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由傳統行業驅動的「舊經濟」逐漸轉型,近年各行業更重視科技發展,部分公司不斷提高對求職者的要求,擅長運用新科技將成為優勢。不單只香港,世界各地都積極搶這類人才。配合本港市場轉型,科技園公司3月8日將舉辦就業博覽,除協助配對企業與求職者以外,亦舉辦以Generative AI主題工作坊及參觀園內創新企業等等活動,提升參與者的技能。
創科多機遇 吸引各路人才來港
在科大就讀生物科技及商業、來自俄羅斯的 David,去年透過職業博覽獲園區公司聘請做實習研究員,負責分析助眠補充食品的臨床研究、論文及數據等,他的主管不時分享政府及科技園對初創的支援,較容易尋找資金及合作夥伴。本來只跟同學一起去看看創科職業博覽,David最後入圍 Talent Game On 16 強,向專家評判團推銷創科方案,學到很多創業及營銷知識。
▲David 鼓勵未畢業同學到創科職業博覽了解市場趨勢。
David 正與實習公司的舊同事籌組初創,一起研發生物科技及綠色再生能源項目,希望畢業後留港發展。去年的經歷令 David 更有興趣及信心做創科,他更大力鼓勵公眾,即使無計劃轉工甚至未畢業的同學也可到創科職業博覽了解當下市場趨勢,包括如何運用大熱的 Generative AI,為自己開拓更多機會;亦不要怕嘗試學習新技能,可能引發出不同的新思維及主意。
▲ 去年參加 Talent Game On 的 Edward 最後獲選到矽谷考察,了解到當地不怕失敗的創科文化。
浸大畢業的 Edward 去年亦有參加職業博覽會,並成為 Talent Game On 最後六強,獲得到美國矽谷及史丹福大學考察的機會。他感覺當地科研氣氛濃厚,讓學生不怕失敗去提出新意念。Edward 反思香港創科環境,認為本地不乏資源,重點是怎樣領先國際,而非一窩蜂去做同樣的產品。Edward 畢業後加入科學園一家跨國檢測中心,負責出口電器的品質檢查,他認為科學園猶如本港創科的肥沃土地,聚集不同人才,互相衝擊出新靈感。
來自浙江,在北京從事軟件工程師多年的 Frank,去年申請「高才通」來港,加入科學園的初創企業開發路由器軟件。他之前一直透過求職網頁找尋香港的工作,但回應比較「漏氣」,幸好在科技園舉辦的高才招聘會與現公司一拍即合。Frank 笑言比起在國內慣以「996」模式工作,在香港做創科更易平衡工作與生活,讓人更有喘息空間思考研發改進。他亦指香港能結合中國產業與國際化優勢,開拓更多商機,令他的事業有更大發展空間。
創科要人 涵蓋多個工種
▲香港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高級總監王秀麗 (左) 及副總監蔡永豪(右) 皆認為,以 Generative AI 提升工作效率是未來大趨勢,創科職業博覽將有多項活動協助求職者掌握AI技能。
今年創科職業博覽以「Talent Power Up」為主題,3月8日在科學園舉行,提供逾 3,000 個園區公司職位及實習空缺,涵蓋科研、行政、市場推廣、科研、商品化、人力資源等多元化工種。約 80 個展位提供資訊及即場面試機會,協助園區公司吸納人才。
香港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高級總監王秀麗 (Fanny)表示,很多工種正趨向「Tech intensive」,利用科技例如Generative AI做重複性工作,員工就有更多時間處理需創意及策略的範疇。Fanny 明言未來員工能否靈活運用科技,及有能力學習新技術,將是求職致勝關鍵。
AI 成職場大趨勢 博覽助快速補底學習
近年 Generative AI 為職場帶來重大轉變,香港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副總監蔡永豪 (Jonathan) 表示,本港科研生態圈具中西薈萃的國際化氛圍,但市場規模相對較小,成為發展最大阻力之一。企業須同時兼顧內地、東南亞以至國際市場,招攬不同背景的人才能確保公司穩健成長。因此,科技園每年均舉辦創科職業博覽,協助園區公司展現多樣化的就業機會,吸引更多專才來港。
▲香港科技園公司人才及人力資源副總監蔡永豪。
Jonathan 透露,今年博覽的 80 個展位瞬即被搶空,需要「加單」。另外,新設的「Power Hub」區域促使初創公司與人才有更多交流;一對一面試區則加速招聘過程。 同時, LinkedIn 將根據平台的 AI 分析,助大家準備最受僱主歡迎的履歷;多間國際 AI 服務供應商亦舉行多場工作坊,介紹 Generative AI 基礎知識、生成式工具應用及行業趨勢。園區多間國際科技龍頭公司如:ARROW 、Deloitte、SenseTime、Infineon 等將舉辦導覽活動,令大眾體驗創科優勢,更易找到合適的工作,加入快速發展的創科市場。
更多創科職業博覽「Talent Power Up」詳情及報名,請瀏覽:https://stp.hk/3wwsACd
相關文章:
第二屆《城市創科大挑戰》結果出爐 「山人」自有妙計 藉 AI 協助管理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