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ies: 手提電話評測

【評測】Nothing Phone (2) 外形 手感 Glyph 介面功能 屏幕 相機 效能開箱評測

Published by
Edward
Share

兩日前,Nothing 這間近年冒起的初創企業,就在事隔剛剛一年後發佈他們的「二代目」智能手機 Nothing Phone (2),之前 Edward 亦為大家簡單介紹過它的功能及特點。試用了一段時間後,這些新功能、新特點、以及相比上代改進了的地方,究竟在實際使用上又是否令人滿意?就讓 Edward 現在為大家詳細分享吧。

Nothing Phone (2) 開箱直擊

在為大家分享 Nothing 全新推出的 Phone (2) 前,先讓筆者為大家帶來它的開箱直擊吧。

▲這就是 Nothing 最新推出的「二代目」智能手機 Nothing Phone (2),大家可以見到筆者手上的是深灰色(Dark Grey)版本,規格為 12 + 512。

▲一如以往,Nothing Phone (2) 的包裝盒仍然是採用一次式撕開的設計,撕開表面包裝後就會發現內裡還有一個白色包裝盒。

▲純白色的內籠包裝盒表面印有類似 Phone (2) 透明機背看到機內的零件紋理,而打開後就見到 Phone (2) 真身以及附送配件。

▲首先手機本身被一塊紙質包裝包裹著,表面印著 Phone (2) 採用了 53 件使用可持續物料製成的零件,而包裝盒本身是沒有任何塑膠成份,貫徹了 Nothing 對環境保護的承諾。

▲今次附送的 USB-C to USB-C 數據電源線設計上與上代相比有點不同,就是插頭也採用了透視設計,十分有型。

▲SIM 卡槽取出針與上代一樣,仍然是採用透明圓頭針設計。

▲而右下角的紙盒就內藏說明書等紙本文件。

▲至此 Nothing Phone (2) 開箱完成,撕開包裹手機的包裝紙,就開始今次的評測分享了。

外形大同小異手感更佳但……

先說外形設計吧,Nothing Phone (2) 相比上代 Phone (1),在設計上其實有點大同小異:同樣是採用平面熒幕,不過新機熒幕尺寸就大了一點點;機背仍然用上了透視設計,可以透過外觀看到部分機內零件、螺絲等,不過擺位就有點不同,看起來更加統一、整潔、平衡,當然上代 Phone (1) 獨有,位於機背利用多條 LED 燈條組成的 Glyph 介面,在 Phone (2) 上仍被保留,不過設計上就有少許改動,筆者後文會再詳述。另外,官方表示今代金屬中框比上代薄了 1mm,但筆者上手就不太感受得到有很大分別,但今代 Phone (2) 與上代 Phone (1) 的最大分別,就是機背邊位不再採用平面設計,而是加入了少許弧度,這種設計無疑令大家握機在手使用時更加貼手更舒服,邊位亦不再像上代般在緊握機身時有界手感,但更圓滑的設計就令機身看起來少了點科幻感,不過對於一般用家來說,應該會重視手感多於觀感吧?值得一提的是,上一篇介紹文筆者都有提及過,就是今代除了仍有白色機身外,另外亦設灰黑色機身,與上代黑色機身相比不再那麼「黑」,不過這種灰黑色設計就令機身時尚感大大加分,筆者覺得看起來還算順眼。

▲這就是全新的 Nothing Phone (2),大家可以見到它在設計上與 Phone (1) 風格相近,同樣是採用透視設計的機背,可以從外觀看到部分機內零件。

▲今次的 Nothing Phone (2) 仍然設有 2 種機身顏色,白色機款(左)設計與上代差不多,而上代的真黑色機款,就改為今代的深灰色機款設計(右)。

▲不過設計還是與第一代有點不同,筆者拿來第一代 Phone (1) 的機背圖(左)與 Phone (2)(右)比較,大家可以見到內裡的零件擺位及設計,Phone (2) 更加統一、整合,不再零零碎碎,整潔感更佳,而且平衡感亦比上代出色。此外,大家可以看到 Phone (2) 的深灰色,相比一代 Phone (1) 的真黑色,看起來確實少了幾分科幻感,多了幾分時尚感。

