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undai 加碼注資電動車研發 雖然銷售放緩仍不打算停下腳步

電動車最近銷量開始放緩,一些車廠因此減慢了電動車的研發進度,避免供過於求。不過韓國車廠 Hyundai 最近表示,雖然需求下跌,但反而打算加碼投資開發電動車。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Waymo 自動駕駛的士系統 第六代開始測試將使用 Zeekr 電動車
  •  
  • 特朗普馬斯克網絡對談聽眾過百萬 讚揚 Tesla 電動車「不可思議」
  •  
  • 香港 6 座位豪華的士 Maxus Mifa 7 電動車 「星群的士」按錶加 50% 料每程加價 40-60 元
  •  

    AI 重現逝去親人 香港兒童透過元宇宙再遇已逝去弟弟

    最近由公立醫院醫護組成的義工團隊,推出「傷健孖咇 Teens夢想之旅2.0追夢愛同行」計劃,獲得技術公司的協助,利用 AI 人工智能把逝去親人的相片、影片素材,以及斷片式發聲記錄,模擬出已離世親人說話與模樣。這個技術令到一個 7 個月大即離世的嬰兒,在媽媽面前學行路。

    根據AM730 報導,利用 AI 技術,郭溢駿在虛擬世界中與早逝的弟弟溢禮「重逢」,溢禮僅 7 個月大因免疫系統疾病不幸離世。為了幫助他們處理這份巨大的哀傷,公立醫院的心理輔導團隊與科技界義工合作,利用 AI 重建了溢禮的影像和聲音,並在元宇宙創建了一個家庭場景,讓溢駿能與模擬成長的弟弟進行互動。

     

    在科技的幫助下,溢駿和他的家人經歷了一次情感上的治療之旅。技術團隊收集了溢禮生前的影片和照片,並塑造出一個長大後能夠行走並玩耍的溢禮,溢駿在屏幕上看到弟弟學走路的模樣,滿是淚水但又帶著笑容,這讓他感到既開心又感動。

     

    專家指出,雖然 AI 技術可以模仿逝者的外觀和聲音,甚至保留其獨特的鄉音,但這畢竟是虛擬的重現。香港中文大學電子工程系教授兼 Vocofy AI 創辦人李丹說明,技術發展雖然已成熟,能夠在視覺和聽覺上達到高度相似,但這些互動缺乏真實感,不能取代真正的人際溫暖。他強調,社會應該關注如何使用這些技術來輔助人們處理情感問題,而不是替代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互動。

     

    資料來源:AM730, 大公報

     


    相關文章:
  • 【教學】iOS 18.1 AI 一鍵清相片路人雜物 旅遊景點不再人頭湧湧
  •  
  • 【教學】香港都可用 Apple Intelligence 安裝方法 + 申請教學
  •  
  • 【教學】Stable Diffusion XL 手機輕鬆免費玩 無須強勁硬件 + 簡單語法可生成靚女圖片
  •  

    ICQ 將於一個月後終止運作   一代經典即時通訊軟件 

    ICQ 這款曾經風靡一時的即時通訊軟件,將於 2024 年 6 月 26 日停止運作。該公司官網已經發布通知,建議用戶轉移到 VK 的通訊平台,VK 是一家俄羅斯社交媒體公司,於 2010 年從 AOL 手中收購了 ICQ。

     

    ICQ 全名「I Seek You」,由以色列公司 Mirabilis 開發,1998 年被 AOL 以 4.07 億美元(約港幣 31.75 億元)收購。該軟件於 1990 年代初期開創了 PC 即時通訊的先河,並在 2001 年擁有超過 1 億註冊用戶。然而,隨着競爭對手的即時通訊工具和智能手機聊天應用程式的興起,ICQ 逐漸失去了市場。

     

    2010 年,俄羅斯的 VK 收購了 ICQ,並嘗試對其進行現代化改造,以恢復其在俄羅斯的流行度。VK 開發了 ICQ 的流動版本,並於 2014 年達成用戶增長。儘管如此,經過多次試圖更新軟件後,該應用程式的開發進入停滯階段。其 iOS 和 Android 版本已從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下架。

     

    ▲ICQ Now 截圖

     

    雖然 VK 尚未對此發表評論,但 ICQ 的關閉表明該公司寧願退役該應用程式,也不願繼續投入資金。目前,VK 運營著類似 Facebook 的社交媒體平台及擁有超過 1000 萬下載量的 VK Messenger。儘管如此,ICQ 在 X/Twitter 的賬戶仍在暗示可能以某種形式回歸。

     

    這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ICQ 這一曾經席捲全球的即時通訊工具終將成為數碼時代的回憶。

     

    資料來源:pcmag

     

    標籤:

    訂閱新聞

    Apple 定位技術引起私隱疑慮  安全研究揭示潛在風險

    在科技界 Apple 向來以嚴格的私隱保護聞名,然而最新的安全研究指出,其 Wi-Fi 定位服務存在可能嚴重影響用戶私隱的缺陷。研究發現,攻擊者可能透過流動 Wi-Fi 路由器追蹤任何人的位置,包括商務旅行中常用的流動裝置。

     

    來確定用戶位置。GPS 可定位用戶位置,但在無法直接接收 GPS 信號的城市環境中,Apple 裝置包括 iPhone,會轉而利用 Wi-Fi 定位系統(WPS)進行定位。Apple 和 Google 均建有自己的 WPS 資料庫,用於存儲全球約 5 億個 Wi-Fi 路由器資訊。

     

    然而 Apple 在處理位置資訊的方法中存在一個關鍵差異,這也是私隱問題的根源所在。當 Apple 裝置使用 WPS 進行定位時,它會從附近最多 40,000 個地理位置靠近的基站識別碼(BSSID)中選取約 8 個,並結合現有地標計算用戶位置。這與 Google 直接將設備探測到的所有 BSSID 及其信號強度上傳至伺服器並計算位置的方式大不相同。

     

    安全研究人員指出,Apple的 Wi-Fi 地理定位 API 處理過程中可能會無意間透露大量隨機生成的 BSSID,這使得惡意攻擊者有機會竊取大量定位數據。此外,已知像 Starlink 這樣的流動熱點特別容易受到此類攻擊,儘管現已透過隨機化 BSSID 解決了這一問題。

     

    對於想要避免其路由器資訊被 Apple 或 Google 收錄於其 WPS 資料庫的用戶,可以通過在 SSID 中添加「_nomap」來進行阻止。這一研究揭示科技產品潛在的私隱漏洞,促使用戶和企業需要更加關注和保護自己的數據安全。

     

    資料來源:TechNews.tw

    訂閱新聞

    尚海龍:揸車搵食將成歷史   無人駕駛 10 年內普及

    香港的士服務、網約車合法化等成為近日城中熱門話題。中國科協大灣區百人會輪值主席尚海龍提出意見指,無論的士業界、網約車司機都要面對無人駕駛出租車的發展,認為日後「揸車搵食」將會「進入歷史」。

     

    早前尚海龍在電台節目中發表意見,他預計無人駕駛技術將於 10 年內廣泛應用於公共交通系統,而傳統的士司機及網約車司機的職業將面臨嚴峻挑戰。

     

     

    他指目前的士服務與市民及遊客的需求存在矛盾,市民期望能夠使用網約服務及電子支付,的士行業常見的問題如濫收車資及拒載應當被解決。他認為,隨著無人駕駛汽車的推出,「白牌車」與的士的爭議將更加明顯,特別是中國深圳和北京,無人駕駛車輛的測試已經開始,而 Tesla 也宣布將於今年內推動無人駕駛出租車。他認為「揸車搵食呢樣嘢慢慢都要進入歷史,再搵唔到食。」

     

    尚海龍進一步指出,無人駕駛技術的應用不僅是技術進步,也是城市交通發展的必經之路。他認為,香港市民應該提早為這一技術革新做好準備,提升個人的技能以適應未來的勞動市場。此外,他指運輸及物流局正在考慮如何制定相應的無人駕駛法例,以確保技術轉型的平穩過渡。

     

     

    資料來源:獨立媒體

    圖片來源:尚海龍 Facebook


    相關文章:
  • 【實試】深圳免費無人駕駛叫車   乘搭流程 + 香港號碼都可叫車 + 首次免費
  •  
  • 「蘿蔔快跑」無人駕駛網約車北京試運 內媒:價格貴 + 速度慢 + 可能塞車
  •  
  • 回應蘿蔔快跑搶佔中國的士市場 360 集團周鴻禕:司機應購入無人車
  •  

    NETA X 純電 SUV 香港發佈 主動安全系統齊備 + 續航里程 480 公里

    大昌行汽車旗下首間「NETA Hong Kong 全新旗艦陳列室」正式於九龍灣開幕,NETA Hong Kong 同步發布最新旗艦級電動 SUV – NETA X,同場亦展出包括 NETA AYA、NETA S 和科技純電跑車 NETA GT 共四款型號,而 NETA 售後服務中心亦於即日起為車主投入服務。

     

    ▲NETA X 續航里程為 480 公里

     

    NETA X 採用了最大功率 163 匹馬力的前置單摩打,與之搭載的是磷酸鐵鋰電池組,純電續航里程為 480 公里(NEDC),30 分鐘可由 30% 充電至 80%。車身⻑闊高分別為 4,619mm*1,860mm*1,628mm,擁有 2,770mm 的軸距,80% 的車內空間以頂級柔軟材質所覆蓋。此外,還配備 15.6 吋輕觸式顯示熒幕和 Apple CarPlay 連接。NETA X 還提供了 Intelligent 版本,包含 12 款 NETA 高精度感測主動式安全系統(包括塞車輔助、道路偏離預警、盲點偵察等功能)、全景天幕連電動太陽簾、360° 泊車鏡頭、電動尾門、駕駛席座椅記憶及迎賓功能等配置。

     

    NETA X 車頭採用了封閉式鬼面罩設計,強化了車身的空氣動力學表現。格柵兩側銳利的頭燈組合採用分離式設計,上部為 LED 日間行車燈,下部為一體式的頭燈設計。配上前包圍兩側的通風口,整個車頭的設計有力量感。NETA X 側面線條流暢,Fastback 水滴形側背流線車身,尾部貫穿式 LED 尾燈設計,提升了整體的運動感。

     

    ▲NETA X 車頭採用了封閉式鬼面罩設計,強化了車身的空氣動力學表現

     

    NETA X 以「都市天際線」作爲内裝設計主題,採用簡潔且具科技感的設計風格,配合環抱式設計。特大尾箱空間為 508 公升,後排座椅摺叠後可擴展至 1,388 公升。車内的 15.6 吋高清輕觸式顯示熒幕整合了車內大部份控制功能。NETA X 搭載了最新的「NETA L2 等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協助駕駛者輕鬆處理路面狀況。 此外,車載系統還支援智慧語音助手,使用者只需透過簡單的英文語音指令就能完成大部分功能的控制。

     

    ▲NETA X 以「都市天際線」作爲内裝設計主題,採用簡潔且具科技感的設計風格

    ▲特大尾箱空間為 508 公升,後排座椅摺叠後可擴展至 1,388 公升

    ▲車内的 15.6 吋高清輕觸式顯示熒幕整合了車內大部份控制功能

    ▲NETA X 搭載了最新的「NETA L2 等級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NETA X 將提供極智黑、珍珠白、魅影灰、冰川藍、琥珀棕五款車身顏色。NETA X 一換一稅制下登場價為 HK$229,800。

    ▲NETA X 一換一稅制下登場價為 HK$229,800

     

    同場加映的 NETA 全新 SUV 車型 NETA AYA 正式登陸香港。車身顏色上,NETA AYA 共提供五款潮流配色:榛子米、晴空藍、霧面白、湖泊綠和魅影灰。NETA AYA 一換一稅制下新售價為 HK$160,377。

     

    ▲NETA AYA 一換一稅制下新售價為 HK$160,377

     

    NETA S 作爲運動型智能房車,配備業界領先級硬件、豪華舒適配置及領先的智能化水平,採用「科技融合極動」設計美學,使用一對歐翼式前門。NETA S 體現了空氣動力學性能與美學設計的融合。

     

    ▲NETA S 採用「科技融合極動」設計美學,使用一對歐翼式前門

     

    NETA GT 採用了雙門四座布局,側身曲線流暢自然,既兼顧了空氣動力學,又為用戶帶來更穩定、更動感的視覺感受。

     

    ▲NETA GT 採用了雙門四座布局,側身曲線流暢自然

    全新 Tesla Model Y 德國廠房現身 外觀內飾有望大幅調整

    自從代號 Project Highland 的新版 Model 3 於去年 9 月推出,外界一直期待著新版 Model Y 的推出。雖然北美 Tesla 內部消息指代號 Project Juniper 的新版 Model Y 不會在今年登場,但近期網民 @TeslersOfficial 在社交平台 X 發帖,上載以航拍機拍攝的 Tesla 柏林超級工廠內部照,更聲稱發現新版 Model Y 的測試車。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Tesla Cybertruck 終於可用 FSD 率先向部分車主推送更新
  •  
  • Tesla 向 Supercharger 用戶發警告 為保安全切勿使用延長線
  •  
  • 比亞迪劉學亮:Tesla 並非主要對手  冀政府加快電動車審批流程
  •  

