便向客戶甚至公眾展示作品,或就影片、圖檔即場作出輕微修改,這種彈性反而是創作人一直在追求的地方,ROG Flow X13 就正正能幫到他們。所以筆者覺得 ROG Flow X13,是多媒體創作人現時市場上,工作上最能幫到他們的筆電。
相關文章:
大專手提電腦優惠計劃 2024 各電腦品牌學界獨家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