▲再近距離瀏覽 Phone (2) 的機背,大家就可以見到整體設計觀感確實比一代更佳。

▲而中間仍然看得到無線充電的線圈。

▲官方表示機邊的金屬中框比上代薄了 1mm,但拿上手筆者就不太感受得到。

▲機面仍然採用平面熒幕設計。

▲而機背邊位就改為採用弧邊設計,與上代全平面設計有點不同。

▲設計上改用弧邊機背,看起來少了幾分科幻感,但手感卻好了不少,至少單手握機操控時虎口位不會再覺得界手。

▲另外大約 200g 的機身重量也不算太重,長時間單手握著使用也不會太辛苦。

▲至於單手握機操控手感不錯,操控亦十分輕鬆。

▲單手握機時操控或者打字亦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Phone (2) 仍然採用熒幕下指紋解鎖技術,不過解鎖位置位於較接近熒幕底部位置,所以按壓時手腕會不太舒服。

▲按鍵設計上,機身左側設有音量鍵,右側設有開關鍵。

▲而機身底部就設有內置喇叭、USB-C 插槽及 SIM 卡槽。


相關文章:
  • 【評測】cmf by Nothing Watch Pro 外形 佩戴感 功能 屏幕 操控體驗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Nothing OS 2 以「小工具」主導

    Nothing Phone 預載的作業系統自然是建基於 Android 的 Nothing OS,而去到 Nothing Phone (2),就預載了建基於 Android 13 而設計的 Nothing OS 2.0,它在操控上與之前 Phone (1) 的 Nothing OS 幾乎相同,介面上同樣是以型格黑白灰作主調,配以紅色等搶眼的顏色作細位裝飾或以重點標示出來,不過今代 Nothing OS 就加入更多小工具,讓用家可以將 Phone (2) 桌面擺滿可作快速操作或瀏覽資訊的小工具「告示板」,也令不同用家的 Phone (2) 也可以按個人喜好將桌面以小工具「個人化」,整體感覺是既好用又有型的。官方亦表示稍後會加入更多小工具,大家入手後不妨自己體驗一下吧。

    ▲今次推出的 Nothing Phone (2),就預載了建基於 Android 13 的 Nothing OS 2.0 作業系統,風格與一代的 Nothing OS 1 差不多,同樣是以圖形及小工具主導,整體設計走型格路線。

    ▲圖示仍然是採用點陣圖式的黑白灰色風格,配以鮮艷如紅色作重點標示。

    ▲另外,雖然 Nothing OS 2 是以小工具作主導,令手機桌面更個人化,不過桌面上仍可擺放程式圖示,而且仍可以大或細圖示顯示。

    ▲即使擺放程式捷徑的文件夾也可以選擇以大或細模式顯示,也可以讓用家自訂風格,令手機桌面可以最大程度個人化。

    ▲即使快速功能目錄,用家亦可以按需要加入不同功能。

    ▲此外,Nothing OS 2 仍有不少 Nothing 的自家功能,例如:遊戲模式中加入 Game Colour Plus 技術令遊戲內容的色彩顯示增強並令陰暗位置的細節更清晰。此外,實驗室功能中仍設有連接 Tesla 等功能,亦設有支援 AirPods 功能,可讓用家的 Phone (2) 完美接駁 Apple 的 AirPods 耳機並使用其功能。

    Glyph 介面有改動未損美觀性

    提起 Nothing Phone,相信大家第一時間想起的肯定是它機背,利用 LED 燈帶組成的 Glyph 介面。去到第二代的 Phone (2),這個標誌性功能自然被保留下來。不過在設計上,Phone (2) 中間的 LED 燈帶就不再像上代 Phone (1) 般使用一整條 C 型 LED 燈帶,而是採用斷開 6 截的新風格。上代用家是否接受得到就見仁見智,不過筆者目測發現即使斷開了,但今代的 LED 燈帶似乎比上代更加白(上代有少許偏黃)及光亮,所以在使用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影響。