    社交平台 X 將「Like」隱藏 保障用戶減少欺凌

    社交平台 X 將會很快停止在用戶的個人頁面上公開顯示「讚好」,這項計劃於週三由 X 的工程師確認,而 X 日前亦作出了正式宣佈。網站 MacRumors 的投稿人 Aaron Perris 早前在 X 的 iOS 程式中,發現了一個新的標記,只要將之關閉,用戶的「讚好」就會從個人資料中消失。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教學】Asus ROG Ally X 暢玩《黑神話:悟空》    優化及最佳設定 Tips
  •  
  • 【評測】模壽 x BLITZWAY 真三一萬能俠 LED燈效驚艷 + 跳齒式關節
  •  
  • 巴西再向 X 增加罰款 繳交後才可以恢復服務
  •  

    新版 iPad mini 開發中 傳採用 OLED 屏幕 2026 年推出

    假如韓國媒體 ZDNet Korea 的報導屬實,Apple 已經向供應商提出要求,希望取得用於未來 iPad mini 的 OLED 屏幕面板。Samsung Display 據說於 4 月開始,開發用於未來 iPad mini 的 8 吋 OLED 面板樣品,並計劃於 2025 年下半年在其韓國天安市的工廠量產。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教學】iPad / iPhone 運行 Windows XP 實試 PC 模擬器玩《小朋友齊打交 2》
  •  
  • Apple 正全力修復 iPad 變磚問題 iPadOS 18 導致 M4 iPad Pro 變磚
  •  
  • 被指會令 M4 版 iPad Pro 變磚 iPadOS 18 對應版本臨時下架
  •  

    Apple 以證據不足為由 挑戰歐盟 20 億歐元罰款決定

    今年初,歐盟委員會對 Apple 處以近 20 億歐元的罰款,理由是 Apple 濫用其在 App Store 上提供音樂串流服務的支配地位。歐盟監管機構指 Apple 偏袒自家的 Apple Music,對 Spotify 等競爭對手不公平,阻止它們告知用戶可以在 App Store 以外更便宜地訂閱。日前 Apple 已正式就罰款提出上訴,並提出理由挑戰裁決。

    (繼續閱讀…)


    相關文章:
  • 【評測】Apple Watch Series 10 拋光黑鋁型號 Apple 賣大包入門價買拋光款 + 換新芒變得薄
  •  
  • 【教學】Apple Watch 過百款錶面免費玩 可設定動畫錶面
  •  
  • 【教學+實試】Apple Intelligence 7 大實用功能 一鍵校對英文文法 + TLDR 長文總結 + 錄音即時轉文字
  •  

    垃圾徵費先行計劃月底結束 未決定計劃會否全港實施

    垃圾徵費「先行先試」計劃即將於月底結束,環境及生態局已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遞交有關文件交代結果,文件中未有交代垃圾徵費計劃會否於原定日期 8 月 1 日全港實施。

     

    文件中指出多個食肆、院舍、政府大樓等試點的領取免費指定垃圾袋率達百分百,商場及公私營住宅則約八至九成以上。商場和三無大廈垃圾棄置量無改變,兩間院舍減少一至兩成,公私營住宅個別試點減少約一成。指定袋使用率方面,院舍、食肆和政府大樓等一般全部合符規格,商場大致約七成使用率。公私營住宅的使用率平均只有兩成至五成,三無大廈平均只有約兩成。

     

    接受問卷訪問的商場商戶表示垃圾徵費計劃勞民傷財,不少居民認為計劃擾民。清潔工人感嘆工作量大增,經常要加班工作。以前倒垃圾可以一次過,但現在要分普通垃圾袋和指定垃圾袋,是兩倍的工作量。物業服務公司協會主席潘建良同意清潔工辛苦,假如計劃全面實施必須大量增加人手、工時和津貼,相關支出的增加都會和政府商討,但私人住宅等可能就會反映在管理費上。

     

     

    資料來源: Now 新聞RTHK

    圖片來源:RTHK

     

    Leica D-Lux 8 輕便相機登場 續用 2100 萬像素 M43 CMOS

    最新推出 Leica D-Lux 8相機擁有 2100 萬像素 Micro Four Thirds CMOS 感光元件,實際用於成像的只有 1700 萬像素。配備 Leica DC Vario-Summilux 10.9-34mm f/1.7-2.8 ASPH 鏡頭,相當於 35mm 焦距範圍為 24-75mm。

     

     

    Leica D-Lux 8 相較於前代在外觀設計上也有所改進,操控方式更簡化,類似於 Leica Q 系列相機。D-Lux 7 包含八個獨立後置按鈕,加上一個四向方向鍵,每個方向鍵都作為功能按鈕,而 D-Lux 8 簡化為只有四個獨立按鈕和一個簡化的方向鍵。頂部操作區域也略有不同,舊有的 4K 按鈕現在作為電源按鈕使用,已取消快門速度撥盤旁邊的電源開關。曝光補償撥盤現在變為可自定義控制撥盤。整體設計更加簡潔,鏡頭筒上的比例調節開關依然保留。

     

    ▲D-Lux 8 簡化為只有四個獨立按鈕和一個簡化的方向鍵

    ▲頂部操作區域與上代也略有不同

     

    D-Lux 8 將伴隨一系列新配件一同推出,包括手柄附件、皮革相機殻、頸帶、手腕帶等,配件亦有多種顏色可選。此外,還有自動鏡頭蓋、軟釋放快門按鈕、等新配件。

     

    至於影片分享功能,雖然 Leica 尚未具體說明 D-Lux 8 的影片功能,但可以推測它會提供與前代相同的 4K/30p 錄製功能。還有相同的 2760 萬像素電子取景器、每秒 11 張連拍以及 ISO 範圍(200-25600)。

     

    Leica D-Lux 8 將於 7 月 2 日起在所有 Leica Store 和授權經銷商處開始銷售。相機現已開放預訂,香港官方建議零售價為港幣 HK$ 14,500。

     

    資料及圖片來源:PetaPixel


    相關文章:
  • 【評測】小米 14T Pro 開箱評測 單手操控表現佳 + 夜攝表現出色 + 熒幕顯示亮麗 + 電量超「長氣」可用足一天以上 + 超抵玩旗艦效能手機
  •  

    【評測】Huawei Pura70 Ultra 由 iOS / Android 轉會 HMS 不影響生活教學 + 實試

    Huawei 最近在香港推出全新的旗艦手機 Pura70 Ultra,相信大家都已經知道,有些讀者可能已經入手了。不過近期在討論區一直有網友詢問如何在新機使用 GMS?可以用不同銀行 APP 嗎?舊機聯絡人如果過渡到新機的 HMS EMUI 系統?就讓試用了 Pura70 Ultra 一星期的 Edward 為 unwire.hk 讀者們來個不一樣的手機評測,不但會教大家如何由 iOS / Android 過渡 HMS EMUI 的詳細教學,更會實試各款日常生活用到的 APPS 或功能,看看如何在盡量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平安由舊機過渡到 Pura70 Ultra 吧。

    Huawei Pura70 Ultra 港行開箱直擊

    在為大家分享一星期的 Huawei Pura70 Ultra 的使用體驗,以及過渡到新機的教學前,先為大家帶來這部 Huawei 全新旗艦港行版本的開箱直擊吧。

    ▲這就是 Huawei Pura70 Ultra 港行的包裝,大家可以見到與國行包裝基本上是一樣的。

    ▲筆者的測試機是 16GB RAM + 1TB 內存版本,不過要注意的是港行暫時是沒有提供 1TB 版本,只有 512GB 內存一個版本。

    ▲一打開盒就見到 Pura70 Ultra 的真身了,而筆者借測的是香頌綠版本。

    ▲打起手機層,就會見到底層放有其他配件。

    ▲右方附有附送的仿皮手機套、說明書及 SIM 卡槽針,要留意的是附送的手機套與機身顏色是一樣的。

    ▲而左方就附送充電火牛及 USB-C to USB-C 數據電源線。

    ▲開箱完畢!事示宜遲,開機實試。

    機身稍重手感不俗

    其實之前測試國行版本時,Edward 已為大家分享過 Huawei Pura70 Ultra 的使用體驗,當中自然包括手感部分了。不過為了讓大家不用翻舊文睇,現在也讓筆者簡單講講吧。基本上 Pura70 Ultra 採用了仿皮物料作機背,而且加入星閃紋理,外觀上十分漂亮之餘,手感亦十分不錯,也不跣手,加上熒幕採用了玄武鋼化崑崙玻璃,手機亦支援 IP68 防水防塵功能,使用上亦較安心。加上機身不算太闊,單手操控亦算輕鬆,唯一是機身有點「份量」,而且有點頭重尾輕,長時間單手握機使用會有點累。

    ▲這就是 Huawei 的 Pura70 Ultra 港行了。

    ▲與國行一樣,Pura70 Ultra 港行的機背也是採用了仿皮物料,並加上類似星閃紋理,十分高貴漂亮。

    ▲這款仿皮物料手機拿上手手感十分理想舒服,亦完全不跣手。

    ▲至於機邊就採用了金屬中框設計,可以有效保護機身。

    ▲熒幕方面,包裝盒都有寫它採用了玄武鋼化崑崙玻璃保護著,理論上十分硬淨,加上手機支援 IP68 防水防塵功能,使用上相對比較安心。

    ▲手機配置方面,機頂設有紅外線傳輸埠,而機底就設有內置喇叭、USB-C 插槽及 SIM 卡槽。

    ▲而按鍵就全部位於機身右側,設有加入紅直線的開關鍵,以及與邊框相同顏色及材質的音量鍵。

    ▲而機背左上角就設有主鏡頭,採用三鏡設計,分別是擁有 1 吋 CMOS 的 5,000 萬像素 f/1.6 – f/4 超聚光主攝鏡(右方)、4,000 萬像素 f/2.2 超廣角鏡(左上角)及 5,000 萬像素 f/2.1 OIS 超聚光微距長焦鏡(左下角)。

    ▲當中比較特別的是主攝鏡,它採用伸縮式設計,令使用時鏡頭內空間更大,可以吸取更多光線。不用相機時,主攝鏡會縮進去與鏡頭模組採相同水平;而開啟相機 APP 時主攝鏡就會微微向外伸出,此時大家會見到鏡頭的紅邊,代表相機正在運作。

    ▲另外,Pura70 Ultra 的主相機模組雖然設於機背左上角,但由於模組比較大,所以即使手機平放在檯面,雖然仍會升高機身上半部,但也可平穩放在檯面,不會左右搖晃。

    ▲至於前相機方面,就採用開孔式設計並設於熒幕頂部中央位置,支援最高 1,300 萬像素。

    ▲手機採用熒幕下指紋解鎖功能,解鎖效果亦十分靈敏準確及快捷。

    ▲另外,Pura70 Ultra 的熒幕及機背四邊均採用微弧形設計。

    ▲所以單手握機操控時算是舒服,完全沒有界手感,單手握機打字亦舒服。

    ▲不過 Pura70 Ultra 具備一定重量,筆者以電子磅量度,重量達到 231.2g。

    ▲而且手機有少許頭重尾輕的情況(畢竟如此大的相機模組總會有一定重量),所以長時間單手握機使用,手部及手臂仍會感到有點兒累。

    ▲至於系統方面,港行 Huawei Pura70 Ultra 採用了 EMUI 14.2 作業系統,而非國行的 HarmonyOS 4.2 鴻蒙作業系統。

    ▲介面上,亦與以往的 Huawei 手機差不多。

    ▲功能上亦十分齊全,除了支援星閃連線技術外,亦支援通話智能降噪功能。此外,它亦支援智感掃碼功能,開啟後用家即使不開啟相機,在主熒幕場景下只要將鏡頭對準 1 米內的 QR Code,熒幕上就會出現 QR Code 圖標,然後輕觸圖標就可快速掃碼,方便不用開 APP 已可進行付款。

    ▲另外為了照顧長輩用家,Pura70 Ultra 亦設有長輩關懷、人聲增強及觸控速度調節功能,即使手腳較慢的老人家也可以開心使用手機。

    ▲筆者在此也順帶分享一下附送的仿皮手機殼的使用感受吧。

    ▲這款手機殼與機背一樣,也是採用相同的仿皮物料,不過就改為採用象徵 Pura 系列的 P 字及 Pura70 Ultra 相機模組的三角外形組成的花紋,十分有意思。

    ▲由於與機背採用相同物料製造,所以上手手感同樣十分好,套上手機也不會令手機美觀感有所影響。

    ▲手機殼保護性方面,它保護鏡頭方面十分理想,基本上是完全包裹著整個鏡頭模組。至於機頂同樣封密,而機底就留有缺口,方便接駁 USB-C 裝置或線。

    ▲而機身左右側就完全偷空沒有包裹著,但其實機邊金屬框保護性十分理想,加上四個角均有保護,所以使用上也不用太擔心。

    ▲不過有一點要留意的是,本身手機已不算輕,加上這個保護殼,筆者以電子磅量度過,達到 252.8g,甚至比一些大熒幕摺疊手機還要重,是否要用就視乎大家個人喜好了。


    相關文章:
  • 【評測】HUAWEI Pura70 Ultra @天通衛星通訊 香港表現詳細評測(上)- 天通衛星解構 + 開通步驟教學 + 郊區表現實測
  •  
  • 【評測】Huawei Mate XT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師現場評測
  •  
  • Huawei MatePad Pro 12.2” 國際版馬拉正式發佈 同場加映入門級平板 MatePad 12 X
  •  

