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os 早前就推出了全新的家庭影院新產品,包括了電視 soundbar Sonos Arc Ultra,以及超低音喇叭 Sonos Sub 4。究竟使用起來的體驗如何?新版本與上代相比又有何突破?是否值得入手?就讓試用了一段時間的 Edward 為 unwire.hk 讀者們分享一下用後感吧。
unwire TL;DR AI ✨ 全文重點:
設計與外觀
- 改用啞面設計:取代上代的拋光表面,風格更低調,適合融入簡約家居設計。
- Arc Ultra 更修長:比 Beam 2 長得多,適合 60 吋以上電視,55 吋以下電視可能會感覺不太協調。
- Sub 4 與上代相似:外觀變化不大,改為啞面且底部結構稍作調整。
音效體驗
- Sound Motion 低音單元:低頻表現大幅提升,即使不接駁 Sub,也能提供扎實的低音效果。
- 多發聲單元設計:Arc Ultra 比上代多了 3 個發聲單元,音效層次更豐富,Dolby Atmos 表現尤佳。
- 語音增強功能優化:新增高、中、低三個級數,對話聲更加清晰,適合欣賞劇情片或對話場景。
- 影院級體驗:接駁 Sub 4 和 Era 300 作環繞聲輸出,觀影效果媲美迷你戲院。
操控與連接
- Era 式操控設計:按鍵分佈更直覺,減少誤觸,音量調校體驗更佳。
- 新增藍牙功能:可輕鬆連接手機或平板播放音樂,使用更靈活。
- 支援 Wi-Fi 6:連接更穩定,對新款路由器支援更佳。
使用感受
- 易於配置:Sonos APP 經更新後表現正常,特別是 iOS 版本的 Trueplay 調音功能更方便。
- 單機表現理想:Arc Ultra 不接駁 Sub 也能有不錯的低頻效果,適合空間有限或不想添置多設備的用家。
- Sub 4 增強方案:可以與 Sub 3 配合雙低音輸出,效果更強勁。
總結與建議
- Arc Ultra 的價值提升:
- 儘管價格比上代高,但設計更優、音效更出色,特別適合空間有限但追求高音質的用家。
- 單條 Arc Ultra 就已能提供接近完整的影院體驗,性價比高。
- Sub 4 的選擇:
- 若已擁有 Sub 3,升級 Sub 4 並非必要,兩者差別主要是外觀。
- 預算有限的用家可選擇折價後的 Sub 3,仍然能帶來出色的低音效果。
適合人群
- 喜歡簡約家居設計並追求高音質的影視愛好者。
- 家居空間有限,但希望單設備解決觀影與音樂需求的用家。
- 已有 Sonos 設備,想進一步提升低音與環繞聲效果的進階玩家。
=========
(原文開始)
Sonos Arc Ultra + Sub 4 開箱直擊
在為大家分享 Sonos Arc Ultra 及 Sub 4 的使用體驗前,同樣地先讓 Edward 為大家分享一下它們的開箱直擊吧。
▲首先筆者為 Sonos Arc Ultra 開箱,大家可以見到它依然採用紙質包裝盒,不過因為它十分長,所以包裝盒亦十分巨形。
▲打開包裝盒,就已經見到 Arc Ultra 真身藏於布袋內。
▲拿走喇叭,就會見到底層的淺啡色紙盒內藏電源線、HDMI 線及 3 份說明書。
▲最後撕走 Arc Ultra 貼紙,再從布袋取出喇叭,就可以開始進行駁線及設定了。
▲至於低音喇叭 Sub 4 的包裝盒,同樣與上代差不多。
▲盒面寫著 Sub 4 就代表是最新一代的低音喇叭。
▲撕走封條就可以打開包裝盒。
▲頂層依然見到內藏電源線及 3 份說明書的紙盒。
▲而底層就會見到 Sonos Sub 4 真身。
▲同樣地,撕走 Sub 4 貼紙,再從布袋取出喇叭,就可以開始進行駁線及初始設定了。
相關文章:
【報價】Sonos Arc Ultra + Sub 4 正式發佈 內建全新 soundbar 低音單元 + 初體驗聽感不俗
改啞面設計風格更修長
先說設計吧,在風格上,無論是 Arc Ultra 還是 Sub 4 基本上都維持上代風格,當中後者 Sub 4 甚至與上代十分相似,而前者 Arc Ultra 就改為更修長的設計。另外,無論是 Arc Ultra 還是 Sub 4 均由上代拋光面改為啞面設計,風格更低調亦更能融入家居設計,至於這種改動大家是否喜歡就見仁見智,反正筆者自己就覺得頗為討好。另外筆者個人使用體驗,雖然官方表示 Arc Ultra 適合配合 50 吋或以上的電視使用,但正如前文所說,今代由於採用更修長的設計,所以真的配合 50 吋或 55 吋電視使用,感覺會有點太長,筆者覺得如果配合 60 吋以上電視使用會更加得體合適,而 60 吋以下的電視,筆者覺得配合 Beam 2 使用會更理想一點。