    ▲Phone (2) 仍然設有以多組 LED 燈帶組成的 Glyph 介面。

    ▲不過與 Phone (1)(左)相比,大家就可以見到 Phone (2)(右)中央的 C 型燈帶不再像上代般採用一條過的 LED 燈帶設計,而是斷開 6 小截。

    ▲設定介面與上代有少許不同,內建了更多功能。

    ▲從實試大家可以見到雖然中央的燈帶設計斷開了,但使用上觀感卻沒有太大影響。

    Glyph Progress 實用性有待驗證

    至於中央燈帶為何會採用斷開 6 截的設計?官方未有明言,不過筆者認為應該是為了今代全新推出的 Glyph Progress 這個新功能而設,這功能主要是配合像電召車、外賣、速遞等需要顯示即時進度的第三方程式而設,用家無需打開熒幕顯示,單純透過機背 Glyph 燈帶,就可以知道即時進度。這個新功能在設計概念是十分好的,不過暫時它只支援 Uber 一個程式,雖然官方表示未來會與其他有關的第三方程式開發公司恰談合作並將 Phone (2) 的這個新功能加入到程式中,但究竟何時才有眉目?官方亦未能給出確切的時間表,所以此功能是否實用?筆者暫時亦只能採取觀望態度,在這一刻實用性不太高。

    ▲在 Glyph 介面中可以進入 Glyph Progress 功能,不過暫時只支援 Uber 一款第三方軟件,實用性不高。

    Glyph 介面可作計時器 + 作電筒更方便

    Glyph Progress 實用性一般,但 Nothing 在 Phone (2) 的 Glyph 介面仍加入了其他新功能。首先在設定中新增了「計時器」功能,只要設定好時間再反轉手機,就可以使用 LED 燈帶作計時器,隨著時間過去,燈帶亮起部分會愈來愈短,以此方法顯示還有多久倒數時間,既好用又有型。此外,上代 Phone (1) 的 Glyph 介面只能在拍片時作 LED 燈板使用,但電筒仍只可使用相機的 LED 補光燈(當然大家可以開啟拍片功能並開啟 Glyph 燈作電筒使用,但始終不夠直接)。而在 Phone (2) 中,在快速介面的電筒功能,用家只要長按該按鍵,就可以開啟 Glyph 介面的 LED 燈條作電筒使用,使用起來更直覺化更好用。

    ▲Glyph 介面亦加入了不少新功能,例如可使用 Glyph 介面作計時器。

    ▲只要設定好時間,再反轉 Phone (2),就會開始進行計時,亮起的燈帶會慢慢變短,當完全熄滅時計時就會完畢,令計時更加形象化。

    ▲另外 Glyph 介面在 Phone (2) 上作為電筒亦更加方便,只要長按快速目錄的電筒按鍵,就可以像下圖般以 Glyph 燈作為電筒使用。

    ▲而短按的時候,就仍只會使用相機的 LED 燈作黃光電筒使用。


    相關文章:
  • 【評測】cmf by Nothing Watch Pro 外形 佩戴感 功能 屏幕 操控體驗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加入「作曲器」可自製個人化 Glyph 燈效 + 鈴聲

    Phone (2) 的另一項與 Glyph 介面有關,而筆者又覺得十分好玩的新功能,就是新增的「作曲器」。顧名思義,它就是可讓用家自行設計具備個人風格的 Glyph 燈效及鈴聲,只要進入設定就可進入作曲器,之後按下圓形圖示的錄取按鍵後,就可以透過下方的數個按鍵輸入不同的燈效及聲音,最長可錄取 10 秒個人化 Glyph 燈效及鈴聲,之後就可以套用在手機鈴聲、短訊提示、甚至用來指定某聯絡人來電或有訊息傳送到來時的獨有通知效果。這種令手機個人風格最大化的設計,可說是 Nothing Phone 的特色,亦是它最吸引用家的地方,所以絕對值得一讚。當然,上代 Phone (1) 的 Glyph 介面功能,例如:顯示充電進度、Glyph 燈板等,在今代仍然被保留,所以單是玩 Glyph,已足夠大家玩上半天。