    Pura70 Ultra 開機必做設定教學

    好了,分享了基本的使用體驗,以下就讓 Edward 手把手教大家如何由開機開始,一步步由舊陣營手機過渡到開心使用採用 HMS EMUI 14 作業系統的 Pura70 Ultra 吧。

    Step 01:開機首先要登記 Huawei 帳戶

    要由以往其他陣營的舊機轉到新機長久使用,開機後第一件事除了是按指示設定好手機外,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就是要設定好 Huawei 帳戶,尤其是對於日後希望轉到 HMS 陣營長久使用的用家,這一步可將舊機的資料同步到 Huawei 帳戶中,日後再換新機就不用再做一次,方便很多。基本上 Huawei 帳戶是免費的,而且有提供 5GB 雲端儲存量供用家備份裝置,不過它也有提供更高容量的服務,當中鑽石級別權益容量更大達 2TB,而且每月也只是 $78,不算昂貴,打算入手多部 Huawei 裝置的用家不妨考慮一下。當然,登記完帳戶後,大家要記得將圖片、聯絡人等全部勾選同步,日後才可以將舊裝置的資料同步到 Huawei 帳戶中。

    ▲首先大家要申請一個 Huawei 帳戶,是完全免費的,用家可將所有手機內容備份到雲端上。它亦設有數個月費計劃,最貴的鑽石權益也是 $78 / 月而已,已擁有 2TB 容量,十分足夠使用了。

    Step 02:iOS / Android 聯絡人轉移至 Huawei 帳戶

    去到第二步,就是將聯絡人由舊機轉移到 Huawei 帳戶,畢竟 Huawei 帳戶不支援直接從 iCloud / Google 聯絡人同步聯絡人到新機,所以這一步一定要做。至於其他像日曆、筆記等,筆者後文會再教大家如何同步。以下筆者就會分開 Google 及 iOS 兩部分,教大家如何同步聯絡人到 Huawei 帳戶。

    1. Google –> Huawei

    ▲大家可以見到,即使 Pura70 Ultra 已支援大部分 GMS 服務,但即使用家下載 Google 通訊錄,也不能從 Google 帳戶將儲存在內的聯絡人同步到 Pura70 Ultra 內。

    ▲所以大家要用手機瀏覽器前往 https://contacts.google.com/,並登入你的 Google 帳戶,之後就可以見到所有儲存在 Google 帳戶的聯絡人。之後點按右上角打印圖示右方的上向箭咀按鍵,就可以進行「匯出聯絡人」,之後點選「vCard(適用於 iOS 通訊錄)」,再點按「匯出」,就可以將聯絡人 vCard 檔案儲存在手機內。

    ▲之後進入電話,再點按「聯絡人」,然後點按右上角的四點按鍵並點選「設定」,再點選「匯入 / 匯出」,之後點選匯入欄目的「從儲存裝置匯入」。

    ▲之後就點選要將聯絡人匯入到哪個戶口(此時當然是選擇華為帳戶),之後點選「允許」容許聯絡人存取媒體和檔案,再在「從 vCard 匯入聯絡人?」一項點選「確定」,之後手機就會在手機內存中搜尋 vCard 檔案,而需時視乎用家的 vCard 檔案有多少聯絡人,筆者擁有 2 千左右聯絡人,大約搜尋了 3 至 4 分鐘左右。

    ▲找到後,系統會顯示 vCard 檔案,勾選並點選「確定」,vCard 檔案內的聯絡人就會匯入到手機的聯絡人目錄,完成後所有聯絡人就會出現在 Pura70 Ultra 的聯絡人清單內了。

    ▲如果大家擁有多於一個 Google 帳戶,可以使用上面相同方法將另一個帳戶的聯絡人匯入到 Pura70 Ultra 的聯絡人清單,只是留意選擇 vCard 檔案時不要選錯就是了。

    ▲最後大家要記得 Huawei 帳戶的聯絡人同步要選擇開啟,匯入到手機的聯絡人才可以長久在 Huawei 裝置上使用。

    2. iOS –> Huawei

    ▲至於 iPhone 用家,由於 iPhone 屬於封閉式系統,所以在手機上是不可以直接匯出 iCloud 的聯絡人。要匯出的話,需要使用瀏覽器登入你的 iCloud 戶口並進入 iCloud Contacts,之後點選聯絡人上方的橫向三點按鍵,並點選「Select All Contacts」。

    ▲之後點按右上角的上向箭咀按鍵,並點選「Export vCard」。

    ▲之後將 vCard 檔案儲存在電腦內,再將檔案抄寫到 Pura70 Ultra 的內存就可以了;當然用家亦可以直接使用 Pura70 Ultra 的瀏覽器登入 iCloud Contacts 並匯出 vCard 檔案。

    ▲之後就按上方 Android –> Huawei 教學中將 vCard 聯絡人匯入到 Pura70 Ultra 就可以了。

    Step 03:令 Pura70 Ultra 支援 GMS

    相信以往有用過 Huawei 手機的用家都知道,Huawei 手機已有好一段時間不支援 GMS 服務了,對於一般用家來說可能不覺太大問題,但對於一些工作上無論如何也需要使用 GMS 服務的用家,就造成很大困擾。以往有些用家可能因為 EMUI 支援 GMS 服務麻煩,轉而購買可以用「方法」在手機重新安裝 GMS 服務的國行版本,但去到 Pura70 Ultra,因為它採用了 EMUI 14.2 作業系統,只需要在華為應用商店下載 microG 這個程式,就可以令 GMS 服務在 Huawei 手機上復活了。以下就教大家如何做:

    ▲首先大家要在華為應用商店中搜尋「microG」這個軟件,大家可以當它是 GMS 框架,找到後點按「安裝」。

    ▲找到後,進入 microG 設定介面並點按「Google Accounts」,之後點選「Add Google account」,之後就像一般 Android 手機般登入你的 Google 帳戶就可以了。值得一提的是,用家可以在此加入多於一個 Google 帳戶,對系統運作是沒有任何影響的。

    ▲加入了 Google 帳戶後,用家就可以透過華為應用商店或者第三方應用商店(例如:APKPure.net)找到大部分 GMS 服務,之後安裝了就可以使用了。

    Step 04:再裝 GBox 方便安裝軟件

    有了 microG 令 Pura70 Ultra 可以某程度上支援 GMS 服務,其實大家已經可以透過華為應用商店下載平時用開的 APPS 及遊戲。有些 APPS 或遊戲本身華為應用商店已原生提供給用家下載,即使沒有也可以透過 Petal 搜尋,從第三方商店找到相關程式下載及安裝得到。不過有些程式,像 Netflix、PayMe、KMB 等,透過上述兩個方法仍然是無法搜尋得到的。所以筆者會建議大家只需要安裝最新 1.6 版本的 GBox,干脆透過它直接安裝所有需用 APPS 及遊戲就可以了,原因有二:一來它本身內建了 Play Store 在 GBox 的虛擬環境運行,透過 Play Store 基本上以往用開的軟件都可以在此下載了,而且日後更新透過這個 Play Store 更新軟件即可。二來 1.6 版本的 GBox 支援直接將 APPS 或遊戲安裝到手機內存而非 Gbox 的虛擬空間,安裝後直接在桌面點按程式捷徑進入使用即可,不用像以往般要開啟 GBox 再啟動程式那麼麻煩。所以簡單來說:去到今日,microG 及 GBox 是可以在 EMUI 14.2 上共存,前者類似為手機提供 GMS 框架,令手機用到與 Google 有關的服務,而後者就是類似 Play Store,為用家提供 APPS 或遊戲的下載平台,令 Pura70 Ultra 的使用體驗基本上與一般 Android 手機相比已無分別。至於使用方面,筆者現在就詳細教教大家吧。

    ▲之後下一步就是安裝 GBox,其實大家在華為應用商店是可以找到並安裝 GBox 的,不過筆者未知原因為何,從華為應用商店下載的 GBox 雖然也是 1.6 版本,但內裡的 Play Store 是不能登入的,所以不能使用。

    ▲所以大家需要使用手機瀏覽器到訪 GBox 的官網並下載 GBox 的 1.6 版本軟件(連結:https://gboxlab.com/),下載完並安裝好相關 apk 檔後進入 GBox,就可以看到 Play Store 已安裝在它的虛擬空間內,點選它並如常登入 Google 帳戶,就可以進入一般 Android 手機的 Play Store 了。

    ▲之後大家就可以像平常在 Play Store 下載軟件或遊戲般使用了,不過筆者建議大家逐個 APPS 或遊戲安裝,因為每次下載完軟件或遊戲後,系統都會要求用家點按一次「繼續安裝」,為免手忙腳亂還是慢慢安裝會好一點。

    ▲另外,理論上 1.6 版本的 GBox 預設已開啟將程式安裝到手機內,如果不能的話,用家可進入 GBox 的「Settings」並點選「Advanced Setting」,查看「Install to Device」選項是否已經開啟。

    ▲正常情況下,安裝完成後軟件就會出現在桌面,此時大家就可以使用了。

    ▲其實大家可以當 GBox 是類似 Android 手機的 Play Store,一律用家來下載軟件或遊戲就可以了,因為不但比華為應用商店的軟件或遊戲更齊全,用家更可一個介面更新所有已安裝的軟件及遊戲,十分方便。不過與安裝軟件時一樣,建議大家逐個更新會好一點(因為每次下載完更新檔也需要點選繼續安裝選項)。當然,大家不怕麻煩,也是可以用回華為應用商店或其他第三方應用商店下載及安裝軟件或遊戲的,不過有些就不能透過 GBox 更新了,這一點大家就要留意。

    Step 05:部分軟件需從官網下載

    最後一個設定部分,仍是是與軟件下載有關。基本上透過 Gbox 大家已經可以下載並安裝 9 成半以上日常慣用的軟件或遊戲,但有些軟件,筆者會建議大家透過官網下載會好一點,或者要在官網才可以下載得到。其中一個是 WhatsApp,雖然透過華為軟件商店或 Gbox 都可以下載及安裝到 WhatsApp,不過之前網上流傳在這些平台下載的 WhatsApp 有機會被「封號」,所以穩陣起見還是透過官網安裝比較理想(下載連結可按此)。第二個就是馬會 APPS,由於涉及賭博成份,筆者就不在此多述了,但筆者試過在新機上,馬會 APPS 不但不會像國行般出現警告提示,更可以使用指紋登入,使用上更加方便。

    常用 APPS + 遊戲實試 @ Pura70 Ultra

    去到這部分,基本上初始設定都已經完成了,大家大致上已可正常使用 Pura70 Ultra 了。以下就讓 Edward 為大家實試各種類別的常用 APPS 究竟在 Pura70 Ultra 上能否正常設定及使用,以及支援程度如何吧。值得一提的是,筆者在講解時會提及從哪處可以下載不同軟件或遊戲,但如果大家驚麻煩的話,其實是可以全部透過 Gbox 內的 Play Store 下載並安裝的。

    第一類:GMS 類軟件

    第一類先為大家實試的,就是大家最關心的 GMS 類 APPS,當中包括 Google Chrome、Google 地圖、Google 日曆、Gmail、Google 相簿、Google Docs / Sheets / Slides、Google Drive、Gboard 輸入法等,當然不能少的自然是 YouTube。基本上筆者試過,9 成以上的 GMS 軟件都可以成功在 Pura70 Ultra 上安裝並使用,而由於設定 microG 時已輸入了 Google 帳戶,所以基本上安裝好進入軟件已經登入成功,無需再登入一次,使用上十分方便。至於使用方面,各軟件均運作正常:Chrome 可正常上網、Google 地圖可準確定位、Gmail  所有功能均可使用、Google Drive 可上下載檔案等,YouTube 亦可正常瀏覽影片。唯一一個 GMS 服務是不能使用的,就是 Google Pay / 錢包,雖然是可以安裝,但進入後頁面會一片空間,另一頁就會展示「暫不支援」提示。不過 Huawei 其實本身亦有自家的錢包,所以問題亦不算大。

    ▲大家可以見到,安裝了 microG 後,基本上大部分 GMS 軟件都可以安裝在 Pura70 Ultra 上,如果配合 GBox 內的 Play Store 安裝就會更簡單。

    ▲首先為大家測試 Google Chrome 瀏覽器,大家可以見到運作正常,而且因為 microG 時已登入 Google 帳戶,所以進入 Chrome 後見到已登入相關帳戶並開啟了同步功能了。

