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 Call of Duty 及 Battlefield 不約而同地公佈了新作的宣傳片,Cod 新作是以未來為舞台的 Infinite Warfare、而 BF 新作則是回到去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代的 Battlefield 1。結果可能大家都知,兩者發佈後的反應是天壤之別,BF 取得過百萬的正評、而 Cod 則換來過百萬的負評。
▲執筆時 BF1 的 Like 數已超過一百萬。
▲反而 Cod 的 Unlike 數亦已超過了一百萬,快接近 150 萬,現時 YouTube Unlike 排行已達第 5。
二戰 FPS 是不少人的黃金時代
不知道你經歷的 PVP 槍 GAME 黃金時代是哪個時候,有可能是 Counter-Strike、有可能是 Rainbow Six、有可能是 Half-Life、Halo 等。而對於筆者來說,我的黃金時代卻也不算早,是 2002 年的 Medal of Honor: Allied Assault (榮譽勳章:反攻諾曼第),以及同年的 Battlefield 1942,恰好兩者都是以二戰為題材。在那個時候多人連線對戰仍然是非常新鮮的事情,雖然那時還沒有 Kill Cam、畫面破破爛爛、死亡重生也是即時、系統也簡陋得無法再簡陋,但玩家與玩家之間感覺較單純、較公平,也很少有被外掛入侵,每日上戰場也玩得很盡興。而事實上,以舊世代戰爭為根基的多人 FPS,總是帶著誘人的魅力。
相關文章:
EA 無障礙遊戲技術開源化 協助遊戲業界採用友善設計 COD 迎來重磅跨界合作 預告片揭露聯乘 《Squid Game》推新活動 香港及中國跨境支付互聯或明年試行 推動金融科技及代幣化發展
以前我們盼望未來,但未來到來卻並不完美
那個時候我們拿著一枝每射完一發都要重新裝彈的單發步槍,或者駕駛一架一撞就爆的吉普車,不其然都會想,「如果有款未來的 FPS 遊戲就好了」。十多年後,這些想法真的有實現,不論槍械、載具甚至玩家本身的身體也「未來」化起來,自動追蹤的手榴彈、能空中滑翔的戰鬥義肢、多點熱能探測鏡、人機機甲等,更不用講連射超快而後座力又超小的槍械,殺死一堆敵人也只需數秒之間。未來系的 FPS 對戰很多時沒有你思索的餘地,節奏太快,角色也是死得特別快,很多時連回頭駁火的機會也沒有。
想反撲歸真 & 長年控訴而形成的反差
其實想遊戲舞台重回舊世代,好多機迷在多年來已經有如此訴求。這除了可能是遊戲節奏的喜好之外,對舊代戰爭的著迷也是很大原因。講回今次的主角 BF1 及 Cod:IW,顯然地 BF1 以 WW1 作舞台令它平地一聲雷,WW1 的武器及戰爭方式令 Fans 有無限的幻想,也令人們忘記了其實之前的 Hardline 並不做得那樣好。雖然實際的遊戲畫面還未有,但這短短 1 分鐘的 Trailer 已「完勝」對面 3 分鐘的華麗演出,並吸引了大批已放棄 FPS 的玩家想回塘,看看能否重拾昔日的感覺。
其實你問我那 Cod:IW 會做得很差嗎?是的那個 Trailer 真的做得很差,那堆「硬要 Show 給你看」的生硬分鏡 (擰頸、救傷兵、叫 GoGoGo etc),公式得可怕的無內涵對白、無法令人興奮的宇宙戰事以及強行催谷的 Major Tom,就算是 Cod Fans 相信也難感到有幾吸引。難聽點說這個 Trailer 根本不知機迷想要什麼。不過 Cod:IW 遊戲會很差嗎?那又未必,雖然製作 Cod 1,2 及 MW 3 部曲的 Infinity Ward 關鍵人馬都已「被辭職」,但作為 Activision 的主力開發隊「爛船都有三根釘」,它也很可能像 Treyarch 的 Cod:Black Ops 3 那樣,一開始公佈被人劣評,到作品推出時卻也不算太「伏」,而在最後仍能賣出全球過千萬的銷量 (當買 MW1 Remaster 都夠吸引了)。
▲事實上 Activision 的 CEO Eric Hirshberg 也對負評不以為然,他表示以前 Black Ops 2 都試過超多負評,但最後卻是系列最成功的作品。圖片來源:Kotaku
是否有點像某個霸權,一邊罵著一邊還要買?的確可能是。
例如你未看 Trailer 的話:
相關文章:
EA 無障礙遊戲技術開源化 協助遊戲業界採用友善設計 COD 迎來重磅跨界合作 預告片揭露聯乘 《Squid Game》推新活動 香港及中國跨境支付互聯或明年試行 推動金融科技及代幣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