    ▲Phone (2) 的 Glyph 設定中亦加入了作曲器功能,用家可使用不同的按鍵自製個人化的 Glyph 鈴聲 + 燈效,長度最多 10 秒,完成後儲存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以上就是 Phone (2) 上的 Glyph 作曲器實試,大家可以見到其實十分易上手。

    熒幕質素仍佳但音質一般

    至於顯示方面,今代 Nothing Phone (2) 比上代 Phone (1) 的熒幕大少了許,由上代 6.55 吋增加至今代的 6.7 吋,亦保留為 FHD+ 解像度及 120Hz 更新率,材質亦同樣繼續使用 LTPO OLED。所以在顯示質素方面,Phone (2) 的熒幕依然十分不錯,文字顯示清晰銳利,顯示相片或影片時色彩亦仍然採自然向,整體表現十分理想。不過音效方面,它就仍然只採用單邊喇叭設計,而且音質只屬一般,筆者試過用來睇片,音量不算十分足夠,而開至較大音量時人聲更會被音效聲掩蓋而變得不夠清,而且音效亦有點「散」,所以音質上只是十分一般。

    ▲顯示方面,Nothing Phone (2) 內建了 6.7 吋 LTPO OLED 熒幕,比上代大了少許,而且仍然採用幼邊框設計。

    ▲熒幕解像度為 2412 x 1080,而且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

    ▲熒幕流暢度表現不俗,筆者快速翻頁時仍可隱約看到細字。

    ▲至於熒幕顯示效果方面,效果算是不錯,文字顯示清晰銳利,播放影片時效果亦算不錯,顏色色水亦算自然。

    ▲可視角度亦十分高,採用 LTPO OLED 材質熒幕,令筆者即使打斜瀏覽熒幕,顯示質素也未見有明顯下降情況。

    相機表現有進步層次感更佳

    至於相機方面,Nothing Phone (2) 仍然用上雙主鏡設計,亦仍然是 5,000 萬像素主攝鏡及 5,000 萬像素超廣角鏡,不過感光元件就不同了,主攝鏡改用支援光學防手震的 IMX890,而超廣角鏡就仍然採用 JN1。雖然感光元件大細與上代一樣,同樣是 1/1.56 吋,但就相片處理晶片就升級至 18-bit,比上代可處理的影像數據多了 4,000 倍。而成像方面,筆者就初步測試過,基本上無論日夜效果都比上代出色很多,清晰度再增強之餘,相片層次感亦更加豐富,細位亦顯示出更仔細,而夜間拍出來的相片雜訊抑制亦十分理想,加上色彩仍然偏向自然風格,無論日夜拍攝出來的效果都十分不俗。不過相機介面操控就仍有少許問題,儲存相片速度不算十分快,基本上按下快門後要等 1 秒左右才可再按,轉換焦距介面亦需要上下捽動數次才可轉換得到,有時更可能會誤觸導致轉換了相機拍攝模式,這方面就有待 Nothing 方面日後推出韌體更新時才有望改善了。至於前鏡方面,像素就由上代 1,600 萬像素提升至今代 3,200 萬像素,像素提升了一倍,而且改用了 IMX615 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大細亦比上代大了 30%,在低光情況下自拍效果也算不錯,不過未至於十分突出,可說是不過不失吧。

    ▲相機方面,今代 Phone (2) 主相機依然採用雙主鏡設計,同樣也是 5,000 萬像素主攝鏡及 5,000 萬像素超廣角鏡,不過主攝鏡的感光元件就換上了 IMX890,而且支援 18-bit 影像處理,比起上代處理影像數據多了 4,000 倍。