    ▲至於不少人都常用的 Google 地圖,大家可以見到同樣可以正常使用,不但可以準確定位,亦可以進行導航。

    ▲Google Drive 亦可正常使用,筆者亦試過可以成功從 Pura70 Ultra 上載檔案到 Google Drive。

    ▲Gmail 亦可如常使用,之前筆者在 microG 登入了兩個 Google 帳戶,在 Gmail 內亦可切換瀏覽。

    ▲工作上的 Google 文件、試算表及簡報都可以如常使用。

    ▲此外,筆者亦試過 YouTube,使用上完全沒有問題,不但已登入 Google 帳號,亦可以正常瀏覽影片及留言。

    ▲而其餘的 GMS 服務,例如:Google 日曆、Google 相簿、Google Home 及 Google 輸入法都可以如常安裝並使用。

    第二類:通訊類軟件

    至於第二類為大家實試的,亦是大家平常最多使用的種類,就是通訊類軟件。筆者平常用的通訊類軟件都偏多,由 WhatsApp、LINE、Facebook Messenger、WeChat、Telegram、Threads 到 Signal 都有。筆者全部都可以成功下載並安裝在 Pura70 Ultra 上,不過就分開不同地方安裝:華為軟件商店可以裝到 WeChat 及 SnapChat、在華為軟件商店經 Petal 搜尋可以找到 LINE、Facebook Messenger、Threads 及 Signal、經 Gbox 可以找到 Telegram、而 WhatsApp 就在官網下載 apk 檔安裝。當中除了可以成功安裝使用外,由於 microG 可以加入 Google 帳戶,所以 WhatsApp、LINE 等均可透過 Google 帳戶回復備份,而登入及回復完成後,亦可使用相同 Google 帳戶備份,使用體驗基本上與其他 Android 手機沒有分別。

    ▲首先測試 WhatsApp,筆者輸入相關設定步驟後,Pura70 Ultra 的 WhatsApp 由於已安裝 microG,所以是可以從 Google 帳戶取回 WhatsApp 備份並進行回復。

    ▲筆者亦試過 Pura70 Ultra 上的 WhatsApp 也可以將對話備份回 Google 帳戶,日後換機就更方便了。

    ▲至於 LINE 方便,同樣可以透過 Google 帳戶回復對話,亦可在 Pura70 Ultra 上正常使用。

    ▲而其他通訊類軟件,例如:Facebook Messenger 及 Signal,筆者試過亦可以如常使用。

    第三類:社交平台類軟件

    至於第三類,同樣大家平常會較多使用的,就是社交平台類軟件。筆者平常較常使用的,也是 Facebook 及 Instagram,兩者均可透過華為軟件商店經 Petal 搜尋下載並安裝得到。另外,兩個軟件在新機亦可以完美使用,基本上沒有任何 bugs 或問題,所以大家可以放心。

    ▲Facebook 及 IG 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也完全沒有問題。

    第四類:影音類軟件

    至於第四類實試的,就是影音類軟件,當中就包括:Netflix、Disney+ 及 Spotify,以及用來睇戲或睇波的 Now 隨身睇,當中 Netflix 需要透過 Gbox 才可下載安裝,而 Disney+ 及 Spotify 就可以透過華為軟件商店經 Petal 搜尋下載安裝,至於 Now 隨身睇本身就可以透過華為軟件商店原生安裝。筆者全部都試過,可以正常登入使用,即使透過社交平台登入都無問題(當然大前提是要先安裝及登入相關社交平台 APP)。另外,在這類筆者亦順便評價一下 Pura70 Ultra 的影音表現,首先熒幕顯示方面,Pura70 Ultra 內建了 6.8 吋 2844 x 1260 解像度 OLED 熒幕,更新率為 1 – 120Hz 自適應,顯示文字或者影片效果都十分理想,清晰度高之餘顏色亦偏自然向。另外,它亦支援最高 2500 尼特峰值亮度,亦支援 HDR Vivid 制式,瀏覽 HDR 影片時效果理想,而且亮度夠高,即使陽光底下瀏覽熒幕內容亦無問題。不過音質方面,它內建的喇叭質素只屬一般,音量開至 80% 以上已開始有點拆,而且分析力一般,感覺人聲與音樂、環境聲像是「拿埋一舊」,所以建議大家不要有太大期望。

    ▲音樂方面,筆者試過使用 Spotify 完全沒有問題,而且可以使用社交平台(例如:Facebook)登入。

    ▲YouTube Music 亦可以如常使用。

    ▲Netflix(上圖)、Disney+ 播放影片亦沒有問題。

    ▲提起多媒體內容,筆者順帶說說 Pura70 Ultra 的熒幕表現吧。Pura70 Ultra 內建了 6.8 吋的 LTPO OLED 熒幕,而且同樣是採用幼邊框設計。

    ▲熒幕解像度為 2844 x 1260,並支援 1 – 120Hz 自適應更新率。

    ▲因為更新率夠高,所以即使快速翻頁時效果依然十分流暢,連細字都可以清晰見到。

    ▲而熒幕顯示質素上,文字清晰銳利,影片或相片色彩亦算自然,表現屬上佳水平。

    ▲可視角度亦十分高。

    第五類:生活類軟件

    至於第五類實試的,就是日常生活普遍都會用到的 APPS,包括:各大商場、食肆或獎賞平台的儲分 APP、天文台、主題公園 APP、購物 APP、搵食 / 叫外賣 APP、甚至操控家居智能裝置的軟件等。筆者亦大致上測試過,大部分程式都可以正常使用,例如:香港天文台、智方便、醫健通、淘寶、綠綠賞、易賞錢、OpenRice、Deliveroo / FoodPanda 等。當中亦有些程式是出現不支援情況,例如:麥當勞新版 APP 就出現「出於安全原因不能在設備上運行」的字句,相信要等麥當勞稍後將 Huawei 手機加入支援列表中才可繼續使用。不過大致上,9 成以上的生活常用 APPS 在 Pura70 Ultra 上都可以正常運作,大家不用擔心。

    ▲政府或公營機構類的 APPS,例如:智方便、醫健通、我的天文台及綠綠賞可以順利安裝及使用。

    ▲購物 APP 如淘寶,或商場儲分 APP 如 The Point,也可以正常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

    ▲儲分 APP 如易賞錢使用亦沒有問題。

    ▲搵餐廳 APP 如 Openrice 使用沒有問題。

    ▲餐廳排隊 APP 如壽司郎、The Gulu 使用亦完全沒有問題。

    ▲唯一是麥當勞的新 APP 雖然可以安裝,但因為安全原因未能使用,需要有待官方更新軟件後才知能否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

    ▲至於外賣 APPS 如 Deliveroo、FoodPanda 使用上亦沒有問題,而且大家可見地圖改為使用 Huawei 自家的 Petal Maps。

    ▲主題公園 APP,例如:香港迪士尼樂園,APP 內資訊亦可如常顯示,使用亦正常。

    ▲而不同平台的智能家居操控 APP 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亦沒有大問題。

    ▲對於有在讀小朋友的用家,eClass APP 亦可以順利在 Pura70 Ultra 上安裝及使用。

    第六類:交通類軟件

    另外一類相信大家都會經常用到的軟件,就是交通類軟件。當中包括:定位類(即地圖)、查閱班次類(即港鐵、巴士等)、以及電召類(即電召的士、Uber 等)。筆者亦初步試過:定位類的 Google 地圖及高德地圖完全運作正常亦定位準確。而查閱班次類問題就比較大,港鐵 APP 未能進入(彈 APP)、KMB APP 可定位可顯示地圖可顯示下班到站時間但按站牌地圖未能跟隨移動,只有城巴 APP 是可以正常使用的,筆者會建議大家如果要睇準確站位地圖,可使用「香港出行易」。至於電召類,筆者習慣使用的 HK Taxi 及 Uber 都沒有問題。總括來說,交通類軟件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會較多問題出現,但基本上都有解決方案,只是使用習慣上要重新適應而已。

    ▲交通 APPS 方面,先說地圖類,除了之前已為大家講過 Google 地圖可以如常使用外,對於需要駕車的用家,高德地圖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亦沒有任何問題。

    ▲至於巴士 APPS 方面,筆者測試過九巴及城巴,當中城巴可以如常使用,亦可在地圖上顯示站位置及顯示下一班到站時間倒數;而九巴 APP 方面,雖然可以顯示到站時間倒數,但點選站名時,上方地圖是不能即時飛到相關位置。

    ▲另外,港鐵 APP 方面,雖然可以成功安裝並進入 APP,但每次去到這個畫面點按下一步後就會彈 APP,未能如常使用。

    ▲所以為了如常使用,筆者會建議大家改用「香港出行易」,不但支援不同交通工具(港鐵、巴士及綠色小巴),亦可顯示到站時間,不過就只是預計時間並非實時。

    ▲至於電召類程式,筆者測試過 HKTaxi 及 Uber,使用上完全沒有問題。

    第七類:銀行及支援類軟件

    除了交通類軟件外,以往在 Huawei  手機上支援較不足的就是銀行及支付類軟件。在 Pura70 Ultra 上,筆者就試過兩類軟件:銀行類及支付類。先說銀行類:筆者先後試用過中銀香港、恆生銀行(個人)、渣打、American Express 及 AEON HK,前三者都可以透過華為軟件商店下載安裝,而後兩者就需要透過 Gbox 內的 Play Store 安裝。而筆者測試過,全部銀行類軟件都可以正常在 Pura70 Ultra 上登入使用,指紋登入亦完全無問題。

    ▲銀行類軟件方面,中銀香港、恆生銀行(個人)及渣打 APP,均可以在 Pura70 Ultra 上安裝得到並可正常使用,亦全部支援指紋辨識登入。

    ▲而銀行的信用卡 APP,例如:AE、AEON HK 的 APPS 使用上亦沒有問題。

    至於支付類方面,筆者就測試過 PayMe、BoC Pay、八達通 APP(不是八達通)、AlipayHK 及支付寶(中國),至於下載位置方面,只有 PayMe 是需要透過 Gbox 的 Play Store 下載,其餘均可以在華為軟件商店下載得到。至於使用方面,全部平台基本上都可以正常使用,就連 PayMe 使用上都沒有問題,無論是以聯絡人或電話過數,或者透過 QR Code 收錢或付款都可以。至於八達通 APP 方面,暫時就仍未支援 Huawei 錢包的電子版八達通,估計要稍後更新 Huawei 錢包後才可登記。還有一點,如前文所言,Google Pay / 錢包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的,大家可以死心。

    ▲支付類 APP 方面,筆者先說 PayMe,它需要在 GBox 內的 Play Store 下載並安裝,才可以在 Pura70 Ultra 上如常使用。

    ▲而其他支付類 APPS,例如:BoC Pay、八達通 APP、Alipay HK 及支付寶,安裝及使用上完全沒有問題。

    ▲不過八達通 APP 中,雖然見到可以申請 Huawei Pay 的電子版八達通,但估計仍未開始,所以會顯示 Huawei Pay 發生錯誤的問題。

    第八類:旅遊出行類軟件

    近期相信大家都有趁假期時出遊旅行,筆者在 Pura70 Ultra 上亦測試過不同與旅行出行有關的軟件的支援情況。同樣地,今次這一類測試分為三類:格價類、航空公司類及工具類。首先格價類 APPS,筆者試過 Skyscanner 這類機票格價 APP,亦試過 Agoda、Booking.com、Trivago 等酒店格價 APP,基本上全部都可以在華為軟件商店下載得到,而且運作上完全無問題。至於第二類航空公司 APP,筆者試過國泰及 JAL 兩個 APPS,前者透過華為軟件商店已可下載安裝,後者就需要透過 Gbox 下載安裝,而兩個程式都可以順利登入使用。至於第三類工具類,筆者就下載了 Klook 這類酒店及娛樂項目訂購 APP、AIRSIM 這類漫遊卡 APP、Grab 這類海外電召車 / 外賣 APP、以及香港機場的 My HKG APP,而且全部程式都可以透過華為軟件商店下載。至於使用上,全部都沒有任何問題,可以順利登入並使用。所以旅行出行類軟件,在 Pura70 Ultra 上基本上都可以流暢使用,而且透過華為軟件商店大部分都已經下載得到,只是部分航空公司未有將相關 APP 放在平台而需要透過 Gbox 的 Play Store 下載而已。

    ▲旅遊類方面,筆者先測試機票格價 APP SkyScanner,使用完全無問題。

    ▲至於不同的酒店格價平台 APPS,例如:Agoda、Booking.com、Travigo、Trip.com 等,使用同樣沒有問題。

    ▲至於航空公司 APP 方面,筆者試過國泰及 JAL,登入後亦可正常使用。

    ▲至於工具類旅遊 APP,筆者下載並安裝了香港機場 APP 使用沒有問題。

    ▲旅途中找尋活動參與的 APP(例如:KLOOK)或者旅行時搵食(例如:大眾點評)在 Pura70 Ultra 上亦可如常運作。

    ▲Global SIM 的 APP(例如:AIRSIM ROAM)亦可如常使用,而附帶用於通話的 AIRSIM TALK 使用亦沒有問題。

    ▲至於去到東南亞無論電召車還是叫外賣、甚至在食肆或商店付款不能不用的 Grab,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亦完全無問題。

