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手提電話評測

【評測】Samsung Z Fold4 外形 手感 操控 介面初步評測

Published by
Edward
Share

說到摺機,雖然不少廠商近年都有推出自家的摺機產品,但如果說到最有經驗及家傳戶曉的品牌,肯定首數 Samsung。在今日,Samsung 就宣佈推出自家新一代的摺機系列,分別是大機 Galaxy Z Fold4,以及細機 Galaxy Z Flip4。究竟這兩部摺機又有甚麼新玩法?用起來又有甚麼特別?早前我們就有幸試玩了一段短時間,現在就先與大家說說大機的初步玩後感吧。

 

影片介紹: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A55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市場調查公司公佈 iPhone 15 Pro Max 成今年首季最暢銷手機
  • Galaxy Book 4 Edge 將成 Samsung 首款 Snapdragon X Elite 筆電

  • 機身更輕薄使用更舒服

    先說機身吧,在外表看來,Samsung 今次推出的 Galaxy Z Fold4 與上代 Z Fold3 分別不大,最多只是機身採用的顏色不同而已,但實際上,機身厚度及重量都比上代薄了及輕了。先說厚度,上代 Z Fold3 在合起及攤開熒幕時,厚度分別是 14.4 – 16mm 及 6.4mm,而 Z Fold4 就分別只有 14.2 – 15.8mm 及 6.3mm;至於重量方面,Z Fold3 為 271g,但 Z Fold4 就只有 263g。雖然厚度及重量少了,在數字上顯示分別不大,但實際拿在手上,輕了及薄了的手感很明顯,估計應是機內零件擺位做得更平衡,令 Z Fold4 實際使用起來,輕了及薄了的手感比數字上見到的更明顯。這個改善令用家在使用上更舒服,尤其是長時間拿著手機,就會更加感受到那種輕薄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Z Fold4 與上代 Z Fold3 一樣,也是支援 IPX8 防水功能,使用上自然同樣安心。

    ▲Z Fold4(右)與上代 Z Fold3(左)相比,大家可以見到機身在設計上未有太大改動。

    ▲機身左側仍然是鉸位所在,亦同樣印有 Samsung 品牌字樣。

    ▲而右側就仍然設有 SIM 卡槽、音量鍵及內藏指紋辨識器的開關鍵。

    ▲至於機背就仍然採用磨砂設計,整體設計亦幾乎相同。

    ▲所以新機 Z Fold4 在使用上,模式與上代幾乎相同。

    ▲不過由於機身輕薄了,拿在手上使用的手感會更佳。

    ▲至於顏色方面,Z Fold4 設有 3 種機身顏色,分別是藍色(官方稱為炭灰綠色)、珍珠金色及鈦灰黑色機身(左至右)。

    外熒幕單手打字更舒服

    除了機身輕薄了,內外兩個熒幕的設計亦有輕微改動。首先是機外的副熒幕,雖然配備的仍然是 6.2 吋熒幕,但一來解像度提升了少許,由上代的 2268 x 832 提升至今代的 2316 x 904,熒幕邊框亦收窄了。此外,機身高度亦比上代短了,由 158.2mm 縮至只有 155.1mm,而機身闊度就未有改變。這個改動,令大家使用外面的副熒幕單手操控打字或使用時更加舒服。

    ▲Z Fold4 的外熒幕,尺寸與上代一樣,仍然是 6.2 吋。

    ▲不過新機的熒幕邊框比上代進一步縮窄了。

    ▲與上代 Z Fold3(下)比較,大家就可以見到 Z Fold4(上)的熒幕確實是「橫」了。

    ▲相比 Z Fold3(第一張),Z Fold4(第二張)使用外熒幕單手打字會更加舒服。

    主熒幕更方正亮度更高

    至於機內採用柔性熒幕的可摺式主熒幕,同樣與上代一樣,配備了 7.6 吋 Dynamic AMOLED 2X 熒幕,而且同樣支援配合 S Pen 操控及繪圖。不過熒幕高度同樣縮短了,同樣是 155.1mm(上代為 158.2mm),但闊度就增加了,由上代 128.1mm 增加至今代的 130.1mm。加上同樣採用了更窄的熒幕邊框,這些改動,令主熒幕看起來感覺更像正方形,而且觀感讓用家有種新機有更大熒幕的錯覺。另外,新機的主熒幕亮度比上代多了 100nits,達到 1000nits,現場所見似乎確是更為光亮,不過如果不是新舊兩機放在一起比較,這個提升是不太明顯的,唯有日後推出時,拿到室外使用,看看亮度是否真的有明顯增加吧。