    ▲至於前鏡方面,就仍然是採用開孔式設計,同樣是位於熒幕頂部中央位置,不過像素就提升一倍至 3,200 萬,感光元件亦比上代大了 30%。

    ▲相機介面與上代分別不大,另外雖然未設遠攝鏡,但仍可靠數碼變焦拍攝遠物,最遠支援 10x。值得一提的是,轉換焦距時 Phone (2) 表現不太暢順,需要在介面上下捽動數次才開得到,有時更會出現誤觸導致轉換了拍攝模式的情況,希望日後 Nothing 可靠推出韌體更新解決此 bug 吧。

    ▲另外在更多設定中,用家亦可選用「專家」模式微調更多拍攝參數或選擇拍攝 RAW 格式相片,此外它亦設有微距拍攝模式,最近可將相機移至與物體相距 4cm 拍攝清晰影像。

    ▲此外,當相機感測到低光時會自動開啟夜攝模式,令用家可使用長曝光模式拍攝相片,既可吸收更多光源,亦可有助降低雜訊。不過如果大家不想使用夜攝模式,可點按右上角的月亮圖示將它關掉。

    ▲此外,一般拍攝模式時,系統只會拍攝 1,200 萬像素相片;但如果想盡用鏡頭像素拍攝,它仍設有 5,000 萬像素拍攝模式。

    ▲如果要轉換,只需要點按左上角三點按鍵,之後就可以在相片品質中自由選用合適模式。

    ▲不過要留意的是,如果使用了 50MP 模式拍攝,就不能進行焦距縮放。

    Nothing Phone (2) 攝力實試

    主攝鏡

    ▲先以一般模式在日間以主攝鏡測試,大家可以看到拍攝出來的效果十分不錯,細緻度高之餘,相片層次感亦十分分明,呈現出來的顏色亦十分自然。

    ▲至於在夠光的室內環境拍攝,效果同樣十分不錯,顏色呈現亦與肉眼看到十分接近。

    ▲至於夜攝方面,筆者在光差環境較大的地方拍攝,大家可以見到兩張試相,第一張沒有開啟夜攝模式,第二張就開啟了,大家可以見到開啟了夜攝模式,由於使用了較長一點的曝光,所以相片亮度明顯光了,暗位亦呈現更多一點的細節,但未至於光得太誇張。此外,在此情況下,無論有沒有開啟夜攝模式,雜訊抑制表現也算理想,相片看起來算乾淨。

    ▲至於在再暗一點的環境進行夜攝,同樣第一張相沒有開啟夜攝模式,第二張相就開啟了,大家可以發現開啟了夜攝模式,在再低光一點的地方拍攝,效果升級會更明顯,尤其是暗位細節位見到更多(大樓外牆),天上的彎月亦更加清晰,而相片的雜訊抑制仍然做得很好,十分乾淨,整體表現十分理想。

    ▲至於 5,000 萬像素(下文簡稱 50MP 模式)效果又如何呢?筆者同樣先在日間試拍,大家可以見到使用 50MP 模式拍攝,放大相片後確實保留更高的清晰度,大家可以見到告示牌上的細字比一般 12MP 模式更加清晰銳利。

    ▲再在另一個日間室外場合試拍,大家可以見到 50MP 模式同樣在放大後仍然保持十分高的清晰度,黃巴士車頭角落位的裂痕及車身上的英文字都有更清晰的呈現。

    ▲不過去到室內,奇怪的事就發生了,大家可以見到 50MP 模式拍攝的相片,色溫與一般模式有很大分別,相片明顯變得更加冷色,而且清晰度的提升也沒有日間室外拍攝那麼明顯。

    ▲不過並非每處室內拍攝色溫也有問題,像筆者在商場中庭位拍攝,一般模式與 50MP 模式的色溫就沒有太大分別,不過從牆上的色溫也可以見到明顯 50MP 模式拍出來的相片是比較冷色的。