    ▲而旅行時可能會用得著的工具,例如:微軟的翻譯 APP,在 Pura70 Ultra 上使用亦沒有問題。

    第九類:工作類軟件

    下一個為大家實試的軟件類別,就是工作類軟件。其實前文筆者已為大家實試過與 Google 相關的幾個軟件,包括:Gmail、Google Docs / Sheets / Slides 等,全部都可以正常使用。至於其他的軟件,筆者試過 Microsoft 的 Outlook 及 Office 365 可以在華為軟件商店下載安裝,亦可正常使用。另外,其他生產力工具,例如:錄音、計算機等,有些本身預載了,有些在華為軟件商店都可以下載得到。即使要進行視像會議,使用 Zoom 之類軟件,也可以透過華為軟件商店中的 Petal 搜尋下載安裝得到。所以工作類軟件上,大家完全不用擔心。

    ▲工作類軟件方面,筆者試過 Outlook APP 可以如常使用。

    ▲Office 365 APP 安裝及使用亦沒有任何問題,更可以使用 Copilot 功能搵資料。

    ▲即使要使用例如 Zoom 之類的軟件進行視像會議,在 Pura70 Ultra 上亦無問題。

    第十類:遊戲類

    最後一類就是遊戲類。其實透過華為軟件商店已經可以下載到不少主流遊戲,例如:FPS 競技類的 PUBG Mobile、賽車類的 Asphalt 9、亦有戰棋策略類的三國志霸道、三國志戰略版、新三國志手機版等。不過部分大作,例如:原神、Diablo Immortal 等就未有提供,需要透過 Gbox 內的 Play Store 下載安裝。

    ▲遊戲方面,較靜態的戰棋類遊戲在 Pura70 Ultra 上安裝及玩完全無問題。

    ▲至於射擊遊戲方面,筆者試過在 Pura70 Ultra 上安裝並玩 PUBG Mobile,亦完全未見任何問題。

    ▲ARPG 類如 Diablo Immortal,在 Pura70 Ultra 上亦可正常遊玩。

    ▲筆者亦在 Pura70 Ultra 上試玩過原神,同樣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筆者試過 Asphalt 9 這款賽車遊戲,即使在華為應用商店可以下載並安裝得到,但在 Pura70 Ultra 上卻未能進入遊戲,十分奇怪。

    其餘 Pura70 Ultra 體驗分享

    其實 Huawei Pura70 Ultra 在一星期的試用過程,筆者還有少許感受想與大家分享,以下就為大家講講吧。值得一提的是,作為 Pura70 Ultra 最重要的相機試用部分,筆者同事稍後會另文分享體驗。

    效能中上水平但十分夠用

    既然說起打機,也讓筆者分享一下港版 Pura70 Ultra 的效能表現吧,畢竟打機如果要享受流暢效果兼高畫質,效能始終需要有一定水平。至於 Pura70 Ultra,它內建了 Kirin 9010 這枚最新的 Huawei 自家處理器,以及 Maleoon 910 圖像處理晶片,配合 16GB RAM 及 512GB 內存,從不同的效能測試軟件所得的結果可以見到它是屬於上兩三代的旗艦配置,與現時其他品牌的最新旗艦手機相比確實有一定距離。不過從實際使用體驗所得,筆者覺得它的表現與效能測試軟件所得的結果相比不太成正比,因為雖然 Pura70 Ultra 得分比其他旗艦手機低,但玩多款遊戲都十分流暢,一般戰棋、策略等靜態遊戲自然沒有問題,即使將畫質開至最高,玩原神、Diablo Immortal 這類動作或 ARPG 遊戲,又或者玩 PUBG 這類射擊遊戲,遊玩時的體驗都十分流暢。所以在效能上,它與其他品牌、擁有更新硬件規格的旗艦手機比較確實不落下風,筆者只能說在系統微調方面 Huawei 確實有一手,頗有驚喜。

    ▲Huawei Pura70 Ultra 內建了 Kirin 9010 處理器、Maleoon 910 圖像處理晶片、16GB RAM 及 512GB 內存,在 Huawei 手機中已屬旗艦級,但與其他品牌的最新旗艦手機相比仍有一定距離。

    測試硬件 測試軟件 細項 得分 (預設模式) 得分 (性能模式)
    CPU Geekbench 5 單核運算 996 1094
    多核運算 3548 4032
    Geekbench 6 單核運算 1340 1439
    多核運算 4268 4352
    GPU 3DMark Wild Life 5089 5776
    Wild Life Extreme 1395 1575
    儲存空間 A1 SD Bench 讀取 1385.3MB/s 1637.39MB/s
    寫入 522.23MB/s 480.75MB/s
    整體系統效能 PCMark for Android 工作 3.0 10257 13642
    安兔兔評測 Nil 904544 981216
    Geekbench 5 OpenCL 2914 3685
    Geekbench 5 Vulkan 2397 3187
    Geekbench 6 OpenCL 3200 3737
    Geekbench 6 OpenCL 3212 1536 (部分 fail)

    ▲從上面透過不同效能測試軟件所得的結果可見,Pura70 Ultra 的硬件表現確實比其他主流旗艦手機落後一截。

    ▲雖然得分不高,但筆者試過玩原神時將畫質開至最高,幀率亦開至最高 60fps,遊玩時表現依然十分流暢,完全未見有窒的情況出現,令人驚喜。

    發熱問題不嚴重可接受

    至於網上有人表示 Pura70 Ultra 機身比較容易發熱,尤其是在長時間打機後,此問題更是明顯。Edward 就試過用 Pura70 Ultra 一般模式下玩高畫質原神及 Diablo Immortal 兩款遊戲各半小時,之後再用測溫槍量度機背,筆者發現 Pura70 Ultra 基本上不太覺得有明顯的發熱問題,以測溫槍量得也是 40 度以下。當然,手摸上去機背始終是有一點點熱力,但也只是微溫水平,完全不覺辣手,完全是可接受水平,可見 Pura70 Ultra 的硬件微調得十分理想,即使高效運作溫度也不會輕易飆高。筆者估計有些有些用家的 Pura70 Ultra 機身容易發熱,可能是因為用了性能模式並以高畫質長時間打機,或者以高畫質長時間打機時邊打邊快速充電所致。如果大家可以避免這兩個情況,Pura70 Ultra 基本上是沒有容易發熱的問題。

    ▲為了測試 Huawei Pura70 Ultra 有沒有傳聞中的發熱問題,筆者就用它試玩遊戲,並將畫質調至最高。在測試前,筆者先以測溫槍量度機背上、中、下三部分的溫度,分別錄得 33.3 度、31.8 度及 30.5 度。

    ▲在以最高畫質試玩原神及 Diablo Immortal 兩款遊戲各半小時後(即一小時後),筆者再以測溫槍量度 Pura70 Ultra 的機背上、中、下三部分的溫度,結果分別錄得 34.1 度、33.5 度及 32.9 度,可見確實溫度有所上升,但升幅十分輕微,而筆者用手摸機背也只是出現微溫情況,可見 Pura70 Ultra 似乎未見傳聞中的容易發熱問題。

    ▲筆者估計有些用家出現發熱問題,可能是因為邊充電邊以高畫質打機,或者在以高畫質打機時開啟了「性能模式」,才會導致這個情況。

    ▲基本上,大家只要將性能模式關掉,容易發熱問題就應該不會再發生了。

    電量勉強夠用一日

    至於使用時間方面,Huawei Pura70 Ultra 內建了 5,200mAh 容量電池,算是近年 Huawei 手機電池容量較大的一款旗艦機款。至於省電表現方面,筆者覺得只屬一般,大致上在一般使用情況下,用了一整天,熒幕使用時間大約接近 11 小時,電量剩下 10% 左右,由此可見 Pura70 Ultra 的電量只是勉強足夠用上一天左右,未至於像其他同期旗艦手機般可以用足一日以上,表現只屬一般。

    ▲Huawei Pura70 Ultra 內建了 5,200mAh 容量電池,可說是 Huawei 旗下近年內建最大容量電池的旗艦手機。

    ▲不過筆者在正常使用情況下試用 Pura70 Ultra,基本上只勉強足夠應付一日電量,可見使用時間上表現只屬一般。

    ▲幸好 Pura70 Ultra 支援 100W Huawei SuperCharge 有線快充,可以快速為手機回電,所以即使沒電亦不用太擔心。

    缺 5G 問題始終是硬傷但不致命

    當然,眾所周知,Huawei 近幾代的旗艦手機,網絡上也只是支援至 4.5G / 4G+,未能像其他品牌的旗艦手機般支援 5G 網絡,不過這始終是受美國制裁而未能用上最新 5G 晶片所致,縱然在網速上是比其他旗艦手機慢,但也是只能無奈接受的事實。不過筆者初步用過,以 4G+ 網絡上網其實也不是太慢,即使在繁忙時間的港鐵車箱內,Pura70 Ultra 的網絡表現也不會比其他品牌的 5G 手機遜色很多(最少筆者用過 1010 或中移香港的 5G SIM 卡,也沒有出現「load 空氣」問題),由此可見 Pura70 Ultra 的天線表現其實不錯,筆者甚至試過在機場的國泰貴賓室中,Pura70 Ultra 配合 1010 SIM 卡可以錄得 200 多 Mbps 的下載速度(相同位置另一部 5G 手機下載速度錄得 1Gbps 以上……),以一部 4G+ 手機來說已算不錯了,所以筆者說 Huawei Pura70 Ultra 不能支援 5G 雖然是硬傷,但未至於致命。

    ▲Huawei Pura70 Ultra 依然支援實體雙卡雙待功能。

    ▲不過它依然只能最高支援至 4G+ / 4.5G 網絡,未能支援 5G。

    ▲筆者就嘗試以不同香港網絡商的 SIM 卡,在不同地方以 Speedtest APP 測試 Pura70 Ultra 的網速。筆者先在香港仔放入中國移動香港的 5G SIM 測試,最後獲得 33.5Mbps 下載速度及 52.1Mbps 上載速度。之後筆者再在沙田放入 1010 的 5G SIM 測試,下載及上載速度分別錄得 19.2Mbps 及 18Mbps,由此可見雖然 Pura70 Ultra 只支援 4G+,有此網速已是預期之內,但實際速度也沒有想像中那麼差。

    ▲筆者亦試過在機場禁區內的國泰貴賓室將 1010 的 5G SIM 放入 Pura70 Ultra,可見雖然只是 4G+ 網絡,但下載速度卻可高達 264Mbps,確實有驚喜。

    ▲筆者亦試過在馬來西亞時,以漫遊測試 Pura70 Ultra 的網速,雖然同樣只顯示為 4G+ 網絡,但下載及上載速度卻可高達 137Mbps 及 48.9Mbps,同樣有驚喜。

    總結:四平八穩慢慢走回世界市場

    總括而言,今次 Huawei 推出的 Pura70 Ultra 港行,雖然作為 Huawei 最新旗艦機,但是配備的硬件水平仍然未追得上其他品牌的最新旗艦。但縱然如此,在短短的一星期試用後,筆者覺得如果不看 benchmark 分數的話,單純使用體驗上,除了缺少 5G 這個難以改變的事實,其餘體驗均與其他旗艦手機相差不大。誠然 Huawei 在被制裁的這數年間,不但看到在他們的應用商店中軟件數量大幅增加,亦看到在硬件及系統微調上下了不少工夫,這才令今時今日的 Pura70 Ultra 的使用體驗與其他品牌相比不落下風,由此可見 Huawei 確實靠著 Pura70 Ultra 及其他新產品,慢慢低調地逐步走回世界市場。希望他們的重現,可以為其他品牌帶來更多的創新動力吧。至於今次這部 Pura70 Ultra,筆者覺得已是十分滿意。至於它最大的特點:相機,筆者同事稍後會另文詳細講述用後感,有興趣的 unwire.hk 讀者就不要錯過了。


    相關文章:
  • 【評測】HUAWEI Pura70 Ultra @天通衛星通訊 香港表現詳細評測(上)- 天通衛星解構 + 開通步驟教學 + 郊區表現實測
  •  
  • 【評測】Huawei Mate XT Ultimate Design 非凡大師現場評測
  •  
  • Huawei MatePad Pro 12.2” 國際版馬拉正式發佈 同場加映入門級平板 MatePad 12 X
  •  

    DJI Dock 2 到港 自動化機庫更細更輕 + 即時感應天氣變化

    OTG 昨日(21 日)舉行了產品及應用方案巡禮,小編有幸獲邀出席,現場有很多智慧城市機械人及不同智慧機械城市應用方案,實是目不暇接。小編挑選了數個矚目的新產品和大家分享。

     

    DJI Dock 2  

    相較前代,DJI Dock 2 的體積和重量分別下降約 75% 和 68%,不連飛行器的話,淨重量僅約 34 公斤,只需兩人即可隨時搬運移動,大幅提升安裝靈活性,降低安裝成本。

    DJI Dock 2 配備專用 Matrice 3D/3TD 無人機,不僅輕量化、易部署,且具備更強大的作業能力和雲端智能功能,大幅降低無人值守作業門檻,以提升工作效率。