▲新一代 Arc Ultra 相比 Arc,機身設計更加修長。
▲大家從上圖可以見到與筆者之前使用的 Beam 2(上)相比,Arc Ultra 確實長得多。另外,相比上代採用橢圓柱體設計,今代 Arc Ultra 後方多了一條窄窄的白色圓角柱體,Sonos 將所有操控均移至該圓角柱體頂部,而前方就完全被各單元霸佔,當中自然包括今次新增的 Sound Motion 低音發聲單元啦。
▲這設計初看可能會覺得有點突兀,但優點是左右兩側、頂部更多部分及喇叭背左、右兩側均可擺放發聲單元,並透過網面輸出音效,正是這個新設計,令 Arc Ultra 體積未有增加太多,但發聲單元相比 Arc 足足增加了 4 個(連 Sound Motion 低音單元)。
▲喇叭前方中央位置依然設有 LED 指示燈。
▲喇叭背除了 10/100Mbps LAN 插槽外,亦設有藍牙開關 / 配對鍵及咪高風開關撥鍵,尤其後者採用實體撥鍵設計,如果大家不用語音控制,就可以將它關閉,更穩妥保障用家私隱。不過如果大家想使用新的 Trueplay 調音的話,就必需要開啟咪高風。
▲至於電源插槽及 HDMI 線插槽就移至左、右兩側。
▲雖然官方表示 Arc Ultra 適合配合 50 吋或以上電視使用,不過筆者覺得以它如此修長的設計,配合筆者家中的 65 吋電視使用也只是「剛剛好」,筆者覺得如果電視尺寸比 60 吋細,喇叭會有點「喧賓奪主」的感覺。
至於超低音喇叭 Sonos Sub 4,設計除了改用啞面外,基本上與上代 Sub 3 沒有任何分別,就連端子及配對方法亦一模一樣,所以在此筆者亦沒有太多感受想分享了。
▲至於 Sub 4 低音喇叭(上圖右),大家可以見到與上代 Sub 3 低音喇叭(上圖左)相比,兩者幾乎是一模一樣!
▲前方依然設有 LED 指示燈及配對鍵,位置亦是差不多。
▲不過相比 Sub 3(上圖左)採用拋光表面設計,今代 Sub 4(上圖右)就改為啞面設計。
▲在反光情況下觀看 Sub 3(第一張)及 Sub 4(第二張)的表現,就更加看到兩者外殼的分別。
▲至於喇叭底部,Sub 4(上圖右)與上代 Sub 3(上圖左)一樣,依然設有電源插口及 10/100Mbps LAN 插槽。
▲不過如果大家細心點看,會見到 Sub 4 的機底坑槽(第二張)比上代 Sub 3(第一張)淺了最少一節手指的深度。
▲另外,喇叭腳亦由上代 Sub 3(上圖左)的「」」腳變為橢圓形腳。
▲至於配對方法就與上代一模一樣,也是將手機的 NFC 配對位觸碰 Sub 4 喇叭前方近配對鍵的位置即可。
▲如果大家同時入手 Arc Ultra、Sub 4 及 ERA 300 喇叭 x 2,筆者會建議大家先接駁及設定好 Arc Ultra,之後再加入 Sub 4,完成後 APP 就會詢問用家是否將它連接到一個產品,之後按指示設定即可將它與 Arc Ultra 配對在一起發聲了。
改類 Era 操控更順手終加入藍牙
至於操控方面,今代 Arc Ultra 改動最為明顯,由上代位於喇叭頂部中央位置的輕觸式按鍵設計,改為今代類 Era 式的風格,按鍵由上代設於頂部近中央的位置,改為今代設於更頂部的位置,並分佈於左(語音控制)、中(上一首、播放 / 暫停、下一首)、右(音量控制)三部分,而音量控制亦改為類似 Era 系列的微微向內凹陷,並可向左、右拉動調校音量的設計,令整個控制部分獨立出來,操控更直覺化。另外,整個控制部分向頂移動,亦令喇叭可以騰出更多空間放入更多單元,亦是這個原因今代發聲單元不但由上代的 11 個增至 14 個,更可以在中央加入 Sound Motion 這個低音單元,加強低頻方面的表現。另外,今代除了依然支援 HDMI eARC 接駁外,亦終於支援藍牙接駁,方便用家隨時連接流動裝置並欣賞音樂。當然值得一提的是,終於可支援 Wi-Fi 6 制式,亦令連接更穩定及快捷,使用上亦更加就手,對較新的路由器支援亦更理想。