    ▲去到夜間,筆者以一般模式及 50MP 模式進行比對試拍,筆者就發現到有另一個問題:以 50MP 模式拍攝時,如果遇上高光差的環境,會明顯出現過度曝光的情況,令相片的亮度失衡,相反在一般模式就沒有這個情況。

    ▲而在更暗的環境分別以夜景模式及 50MP 模式作比對試拍,大家可以見到 50MP 模式拍出來的相片就正常少許,暗位的細緻度在放大相片後確實仍能保持,不過相片依然有偏冷色一點的情況。

    超廣角鏡

    ▲至於超廣角鏡拍攝方面,同樣先試日間室外環境,大家可以見到成像效果同樣十分出色,顏色自然影像清晰,邊位亦沒有變形情況,效果一流。

    ▲至於室內環境方面,以 Phone (2) 的超廣角鏡拍攝,同樣有不錯的效果。

    ▲至於夜間在高光差環境下分別以沒有開啟夜攝模式(第一張)及開啟了夜攝模式(第二張)進行試拍,大家可以見到開啟了夜攝模式後暗位細緻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且相片亦比沒有開啟夜攝模式時清晰了。

    ▲而在更暗環境下,分別以沒有開啟夜攝模式(第一張)及開啟了夜攝模式(第二張)進行比對試拍,大家可以看到暗位的清晰度效果提升更加明顯,效果仍算理想。

    ▲至於超廣角鏡的一般模式與 50MP 模式的分別,大家仍然可以看到以 50MP 模式拍攝,放大相片後仍然保持清晰效果,不過相片同樣明顯較冷色一點。

    ▲再在另一個地方拍攝一般模式及 50MP 模式的日景相片,大家可以見到同樣效果算不錯,放大相片後仍能保持清晰效果。

    ▲至於室內拍攝方面,超廣角鏡頭在 50MP 模或同樣在放大後保留清晰效果,不過仍然存在色溫改變的問題。

    ▲在另一個室內環境試拍兩者分別,色溫分別就沒有那麼大,而且放大後仍然有十分清晰的效果。

    ▲至於夜間高光差環境下,大家可以見到即使是超廣角鏡,50MP 模式拍攝時仍出現過度曝光的情況。

    ▲至於在再暗一點的環境下作夜攝模式及 50MP 模式的比對試拍,大家可以看到其實使用超廣角鏡拍攝下,使用夜攝模式清晰度其實還要比 50MP 模式高,效果亦更理想一點。

    2x 變焦

    ▲筆者再在不同場景下以 2x 變焦拍攝效果,大家可以見到日間或室內夠光環境下拍攝,或者夜間但亮度足夠環境下拍照,效果依然十分不錯,不過如果環境太低光,效果就不算十分理想了。

    10x 數碼變焦

    ▲筆者再測試在不同場合下以 10x 最遠數碼變焦拍攝,大家可以見到在日間或室內環境下拍攝,效果依然十分不錯,清晰度亦算高;而在夜間,如果亮度足夠,效果還算理想,但如果太暗或亮度反差太遠(例如:拍攝黑夜天空中的月亮),效果就不太理想了。