    ▲Matrice 3TD 無人機

    機場整合雨量計、風速計、溫度計等感測器,可即時感應天氣變化,結合線上天氣預報,可透過 FlightHub 2 及時警告或中止原定飛行任務,有效降低飛行風險。

    ▲感測器


    DJI Dock 2 加入新一代影像辨識技術,飛行器能更精準地辨識停機坪上方的降落標誌,不僅如此,停機坪採用全新滑動式斜坡歸中設計,進一步提升降落成功率。

    ▲停機坪降落標誌

    ▲全新滑動式斜坡歸中設計

    ▲提升降落成功率

     

    DJI Dock 2 規格

    整機重量
    34 kg(不連飛行器)
    重量可能因原材料批次不同而有所差異,請以實際產品為準。
    外形尺寸
    艙蓋開啟(長 × 寬 × 高): 1228 mm × 583 mm × 412 mm
    艙蓋閉合(長 × 寬 × 高): 570 mm ×  583 mm × 465 mm

    以上數據均不連風速計高度(145 mm),脚架高度計算在內(55 mm)。

    輸入電壓 100-240 V (AC), 50/60 Hz
    輸入功率 最大 1000 W
    運行環境溫度
    25°C 至 45°C
    環境溫度低於 -20℃ 時,‌機場處於待機狀態,飛行器無法執行飛行任務。
    防護等級 IP55
    可收納無人機數量 1 台
    最大允許降落風速 8 m/s
    最大運行海拔高度 4000 m
    RTK 基地台衛星接收頻率
    同時接收:
    GPS: L1 C/A、L2
    BeiDou2: B1l、B2l、B3l
    BeiDou3: B1l、B3l
    GLONASS: L1、L2
    Galileo: E1、E5B
    RTK 基地台定位精準度
    水平: 1 cm + 1 ppm (RMS)
    垂直: 2 cm + 1 ppm (RMS)
    充電
    輸出電壓 28 V DC
    充電時間 32 分鐘
    (在 25℃ 環境中,將飛行器(關機狀態下)的電量從 20% 充至 90% 時測得此數據。)
    影像傳輸
    影像傳輸方案 O3 影像傳輸行業版
    運行頻率 2.4000-2.4835 GHz
    5.725-5.850 GHz
    天線 內建四天線,二發射四接收,支援智慧切換
    發射功率(EIRP)
    2.4 GHz: < 33 dBm(FCC);< 20 dBm(CE/SRRC/MIC)
    5.8 GHz: < 33 dBm(FCC);< 14 dBm(CE);< 23 dBm(SRRC)
    空調
    運作電壓 28 V DC
    空調類型 TEC 空調
    備用電池
    電池容量 12 Ah
    輸出電壓 12 V
    電池類型 鉛酸蓄電池
    續航時間

    大於 5 小時

    (在 25℃ 環境中且蓄電池滿電狀態下測得。斷電後,機場不支援飛行器充電、空調、艙蓋加熱、風速計加熱等功能,請及時排查故障。)

    網路接入
    乙太網路接入 10/100/1000Mbps 自適應乙太網路連接埠
    感測器 風速感測器、雨量感測器、環境溫度感測器、浸水感測器、艙內溫度感測器、艙內濕度感測器
    艙蓋監控相機
    解析度 1920 × 1080
    視角範圍(FOV) 151°
    補光燈 白光補光
    艙內監控相機
    解析度 1920 × 1080
    視角範圍(FOV) 151°
    補光燈 白光補光
    防雷
    交流電連接埠 20 kA 防護(額定值),符合 EN 61643-11 的 Type 2 和 IEC 61643-1 的 Class Ⅱ 保護等級
    乙太網路連接埠 10 kA 防護(總通流值),符合 EN/IEC 61643-21 的 Category C 保護等級
    軟件支援
    應用程式 DJI Pilot 2(搭配 DJI RC Pro 行業版進行 DJI Dock 2 的部署和偵錯)
    雲平台 DJI FlightHub 2 雲平台(預設支援)
    第三方雲平台(透過 DJI 上雲 API 開發接入)
    擴充能力
    開放協議 DJI 上雲 API
    邊緣計算 支援外接交換機進行數據通訊

     


    相關文章:
  • DJI 無人機幫珠穆朗瑪峰清垃圾 運送物資節省人力更安全高效
  •  

    極客橋 G6LVS 繫留便攜照明無人機

    極客橋推出的 G6LVS 繫留便攜照明無人機可以提供應急照明和高清影片監控,以及實時遠程傳輸、廣播等功能,無須專業飛手也可輕鬆操作。

    ▲搭載照明功率達 600W 的 3 組別 LED 燈

    ▲支持單手遙控

    ▲屏顯操縱桿及觸摸式遙控操作

    ▲散熱位

    ▲散熱位

    規格

    飛行高度 50 m
    緊急降落模式 自動
    LED 照明功率 600W(3 組LED 燈)
    光通量 70000lm
    燈組旋轉角度 -90°~+90°(可調)
    飛行高度 50m
    單機照明面積 約 8000m²
    攝錄 配備高清攝像頭(連雲台),支援 1080P影片實時傳輸和儲存(內置 256GB 記憶卡)
    防護等級 IP54、抗6 級風10 級雨
    工作環境溫度 -20℃~+60℃
    定位 GPS/BDS/GLONASS
    高海拔作業 最高 4500m
    廣播聲 距離控制箱 100m 處仍能聽見
    連續飛行照明時長(保證電力情況下) ≥100 小時

     

    Unitree B2

    早前我們已經介紹過 Unitree B2(相關報道),Unitree B2 仿生機械人奔跑速度最高速度 6m/s。B2 擁有超強越障能力,輕鬆跨越亂木堆、40cm 高台等各種障礙物。今次 Unitree B2 就替換了全新四輪設計,方便不同需要的用家。

    尺寸(站立) 約 1098 mm × 450 mm × 645 mm
    尺寸(摺疊) 約 880 mm × 460 mm × 330 mm
    重量
    約 60kg (含電池)
    電池 容量45Ah(2250Wh),電壓58V
    續航
    綜合營運續航4-6小時

     

    空載持續行走> 5h,且續航里程> 20km;

    20kg 負載持續行走> 4h,且續航里程> 15km

    替換輪足
    選配
    負載(站立) 最大 120 kg
    負載(持續行走) > 40 kg
    樓梯行走能力 最大台階高度 20 ~ 25 cm
    攀爬能力
    正向爬上和爬下高度 40cm 台階
    工作溫度
    -20℃ ~ 55℃
    斜坡行走能力 > 6m/s
    (在特殊配置下實現,實際為了安全會有所限速)
    防護等級 IP67級
    控制和感知算力 intel Core i5×1,intel Core i7×3,Nvdia Jetson Orin NX×1 (不同配置差異)
    感知感測器配置 3D 雷射雷達×1

     

    深度相機×2

    光學相機×2( 不同配置有所差異)

    外置介面 1000M-Base-乙太網路×4

     

    USB3.0×4

    12V×4 5V×1 24V×4 BAT×1

     


    相關文章:
  • DJI 無人機幫珠穆朗瑪峰清垃圾 運送物資節省人力更安全高效
  •  

    Unitree GO2 (EPD Version)

    同場展出了環保局正在使用的 Unitree GO2配備空氣感應器,可感應周邊環境空氣質素。

     

     

    ▲空氣感應器

     

    風箏線無人機管理系統

    風箏線無人機管理系統由中國大翼航空開發,能夠實時監控飛行數據,支援多螢幕畫面同時可以將地圖上拍攝影區域的影片直接變形貼合顯示,多部無人機同時使用可拼接成區域實時動態地圖。除此之外,風箏線可以預先導入航線,生成後即可一鍵飛行。

     


    相關文章:
  • DJI 無人機幫珠穆朗瑪峰清垃圾 運送物資節省人力更安全高效
  •  

    港產太空人首名航天載荷專家 消息:警隊總督察黎家盈獲選

    國家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程序接近尾聲,消息指,香港首名女航天載荷專家由警隊總督察擁有博士學位的黎家盈獲選,專長資訊科技及電腦範圍。

     

    ▲李家超在禮賓府與即將前赴北京參與國家載人航天工程載荷專家選拔複選的香港候選人會面

     

    2022 年 9 月,國家啟動了第四批預備航天員選拔,計劃選拔 12 至 14 名預備航天員,首次涵蓋港澳地區的載荷專家選拔。這次選拔包括初選、復選和定選三個階段,約有 120 名香港人報名參加。最終,黎家盈脫穎而出,成為香港首名載荷專家。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表示,預計很快會有好消息公布,並有信心香港至少有一人入選。

     

    黎家盈是一名警隊總督察,專長於資訊科技及電腦領域。據悉,她自去年起在北京接受相關訓練,具備航天員資格。載荷專家主要負責在太空進行各項科學實驗和探測工作,是非職業航天員,通常由在空間科學研究及應用相關領域工作的科研人員擔任。香港載荷專家選拔過程中,參與者的身份及背景保密程度相當高。去年 6 月,行政長官李家超在禮賓府會見即將往北京參加載荷專家選拔復選的香港候選人時,發布的圖片中只見候選人背影,其中不乏女性身影。

     

    資料及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評測】Sony Xperia 1 VI 外形 手感 屏幕 相機 功能 效能開箱評測

    早前 Sony 就正式發佈了新一代的旗艦手機 Xperia 1 VI,外形大變、介面大改、同時保留部分自家最強功能,究竟這部新一代的 1 仔旗艦表現如何?用慣上幾代 1 仔的用家又會否難以適應?就讓 Edward 為 unwire.hk 讀者們來個詳細的開箱評測吧。

    Sony Xperia 1 VI 開箱直擊

    一如以往,在為大家分享 Sony 最新旗艦手機 Xperia 1 VI 的各方面使用體驗前,先為大家帶來它的開箱直擊吧。

    ▲這就是 Sony Xperia 1 VI 的包裝盒,可見它與上代一樣採用簡約包裝設計,而且同樣也是採用環保物料。

    ▲一打開盒就見到 Xperia 1 VI 的真身了。

    ▲手機下方同樣未有配置任何 USB 線或充電器,只有一張極簡約的說明書。

    ▲好,事不宜遲,開機實試!

    機身變闊單手操控上代較佳

    Sony Xperia 1 系旗艦手機去到今代第六代,終於迎來此系列在外觀上的第一次大改革:雖然熒幕依然維持在 6.5 吋,但長闊比就由以往獨特的 21:9,替換至今代走向主流的 19.5:9。這種設計,無疑是令手機熒幕在顯示不同程式時有更佳的視覺體驗,亦可盡可能用盡整個熒幕,不過就令今代手機機身加闊。雖然與上代放在一起比較,似乎並非闊了很多,但實際使用時,比上代闊了 3mm 的機身(上代為 71mm,今代為 74mm),已足夠令單手操控時的手感變差一點。當然,這只是「一點」,對於好像筆者這種手掌較大的用家似乎影響不大,但對於手掌較細、手指較短的用家,單手操控的體驗確實是沒有上代好。所以這次改變,雖然筆者覺得是意料中事(畢竟 21:9 長闊比熒幕玩了五代都未能走向主流,也確實令 Sony 只能為了使用體驗無奈走回主流的長闊比),但 1 仔沒有了 21:9 熒幕,在競爭激烈的旗艦手機市場缺少了較大的獨特性,只能說是有點可惜。

    ▲Xperia 1 VI 正式實試!大家可以見到它在外表上似乎與上幾代分別不大,但其實因為它改為採用 19.5:9 長闊比熒幕,所以機身會闊一點點及短一點點。

    ▲筆者就拿來上代 Xperia 1 V(左,綠)與 Xperia 1 VI(右,白)比較一下,大家就可以見到 Xperia 1 VI 機身明顯是比上代短一點及闊一點。

    ▲筆者將 Xperia 1 V(第一、三、五張)與 Xperia 1 VI(第二、四、六張)比較手感及單手操控感覺,會感到新機確實因為較闊,單手操控感受沒有上代般好。但又因為機身較短,所以亦較易按到熒幕頂部位置,所以這個設計改變可說是「有辣有唔辣」。

    ▲另外,其實 Xperia 1 V(第一張)與 Xperia 1 VI(第二張)同樣機邊也是因為採用較 sharp cut 的金屬邊位而有點界手,不過 1 V 因為機身較窄所以不太感受得到,而 1 VI 因為機身較闊,如果手掌較細、手指較短的用家,要較緊握機身才可以單手操控,那種界手感就比較明顯了。

    ▲不過 Xperia 1 V(第一張)與 Xperia 1 VI(第二張)單手握機時打字都仍然算輕鬆。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ZV-E10 II 拍片機影相一樣得  毋須調色直出別具風格相片
  •  

  • PSN 全球服務大故障 約 8 小時無法運作只能玩離線遊戲
  •  

  • PS5 Pro 30 周年版日本防炒家新招 買家須於開放訂購前曾 PSN 上網 30 小時
  •  

    機身設計簡約漂亮手感仍不俗

    至於機身設計方面,除了上文提及轉了長闊比外,基本上仍然維持上代風格:加入紋理具觸感的玻璃背板、四方簡約的機身設計等,令機身依然具備簡約美,而且亦不跣手,手感算是不錯。至於配色方面,今代設有黑色、銀白色及綠色機身,綠色與上代差不多,依然十分漂亮,而銀白色就採用較像杏色的設計,而且今代與上代外觀設計最大不同,就是鏡頭的金屬片不再採用單一黑色設計,而是改為與機身顏色匹配,像筆者手上的銀白色機身,就採用銀色的相機金屬片,令機身設計風格更統一,更加漂亮。