▲頂部的控制部分,最左為啟動語音控制,當然用家在 APP 設定好後,以語音啟動亦可。
▲而上一首、播放 / 暫停鍵及下一首的輕觸式按鍵就依然設在中央位置,不過相比上代就進一步被移後。
▲而音量控制鍵就設於控制部分最右方位置,並改用類 ERA 式的微微內凹可左右拉動調校音量的設計,操控手感比上代觸控式按鍵更理想。
▲當然,今代最值得一讚就是終於加入藍牙連線功能,而在 APP 中用家更可設定藍牙在空間時自動斷線,以免藍牙連線長開。
低音更明顯配 Sub 3 / 4 更加影戲院化
至於低音方面,今代最大的突破就是加入了全新的 Sound Motion 低音發聲單元,它位於喇叭正中央的位置,令用家即使不用接駁 Sub 3 / 4,也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低頻音效。筆者就試過在沒有接駁 Sub 3 / 4 的情況下,單純以 Arc Ultra 輸出音效(連 Era 300 作環繞聲亦沒有),相比上代 Arc,今代的低音輸出確實明顯多了,低音潛得更深亦更實淨,同時聽起來仍算舒服,當然筆者之後加入一對低音喇叭(一邊 Sub 3 一邊 Sub 4)以及一對 Era 300 作環繞聲輸出,配合 Arc Ultra 依然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用來睇戲真的可以媲美在戲院的聽感,但如果大家預算有限,或者家居擺位空間不足,單單入手一條 Arc Ultra,對於音質要求不太高的用家其實已經有不錯的效果。
▲Arc Ultra 相比上代 Arc 的最大突破,除了一般發聲單元由 11 個增至 14 個外,更在中央位置(上圖)機內加入全新的 Sound Motion 低音發聲單元,雖然筆者未能打開喇叭內部瀏覽,但根據官方資料顯示,這個低音單元佔據的面積大約與 iPhone 16 Pro Max 差不多,以 soundbar 來說確實是十分大,亦是這原因所以 Arc Ultra 比上代 Arc 長了一點。
▲由於加入了低音單元,Arc Ultra 比 Arc 可以輸出更多量的低頻音效,效果已是不錯,但如果可以配合 Sonos Sub 低音喇叭輸出 bass,再接駁一對 ERA 300 作輸出環繞聲及特效聲,效果會更理想。
▲另外,如果大家家中已有上代 Sonos Sub 3,記著不要放棄舊喇叭!因為今代 Sub 4 是可以與 Sub 3 或 Sub 4 組成雙低音輸出,效果會比單一低音喇叭更加理想。
▲筆者就將 Arc Ultra 接駁到電視,再將一對低音喇叭(Sub 3 + Sub 4)及一對 ERA 300 喇叭接駁在同一套系統,看看用來睇戲效果表現如何。
▲筆者主要用來欣賞串流平台影片,首先欣賞 Netflix 上的「我們的天與地 2」,該紀錄片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欣賞起來筆者覺得人聲清晰,動物聲亦在筆者身邊此起彼落,感覺就像真的身處現場般,十分不錯。
▲筆者再瀏覽「GT 跑車浪漫旅」,使用 Arc Ultra 整套家庭影院欣賞這類賽車影片,效果同樣十分不錯,尤其是影片本身亦支援 Dolby Atmos 音效,筆者感覺聽感與迷你戲院體驗到的分別已不太大。
▲當然,它亦支援空間音樂功能,用來欣賞此格式的音樂效果十分理想。
功能依然齊全語音增強效果明顯
至於功能方面,今代 Arc Ultra 作為 Sonos soundbar 系列的最高階產品,依然是最為齊全,除了支援一向也有的 Trueplay 及夜間音效外,亦與 Arc 一樣支援 TV Audio Swap 功能,方便同時擁有 Sonos Ace 的用家輕鬆將音效切換到耳機,以免在夜間睇戲煲劇時影響到家人休息,同時仍可享受到類近 Arc Ultra 提供的音質。值得一提的是,今代 Arc Ultra 的語音增強功能比上代增強了,不但級數新增高、中、低三級,而且效果亦更加明顯,筆者試過欣賞對話而非音效氣氛為主的電影時,開啟了中級語音增強,對話聲已比沒開時「出」很多,開至高級的話就更加理想,不過筆者覺得除非環境聲十分干擾大家收聽對話,否則開至高級多多少少對欣賞電影時的氣氛有一定影響,一般來說中級已「很夠做」。