    ▲至於機內採用柔性熒幕的可摺熒幕,尺寸仍然是 7.6 吋,也同樣是採用 Dynamic AMOLED 2X 材質,亦與上代一樣支援配合 S Pen 繪圖或操控。

    ▲另外,Z Fold 4 機身比上代 Z Fold3 短,同時闊度亦擴闊了,從上面兩張比較圖,大家就可以看得十分清楚。

    ▲熒幕邊框方面,Z Fold4(右)亦比上代 Z Fold3(左)窄。

    ▲所以觀感上看,Z Fold4(右)看起來比 Z Fold3(左)更加正方。

    屏下鏡頭隱藏更佳但仍可見

    至於上代 Z Fold3 開始在主熒幕採用的屏下鏡頭,今代 Z Fold4 仍然是採用相同設計,亦同樣支援拍攝最高 400 萬像素自拍相片。不過如果說屏下鏡頭完全沒有改動又不算,因為從現場目測見到,屏下鏡頭雖然仍然可以見得到,但白色位明顯比上代密了,不像上代般可以透過密麻麻的顏色 pixel 明顯察覺到它的存在,這設計改動令屏下鏡頭的隱密性有少許提升,不過筆者覺得,如果未來技術可以做到可以觀感上將它完全隱藏,那就更加理想了。至於機面的前鏡,就與上代一樣也是採用 f/2.2 光圈的 1,000 萬像素鏡頭,由於未有改動,在此就不作多述了。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A55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市場調查公司公佈 iPhone 15 Pro Max 成今年首季最暢銷手機
  • Galaxy Book 4 Edge 將成 Samsung 首款 Snapdragon X Elite 筆電

  • 主相機提升支援黑夜亮攝

    至於機背的主相機方面,Z Fold4 雖然與上代 Z Fold3 一樣,仍然是採用主攝 + 超廣角 + 遠攝的 3 主鏡設計,但像素就有所不同,上代 Z Fold3 三個主鏡均是 1,200 萬像素,今代 Z Fold4 的主攝鏡就提升至 5,000 萬像素,令大家可以拍到更高清的相片。至於超廣角鏡就保留在 1,200 萬像素,而遠攝鏡像素雖然降低至 1,000 萬,但就支援 3 倍光學變焦及最遠 30x 數碼變焦,而且支援 Space Zoom 功能,這個配置雖然仍未能追上另一部旗艦手機 S22 Ultra,但已比上代 Fold 機強了不少。此外,由於鏡頭硬件提升了,手機效能亦改善了,所以 Z Fold4 亦支援黑夜亮攝功能,令大家可以拍出更漂亮的夜攝相片,不過由於現場環境所限,以及測試時間不足,究竟提升了多少?就唯有留待正式推出時再為大家詳細測試了。

    介面改動更方便切換程式

    另一個新機 Z Fold4 與上代 Z Fold3 不同的,就在於它的介面。整體使用上分別不大,不過細心的大家會留意到,當使用程式時,下方會多了一條程式欄,當中會列出所有大家最近較常用的程式,這樣大家一點就可以切換使用中的程式,多工作業上就比以往更加方便了。

     

    ▲Z Fold4 當使用程式時,底部會多了一條程式欄,顯示近期常用程式,這在 Z Fold3 上是沒有的。

    ▲當點按程式欄的圖示,程式圖示就會放大並顯示在上方,之後就可以切換至另一個程式使用了。

    硬件一如既往有升級

    最後手機硬件配置方面,一如既往地有所升級,以迎合最新的旗艦手機規格。Z Fold4 內建了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12GB LPDDR5 RAM、256GB / 512GB 內置儲存空間及內建了 4,400mAh 容量電池,而且支援 25W 有線快充及 15W 無線充電功能,可說與現時的旗艦手機規格睇齊。此外,為了迎合全新的 Z Fold4,Samsung 亦推出了全新的手機保護套,值得一提的是,上代的保護套,S Pen 收藏位是位於機側鉸位位置,這不但令用家拿出來使用較困難,亦令手機加上保護套後變得很「橫」,放在褲袋外攜使用時不算舒服;又全新的 Z Fold4 保護套,就將 S Pen 收藏位改為設於背面,只要打開保護蓋就可取出 S Pen,設計上似乎可給予用家更舒服的感覺,但當日現場就未有擺放這款保護套,同樣要正式推出時才能為大家分享使用體驗了。

    總結:小修小補提升體驗

    總括而言,今次初步快試 Samsung Galaxy Z Fold4,感覺今代與上代 Z Fold3,無論從外形或使用體驗上分別不算太大,可能因為上代 Z Fold3 與再上一代 Z Fold 相比有著十分大的升級體驗,而且已經改得近乎完美,所以今代只作「小修小補」的改動,主要是內在升級及提升使用體驗為主,亦屬自然。不過整體使用感受上,Z Fold4 仍然是十分出色的大熒幕摺機,不過真實用起來的體驗,筆者就留待正式在香港發佈及借得真機後,再為大家分享詳細的試用報告吧。


    相關文章:
  • 【評測】Samsung Galaxy A55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 市場調查公司公佈 iPhone 15 Pro Max 成今年首季最暢銷手機
  • Galaxy Book 4 Edge 將成 Samsung 首款 Snapdragon X Elite 筆電

  •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