    ▲機身設計方面,Xperia 1 VI 依然沿用上代的簡約風格,機背的玻璃加入了觸感紋理,手感十分不錯,而且不跣手。

    ▲不過今代與上代在外觀設計上最大不同,就是鏡頭金屬片終於改為與機身相同顏色,看起來設計更統一之餘亦更美觀。

    ▲機邊依然加入了直線紋理。

    ▲機身右側依然配備了內建指紋辨識器的開關鍵以及音量鍵。

    ▲機底依然設有 USB-C 插槽及 SIM 卡槽。

    ▲介面方面,大致風格也與過往的 Xperia 手機差不多。

    ▲主介面仍設有列表視圖,從熒幕右側拉出就可快速開關或使用指定功能。

    熒幕 4K 不再 + 更光 + 仍有黑邊

    至於熒幕方面,前文都有提及,今代 Xperia 1 VI 的熒幕依然維持在 6.5 吋大細,不過其他配置就有大變:不但長闊比由 21:9 變為 19.5:9,1 仔一直引以為傲的「手機唯一」4K 熒幕,今代也降級至只有 FHD+ 的 2340 x 1080,可見又一個 1 仔「核心 DNA」被取走。當然,與 21:9 長闊比一樣,Sony 同樣是努力了數年也未能令 4K 熒幕提升至主流趨勢,而且眾所周知手機如此細的熒幕上,FHD 與 4K 的分別其實也很難肉眼看得到,所以既然優勢不明顯,被取代也是遲早的事,筆者亦覺得可以理解,不過「標誌」功能被移除,心裡總是有點不太好受……

    ▲Xperia 1 VI 依然內建了 6.5 吋 OLED 熒幕,而且仍然採用幼邊框設計。

    ▲不過今代不再內建 4K 熒幕,解像度只支援至 FHD+ 2340 x 1080,比較可惜。不過更新率依然支援 1 – 120Hz。

    ▲所以熒幕仍然十分流暢,快速翻頁仍可看到細字。

    雖然如此,但 Xperia 1 VI 的 OLED 熒幕顯示質素依然十分理想,無論是瀏覽文字還是影片效果都十分好,可視角度亦高,而且它亦支援最高 120Hz 更新率,所以顯示內容亦十分流暢。此外,今代 Xperia 1 VI 的熒幕加入了 Sunlight Vision 功能,比上代更光亮,官方表示它比過往型號亮度提升了 1.5 倍,令用家在強光環境下都可以清晰看到熒幕上顯示的內容,並會透過 AI 作智能影像處理,實時分析畫格及環境亮度以免過度曝光。而筆者亦試過在日光直射熒幕下欣賞影片,確實見到效果十分理想,這一點是值得一讚的。當然,值得一提的是,改為 19.5:9 長闊比的 Xperia 1 VI,在欣賞影片時,確實相比過往採用 21:9 長闊比熒幕的 1 仔,左右的黑邊更幼,但其實只是幼了一點點,尤其是欣賞主流 16:9 影片時,黑邊就會更明顯,所以某程度上,更改長闊比令黑邊更幼的情況是沒有太大改善的。

    ▲雖然熒幕長闊比不同了,但 Xperia 1 VI 依然設有原創模式,另外亦支援實時 HDR 功能,會因應觀賞環境而改善畫質。另外,如果使用標準模式,更可使用影片影像增強功能,令影片更清晰、銳利及色水更自然。

    ▲至於畫質方面,瀏覽文字依然清晰銳利,欣賞影片色水亦確實仍是自然向,表現理想。

    ▲可視角度亦依然很高。

    ▲可能有讀者會問:21:9 長闊比改為 19.5:9,加上 4K 降格為 FHD+,究竟 Xperia 1 VI 的瀏覽範圍及顯示質素與上代相比有沒有差了很多?筆者就拿來 Xperia 1 V(左)與 1 VI(右)比較,大家可以見到畢竟手機熒幕只有 6.5 吋,相比電視細得多,所以即使降至 FHD+ 解像度,其實顯示影像依然十分清晰。不過長闊比更改了,從上圖就可以見到 Xperia 1 VI 確實會睇少了一兩行。

    ▲另外,瀏覽 16:9 影片時,採用 19.5:9 長闊比的 Xperia 1 VI(下),左右黑邊相比 Xperia 1 V(上)確實較幼,不過也只是幼一點,黑邊的粗度仍然是十分明顯。

    ▲至於瀏覽 21:9 長闊比影片時,Xperia 1 VI 的黑邊又會否很礙眼呢?從上圖大家就可以見到,無疑 Xperia 1 VI(下)左右確實是出現黑邊,不過也是算幼,而且大致上與機頂、底的黑色部分混為一體,所以即使有黑邊也不會太覺眼。

    相機介面大改適應需時

    相機方面,一向也是 1 仔其中一個重點功能,去到今代 Xperia 1 VI 亦不例外。今代 Sony 依然採用 3 主鏡設計,與上代一樣,仍然配備了 4,800 萬有效像素 24mm 焦段主攝鏡及 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而潛望式遠攝鏡方面,今代焦段就增遠至 170mm,令光學變焦焦段達到 85mm 至 170mm,比上代 85mm 至 125mm 長得多,亦更方便用家拍攝遠物。此外,三個主鏡頭依然配備了蔡司 T* 鍍膜。至於前鏡方面,就依然支援最高 1,200 萬像素。

    ▲Sony Xperia 1 VI 依然維持 3 主鏡設計,除了上代已配備的 4,800 萬有效像素 24mm 焦段主攝鏡及 1,200 萬像素超廣角鏡外,今代的潛望式遠攝鏡,焦段由上代 85mm – 125mm 增至今代 85mm 至 170mm,更方便用家拍攝遠物。另外,三個鏡頭依然配備了蔡司 T* 鍍膜。

    ▲大家可以見到,在相機介面中,遠攝鏡焦段改為 3.5x 至 7.1x,亦即是 85mm 至 170mm,比上代最多只去到 125mm,光學變焦可以 zoom 得更遠。

    ▲不過新機仍可以在 3.5x 至 7.1x 之間進行縮放,只需要點按兩下 3.5x / 85mm 或 7.1x / 170mm,再在兩者中間拉動就可以了。

    ▲而遠攝鏡最遠可縮放至 21.3x / 510mm,不過去到這個位已屬於數碼變焦了。

    ▲前鏡方面就採用開孔式設計,與上代一樣設於熒幕頂部中間較近左方的位置,像素為 1,200 萬。

    不過這些也不是今代 1 仔的重要改變,最大改變其實是介面:上代 1 仔 Sony 將拍照功能交給 Photo Pro、拍片功能交給 Video Pro、而拍攝專業影片就交給 Cinema Pro。今代 1 仔,就將三者合為一,合稱為統一的「相機」APP,而三者的功能,就分別交給相機 APP 內的各種模式進行。老實說,這種改法可說是迎合大眾,尤其是以往未用過 Sony 1 仔用家的使用習慣,畢竟這種設計與其他旗艦手機的相機介面分別不大,亦可見 Sony 沿用了數代的「類 Alpha」相機式介面,去到今代某程度上已經「壽終正寢」。所以,如果以往未用過 1 仔的用家,這種介面確實較為容易上手;但對於 1 仔以往的「忠誠」用家,這種大變的使用介面令相機使用上需要較長時間適應,確實是「有辣有唔辣」。而且,不再沿用「類 Alpha」相機式介面亦令手機進一步「去 Sony 化」,同樣是有點可惜。

    ▲今代相機最主要是介面大改:上代 Xperia 1 V 仍像上面 3 張擷圖般:拍照交給 Photo Pro 負責、拍片交給 Video Pro 負責、而拍攝專業影片就交給 Cinema Pro 負責。

    ▲去到今代 Xperia 1 VI,大家可以見到右下角只剩下相機 APP 一個入口。

    ▲而上代 Photo Pro、Video Pro 及 Cinema Pro 的功能,就全部交給相機 APP 中不同功能負責。這種設計好處是不用頻繁轉換使用的程式,一個 APP 可以滿足影相、拍片等需要,但缺點是用慣以往介面的需要時間適應,而且有些功能不像以往獨立 APP 內般放在當眼處,而是要進入每個目錄中慢慢搜尋,要上手需時。

    ▲另外,上代 Xperia 1 V 的相機介面,如果轉用 PSM 模式而非 Basic,仍採用 Sony 的「類 Alpha」介面,對於本身有使用 Sony Alpha 相機的用家確實份外親切亦易上手。

    ▲去到今代 Xperia 1 VI,除了程式「3 合 1」外,介面亦改得更像坊間其他品牌的旗艦手機,那種「去 Sony 化」設計十分明顯。

    ▲現在只有進入相機目錄,才會找到一絲 Sony 相機風格的痕跡。

    夜攝表現只屬一般

    至於成像質素方面,今代 Xperia 1 VI 又有沒有進步呢?尤其是遠攝鏡加長了焦段,對拍攝遠物又有沒有實質幫助?筆者就在不同亮度、不同場合試盡 Xperia 1 VI 3 個主鏡頭的表現,筆者覺得在日間或夠光的環境下,Xperia 1 VI 的表現基本上與上代差不多,也是令人滿意的,尤其是影像清晰的同時,呈現的顏色亦算自然,整體效果十分不錯。而且今代加入了全身追蹤功能,本身相機主攝鏡已設有 399 個自動對焦點,再透過新增的身體姿勢估算技術,即使人臉被物件遮檔辨識不到人臉或眼球,但仍可透過此技術識別身體及頭部位置,甚至進行全身追蹤,待見回人臉時才會回復眼球或人臉對焦。這種設計,令追焦拍攝更加準確。此外,遠攝鏡拍攝出來的效果亦與上代一樣出色,甚至去到最遠 510mm 焦段,拍出來的效果亦十分理想,確實有驚喜。不過去到較低光的環境甚至夜間進行夜攝,成像就只屬一般,甚至有些情況下筆者覺得比起上代更遜色少許。整體來說,Xperia 1 VI 雖然搭配了更長焦段的遠攝鏡,不過整體成像質素未見有十分明顯的提升,可說只達到中上水平。

    Xperia 1 V(第一張)vs Xperia 1 VI(第二張)同焦段比對

    1. 日間室外一

    ▲16mm 超廣角

    ▲24mm 主攝鏡

    ▲48mm 主攝鏡 2x

    ▲85mm 長焦鏡 3.5x

    ▲125mm 長焦鏡 5.2x

    ▲170mm 長焦鏡 7.1x

    ▲240mm 長焦鏡 10x

    ▲375mm 長焦鏡 15.6x

    ▲Xperia 1 VI 510mm 長焦鏡 21.3x

    2. 日間室外二

    ▲16mm 超廣角

    ▲24mm 主攝鏡

    ▲48mm 主攝鏡 2x

    ▲85mm 長焦鏡 3.5x

    ▲125mm 長焦鏡 5.2x

    ▲170mm 長焦鏡 7.1x

    ▲240mm 長焦鏡 10x

    ▲375mm 長焦鏡 15.6x

    ▲Xperia 1 VI 510mm 長焦鏡 21.3x

    小結:長焦鏡日攝有驚喜

    從上面筆者以上代 Xperia 1 V 與新機 Xperia 1 VI 的對比相片可見,兩代 1 仔在日攝夠光情況下表現是差不多的,不過如果去到長焦鏡,新機確實有所提升,即使去到 375mm 甚至 Xperia 1 V 去不到的 510mm 數碼變焦,拍攝效果依然算十分清晰,而且新機長焦鏡可以吸取更多光線到鏡頭內,令成像相比更光亮,確實有驚喜。至於色水方面,新機依然維持與上代差不多的自然風格,效果理想。

    3. 光差大室內一

    ▲16mm 超廣角

    ▲24mm 主攝鏡

    ▲85mm 長焦鏡 3.5x

    4. 光差大室內二

    ▲16mm 超廣角

    ▲24mm 主攝鏡

    ▲85mm 長焦鏡 3.5x

    小結:Xperia 1 VI 表現不及上代

    至於去到低光或光差環境較大的室內拍攝,新機就看到與上代的分別了。同樣有點令筆者驚訝的是,新機雖然擁有更高的進光量,但測光方面似乎有待改善,在光差大的環境下拍出來的相片,有時會出現過度曝光情況。而且新機雖然暗位可以拍出更多細節,但雜訊抑制表現亦較上代差,暗位放大後仍可見較明顯的噪點。所以在低光拍攝方面,Xperia 1 VI 反而有點不及上代 Xperia 1 V。

    5. 其他對比照

    ▲Xperia 1 V(第一張)vs Xperia 1 VI(第二張)。

    ▲Xperia 1 V(第一張)vs Xperia 1 VI(第二張)。

    6. 散景拍攝

    ▲另外散景(即淺景深)拍攝方面,上代只有一個散景按鍵,不但只能使用主攝(24mm / 1x)或長焦鏡(85mm / 3.5x 或 125mm / 5.2x)拍攝,而且介面亦相對較難使用。