▲至於功能方面,Arc Ultra 作為 Sonos 的旗艦最頂級產品,自然最為齊全,過往已有的語音助理、夜間音效等功能自然支援。
▲不過今代最特別的,就是強化了語音增強功能,大家可以見到它不只可以開關,開啟後更設有高、中、低三個級數讓用家選用。
▲而在欣賞電影時,用家透過 Sonos 手機 APP 的電視版面,就可以開關語音增強功能,以及設定等級。
▲筆者首先試睇 Netflix 上的「星夢動物園 2」並瀏覽近片尾的演唱會清唱部分,而我只是開啟中級的語音增強功能,歌聲已比沒有開啟時「出」很多,十分「夠做」。
▲另外,如果欣賞像 Spiderman 之類的動作電影,環繞聲十分多,開啟高等級的語音增強功能確實可令對白更加清晰易聽,不過筆者發現會一定程度削弱環繞聲的表現(魚與熊掌……),所以建議大家取個平衡,最多調至中級就好了。
相關文章:
【報價】Sonos Arc Ultra + Sub 4 正式發佈 內建全新 soundbar 低音單元 + 初體驗聽感不俗
APP 已修正表現回復正常
最後一項筆者想分享的,就是 Sonos 的全新手機 APP。雖然它已推出了一段時間,但之前改動版面後一直也存在問題,像筆者之前就發現與 Ace 耳機配對時會間或操控不到。Sonos 一早就承諾會盡快解決 APP 問題,而去到推出 Ace Ultra 及 Sub 4 後,Sonos 就同時推出新版 Sonos APP 的更新,筆者試玩過後整體表現確實已回復正常,配對不同喇叭沒有再出現任何錯誤之餘,所有功能都已可使用得到,不過筆者發現如果要用盡 Sonos APP 的所有功能,尤其是如果想使用新版極易設定的 Trueplay 調音,iOS 版本使用起來會更加理想(據知原因是 Sonos 的收音咪與 Apple 在 i-Devices 上採用的收音咪是同一款),而 Android 的話,就仍未用得到可以坐定定即可進行 Trueplay 調音這項功能了。
▲早前 Sonos「新 APP 之亂」(?!),官方經努力一個月後終於推出修正檔,大家更新後就可以如常使用了。
▲開啟後,除了版面改動過要重新適應外(相比舊版 APP),其餘一切之前的問題似乎都已回復正常了。
▲另外 Arc Ultra 亦支援新版的快速 Trueplay 調音功能,不過暫時就只支援配合 iOS 裝置使用。
▲要使用 Trueplay 快速調音,只需要安坐在「皇帝位」,坐定定進行設定就可以了。
▲之後大家只需要按指示進行設定就可以了,整個設定過程十分簡單,不過記著要在超安靜的地方調音(連風聲、冷氣聲都不建議有)。
▲至於其他設定功能在新版本的 APP 中依然設有,使用上只需要重新適應即可。
總結:加價但體驗幾何級數提升值得入手
相信大家在初接觸 Arc Ultra 時,看到定價足足比 Arc 加了 1 千大洋(如果相比初推出時的定價更是不止這數),肯定會感到猶豫,畢竟千多元說多不多,說少不少,如果體驗沒有明顯分別,為何我不買回上代?但筆者體驗過 Arc Ultra 後,不止設計上更加低調簡約更能融入簡約家居設計,Era 式的操控亦令誤觸更少(不過對於習慣使用 APP 操控的用家應該影響不大吧?)。不過 Arc Ultra 的最大優點,就是加入了 Sound Motion 低音發聲單元後,低頻量相比 Arc 提升了最少一倍以上,即使不連 Sub 也可以欣賞到一定程度的低音效果,對於喜歡睇戲但家居擺位空間有限的用家,可以單單入手 Arc Ultra「一 bar 走天涯」確實是十分體貼的配置。所以今代雖然明顯增加了入手成本,但給予用家的體驗是超過這個「加價」幅度,感覺就像「加了價買兩餸飯但畀了大家四個餸」,筆者覺得是十分值得入手的。至於 Sub 4 方面,筆者就覺得整體表現與上代差不多,依然表現出色但只是換了啞面,如果對於低音要求不高的用家,配合現時減了價的 Sub 3 來使用可能是更划算的方案。
======
加入 unwire thread 傾傾科技背後黑暗事
========
相關文章:
【報價】Sonos Arc Ultra + Sub 4 正式發佈 內建全新 soundbar 低音單元 + 初體驗聽感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