    微距拍攝

    ▲最後簡單測試一下微距拍攝的效果,筆者覺得仍算不錯,清晰度高顏色呈現亦自然,用來拍攝近物應可滿足多數用家的需要。

    終採旗艦硬件效果理想

    最後效能方面,上代 Nothing Phone (1) 最為用家垢病的,肯定是並非採用旗艦硬件而只採用中階配置,雖然定價上更加抵玩,但對於追求效能的用家而言始終不夠理想。今代 Nothing Phone (2) 終於改為採用旗艦級硬件,雖然並非最新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2,而只是上代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以及 Adreno 730 圖像處理晶片、12GB LPDDR5 RAM 及 256GB / 512GB UFS 3.1 內置儲存空間,但這個配置仍足夠應付用家日常生活絕大部分需要,無論是日常操作還是透過效能測試軟件所得的結果,筆者見到 Phone (2) 表現也算理想,即使用來打機亦無太大問題。還有一點值得留意的是,以往採用 8+ Gen 1 處理器的旗艦手機很容易出現過熱問題,尤其是進行一段時間高負載運作(例如:以高畫質打機一段時間),機背都會出現手感感受得到的熱力;但在 Nothing Phone (2) 上,這情況似乎就未有出現,可見它的熱力控制及散熱表現十分理想,也是值得一讚。至於電池方面,它內建了 4,700mAh 容量電池,比上代電池容量多了 200mAh,增幅不算很多,筆者就親身以主力機模式使用測試過,基本上用足一日還是足夠的,加上它支援電壓比上代更大的 45W 有線快充及仍然支援 15W 電壓輸入無線快充功能,回電速度亦快,使用上確實沒有太大問題。

    ▲硬件配置方面,Nothing Phone (2) 終於用上相對上代較旗艦級的硬件,包括: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1 處理器、Adreno 730 圖像處理晶片、12GB LPDDR5 RAM、512GB UFS 3.1 內置儲存空間及預載了建基於 Android 13 的 Nothing OS 2.0 作業系統。

    測試硬件 測試軟件 細項 得分
    CPU Geekbench 5 單核運算 1252
    多核運算 4066
    Geekbench 6 單核運算 1739
    多核運算 4624
    GPU 3DMark Wild Life Maxed Out
    Wild Life Extreme 2,487
    儲存空間 A1 SD Bench 讀取 984.08MB/s
    寫入 468.27MB/s
    整體系統效能 PCMark for Android 工作 3.0 14030
    安兔兔評測 Nil 1157049
    Geekbench 5 OpenCL 5576
    Geekbench 5 Vulkan 5927
    Geekbench 6 OpenCL 5227
    Geekbench 6 OpenCL 7317

    ▲從不同的效能測試軟件所得的結果可見,雖然 Nothing Phone (2) 所用的只是上一代的旗艦手機硬件配置,但表現仍然十分不錯,即使打機亦可應付得到,應已足夠滿足絕大部分用家的需求。

    ▲另外,筆者發現即使經過一段時間的高負載運作,透過 AIDA64 瀏覽機內零件的溫度也只是 35 度左右,由此可見它解決了過往使用 8+ Gen 1 處理器旗艦手機的過熱問題,大家使用上就多一份安心了。

    ▲Nothing Phone (2) 依然支援香港的 5G 網絡。

    ▲亦支援實體卡雙卡雙待功能。

    ▲筆者在沙田區將 csl 5G SIM 卡放入 Nothing Phone (2) 並以 Speedtest APP 測試網速,獲得 163Mbps 下載及 33.3Mbps 上載速度,表現算是理想。

    ▲另外,Nothing Phone (2) 內建了 4,700mAh 容量電池,雖然只比上代採用中階硬件的 Phone (1) 的電池多了 200mAh,但仍足夠用上一日,所以大家不用擔心。


    相關文章:
  • 【評測】cmf by Nothing Watch Pro 外形 佩戴感 功能 屏幕 操控體驗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總結:依然抵玩型格實用兼備

    總括而言,今次 Nothing 推出全新的 Phone (2),雖然確實比上代貴上一大截,但也換上了旗艦級的硬件配置,所以這個加幅也是十分合理。而最重要是,以 5 千多或 6 千頭買到一部旗艦級硬件配置,可作 5G 主力機使用的手機,雖然硬件並非最新一代,但對於絕大部分用家而言其實已經十分夠用。加上實用有型兼備的 Glyph 介面,以及十分具時代感的機身設計,筆者認為 Nothing Phone (2) 仍然是十分抵玩的新產品。


    相關文章:
  • 【評測】cmf by Nothing Watch Pro 外形 佩戴感 功能 屏幕 操控體驗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a)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評測】Nothing Ear 外形 佩戴感 音色 功能 使用時間開箱評測

  • Published by
    Ed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