    ▲去到今代 Xperia 1 VI,Sony 就將散景拍攝模式獨立出來,設有背景模糊模式,而且可選焦段亦多了 48mm 主攝鏡 2x,令拍攝上更具彈性。

    ▲24mm 主攝鏡

    ▲Xperia 1 VI 48mm 主攝鏡

    ▲85mm 長焦鏡 3.5x

    ▲Xperia 1 VI 170mm 長焦鏡 7.1x

    小結:淺景深效果更似相機

    從上面的試相大家可以見到,無論是使用主攝鏡還是長焦鏡,新機 Xperia 1 VI 在拍攝淺景深相片時,效果也比上代好得多,不但前景更清晰及更光亮,背景虛化效果亦十分自然,更有使用相機配合大光圈鏡頭拍攝的效果,整體表現也比上代更理想,值得一讚。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ZV-E10 II 拍片機影相一樣得  毋須調色直出別具風格相片
  •  

  • PSN 全球服務大故障 約 8 小時無法運作只能玩離線遊戲
  •  

  • PS5 Pro 30 周年版日本防炒家新招 買家須於開放訂購前曾 PSN 上網 30 小時
  •  

    遠攝鏡影微距有辣有唔辣

    另外,今代 Xperia 1 VI 的遠攝鏡除了可以用來拍攝遠物外,另一個新增功能就是加入了長焦超近拍攝功能,簡單來說就是容許用家使用遠攝鏡作微距拍攝。在開啟此功能後,用家可以使用介乎 120mm 至 360mm 焦段進行微距拍攝,相比使用主攝鏡 1x 並將手機拉近被攝物件進行拍攝,以遠攝鏡拍攝微距相片可以影得更近,同時亦可避免手影破壞相片氛圍,概念確實是十分好,而且筆者試過拍出來的效果亦十分理想,清晰度高之餘亦頗有 mood,十分不俗。不過此功能同樣是「有辣有唔辣」,辣在它只是支援手動對焦,雖然用家可以開啟峰值進行輔助對焦(拉至被攝物像呈現黃邊代表對焦準確),但要慢慢拉前拉後手動對準焦點,肯定沒有自動對焦那麼方便,對於視力不良的用家,更加有可能出現難以準確對焦的情況。當然,對於需要自動對焦拍攝微距的用家,仍然可以選回以主攝鏡進行微距拍攝,但一來影不到那麼近,二來有可能會有前文提及的手影問題。所以這項新功能,真的有點「雞肋」。

    ▲上一代的 Xperia 1 V,基本上是沒有預設的微距模式。而去到今代 Xperia 1 VI,大家可以見到使用主攝鏡拍攝時,當移近被攝物件去到一定距離,上方就會出現一個花花圖示,就代表可以進行微距拍攝了。

    ▲以上兩張相片,左方是使用 Xperia 1 V 的 3.5x 長焦鏡拍攝,右方就使用了主攝鏡 1x 的微距模式拍攝,大家可以見到出來的效果兩者也差不多,同樣是不能去到很接近物件拍攝,當然兩者效果都算不錯,但不算震撼。

    ▲如果想拍到真正超近距離的微距相片,Xperia 1 VI 就加入了全新的「長焦超近拍攝」模式,利用長焦鏡進行微距拍攝。

    ▲當開啟後,就可以使用長焦鏡作超近距離拍攝,不過要留意的是此模式是不設自動對焦的,需要手動透過調校棒向左右拉進行對焦,如果擔心睇得不夠清楚,可以點選「峰值開啟」,此時當拉到準確對焦位,被攝物件邊位就會出現極幼的黃邊,這就代表對焦準確了。

    ▲相比使用主攝鏡拍攝微距相片,或者上代 Xperia 1 V 以長焦鏡模擬拍攝微距相片,今代的「長焦超近拍攝」模式拍出來的微距相片效果確實震撼得多,而且相片亦夠清晰,顏色亦自然向,表現不錯。不過還是那一句:沒有自動對焦始終較難使用,所以此功能確實有點「雞肋」感。

    終於可以用盡像素拍高解像相片

    另外,不少具備高像素主攝鏡的手機,其實都設有高像素模式,容許用家用盡高像素拍攝相片,但上代的主攝鏡雖然提升了像素,但卻未設這項功能,確實有點浪費。今代 Sony 似乎終於聽從民意,在相機中加入 48MP 高像素模式,令用家終於可以用盡主攝鏡的 4,800 萬有效像素拍攝相片,這可說是一大德政。不過與其他手機一樣,出來的效果其實要放大才會見到分別,一般情況下與一般模式拍攝出來的效果是差不多的。不過有此功能,總歸比沒有要好吧?

    ▲上代 Xperia 1 V 雖然已將主攝鏡的有效像素提升至 4,800 萬,但卻未有如其他旗艦手機般設有高像素模式,方便用家用盡像素拍攝高解像度相片。去到今代,這個 48MP 高像素度模式終於有提供了。

    小結:放大成像確更清晰

    從上面以一般模式及 48MP 模式拍攝的相片比對可見,以 48MP 模式拍攝的相片,當放大相片後成像確實見到比一般模式清晰得多,不過也只是放大後才會發現,不放大情況下兩者其實看起來效果差不多。不過,有這個可以用盡有效像素拍攝的功能,總比沒有要好吧?

    其餘 Sony 應有功能都有

    至於其餘功能方面,新一代的 Xperia 1 VI 未見有太大驚喜,不過以往都有的功能,在新機上都仍然設有,例如:IP68 防水防塵、獨立快門鍵、支援 Hi-Res Audio、Hi-Res Audio Wireless 及 LDAC 標準、支援 DSEE Ultimate 人工智能提升音質技術、內建 3.5mm 耳機插孔等,在 Xperia 1 VI 上依然具備,令大家在使用新機時,仍能享受有線或無線的高質影音享受。

    ▲至於其他 Sony 1 仔應該有的功能及設計,Xperia 1 VI 總算都有提供,大家可以見到實體快門鍵依然存在。

    ▲3.5mm 耳機插孔同樣仍有提供。

    ▲而上代加入的 Music Pro 及上圖這個用來簡單剪片的影片製作器,今代依然有預載,可以正常使用。

    旗艦級效能電量夠長氣

    最後硬件配置方面,Sony Xperia 1 VI 內建了最新的 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Adreno 750 圖像處理晶片、12GB RAM 及 256GB / 512GB 內存,整體配置與其他品牌的旗艦手機相比不算十分突出,但也達旗艦級水平,配合首度在 Xperia 1 系列採用的均熱板散熱器及石墨片的散熱系統,整體表現都十分不錯,無論是上網、睇戲煲劇、聽歌甚至打機都有十分不錯的表現,同時機身亦不會積聚太多熱力影響使用體驗或系統穩定性。另外,它亦支援香港的 5G 網絡,基本上作生活上主力機使用亦沒有大問題。比較失望的是它只支援至 Wi-Fi 6E 制式,雖然對大部分用家而言都算夠用,但今時今日未能支援最新的 Wi-Fi 7 制式,始終是有點落後。不過電量方面,Xperia 1 VI 內建了 5,000mAh 容量電池,配合不俗的省電效果,筆者試過一般使用情況下要用上一天以上基本上問題不大,而且它亦支援有線及無線充電,充電上亦算方便,但它的快充「伙數」只是一般水平,雖然是能有效延長電池壽命,但充電時間卻會比其他品牌長一點點。不過如果大家是「過夜差」的話,其實影響亦不算太大。

    ▲硬件配置方面,Sony Xperia 1 VI 依然採用了旗艦級等級,包括:Qualcomm Snapdragon 8 Gen 3 處理器、Adreno 750 圖像處理晶片、12GB RAM、256GB / 512GB 內存及預載了 Android 14 作業系統。

    測試硬件 測試軟件 細項 得分
    CPU Geekbench 5 單核運算 1605
    多核運算 5729
    Geekbench 6 單核運算 2131
    多核運算 6515
    GPU 3DMark Wild Life Maxed Out!
    Wild Life Extreme 4292
    Solar Bay 6653
    儲存空間 A1 SD Bench 讀取 1558.4MB/s
    寫入 717.98MB/s
    整體系統效能 PCMark for Android 工作 3.0 16592
    安兔兔評測 Nil 1583428
    Geekbench 5 OpenCL 13783
    Geekbench 5 Vulkan 15879
    Geekbench 6 OpenCL 13955
    Geekbench 6 OpenCL 16135

    ▲至於效能表現方面,筆者試過用不同效能測試軟件測試 Xperia 1 VI 的水平,結果見到雖然未至於去到最高水平,但得分也已屬旗艦級。而實際生活使用上,無論是一般上網、睇戲甚至打機都十分流暢,整體表現確實有旗艦級的體驗,作為主力機使用亦無問題。

    ▲另外,筆者亦嘗試在進行圖像壓力測試前後,以 CPU-Z 瀏覽機內硬件的溫度,大家可以 Xperia 1 VI 以高效運作一段時間後,也只是由 40 度左右提升至 55  度左右,不算十分誇張,而實際摸上手機身亦不覺熱,只是出現微溫情況,可見新機的散熱表現算是理想。

    ▲網絡方面,Xperia 1 VI 依然支援實體雙卡雙待設計。

    ▲而且仍然支援香港 5G 網絡,筆者在沙田放入 1010 的 5G SIM 卡並以 Speedtest 測速,結果下載及上載速度分別錄得 114Mbps 及 33.2Mbps,算是合格水平。

    ▲至於電量方面,Xperia 1 VI 內建了 5,000mAh 容量電池,官方聲稱可以用足兩日,筆者實際試用時亦體驗過,去到兩日其實有點「盡」,但要用上一日以上基本上是沒有太大問題的,對於擔心不夠電用的用家,一日一充仍然是可以。此外,它不但仍支援無線充電功能,亦仍支援透過無線充電將手機電量分享給其他裝置使用。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ZV-E10 II 拍片機影相一樣得  毋須調色直出別具風格相片
  •  

  • PSN 全球服務大故障 約 8 小時無法運作只能玩離線遊戲
  •  

  • PS5 Pro 30 周年版日本防炒家新招 買家須於開放訂購前曾 PSN 上網 30 小時
  •  

    總結:極度考驗支持者「忠誠度」之作

    總括來說,Sony 今次推出的 Xperia 1 VI,確實由外表、手感、功能各方面都作出不少改變。當然,理論上有變總比沒變好,至少有點新意,但它改變的不少項目也是將本來 1 仔的「DNA」核心特色作出一定程度的降級。當然,在使用體驗上,其實 Xperia 1 VI 仍是屬於中上水平的,但缺少了 1 仔 DNA 的 Xperia 1 VI,無疑令它失去了獨特性。在競爭十分激烈的旗艦手機市場中,究竟 Xperia 1 VI 能否獲得更多新支持者的同時,又可穩住「基本盤(即本身的 Sony 支持者)」的歡心?這真的十分考驗 Sony 支持者對品牌的忠誠度有多高了。但仍然是那一句:撇除與舊作的分別,Sony Xperia 1 VI 依然是一部好機來,整體表現仍然十分不錯,只是定價仍然是貴了一點點而已……


    相關文章:

  • 【評測】Sony ZV-E10 II 拍片機影相一樣得  毋須調色直出別具風格相片
  •  

  • PSN 全球服務大故障 約 8 小時無法運作只能玩離線遊戲
  •  

  • PS5 Pro 30 周年版日本防炒家新招 買家須於開放訂購前曾 PSN 上網 30 小時
  •  

    Elon Musk:人類 10 年內可登陸火星 笑指自己其實是外星人

    Elon Musk 在 2024 法國 Viva Tech 的一場活動中透過視像通話表示,人類 5 年內可重返月球,10 年內可以登陸火星。他又提到地球上最終將會有某種未知的東西摧毀人類的所有文明,所以人類遷移至火星或月球是有必要的。

     

    NASA

     

    SpaceX

     

    NASA 與 SpaceX 簽署了一份接近 30 億美元的合同,使用其新型 Starship 巨型火箭作月球著陸器,載着 Artemis 太空人執行人類重返月球的任務。他又指 SpaceX 部分太空船和火箭都可以重複使用並完成這項壯舉,不似歐洲的某些太空科技公司。SpaceX 的長期目標依舊是人類能夠在多個行星上生存,實現可持續的多星球文明,是地球有史以來最有機會可以做到的。

     

    Elon Musk

     

    Elon Musk 指出經常被問及是否有外星人在地球,他說暫時沒有任何外星人存在的證據,並表示如果有發現會立即上傳到 X 上。他認為或許人類在這個銀河系是孤獨的,並笑指自己是外星人但沒有人相信他。

     

     

    資料來源:IT 之家

    相關文章:

  • SpaceX 將提告美國聯邦航空總署 Elon Musk 指其過度監管
  •  

  • 特朗普指派 Elon Musk 提升政府效率 一直不滿聯邦政府效率太差
  •  

  • 不理 Elon Musk 高調反對 Tesla 再次在測試車加裝激光雷達
  •